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非洲之角」成大國競逐新舞臺 爭奪蘇伊士運河航道

2020-12-24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6月13日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6月1日發表了馬蒂納·史蒂維斯-格林德內夫的題為《中東權力鬥爭在新舞臺展開》的報導。

在一個古老的非洲港口,一場霸權爭奪戰正在中東展開。在這裡,傳統的捕魚船與巨大的貨櫃貨船共享空間。

柏培拉位於通往蘇伊士運河的狹窄航道上,距離內戰中的葉門僅有260海裡。自古以來,這座城鎮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岸就一直被軍事和海上強國覬覦。這個港口被殖民時代的旅行者描述為「通往紅海的關鍵」,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要塞,後來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作為沙烏地阿拉伯最堅定的盟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承諾將拿出4.5億美元,接管這裡的港口。在非洲之角的其他地區,沙特和阿聯這兩個盟友搶著把索馬利亞以及更遠北部地區的吉布地和厄利垂亞的港口和軍事基地弄到手。卡達和土耳其支持不同的政治伊斯蘭模式,更接近於沙特的主要對手伊朗。它們也正在索馬利亞和蘇丹大搞建設。中國在吉布地有一個軍事基地和一個貨櫃港口,並且正在索馬利亞探索其他場所。與此同時,美國也在從吉布地的勒莫尼耶軍營(美國在非洲大陸最大的基地)在波斯灣執行非洲作戰任務並指揮無人機。

這個通往蘇伊士運河的狹窄航道是亞洲和歐洲之間速度最快、使用得最多的連接,處理了全球約10%的海運貿易,其中包括約10%的石油貿易。

自2010年以來,由於該地區在商業和戰略上的重要性,世界大國為這裡的港口和軍事基地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聯合國和獨立調查人員說,伊朗利用蘇丹和索馬利亞的港口向黎巴嫩真主黨和葉門的盟友走私武器。為了支持葉門的另一方,阿聯2016年在厄利垂亞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軍事基地,這裡成為無人機和軍機空襲的出動據點。

其他難題也比比皆是。沙特及其盟友擔心聖戰組織,包括「伊斯蘭國」極端組織和「基地」組織分支,在阿拉伯半島的勢力不斷壯大。

沙特和阿聯去年與卡達決裂,聲稱後者支持恐怖主義,此舉顛覆了傳統聯盟。這場外交危機促使在非洲最貧窮和危機四伏的海岸地區達成協議,索馬利亞、吉布地、厄利垂亞和蘇丹自2016年以來就得到來自較富裕的中東國家的20億美元投資。

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全球地緣政治智庫國際危機研究組織的該地區問題專家拉希德·阿迪說:「海灣的騷亂令非洲之角已經危險的軍事化急劇升級。海灣國家希望控制這一地區,以支持一個不完全依賴石油生產的經濟未來,並準備好應對未來與伊朗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西方外交官說,這一形勢讓華盛頓的影響力減弱。美國在該地區幾乎沒有商業投資,但最近幾十年來在軍事項目上花費了數百億美元,其中包括打擊海盜的行動,並增加了對索馬利亞聖戰分子的無人機襲擊和特種部隊部署。

華盛頓的無黨派智庫美國和平研究所的佩頓·納普夫說:「沒有證據表明美國有連貫的戰略來應對非洲之角的分裂和紅海的軍事化。」

2017年12月,土耳其爭取到了開發薩瓦金島的權利,這裡曾是前奧斯曼帝國在蘇丹的前哨。卡達今年3月與蘇丹達成初步協議,斥資40億美元開發蘇丹大陸附近的一個港口,接待前往沙特港口吉達的客輪。如果最終敲定,這將是迄今為止該地區港口計劃的最大一筆投資。

擁有20萬人口的沿海城市柏培拉是軍事和商業建設的重點。蘇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在這裡建立了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停止支持獨裁者西亞德·巴雷,他轉而投向美國,這個基地也落到了美國手上。

世界第3大港口運營商、阿聯的杜拜世界港口公司達成了一項價值4.42億美元的協議,將在2016年年中將柏培拉現代化並且對之加以管理。索馬利蘭和阿聯之間一項利潤豐厚的軍事協議迅速接踵而至。這項協議將使阿聯翻修這個古老的軍事基地以及附近的一個小港口,供軍事使用25年。

還有人擔心,這些投資的代價太高:將進一步被拖入中東和非洲之角的衝突。(編譯/洪漫)

資料圖:2017年1月5日在美國陸軍、海軍陸戰隊與MV-22「魚鷹在非洲吉布地展開演練。

相關焦點

  • 偉大的航道,蘇伊士運河
    100多年前,馬克思就把蘇伊士運河稱之為「東方偉大的航道」。
  • 破裂的非洲之角:索馬利亞為什麼被一分為三?
    ▲非洲之角的衛星地圖,沿海大部地區被荒漠覆蓋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半島上興起的阿拉伯帝國控制了紅海沿岸貿易,並在非洲之角沿海建立起商業據點和城市。阿拉伯人帶來了商隊,也在這裡傳播了伊斯蘭文明,索馬利亞人就在這個時候皈依了伊斯蘭教。
  • 五角大樓發出警報:普京計劃在非洲之角建立一個軍事基地
    五角大樓發出警報:普京計劃在非洲之角建立一個軍事基地,不過面臨一個政治問題區域航行信息中心報告說,俄羅斯可能會在被國際社會視為索馬利亞一部分的索馬利亞未被承認的「索馬利蘭」柏培拉(berbera)計劃建立軍事基地。索馬利蘭位於非洲之角索馬利亞的西北部,曾受英國統治。
  • 人類自行挖建的海運航道「蘇伊士運河」它到底有多寬多長多深呢?
    人類自行挖建的海運航道「蘇伊士運河」它到底有多寬多長多深呢?說到運河,可能很多小夥伴都沒有什麼印象,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最經常看見的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至於人工開挖的運河,好像只有在電視裡見到過,相信小夥伴們都很好奇人類為什麼要開挖運河?
  • 吉布地何以成為大國海外基地選項
    後來又在伊拉克戰爭中使用吉布地基地,對伊拉克海上封鎖長達3年之久。為了增強在非洲地區的影響力,美國於2011年3月在吉布地建立海外基地,並將其作為與「其他大國」競爭的重要一環,希望最終達到抵制「其他大國」行動的目的。大國爭奪的「戰略支點」。大國博弈,「戰略支點」極其重要。作為「東非之角」的吉布地,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埃及開通新蘇伊士運河 原定三年工期一年完工
    原定三年工期一年完工新蘇伊士運河項目2014年8月開工,工期12個月,耗資大約85億美元。新運河項目長度共計72公裡,工程包括一條新開鑿的35公裡河道,一條拓寬和加深的37公裡舊河道,挖出淤泥量超過2.5億立方米。據「觀察」網站報導,新運河項目籌劃之初就遭遇到許多困難與質疑。
  • 非洲之角的和平衛士——中國吉布地軍事基地正式啟用
    吉布地是一個位於東非海岸,扼守紅海出海口的小國,素有非洲之角的美譽,也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非洲之角吉布地,位於紅海和阿拉伯海交匯處,扼守紅海海口,位置極其重要,和蘇伊士運河一道組成了紅海的通航咽喉在上個月,我國第一座海外保障基地,吉布地基地正式設立,並且成立了駐紮部隊的建制,這意味著這支部隊正式成為我國第一個海外駐紮的正規軍事部隊。我國為何要在這個地方建設一處軍事基地呢?
  • 通往歐洲非洲中東等地的必經航道:危機四伏的馬六甲海峽
    中歐班列的高速發展意義十分重大,帶動了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至今,中歐班列為歐洲國家運送了大量的防疫物資。鐵路運輸時間快,從中國城市到達歐洲各國時間在20天左右,雖然在運輸成本和運量上沒法和海運相比。但是中歐班列憑藉其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的優勢,已經成為國際物流中陸路運輸的中堅力量。
  • 美蘇角逐非洲之角:「牆頭草」國家是怎麼煉成的?
    實際上,在大國爭霸的舞臺上,小國和弱國往往很難做到置身事外,找靠山,抱大腿,是很現實也很常規的操作,至於選哪個當靠山,取決於哪個靠山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利益。一旦靠山帶來的利益不符合預期,則轉投另一個靠山。
  • 二戰解密:英國著名魔術師藏起蘇伊士運河(圖)
    成為英軍中尉的魔術師賈斯帕·馬斯克林  1940年7月,義大利軍隊兵分兩路,向英屬索馬利蘭(今索馬利亞北部)、蘇丹、肯亞和埃及進軍,企圖搶佔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建立一個「新羅馬帝國」。隆美爾制定了兩套作戰方案,一是以坦克裝甲部隊進攻奪取蘇伊士運河西岸,特別是塞得港;二是出動空軍對英軍利用運河進行運輸的「老虎計劃」實施打擊。  對英國人來說,狹長的蘇伊士運河航道可以使英國到中東港口的運程縮短幾千英裡。如果德國轟炸這條重要的生命線,英國的海上運輸會花費更長時間,而且繞過非洲大陸南端好望角十分危險。  9月上旬,德國的空軍已試圖向蘇伊士運河投炸彈。
  •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哪個更重要?
    埃及的經濟主要靠兩條河:一條是大自然賜予的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養活埃及大部分人口),一條是於公元1856年修建的蘇伊士運河。法國之所以不惜代價在修建蘇伊士運河,是因為蘇伊士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蘇伊士運河的前身是蘇伊士地峽,位於非洲東北角與亞洲西南角的結合部。
  • 魔術師高調參軍,聲稱可以隱形蘇伊士運河打敗納粹,他能做到嗎?
    當這位魔術師還在英國軍訓時,1941年2月12日,德軍元帥號稱「沙漠之狐」的隆梅爾已乘機抵達利比亞首都的黎波裡,並很快摧毀了英軍第二裝甲師,佔領了班加西港。英軍節節敗退到埃及邊境,眼看埃及不保,蘇伊士運河也難逃厄運,落入敵手。此刻的魔術師已被任命為中尉,他來到開羅的中東英軍總部偽裝處。
  • 全世界10大戰略要地:蘇伊士運河
    對全球有戰略意義的交通咽喉或地區,亦稱之為戰略要地。在戰爭中,戰略要地的得失對戰爭的進程乃至結局具有重大影響,交戰雙方都十分重視控制和奪取戰略要地。和平時期,各國也普遍重視對己方戰略要地的建設和保衛,今天我們就說說全世界十大戰略要地之一紅海-蘇伊士運河
  • 一個曾引發三個歐洲大國反覆爭奪的非洲小島——馬德拉群島
    ,所以C·羅代表葡萄牙踢世界盃,而不代表非洲,雖然馬德拉群島離葡萄牙首都裡斯本有1000千米遠,而離非洲國家摩洛哥的海岸只有640千米。其實不僅於此,這個小島曾經引發葡萄牙、西班牙、英國三個曾經的世界強國反覆爭奪,其間幾度易手:15世紀時馬德拉群島上就有熱衷於航海的葡萄牙人活動,由於島上多產木材,取名為馬德拉島(「木材島」的意思)。1580年,該群島為西班牙控制,1640年又重新落入葡萄牙人之手。1801年英國佔領馬德拉群島。
  • 埃及修建蘇伊士運河付出了大代價?
    而經過兩年的準備,路易·拿破崙以一次不那麼暴力的政變,像他叔叔一樣加冕成了法國皇帝。路易拿破崙新王登基的路易·拿破崙急需建設重大工程來幫他穩住民心。而蘇伊士運河完工後帶來的,對埃及以及非洲的爭奪,從運河完工就一直沒有停止。
  • 北極航道意味著什麼
    今天,我們只要展開一張北冰洋地圖,就能看到探險家們的每一步足印:巴倫支海嵌在挪威和俄羅斯的北方;哈得孫灣深入加拿大東北內陸,在東北向通過哈得孫海峽與大西洋相連;白令海峽東西連接著亞洲最東點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點威爾斯王子角,南北連接著北冰洋的楚科奇海和白令海……這張地圖同樣也能證明,探險家們的信念是正確的:北冰洋有三條航道連接著東方和西方
  • 埃及遊· 蘇伊士運河
    右圖是資料照片,美國航空母艦群在通過蘇伊士運河。當然如今沙漠已不是無用之地,除石油等礦業外,也是風能開發等新興產業的寶地。蘇伊士運河在古埃及法老時就曾有開掘紀錄,而現代意義上的海運運河開掘於1850年代,當時法國駐埃及領事和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協議,按澳大利亞工程師計劃建造,並通過土地租賃,開掘公司可經營99年。此後組織勞工用11年建成運河,耗資巨大,且當年少有機械,平均每千米死亡738人!
  • 索馬利亞:黯然「非洲之角」 恐怖分子新「天堂」?
    索馬利亞:黯然「非洲之角」 恐怖分子新「天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3日 07:25 來源:新華網     自從1993年18名美軍士兵命喪索馬利亞,這個「黑鷹墜落」之地就成為美國揮之不去的夢魘。
  • 美國喜歡打伊拉克,伊朗等中東國家,為什麼不去打非洲國家?
    美國發動的對外戰爭,自上世紀80年代以後,基本是以爭奪控制財富權利為主的。伊拉克戰爭丶敘利亞戰爭丶(利比亞戰爭)包括現在的圍堵伊朗丶委內瑞拉,為的是控制石油能源的定價權。小布希為何打伊拉克?伊拉克因豐富的石油資源,薩達姆控制下的伊拉克桀驁不馴,對美不敬,企圖改變石油美元結算體系,美國必須槍打出頭鳥,殺一儆百,控制中東及伊拉克的石油定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