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敏昕說世界。《十二生肖》強化了成龍以機巧設計取勝的動作理念,值得一看
經歷過《神話》、《大兵小將》、《新宿事件》、《功夫夢》等一批轉型之作後,成龍又恢復了他創作巔峰時的經典套路上來。《十二生肖》仍然是典型的成龍電影,喜劇、動作、情感點綴一個都沒少,甚至,呼應近年來圓明園獸首買賣的事實,《十二生肖》直接以尋找獸首作為故事,深處淺出地傳達出一份對待歷史的正能量。
《十二生肖》號稱是「成龍最後一部搏命電影」,與《霍元甲》當年宣稱是「李連杰的最後一部武術電影」異曲同工。李連杰後來並沒有停止大打出手,「武術」收山了,動作還在。成龍也已經撇清:不是說以後就不打了,而是不再如此大規模地打了。反正就是「三峽告別遊」吧,告別之後,漲了水的三峽還在。
看完影片之後,覺得宣傳語並非純然噱頭,成龍的確再現了巔峰時期的靈活身手和玩命精神,但體力和技巧畢竟不比當年,即使捨不得放棄動作片,也該掛上白鬍子轉型當師傅了,就像今日之洪金寶。
如今,數星星的影片已不鮮見,但《十二生肖》的演員陣容依然能令人興奮,權相佑、姚星彤、廖凡、張藍心與成龍組成盜賊同盟,姜文的旁白,林鳳嬌、李宗盛、舒淇、吳彥祖、陳柏霖等甘當綠葉,雖不能用目不暇接來形容,但也足夠不斷給人驚喜。成龍電影中的主人公總是典型的優缺點的小人物,《十二生肖》依然延續這樣的人物性格設計。影片中成龍扮演的國際大盜JC為獲取文物販子的高額獎金,與同夥合力尋找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在尋寶過程中,一系列精彩紛呈且趣味盎然的動作橋段紛至沓來。
從《醉拳》開始,成龍便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打鬥風格——完全並不講求什麼武術招式,而是信手拈來,將身邊各種器物化作武器,無處不在展現成龍在動作設計上的巧思。這番巧思從可謂縱貫全片。58歲的成龍在《十二生肖》中貢獻了自己最後一次搏命,他的老朋友陳勳奇再次擔任執行導演,讓成龍再次回到危機四伏的特技秀。影片開始便是一場緊張的盜寶加追逐戲,成龍變身輪滑俠,在盤山公路上左右隳突,這場戲一瀉而下,絕對堪稱近年來華語電影最精彩的動作場面,隨之而來的是獨闖古堡、探險雨林等次高潮場面,而最後火山奪寶的高潮戲,則再一次見證了成龍未老的心態和搏命精神。《十二生肖》形成了數個快節奏的動作組合段,這些動作場面鋪排有致,而且不時出現的幽默和情感戲使得敘事張弛有度。
成龍的電影總做電影是適合全家觀看的電影,雖說打鬥在他的電影中總是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但是動作打鬥從來都不是暴力的,並不以殘殺為目的,更是近似於雜耍,或者只是對那些漫畫小丑似的反面角色以懲罰。所以,在精彩迭出的雨林尋寶一場戲中,成龍與海盜以及法國佬之間的混戰,沒有巔峰對決的意味且毫無半點血腥之處,有的只是建立在精巧動作編排上的嬉鬧打鬥。可以說,《十二生肖》再一次強化了成龍以機巧設計取勝的動作理念。
成龍的動作喜劇之所以吸引觀眾,很重要的原因是能夠有機地融合武戲和文戲,成龍對文戲的注重使他電影中的動作和喜劇有了情感依託。除了動作場面以外,《十二生肖》在情感戲上同樣相對充足的鋪墊,以盜賊團隊帶出友情,同時隱藏的親情、愛情線索常以插科打諢的形式出現,並為影片最後林鳳嬌的驚豔出現埋下伏筆。更重要的一點是,成龍為盜寶行動找到了最能夠得到普遍認同的情感基礎,即愛國。愛國既能夠使影片中JC的性格得到轉變和升華,同時這也對香港電影的北上之路提供了某種積極的價值觀參考。
影片末尾,仍然出現了帶有作者性的NG鏡頭花絮,對於今時今日的成龍而言,他已經完全不需要用電影證明自己在動作電影上的偉大,但是《十二生肖》再一次見證了奇蹟。作為成龍的第101部作品,《十二生肖》在成龍動作喜劇的作品序列中是一部成熟的類型電影,而這種類型的產生和延續來自於電影以及NG鏡頭中不斷復現的搏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