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人間有五色,尚且千變萬化,何況鈞瓷色彩天成,更是變幻無窮,故世上絕無相同之兩件鈞瓷,所謂「鈞無 雙」也。加之鈞瓷燒制極難,有「十窯九不成」之說。
宋代的鈞窯首先創造性地燒造成功銅紅釉,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也正是如此,我國陶瓷史結束了「南青北白」一統天下的局面。
歷史記載乾隆皇帝對鈞瓷偏愛有加,他一生所做陶瓷詩文199首,其中題鈞瓷詩就佔了9首。一次,從江南買了一個鈞瓷鵝頸瓶,插上牡丹後芬芳四溢,乾隆隨揮筆題詩一首:國色天香四時新,鈞窯珍器留芳魂。寶瓷名花絕代配,不度春風自生韻。
民窯鈞瓷燒造的地方有很多,北方南方都有多處窯口,據考古調查,目前發現燒造鈞瓷的窯口已有4省27個縣、市,河南除禹州外, 汝州、郟縣、許昌、新密、登封、寶豐、魯山、內鄉、宜陽、新安、焦作、輝縣、淇縣、濬縣、鶴壁、安陽、林州等地均有燒造。在河北磁縣、山西渾源縣和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等地也燒造鈞瓷,都是民鈞範圍;
鈞窯對中國陶瓷史有個巨大的貢獻。它以銅為呈色劑,在高溫下一次呈現紅色。這不僅是對中國陶瓷史的貢獻,也是對世界陶瓷史的貢獻,這個貢獻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都是輝煌的。
北宋,無論宮內宮外,均被人稱為「好古」的一代,受歐陽修等人發起的古文運動所產生的影響,無論是書畫,亦或是器物均以「高古」為極高的讚譽。而北宋時期出現了許多仿古青銅器型的瓷器器型,在「摹古」的基礎上予以變化,不踐古人而自出新意,堪為宋代雅素審美的完 美詮釋。如果說浙江是東漢至唐代的制瓷中 心、江西景德鎮是元至清代的制瓷中 心的話,那麼河南就是中國宋代的制瓷中 心,締造了「雨過天青雲破處」以及「夕陽紫脆忽成藍」的北宋汝窯鈞窯的神話,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而此北宋鈞窯月白釉鼓釘三足洗 器型典雅端莊,月白釉色寧謐恬淡,器內隱約可見的蚯蚓走泥紋古樸精緻,通體盡展北宋雍容的氣質與風雅的情趣,歷千年猶新,經朝代更疊春去冬來依舊洗鍊如初,實為當世珍寶。
宋代鈞瓷(鈞窯)位列五大名窯之首,被世人珍視,故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之說。鈞窯以燒造絢麗多姿的窯變釉瓷而聞名於世。其造型多樣,有尊、花盆、洗、爐、缽、盆等。鈞釉千變萬化,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說。宋人曾以「夕陽紫翠忽成嵐」詩句來讚美。鈞釉種類繁多,有月白、玫瑰紫、海棠紅、天藍、天青等色之分,釉面常出現蚯蚓走泥紋的特徵。瑰麗神奇的窯變釉與古樸典雅的造型完 美地結合,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為鬼斧神工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