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義興鈞瓷茶壺的藝術特色

2020-12-25 發現網

「茶滋於水,水藉於器,湯成於火,四者相顧,缺一則廢。」 茶於器中才能綻放最曼妙的身姿,每種藝術誕生之初皆由用開始,唐宋之時,茶從解渴之物到被浸潤成文人雅致生活的象徵,與鈞瓷的興盛在歷史的更迭中逐漸交織……

郭義興

1971年出生於河南省禹州市,禹州市鈞興茶具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當代中國中青年鈞瓷藝術家。曾向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晉佩章學習鈞瓷藝術,專業從事傳統鈞瓷茶具製作。

郭義興老師於2002年開始從事鈞瓷的燒制,2012年創辦禹州市鈞興茶具藝術工作室。2015年建立河南興鈞堂鈞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郭義興專門從事鈞瓷茶具的設計與燒制。每件茶具作品都精心設計,並且堅持手拉坯成型。器型追求規整、端正、大方,富於氣質。其釉色多為藍釉紅斑和裡藍外爐鈞的釉色。其燒制的作品,品類豐富,造型各異。胎質精純,堅實細膩;釉色渾然天成、乳光晶瑩、層次感強,具有難以言表的意境美。

和光摒塵 心壺為一

宜興紫砂制壺歷史悠久,大多數人從紫砂壺了解到中國茶道,但郭義興認為,鈞瓷作為比陶器更高級的燒造藝術品,擁有著更高的使用與藝術價值,更與宋時興起的茶文化有著不解之緣。於是在其多次實驗與矢志追求中,彌散流轉的茶香與鈞瓷茶壺,終於在他的手中完美的相遇。

北方飲茶之風興起時間晚,在鈞瓷茶壺的創造上,經驗也少之又少,郭義興多次前往紫砂產地宜興學習南方茶壺的製作與燒制方法,希望能從中獲得鈞瓷茶壺燒制的靈感。

老子言「和其光,同其塵。」,意思是順變而變、不自立異,而郭義興研究鈞瓷茶壺的四字箴言則是「和光摒塵」,意思是虛心學習南方紫砂壺製作的精髓,並在燒制中摒棄南方茶壺製造的缺點及不適於鈞瓷燒制的地方,例如紫砂為陶製品,在高溫下並不軟化,因此壺口基本很少出現收縮的情況,鈞瓷則不然,於是郭義興不斷尋找方法使高溫鍛造的鈞瓷也能克服壺蓋蓋不嚴的難題。

正如他說:「心和壺合為一處,才能細細感受它們是如何在藝術的燃燒裡綻放生命的。」

鈞瓷壺釉厚的特點也讓郭義興在其密閉性的研究中下了許多功夫,他堅持手拉,反覆試驗,廢品不計其數,終於在壺身弧度與壺身與壺蓋的結合上做到嚴絲合縫,過度自然,壺嘴壺把壺紐成一條線,製作出的茶壺汲取了南壺的精髓,又形成了獨特的北派特色,造型別致,線條流暢,渾然天成,壺嘴出水流暢,揚手即止,看似簡約,實則嚴謹。

宋韻歸處,畫圖難足

郭義興鈞制壺的另一個追求是「回歸」,回歸最本真的藝術創作,回歸宋代鈞瓷最具有的生命力。如果說紫砂茶壺身著的是一身素衣,那麼郭義興的爐鈞釉色便是為美人又披了彩衣,增了韻味。最回歸本真的釉色或許就是能將清新與明麗結合,能散射出不絢麗、不張揚,卻攝人心魄的寶光。

郭義興將北方燒制爐鈞的傳統工藝與經過改進的南方壺形相結合,低溫素燒,高溫釉燒,經過不斷的探索實驗,才掌握了還原氣氛的控制技術,經過變形、留釉、炸裂的一系列困難後,終於將爐鈞溫潤古樸,渾厚內蘊的特質展現得淋漓盡致,雞血紅滴在帶著金斑的青綠色上,構成顛沛流動的景色,青色與深藍的交映,容納的是城市花火中難以見到的山海流瀾。

他回歸的不僅僅是釉色,更是韻味,壺身形成的釉色中有大千世界:點點青綠便可以邀風,片片天青可以邀月,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詩詞歌賦都無法名狀的韻味,卻被一把小小的茶壺收攘其中,壺身翻轉,不知千年之前擲地有聲的詩文,能不能通過絲絲清冽的茶湯偷偷走進心中,沁入心脾。

鈞瓷誕生於被風雅韻致圍繞著的時代。幾孤風月,屢變星霜,當宋的風華漸漸遠去,鈞瓷對宋韻回歸就成了它獲得新的生命的力量。郭義興對鈞瓷茶具追求的方向也正是希望能憑一己之力給予瓷器千年前的生命。

平蕪盡處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鈞瓷藝術追求沒有頂峰,郭義興說自己正在杳杳長路上探尋,他認為「大用可為大美」,宋代文人藝術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才是鈞瓷茶具最好的歸處。

宋代文化可以追尋,難的是將古人文化與現代美學的完美結合,郭義興認為:生活成就了器物,器物服務於生活,現代美學不斷追求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他便在壺身中將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結合,將茶壺以實用藝術的身份融入傳統與現代美學結合的漩渦,小小的壺身中蘊藏的卻是生活與藝術相遇互融的乾坤。

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貼著大地,深藏在谷底,而郭義興鈞瓷茶壺正追求的也正是不張揚的、熨貼著心靈的藝術,深藏於紋路,內斂於金斑,卻能在用心撫摸、細細品味的瞬間迸發出美感的作品才是經得起時間打磨的藝術品。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郭義興認為自己一路追尋鈞瓷藝術的路程沒有盡頭,只有路口。如何從對鈞瓷單向度的追逐中抽離出來,給予鈞瓷茶具更持久的觀賞時間,也賦予其更長的生命,則是他下一步要努力追尋的。

如果說對一件鈞瓷作品看一眼,摸一下,便是對宋代厚土火窯綿延千秋的敬重與仰慕。那鈞瓷與茶壺的結合,一定是讓人們體驗宋代雅致生活的最好載體與文化符號,千年的歷史就此從彼岸跨越到此岸。

而郭義興追求鈞瓷茶壺製作的境界正是在從彼岸向此岸到達的獨特嘗試,在多向度的追尋中,也形成了他極具特色、獨一無二的鈞瓷壺之美。

相關焦點

  • 官窯臻品|小茶壺系列:品茶之樂,由此始之
    春天該是喝茶的季節提壺、傾倒、優美的水線水汽暈開茶葉,香氣四溢煮水烹茶本就該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茶壺因茶而生茶、壺相伴淡久生香一隻美而耐用的鈞瓷茶壺將中國茶壺的禪意古味蘊於簡潔的藝術之美茶壺是茶具中的一種,是我國古代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泡茶,到底茶壺和蓋碗誰是首選?
    同樣是泡茶,蓋碗和茶壺有什麼區別呢?茶壺更適合衝泡烏龍茶、紅茶和黑茶,因為這些茶都要高溫衝泡,壺的保溫性更好一些,增加茶葉的醇厚感。鈞瓷選用的原料都是天然礦石,沒有半點人工添加劑,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維生素。不管是用鈞瓷蓋碗還是茶壺,都可以直接養生。
  • 當代中國鈞瓷領軍人物——孔相卿
    早在80年代,孔相卿就在父親的指導下創作《羅漢爐》、《魚耳爐》、《玄紋瓶》等作品,藝術效果直追宋代官窯,舉世震驚,《光明日報》還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孔相卿因此年少成名。但孔相卿從不止步於此,他多次遠赴各大陶瓷產區考察,並參加中央工藝美院的藝術學習,最終成為鈞瓷有史以來第一位全面掌握設計、配釉、成型、釉燒等全部技藝大師,並成為鈞瓷技藝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鈞瓷大師張振福
    鈞瓷大師主要履歷 1987年至1991年,在河南鄲城縣城郊二中任美術教師,1992年至2001年,自由創作泥塑藝術,2002年至今在鄲城縣文聯工作。 鈞瓷大師藝術特點張振福現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鄲城泥人張傳承人,其泥塑作品多以自己見到的農村人物肖像為題材、用誇張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作品人物形象逼真、嘴巴奇大、放聲大笑,或兩口相處親密無間、勞動同心協力。
  • 鈞瓷的缺陷美
    、鈞瓷O2O、鈞瓷電商、鈞瓷旅遊。記得看到過兩幅表現鈞瓷的名家畫作,底部都有流釉處理,這已說明鈞瓷流釉現象自古至今都有,並被人們廣泛認可,這也正是鈞瓷的一大特色,反觀不流釉.底部乾乾淨淨的作品反倒少了鈞瓷應有的深沉.雄渾.厚重和蒼桑感! 由於燒制階段出現的種種缺陷, 而造就了各具特色的美, 如果沒有缺陷就不會有這些難得的稀世之珍, 它們經歷了生死一劫,能夠逃過這一劫而卓立於世者,必是大奇.大貴.大珍之品!!
  • 鈞瓷攜手郵票共同發行
    本報訊(記者宋廣軍通訊員李濤)8月18日,經過近一年時間的反覆燒造試驗,由中國郵政集郵產品研發中心河南分公司創意,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苗長強燒造的2017年《丁酉年》郵票配套作品鈞瓷《富貴雞》燒製成功。
  • 星空藍釉色鈞瓷的收藏價值
    俗話說「賞鈞先看釉」,釉色決定鈞瓷的成敗,釉色的改變離不開鈞瓷的窯變。鈞瓷以獨特的自然窯變藝術有別於其他的瓷種,有著「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說法,在窯變的過程中人工無法掌控、無法預判結果,所以稱之為「自然窯變」,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星空藍釉表層含蘊晶瑩,優美動人,形成特殊的斷面結構和絢麗多彩的外觀。
  • 現代鈞瓷30年精品展 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開幕
    (人間社記者梁清秩/攝) 此次展覽由主辦單位佛光緣美術館總部、北京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河南省禹州市人民政府、河南省美術館、河南省鈞瓷文化研究會、河南文化聯誼會等共同策畫。在國際佛光會屏東萬丹二分會會長黃贊陽率國樂團演奏「月圓花好」暖場開幕,優雅氛圍盈滿整個會場。
  • 神垕古鎮大熱 第十屆禹州鈞瓷文化旅遊節創多重「最」
    ;  首次設計鈞瓷文化旅遊節大會logo——火的藝術,並申請專利,提升文化節品牌影響力;  首次設計神垕古鎮IP形象——小窯匠、神彩兒,賦予鈞瓷以生命不斷成長的寓意;首次舉辦國際陶瓷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希臘科孚亞洲藝術博物館來禹布展;  首次採用融媒體技術進行宣傳推介,特別是充分運用AR、VR等新技術手段,增強宣傳的生動性和感染力;  首次舉辦鈞窯專著
  • 禹神鈞瓷聞舉世 出水芙蓉宋寶齋
    禹神鈞瓷聞舉世 出水芙蓉宋寶齋 《綠色旅遊網》訊(通訊報導:孫永合、李保亭) 在河南省禹州市神垕古鎮一一鈞瓷名揚天下之稱,"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黃金有價,鈞無價",中國的鈞瓷文化已有上千年之最,鈞瓷的藝術在不斷的創新,使鈞瓷的國寶新藝不斷的流暢世界。
  • 神垕古鎮:文旅融合讓千年鈞瓷小鎮煥發青春活力
    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供助旅遊平臺打造鈞瓷文化名片,投資50億元開展神垕古鎮文化旅遊綜合開發,已復原了神垕老街,努力打造的鈞瓷文化園、鈞瓷文化「觀光遊」、「體驗遊」、「研學遊」等旅遊線路和景點20餘個。神垕古鎮已成為國際鈞瓷文化體驗旅遊目的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際陶瓷文化特色小鎮。
  • 御都鈞瓷《春芽》的故事吸引日媒熱寵
    柴田昌平一行步入御都鈞窯展廳的時刻,頓時被展廳陳列的萬彩鈞瓷作品所深深吸引住了,柴田昌平驚喜的感嘆到「鈞瓷太美了,我終於來到了中國鈞瓷的故鄉,鈞瓷的窯變真是太神奇了。」御都鈞窯為什麼會迎來日本媒體和導演光顧呢?柴田昌平又為什麼會激動的那樣感慨呢?話得從6月26日日本東京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的「中日鈞瓷文化交流展」說起。
  • 中國國家博物館前館長呂章申的鈞瓷情緣
    呂章申館長為鈞瓷工藝大師王建偉頒發證書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國家的文化客廳。國之瑰寶--鈞瓷,是宋代名瓷,是中國陶瓷藝術的優秀代表。國博收藏國寶鈞瓷,兩者相得益彰。這段佳緣的促成,源自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先生與鈞瓷的特殊情緣。
  • 鈞瓷都有不同講究,專家講述其中含義,鈞瓷文化博大精深
    古人云,人間有五色,尚且千變萬化,何況鈞瓷色彩天成,更是變幻無窮,故世上絕無相同之兩件鈞瓷,所謂「鈞無 雙」也。加之鈞瓷燒制極難,有「十窯九不成」之說。宋代的鈞窯首先創造性地燒造成功銅紅釉,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
  • 鈞瓷《和平鍾》被聯合國永久收藏
    那就是 禹州的鈞瓷 瓷是什麼 是用含有較高三氧化二鋁的粘土製胎並且表面施有高溫下燒成的釉的器物 瓷器質地緻密 不吸水分 叩擊之發出清脆的金石之聲 你聽 這是第九屆「和平的旗幟」世界兒童呼喚和平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上 鈞瓷
  • 欣賞同學收藏的鈞瓷,層次感強釉色變幻莫測,非常符合藝術審美
    鈞瓷,以其色彩豔麗風格奇特,在幾大名窯中它可以算是獨樹一枝,欣賞同學收藏的陶瓷藏品手拉胚荷口淑女瓶,煤燒鈞瓷作品,器型優雅,規整,比例協調,線條優美,細節處理到位,自然窯變,底部顯金,釉色層次感強,立體感強,釉質細膩,溫潤,玉質感。
  • 鈞瓷《三羊開泰尊》耀目而來!
    收藏大家馬未都都在CCTV百家講壇上盛讚「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這正是鈞瓷作為「帝王之瓷」的最好見證。入窯一體素淨,出窯五彩輝映,無任何繪畫、無任何塗抹,72道工序,30小時1300度涅槃重生,僅僅依靠土與火的藝術,以獨特的釉料及燒制方法產生神奇的窯變,經窯爐千錘百鍊後盡現鈞瓷驚豔之美。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鈞瓷
    北宋藍釉盞 鈞瓷為北方青瓷,始於唐,盛於宋,以其獨特的窯變成為皇家專用瓷器,民間歷來有「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說法。鈞瓷在北宋時期達到頂峰,宋徽宗親自監督,鈞官窯每年燒制數萬件,僅保留36件。
  • 鈞瓷《和平鍾》京城敲響,五洲迴蕩,呼喚和平!
    十月二十日,北京宋慶齡國際藝術中心,隨著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和原文化部長蔡武共同敲響鈞瓷《和平鍾》的陣陣回聲,由文旅部批准的第九屆「和平的旗幟」世界兒童呼喚和平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正式拉開了帷幕。
  • 騎行知青舊居 遊玩孔家鈞瓷藝術館
    匆匆辭別大木廠,我們又奔向下一個景點——禹州,中國鈞瓷文化藝術園,它是一座鈞瓷主題公園。這座禹州鈞瓷文化園由孔家鈞窯掌門人、孔子第七十四代後裔、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專家孔相卿大師及團隊投資興建。始建於2011年,佔地156畝,總投資近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