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驅動第五波計算浪潮 Arm伺服器產業迎來新一輪機會

2020-12-14 電子發燒友

數據驅動第五波計算浪潮 Arm伺服器產業迎來新一輪機會

發表於 2019-05-06 15:07:16

近日,華為在其2019智能計算大會上正式發布基於鯤鵬920的TaiShan伺服器五大解決方案,包括大數據、分布式存儲、Arm原生、高性能計算和資料庫應用領域。華為智能計算TaiShan&Atlas領域總裁張熙偉評價道:「作為華為智能計算最用『芯』之作,TaiShan伺服器解決方案聚焦特定應用場景,充分發揮鯤鵬Arm處理器多核架構、高並發的計算優勢,可以將高效能計算帶入每一個數據中心。」

華為積極投入Arm產業,圖片來源於華為

在全球雲計算市場總量持續增長的大背景下,華為基於Arm架構自主研發設計伺服器解決方案的重磅發布,無疑是Arm全球領先生態系統資源及技術優勢與中國市場需求相結合的又一突破成果,賦能了中國智能科技創新,也為砥礪前行的中國芯及伺服器產業自主創新之路指明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方向。

數據驅動第五波計算浪潮

Arm伺服器產業迎來新一輪機會

放眼當下,以智慧型手機為代表的行動裝置產業發展邁入「下半場」,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登場,推動了萬物互聯、萬物感知的智能社會建設,從而對綠色計算、智能計算提出了多樣化、迫切的需求。Arm公司執行長Simon Segars曾經描繪過他眼中的半導體行業未來,即由數據驅動的第五波計算浪潮,不僅可以讓Arm受益,更能讓Arm生態系統中的每一個合作夥伴從中獲取巨大的商業價值。同時隨著數據類型愈發的多樣,如大數據應用、分布式存儲和部分邊緣計算等對多核高能效計算提出了明確需求,單個設備的計算能力固然很重要,但已不再是唯一的關注點,我們更應該去關注整個系統的計算能力。這種異構計算需求為Arm伺服器生態發展提供了新一輪的增長點。

由數據驅動的第五波計算浪潮

作為萬物互聯生態背後的構建基礎,計算架構的選擇十分重要。Arm架構從誕生之始就一直致力於高能效、低功耗的體系架構創新,從指令集、CPU架構到IP設計、SoC設計,都以滿足用戶和市場對綠色計算的需求為目標,不斷提升運算能力、優化能耗設計。Arm伺服器基於Arm開放的晶片架構,由眾多廠商共同參與相關規範標準的制定,改變了傳統伺服器晶片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也助推了全球諸多晶片廠商取得成功。於中國市場而言,選擇Arm架構這樣一個佔據全球最大計算生態、成熟並被廣泛採納的架構,亦是中國芯產業借力全球、接軌世界的絕佳契機。

百家齊鳴,開啟智能化綠色計算全新時代

獨木難成林,萬花才是春,Arm在移動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的秘訣在於利用其處理器IP與授權合作夥伴一起構建強大的生態系統。而在基礎設施領域,2016年4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支持下由多家國際領先伺服器與雲計算方案提供商以及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共同宣布成立的中國 「綠色計算產業聯盟」(Green Computing Consortium,GCC)是Arm伺服器生態系統建設的裡程碑事件。經過三年的發展壯大,聯盟會員數量已由成立之初的17家發展到如今的45家,涵蓋了較為完整的Arm伺服器產業生態鏈,並將持續建立一個開放、創新的綠色計算生態系統,推動基於Arm架構的大數據、企業級計算和雲計算等關鍵應用的發展。

華為Taishan伺服器解決方案的成功發布則是Arm伺服器生態系統建設的又一大突破。作為全球領先的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商,華為基於Arm架構自主研發「算、存、傳、管」伺服器晶片,從處理器、作業系統、伺服器整機到行業方案,構建了以Arm晶片為核心能力的全棧IT解決方案。實際上,華為擁有長期的Arm晶片研發積累,從2005年開始基於Arm技術自研晶片到2014年研發出第一顆基於Arm 64位CPU,再到今年宣布推出基於Arm架構的業界最高性能處理器晶片鯤鵬920與基於鯤鵬920的TaiShan伺服器、華為雲服務,一步步循序漸進,充分驗證了Arm架構在多核、高能效等方面的優勢,可以並且能夠為企業構建高性能、低功耗的新計算平臺。

華為擁有長期的Arm晶片研發積累,圖片來源於華為

還有Arm伺服器生態系統的另一位國內「頭號玩家」飛騰,在轉入Arm架構後的短短幾年間先後推出了FT-1500A、FT-2000、FT-2000+等一系列基於Arm架構的高性能CPU產品,同時聯合400多家企業構建了以飛騰CPU為核心的全自主生態系統,覆蓋了高性能計算、伺服器等多個應用領域,一舉奠定了飛騰在Arm高性能晶片市場的領先地位。

不難看出,進入異構計算環境普及的智能化綠色計算時代,每種應用場景都應找到效能最優的算力,比如針對手機端應用採用端到雲Arm統一架構將大大提升效率,而存儲備份、大數據等不太依賴生態的應用也是Arm最先落地的場景。今年伊始Arm生態發展迅速,加之國際領先的大數據、雲計算服務和雲解決方案提供商亞馬遜發布了由Arm晶片驅動的雲實例,開源軟體開始大量遷移,商業軟體也會有所行動,可以預見的是Arm伺服器應用將越來越多。

「打鐵還需自身硬」

Arm持續增強軟硬體實力

▲▲▲

不僅是Arm伺服器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夥伴們正加速推出基於Arm架構定製的解決方案,對於Arm自身而言,也在積極建設生態的同時不斷提升伺服器和基礎設施市場的軟硬體實力。

去年10月,Arm公布了專為5G網絡和下一代雲端到邊緣基礎設施創立的全新基礎設施級IPNeoverse及開發路線圖,擁有更高級別的性能、安全性和可擴展性,可針對全新基礎架構和各種應用場景,包括超大規模雲數據中心和存儲解決方案。該系列IP的第一款產品N1平臺於今年年初推出,保持了Arm一貫領先的電源效率,並實現了峰值計算性能和總體吞吐量之間的最佳平衡。

Arm Neoverse N1平臺

此外,Arm也在力推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合規認證計劃——Arm ServerReady,與不同行業的軟硬體合作夥伴合作,共同定義伺服器基礎架構規範(Server Base System Architecture - SBSA)中的最低硬體要求,以及伺服器基本啟動需求(Server Base Boot Requirements - SBBR)規範中的最低固件要求,希望儘可能利用行業標準並創建新的Arm規範,促進軟體堆棧與Arm的互操作性。這不僅有利於直接使用Arm硬體IP的供應商,也有利於選擇基於Arm架構自己定製CPU和SoC設計的供應商共建生態,共同開發軟硬體並設計一流的解決方案。反之,這也將推動Arm生態系統的建設,從微架構設計到晶片、軟體和系統,以滿足整個計算領域多樣化且不斷變化的需求。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電子科技硬體:數位化浪潮驅動下,核心環節的龍頭公司快速成長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信證券,歐陽仕華、唐泓翼、許亮)核心觀點數位化浪潮深刻變革人類生活真實世界持續電子化和數位化已是數百年之大趨勢,隨著 5G 時代全球 數位化浪潮席捲而來不斷顛覆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隨之產生的新經濟 和新應用將給傳統業務模式和產業結構帶來空前的變革。
  • 智算中心被納入「新基建」範圍:計算產業迎來新風口
    C114 4月24日專稿(蔣均牧)給數據以升華、給算力以支撐,在國家高層圍繞「新基建」的密集部署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下,計算產業新風口已來。以5G、AI為代表的「新基建」加快推進,是近來全國上下眾所矚目的一樁盛事。「新基建」不僅是後疫情時代社會經濟的「維穩器」,從長期來看更是推動供給側改革、傳統產業結構轉型的重要引擎。而與千行百業「+智能」息息相關的計算基礎設施建設,在這一輪「新基建」浪潮中無疑將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
  • 浪潮集團郭振君:未來數據中心呈現兩極化發展趨勢
    【通信產業網 訊】當前,新基建正在加速落地,我國明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而數據中心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型基礎設施」中的「基礎設施」。在新基建背景下,數字中心呈現出哪些趨勢?數據中心的評價標準又發生了哪些變化?近日,浪潮集團DCS事業部總經理郭振君接受了《通信產業報》記者的採訪。
  • 伺服器+雲計算+數據中心+人工智慧龍頭,價值投資者必選!
    一、企業簡介浪潮信息不僅是國內伺服器行業龍頭,也是全球伺服器龍頭,其業務涵蓋了X86伺服器、資料庫、存儲以及AI管理軟體、加速器等,並在通用伺服器、開放計算、AI計算、雲等新興應用方面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 MWC2019上海:數據中心新選擇 浪潮1U雙路伺服器NF5180M5
    浪潮攜手合作夥伴發布首款VCO整體解決方案近年來,數據中心伺服器數量增多,規模日益變大,如何提高空間利用率成為無法繞過的難題。金融、通信、能源等行業正在經歷著雲化轉型升級,虛擬化、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入應用,對數據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選擇伺服器的標準越來越聚焦於伺服器每U空間內是否擁有更強計算力、更靈活的網絡結構、更低功耗、更易管理等特性。
  • 數據中心「金屬積木」的巨型伺服器到底長什麼樣
    於是,在2011年11月數據中心領域的科技企業匯聚在一起,構建首個硬體領域的開放計算標準,「天蠍計劃」登上開源歷史舞臺。半年後,2012年4月,百度、阿里、騰訊、浪潮等發布了整機櫃伺服器的開放標準 -- 天蠍整機櫃1.0規範,浪潮也又一次進行產品升級,率先推出符合標準的整機櫃伺服器SR3.0。
  • 浪潮信息為Kakao提供以浪潮伺服器為核心的解決方案
    而科技浪潮之下,每個企業都在倍加關注和探索新技術的發展與產業落地。    隨著亞馬遜的Alexa,蘋果的Siri以及其他類似設備的推出,人們看到了在家中從AI助手中受益匪淺,獲取天氣報告,播放歌曲,關閉房間的燈,在線查找一些信息等。AdobeAnalytics研究指出,擁有智能揚聲器的人中約有71%的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約有44%的人每天承認多次使用智能揚聲器。
  • 綠色計算產業峰會"伺服器分場景評測"發布,涵蓋四大典型應用場景
    近日,2020綠色計算產業峰會"伺服器分場景評測發布媒體圓桌"在京順利召開。計算產業作為生態型產業,需要構建從基礎硬體、底層固件、作業系統到上層應用等完整產業生態,而標準化工作是持續推動計算產業生態完善和發展的重要基礎。
  • 「HeyKakao」,AI的世界由浪潮伺服器打開
    而科技浪潮之下,每個企業都在倍加關注和探索新技術的發展與產業落地。    隨著亞馬遜的Alexa,蘋果的Siri以及其他類似設備的推出,人們看到了在家中從AI助手中受益匪淺,獲取天氣報告,播放歌曲,關閉房間的燈,在線查找一些信息等。AdobeAnalytics研究指出,擁有智能揚聲器的人中約有71%的人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約有44%的人每天承認多次使用智能揚聲器。
  • 產業網際網路新基建,騰訊數據中心如何夯實時代「地基」?
    在新基建和產業網際網路兩股大潮加持下,數據中心將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 在大量業務需求的驅動下,數據中心行業正迎來一波新的建設高峰,但與此同時,數據中心重量不重質、舊技術落後於新業務需求、局部過熱等問題開始湧現。 如何建設新時代的數據中心?騰訊的經驗或許能夠給業界以借鑑。
  • 華為姜濤:持續投入計算產業生態建設,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
    其間,華為計算產品線副總裁姜濤也在大會主論壇上帶來了《共贏多樣性計算新時代》的主題報告,分享華為在多樣性計算時代的布局,呼籲大家共同建設計算產業新生態。 算力已成為新生產力,驅動社會經濟發展 姜濤表示,差異化業務需求,需要多樣性算力選擇, 非結構化數據高速增長,驅動多樣性計算發展。
  • Inspur World 2018技術峰會召開 浪潮「雲梯計劃」發布
    數字產業快速發展雖然帶來了新需求、新選擇,但單純向用戶提供信息化產品或解決方案,已無法滿足當前城市、政府、企業的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需求,政府、企業與個人呈現出數字「焦慮」,經濟社會數字「升維」遇到瓶頸,制約了傳統產業、網際網路產業向數據產業的轉型「升維」。
  • 浪潮伺服器機箱
  • 浪潮萬億AI市場攻略「探秘」
    我們認為異構加速計算,會作為未來產業戰略性的方向,一定要在這方面進行投入。」劉軍回憶道。現在如果評價浪潮伺服器的技術創新,可以用前瞻性去定義,但是在幾年前,這條路浪潮走得不僅寂寞,而且痛苦。劉軍表示,在2016年前的那幾年,篤定異構加速計算需要不斷投入,而且這種投入短期內又見不到回報,壓力可想而知。
  • 2020年先進計算產業發展白皮書
    計算 對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能級躍升的驅動作用日益凸顯,「計 算力就是生產力」已成為全球發展共識。先進、新型的計算 基礎架構,迭代、拓展的軟硬體系統產品,普惠、優化的算 法算力平臺,以及「計算+」行業融合賦能應用,將是「十四 五」乃至中長期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
  • 另類伺服器排位賽,品牌機和白牌機過招兒
    正是異構晶片、超融合系統、軟體定義的接連出現,使得白牌機與品牌機的角力到了一個新階段。與過去數據中心簡單比拼伺服器的數量不同,雲服務意味著廣泛的應用和數據類型,不同的工作負載在不同的資源池中得到細分和專用,一種伺服器晶片架構對於不同應用來說可能就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此外,除了超大型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一些大型企業用戶的私有雲建設也出現細分化、定製化趨勢。
  • 對話浪潮雲計算高管:雲+AI推動智慧計算 雲海OS如何洞見趨勢重點...
    但近年來隨著海量信息的爆發、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計算機似乎可以利用這些數據發現人觀察不到的規律,這便是深度學習能力:機器不僅在計算能力、存儲能力上超過人類,在知識推理方面也能達到人能夠達到的程度,目前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其實有著「脫離開人」的趨勢。張東進一步談到,信息技術不再純粹是一種工具,它更多地會變成一種生產力,「以前是生產資料,它現在有可能變成生產資料的控制者」。
  • 浙江移動計費系統漫步雲端 浪潮伺服器助力
    浪潮作為領先的雲計算服務商,為浙江移動部署了近三百臺旗艦雙路、四路伺服器,用來搭建雲平臺,改變系統原有的多平臺、多數據源的分散設計,統一業務平臺,實現IT資源靈活調配。  在全球數位化轉型過程中,中國移動積極引入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從開放雲化基礎架構、創新雲業務等方面進行轉型,並且已逐漸完成了DCN系統、IDC/ISP信息安全管理系統、CRM等外圍系統上雲。
  • 中興通訊齊曉虹:「四輪驅動」,邊緣計算駛入商用部署快車道
    在靠近用戶的邊緣側兼具時延、成本以及算力和能力的邊緣計算應運而生,邊緣計算在邊緣側匯聚了網和雲的能力,邊緣計算的出現加速整個雲、管、邊、端的協同。邊緣計算迎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邊緣計算如何賦能垂直行業?4月28日,通信世界全媒體舉辦了5G「加速跑」系列沙龍第三期——「乘5G商用浪潮,MEC成熟度幾何?」
  • 為什麼下一個十年的大戰場在數據中心?|甲子光年
    2012年以後,雲計算市場的爆發,讓作為其基礎的數據中心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長。數據顯示,國內雲計算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216億發展到2019年已超過1334億元。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由2010年的102.2億元發展到2019年的1586.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