提到義,總是能想到很多歷史人物,關羽、宋江、嶽飛一個個名字如雷貫耳。也正是因為「義氣」二字,他們組建了自己最具有凝聚力、最有戰鬥力的團隊——劉關張鐵三角;梁山好漢揭竿而起,將趙宋王朝攪得天翻地覆;嶽家軍,保家衛國威震四方。正是因為有了這麼一群講義氣的人,才做出了偉大的事業,使他們在利益面前不被誘惑,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然而,在如今的很多企業團隊中最缺失的恰恰是義這種精神。一個人創業也好,做管理也好,總不能單槍匹馬地幹,有自己的團隊是必要的條件。這點大部分人已經意識到,但作為一個團隊老闆,或者一分子,如何處理隊員之間的關係卻很少人能悟透。
企業團隊缺失義的例子比比皆是,如:著名的西少爺散夥事件;在線教育網站泡麵吧分家事件;以及各種私募屢現的分家。單論他們,個個都是才華橫溢、天賦出眾的年輕人,要管理有管理才能,要做事有做事智慧,做風投有風投的膽魄,達到了很多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令不少同行羨慕。然而最終卻總是逃不過分家的「厄運」。為什麼結合在一起反而削弱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與當前的大勢有很大的關係。
當前流行的是快餐經濟,一切都是利字當先,終身大事都可以閃婚閃離,何況大家湊在一起做一件事?很多人組建一個團隊,目的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生怕腳步稍慢就錯過了風口,再也飛不起來。於是恨不得今天有什麼想法,明天就組建團隊,後天直接約見風投要錢幹起來——有些人僅僅在咖啡館或者網絡上聊了幾句,感覺差不多就組合在一起了。這樣一來就難免出現「蘿蔔快了不洗泥」的情況,這都是隱患。想快並沒有錯,但要有足夠的時間去挑選合伙人,去融合。否則真正在一起做事情時才發現彼此竟是如此陌生,必然會隔閡、分歧不斷。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原因:彼此的觀點不同,做事方式不同,利益分配不均,以及一些奇葩的理由你搶了我的風頭,等等。久而久之,在業界似乎形成了一個怪論: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團隊中容不下兩個以上的有本事、有能力的人。這些觀念看似很合理,很有道理,但是仔細分析一下,真正的原因在於他們內心對彼此的不認可,不忠誠,缺乏「義」字精神。義氣,是人與人之間感情互動,是人心的交換,是團隊的靈魂。
對於企業來講,搞好團隊建設同樣離不開「義」字精神。自古以來,中國被認為是最講義氣的民族,現如今雖然時代變了,但同樣需要講義氣。領導沒有一點「義」字精神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管理員工,延攬人才?「義不負心,忠不顧死」,忠義是一個團隊的靈魂,而一切忠誠是以義為前提的。只有相互之間有了義才可能彼此忠誠;正是因為了有了義,才能共同克服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分歧;也正因有義的存在,每顆忠誠的心才能跳動著,前進的旗幟才不會倒下。
義在而人在,義去而人散。以義而相聚,會因義氣長相廝守。對合伙人有情有義,才能精誠合作;對員工有情有義,才能獲得無私忠誠你對我好,我對你更好,如此投桃報李循環往復,相互之間的關係牢不可破,社會堅如磐石。由講義氣的人組成的一支忠誠的團隊,就是一支百折不撓的力量。
因此,小編覺得,在團隊管理中,團隊成員要團結起來,互相溝通,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不存私心,放棄自我,從大局出發,朝著共同目標進發。這就是以義聚人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