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瑞士的建築設計都在國際上佔有重要地位。人口不多的瑞士,不僅創立有提契諾建築學派,還為世界貢獻了一系列極為優秀、各有鮮明風格的建築設計大師及其傑作。朝拜建築大師的作品,是許多品味人士深度遊瑞士的目的和熱情。
1943年出生於瑞士南部小城門德裡西奧的馬裡奧.博塔(Mario Botta),是提契諾建築學派成就最卓著的代表,以其幾十年來在瑞士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的創作,贏得了極為廣泛的知名度和榮譽,有「明星建築師」之稱。
博塔在自己祖國瑞士設計建造的項目眾多,大小不一,既有住宅,也有教堂,還有辦公樓,當然更有博物館、酒店。本期,「瑞士深度遊」甄選其中的10個地點既好玩又有博塔建築精品之處,與你一起展開屬於博塔的瑞士之旅。
冰川三千總站(Glacier 3000 Station)
所在地:冰川三千(Glacier 3000)
「冰川三千」其實是位於萊迪亞布勒雷與格施塔德之間的一片山地休閒區域,由博塔設計的纜車站及餐廳綜合樓、二十五公裡滑雪道、可裝載125人的全景觀光纜車、世界上最高的過山車、多種冰雪運動等組成,堪稱瑞士度假地21世紀的新星。
博塔這座位於海拔三千米的綜合性建築,被認為是其職業生涯的一個裡程碑。筆直的樓體映著四周的雪山冰峰,分外醒目。淺銀灰色的橫條紋外牆,比例均衡,結構堅固。纜車站處的大面積凹陷與上部的玻璃結構相呼應,既符合設施要求,又使建築的外立面富有變化。四層樓建築內,除了纜車站和配套設施,還有兩個餐廳、一個酒吧以及一間燒烤屋。所有的餐廳室內設計也都由博塔親自操刀。位於四層的餐廳是其中最豪華的,也最能體現博塔的設計風格。餐廳所在的空間猶如一塊玻璃體,傾斜地鑲嵌於建築頂部,用光線和景色的光影塑造空間,令建築物的每一個角落都凝固成詩一般的景色,構成令人震撼的視覺感受,巨大的玻璃幕牆則將冰川三千最令人心動的景色展現在眼前。
聖約翰教堂(La Chiesadi St. John)
所在地:莫格諾(Mogno)
莫格諾是位於馬基亞山谷的一個小村莊,海拔1180米。19世紀以來,每逢牛群放牧時期,這個山上的小村莊才有用武之地。1986年,一場可怕的雪崩摧毀了教堂和十幾所房屋,所幸房子裡無人居住。20世紀90年代,博塔被請來重建了一座小教堂,敬獻給聖約翰。
從外部看去,這幢教堂建築呈橢圓形,屋頂傾斜,黑白條紋相間。內部設計是西洋棋盤式,黑白色相間,有令人眼花繚亂之感。教堂採用當地特有的大理石和花崗巖相間而成,獨具一格,但初建成時卻備受爭議。不過,最終還是毫無爭議地成為了瑞士的一個地標性建築,揚名海外。教堂內部能坐15人,沒有窗戶,僅靠從玻璃屋頂透進來的陽光照明。
聖潔天使瑪利亞教堂(Capella Santa Mariadegli Angeli)
所在地:福帕(Foppa)
這也是位於山中的一座小教堂,卻與位於莫格諾的聖約翰教堂形成鮮明區別。兩者雖然都出自博塔之手,卻各有自己的風格。相比之後,越發展現出設計師博塔德過人之處。
幅帕是塔馬洛山中海拔1530米處的一片區域,自1985年以來一直供奉著教皇親自賜福的聖母瑪利亞雕像的福帕,也是當地人觀賞風景、徒步休閒的熱地,從塔馬洛山的山腳水岸有一列觀光火車可直接通達幅帕。正是這列火車的組織者,為紀念自己的亡妻,請來博塔建造了聖潔天使瑪利亞教堂。
小教堂建造在塔馬洛山的一片獨特的臺地上。而與博塔建築交相輝映的是,教堂內還有當代畫家恩佐.庫奇的一系列作品。
聖喬治山化石博物館(Museo dei Fossi delMont San Giorgio Meride)
所在地:梅裡德(Meride)
聖喬治山是瑞士的世界自然遺產,是世界範圍內重要的經典化石基地。自1850年以來,瑞士和義大利的古生物家就對眾多在那裡挖掘出來並保存完好的化石進行了研究。古生物學家在聖喬治山沉積600米厚的石灰巖、白雲巖和中生代三疊紀的瀝青巖中發現了五種異常豐富的化石層。這些亞熱帶海洋盆地的沉積物,其歷史可追溯到2.43至2.39億年以前,主要為海洋生物,如藻類、雙殼類、菊石、魚和海洋爬行動物。還發現有幾種陸地爬行動物以及昆蟲和植物,它們曾被從島嶼衝入大海。
作為集中展示聖喬治山價值的這座化石博物館位於梅裡德的一個小山村。博塔的這座博物館建築充分體現出當地山村特色,建築體量不大,帶有小小露天內庭的建築,外牆雪白,看似民居,低調地站立在幽靜小巷一側。建築的一樓,除接待、資料禮品銷售櫃檯外,展示聖喬治山最底層的貝薩諾層發掘出來的最古老的化石,二樓是從第二層梅裡德發掘的略微年輕一些的化石,三樓陳列的是從阿爾佐周邊採石場發掘的距今約5000-6000萬年的侏羅紀海沉積的化石和巖石。除此之外,展廳裡有關聖喬治山古生物發掘的歷史內容。
馬丁·博德默基金會——世界文獻圖書館(Fondation Martin Bodmer)
所在地:日內瓦(Geneva)
擁有約八十種語言總計十六萬件藏品的馬丁·博德默基金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圖書館之一。館內的永久藏品中包括數百部西方和東方的手稿,這之中就有一部極為珍貴的古騰堡聖經以及印刷年代均在1500年前的270部古版書籍。藏品中還包括楔形文字泥板、古希臘和科普特人紙莎草紙古抄本以及古代文明遺蹟,甚至還有一部分礦物和化石。
這座為這座文獻圖書館選擇了玻璃結構,通透、密實,被稱為現代建築聖殿,完美地展示著5000年來人類的創造力以及世界各地的人們最偉大的智力和精神財富。
迪倫馬特中心(Centre Dürrenmatt)
所在地:納沙泰爾(Neuch tel)
納沙泰爾是瑞士西部法語區的州名,也是該州首府的名字。納沙泰爾是瑞士鐘錶的中心,瑞士的標準時間就是以這裡的瑞士鐘錶研究實驗室的鐘表為準,瑞士鐘錶製造業也布局在納沙泰爾周圍。納沙泰爾是一個親水的城市,洋溢著舒適的生活氣息。大仲馬曾經形容納沙泰爾的建築是「用黃油雕出來的」,黃褐色是當地房屋的主要顏色,配上紅褐色的屋頂,看起來非常柔美。老城有城堡守衛,歷史街區整潔優雅,氛圍親切。
迪倫馬特是20世紀瑞士著名劇作家、小說家,曾獲德國曼海姆城頒發的席勒獎、瑞士伯爾尼市頒發的文學獎、義大利廣播劇大獎等。迪倫馬特的劇作總是荒誕,人物總是癲狂。他的小說則探討著犯罪背後的人性與現實。迪倫馬特於1990年去世。之後,為弘揚迪倫馬特精神,當地決定一個文化中心,既提供文學和美術方面的展品,也為各種各樣的當代音樂會、會議和會談提供空間。博塔的方案最終被採用。由他設計的這個文化中心,在體現其個人建築思想的同時,很好地處理了動與靜的關係,既宏大又細膩,仿佛迪倫馬特的精神從未遠離。
楚根大酒店水療所(Tschuggen Grand Hotel)
所在地:阿羅薩
阿羅薩是瑞士中部最著名的高山度假區,位於美麗浪漫的斯長費格山谷盡頭,海拔約1800米,周圍山巒壯闊,高峰聳立,風光醉人。由於地處寬闊的盆地底部,中心區域又有上湖和下湖兩處平靜的湖面,阿羅薩陽光充足,不受狂風吹襲,空氣清新,異常寧靜,成為良好的避風灣。從瑞士最古老城市庫爾方向開來的火車,在此到達終點,這使得阿羅薩更像不染塵埃的世界盡頭。
楚根大酒店是阿羅薩區域最新的奢華酒店之一,位於海拔1800米的阿爾卑斯山上。博塔為酒店設計的康體水療中心,樓高四層,宏偉瑰麗,相當引人注目。康體水療中心總面積5000平米的,繚繞著蒸汽和水之漣漪,不僅有採用阿羅沙當地巖石砌築的石窟房間,還有陽光露臺、壁爐區域。此外,運動泳池等大片水面區域的設計和裝飾,也都頗為精彩。
丁格利博物館(MuseumTinguely)
所在地:巴塞爾(Basel)
巴塞爾是瑞士北部最大的城市,地處瑞士、德國和法國三國交界之地,有著濃厚的國際化氛圍,時尚而新潮,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被譽為博物館之城。巴塞爾是個熱情擁抱現代建築的新潮城市,博塔在巴塞爾的作品不止丁格利博物館,選中它是因為博物館的館藏也非常吸引人。丁格利作為長期生活、創作在巴塞爾的藝術大師,更是巴塞爾城市的驕傲。
巴塞爾的丁格利博物館主要展示瑞士20世紀最具國際影響的當代藝術大師、鋼鐵雕塑家的生活和作品。展館永久展覽展示的是這位藝術家自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的作品——包括六十年代的電動浮雕、抽絲機以及廢料組合成的藝術品。
由博塔設計的這個博物館完美契合丁格利的作品和風格,深受業界讚譽。博物館包含了不同的空間結構,不同空間與藝術家不同系列作品的尺寸和基調相呼應,比如,在展示藝術家最近的創作時期空間,博塔使用黑色的雕刻機來製作大型雕塑和各種作品。
瑞吉卡爾巴德酒店(Hotel Rigi Kaltbad)
所在地:瑞吉山(Rigi)
瑞吉山位於瑞士中部琉森湖畔,海拔1797.5米,景色美麗雍容,因而有「山嶽皇后」之譽,自18世紀起至今,瑞吉山一直是歐洲著名的觀光景點、徒步與滑雪勝地。置身瑞吉山頂平臺上可以俯瞰整個阿爾卑斯山脈,視線可以一直延伸到德國的黑森林和法國的平原。瑞吉卡爾巴德是瑞吉山半山的一處天然溫泉之地和登頂瑞吉山的必經之地。
2012年在瑞吉卡爾巴德建成的瑞吉卡爾巴德酒店以及瑞吉卡爾巴德溫泉館,成為了瑞吉山中一個一年一年四季都可以體驗的亮點。酒店其實只有三星,但博塔設計的溫泉水療空間卻贏得陣陣喝彩,彰顯了瑞吉山自古以來觀賞日出日落之地的優勢。沉浸在陽光中的水療空間,別有一番年輕的朝氣,最大限度地讓置身其中的人能觀賞到瑞士全景。巨大的礦泉浴場,擁有水溫控制在35攝氏度的室內泳池,還有神奇景色的陽光平臺。只對16歲以上成年人開放的水療溫泉區內,有香草蒸汽浴、獨特的水晶浴,還有可放鬆身心的熱石床。
博塔建築事務所+門德裡西奧建築學院(Mario Botta Architetti)
所在地:門德裡西奧(Mendrisio)
門德裡西奧是提契諾的一個小城,洋溢著瑞士義大利語區特有的風情。這個早在公元八世紀時就見諸文獻記載的地方,如今也是提契諾建築學院的校區之一(也有直接稱之為門德裡西奧建築學院)。這裡是博塔的「老巢」,是博塔的根系所在。他於1943年出生於門德裡西奧,15歲開始就從事建築設計工作,在跟隨包括勒·柯布西耶的工作室、路易·艾瑟鐸·康、卡洛·斯卡派、Giuseppe Mazzariol 、Cnenisch和Carloni等多位名師學藝,於1969年畢業於威尼斯建築系。1970年,博塔在提契諾最大的城市盧加諾開設了自己的建築事務所。2011年,將事務所搬回自己出生地門德裡西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