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裂的非洲之角:索馬利亞為什麼被一分為三?

2020-12-12 環球情報員

非洲的最東端,陸地宛如犀牛角一般深入印度洋,與阿拉伯半島隔海相望,被稱為非洲之角。在這片土地上的國家中,索馬利亞和吉布地扼守地中海與印度洋海上交通的必經之路-亞丁灣,因而戰略地位顯得格外重要。

▲非洲之角(紅框處)附近海域是世界重要的貿易航線

據統計,全球約有11%的海上石油運輸經過亞丁灣,而歐洲進口石油取道亞丁灣的更是佔到了約30%。扼守如此關鍵的戰略通道,索馬利亞和吉布地似乎可以憑藉海上貿易賺的盆滿缽滿。然而,兩國卻均屬聯合國公布的最不發達國家,索馬利亞更是以海盜揚名世界。不僅如此,索馬利亞還是一個處於分裂中的國家,雖然在世界版圖上只有一個索馬利亞,但它的北部地區早在1991年就已經宣布獨立。

▲受索馬利亞海盜影響,船隻遠離索馬利亞海岸航行

其實,這與索馬利亞和吉布地的歷史密不可分。這片土地曾聚居著同一個族群-索馬利亞人,直到今天,索馬利亞人仍佔吉布地人口的近60%。此外,他們還有共同的信仰-伊斯蘭教。但是,索馬利亞人沒有建立過統一的國家,到了十九世紀,歐洲殖民者把他們割裂到了不同的區域。等到獨立時,不僅吉布地成了外國,就連新生的索馬利亞,也在戰亂中分成了兩個部分-索馬利蘭和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

同樣的索馬利亞人,同樣的宗教和文化,可現實卻是獨立的吉布地和分裂的索馬利亞。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索馬利亞被一分為三的呢?

▲被一分為三的索馬利亞:吉布地,索馬利蘭和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

一、索馬利亞人的早期歷史

非洲之角的沿海地區,氣候炎熱乾燥,大部分土地被熱帶沙漠覆蓋,僅南部的赤道附近有少量的熱帶草原,給農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不便。起源於亞丁灣沿岸的索馬利亞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世代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部落生活。

▲非洲之角的衛星地圖,沿海大部地區被荒漠覆蓋

公元七世紀,阿拉伯半島上興起的阿拉伯帝國控制了紅海沿岸貿易,並在非洲之角沿海建立起商業據點和城市。阿拉伯人帶來了商隊,也在這裡傳播了伊斯蘭文明,索馬利亞人就在這個時候皈依了伊斯蘭教。

伴隨著人口增加對草場的需求,自公元十世紀起,索馬利亞人不斷向內陸和南部沿海遷移,佔據了北起亞丁灣,南至朱巴河流域的廣闊土地,並在遷徙中形成了不同的氏族。

▲索馬利亞人的分布範圍(粉色區域)

隨著伊斯蘭文明的廣泛傳播,分散在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人建立起一系列國家,其中以伊法特蘇丹國尤為強盛。然而,這些國家在沿海的擴張比較順利,在內陸高原卻遇到了強大的阻力-信仰基督教的衣索比亞帝國。

非洲少有的氣候溫和,河流交織的衣索比亞高原,為衣索比亞帝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條件,他們同樣致力於對外擴張。自公元十三世紀起,兩大勢力就發生了激烈的碰撞。

起初,實力更強的衣索比亞帝國摧毀了伊法特蘇丹國,自衣索比亞高原向更靠近沿海的荒漠草原擴張。然而,習慣了高原地帶的衣索比亞部族難以適應荒漠氣候,不得不在洗劫一番後撤退,這給了伊法特蘇丹國殘部喘息的機會,在1415年建立起新的國家-阿達爾蘇丹國。

▲衣索比亞帝國與阿達爾蘇丹國

十六世紀初,奧斯曼帝國佔領北非,大有南下之勢。同樣信仰伊斯蘭教的他們給了阿達爾蘇丹國巨大支持,不僅有僱傭兵,更支援了先進的火器裝備。阿達爾蘇丹國憑此進攻衣索比亞帝國,並在1529年和1531年連續取勝,幾乎使對手瀕臨滅亡。然而,衣索比亞帝國在倉皇之中也請來了自己的外援-葡萄牙,戰爭形勢再次發生逆轉。

大航海時代的先發國家葡萄牙早就想在非洲擴張勢力,共同的基督教信仰也促使他們伸出援助之手。葡萄牙一方面用戰艦打擊沿海的伊斯蘭勢力,一方面派出遠徵隊,與衣索比亞帝國並肩作戰。

1543年,葡萄牙-衣索比亞聯軍取得勝利,阿達爾蘇丹國遭到毀滅性打擊,衣索比亞帝國重新佔領非洲之角的內陸高原,伊斯蘭勢力則退守沿海地區。同時,葡萄牙也在戰爭中死傷慘重,他們無力在這裡維持存在,被迫退出了非洲之角。

▲航海家達伽馬的兒子-葡萄牙遠徵隊首領,在與阿達爾蘇丹國作戰中戰死

在這場以宗教為背景的戰爭中,索馬利亞人的各個氏族團結到伊斯蘭旗幟下,初步產生了民族認同。就這樣,有著民族認同,卻沒有統一國家的索馬利亞人,與他們世代居住的非洲之角一起,逐步走向了近代-殖民時代。

二、英法意三國的入侵

十九世紀上半葉,英法等歐洲列強完成了工業革命,刺激了對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的需求,在全世界範圍內開展了深入的殖民活動。當時,英國看中了亞丁灣的戰略位置,在北岸的亞丁建起軍事基地。由於殖民隊伍的龐大,物資供應成了難題。於是,與亞丁隔海相望的非洲之角進入了他們的視野。

▲駝隊,索馬利亞人的主要運輸工具

183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與亞丁灣沿岸的索馬利亞人部落籤訂協議,為英國人供應牛肉,他們的勢力趁機在這裡發展。與英國競爭殖民地的法國也不甘落後,於1859年在英國勢力的北部建立殖民據點。這時,非洲之角還是片不毛之地,它真正引起各方激烈爭奪,還要等到1869年,也就是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

隨著蘇伊士運河的開通,非洲的紅海-曼德海峽-亞丁灣沿岸成了殖民者競相爭奪的焦點。1882年,法國與曼德海峽沿岸的索馬利亞人部落達成協議,取得了居留權,並佔領了附近一塊無人居住的土地,稱之為吉布地。

1887年,法國又把佔領的土地合併為一個殖民地,稱為法屬索馬利亞。同一年,英國也對亞丁灣沿岸採取行動,將其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建立英屬索馬利蘭保護國。

▲法屬索馬利亞與英屬索馬利亞的相對位置

為了制衡法國,英國一邊在亞丁灣沿岸活動,一邊引入第三個勢力進入非洲之角-剛完成統一不久的義大利。作為列強中較弱的一環,義大利對英國構不成威脅,但又十分有野心爭奪殖民地。

因此,他們在英國的默許下,出兵佔領非洲之角的印度洋沿岸,稱為意屬索馬利亞。不過,義大利人的胃口並不止於此,他們盯上了非洲本土部族唯一的獨立國家-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與義大利軍隊作戰的場景

1895年,義大利進攻衣索比亞,可戰爭的結果令所有人感到驚奇,作為列強的義大利吃了敗仗。第二年,衣索比亞在阿杜瓦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義大利被迫籤署《阿迪斯阿貝巴條約》,承認衣索比亞的主權,並付出了大量賠款,連英國人也對衣索比亞刮目相看。

當時,他們正忙於鎮壓反抗英國統治的蘇丹馬赫迪起義,於是拿出索馬利蘭內陸的歐加登地區給衣索比亞,換取其不支持非洲兄弟的抗爭,索馬利蘭的剩餘土地也隨之稱為英屬索馬利亞。

▲英法意對索馬利亞人聚居地的分割,紅框處是歐加登地區

這樣一來,短短不到一個世紀內,索馬利亞人世代居住的土地就被無情地分割成三塊殖民地,接受了不同宗主國的統治。同時,更有一大批索馬利亞人連同歐加登地區被歸入衣索比亞治下,為日後的埃索衝突埋下了伏筆。

三、殖民終結,吉布地成為外國

英法意三國瓜分索馬利亞後,各自採取了不同的統治措施。對投入和產出精打細算的英國與當地部族首領合作,維持了間接統治體系。此外,出於擴張的需要,英國僱傭了大量索馬利亞人,在非洲開展探險和貿易,並服務於戰爭。

尤其是在靠近非洲之角的肯亞東北部,許多索馬利亞人在僱傭結束後留了下來,他們與先期遊牧到這裡的索馬利亞人一起,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

與英國相比,習慣於直接統治殖民地的法國投入更多,在法屬索馬利亞興建了港口-吉布地市。1917年,法國主持修建的衣索比亞首都至吉布地市的鐵路通車,大大促進了吉布地市貿易的發展。此外,缺乏海外殖民地的義大利對索馬利亞也很重視,他們佔領的面積在三國中最大,並希望繼續擴張,尤其是要洗刷對衣索比亞戰敗的恥辱。

▲意屬索馬利亞首府摩加迪沙,也是如今索馬利亞首都

一戰爆發後,原本與德國和奧匈帝國結盟的義大利見風使舵,在英國承諾其對地中海和巴爾幹領土要求的驅使下,倒向協約國參戰。然而,在戰後的巴黎和會上,義大利完全沒有得到酬勞。

直到1925年,英國才拿出肯亞索馬利亞人聚居地的北部,作為義大利加入協約國的回報,但其南部仍然屬於肯亞。義大利人再次大失所望,他們不再指望英國,轉而投向了自己的老朋友-德國。

▲1925年,義大利從英國獲得的一戰補償(綠色)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正是綏靖政策泛濫的時期,統治義大利的墨索裡尼在納粹德國的支持下,變得有恃無恐。1935年,歐加登地區併入意屬索馬利亞,第二年,義大利又吞併了衣索比亞。

二戰爆發後,英屬索馬利亞也落入義大利人的口袋,一心恢復羅馬帝國榮光的墨索裡尼大喜過望。可是,他的東非帝國到了1941年就被英國打的灰飛煙滅,義大利不僅被趕出衣索比亞,也失去了意屬索馬利亞。

▲二戰前,義大利在非洲之角的擴張

這時,除了法屬索馬利亞之外,所有索馬利亞人聚居的土地都到了英國人手中,但在戰爭中遭到重創的英國已經無力維持殖民統治。在索馬利亞人希望統一的訴求下,英國試圖把原英屬索馬利亞,意屬索馬利亞和歐加登地區整合到一起,這迎合了索馬利亞人建立「大索馬利亞國家」的希望,但遭到衣索比亞的堅決反對。

同時,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也反對英國在非洲之角指手畫腳,英國不得不承認衣索比亞對歐加登地區的主權,並把原意屬索馬利亞拋給了義大利託管。

大索馬利亞國家轉瞬間化為泡影,索馬利亞人對英國殖民統治變得愈發不滿,他們打起泛索馬利亞主義的旗幟,建立起各種政治團體。1960年,義大利託管期結束,索馬利亞人政黨決定先行統一英屬索馬利亞和意屬索馬利亞,獨立為索馬利亞共和國。

當時,索馬利亞共和國南北兩地在義大利和英國統治期間,語言、交通和管理體制都產生了很大差異。但索馬利亞政府在內部尚未整合的情況下,就貿然決定爭取其他索馬利亞人聚居地,這勢必引起相反的結果。

▲獨立後的索馬利亞國旗,五角星代表五個索馬利亞人聚居地

事實恰恰如此,索馬利亞政府支持境外索馬利亞人反政府武裝,不僅引起周邊國家的警惕,甚至連境外的索馬利亞人也對索馬利亞政府產生反感。

1967年,法屬索馬利亞舉行全民公投,當地的索馬利亞人拒絕加入索馬利亞共和國,並在十年後獨立為當今的吉布地。這樣,吉布地成為了外國,但索馬利亞政府仍不吸取教訓,又盯上了衣索比亞的歐加登地區。

▲1967年,法屬索馬利亞全民公投反對加入索馬利亞共和國

四、戰亂中分裂的索馬利亞

由於自身力量有限,1974年,索馬利亞與蘇聯籤署協議,獲取軍事援助。在兩極對抗的背景下,美國不希望蘇聯獨霸非洲之角,於是支持衣索比亞和肯亞來制約索馬利亞。這樣,非洲之角的地區衝突演變為美蘇爭霸的戰場。

1977年,索馬利亞發兵衣索比亞,兩國爆發了歐加登戰爭。此時,腳踩兩隻船的蘇聯已經倒向衣索比亞,而美國則當了旁觀者。索馬利亞政府盛怒之下與蘇聯決裂,但他們僅能止於此,無力改變局勢。第二年,在蘇聯軍援支持下的衣索比亞發動反攻,把索馬利亞軍隊趕出了國境。美國不失時機地發表聲明,促成了歐加登戰爭的結束,並趁機獲得了索馬利亞軍事基地的使用權。

▲蘇聯通過運輸機向衣索比亞轉運物資,幫助其取得勝利

歐加登戰爭失敗後,索馬利亞人意識到建立大索馬利亞國家已經無望,政府不再力推泛索馬利亞主義,轉而加緊了對內控制。但是,出身南部的時任總統專注本氏族的利益,對其他氏族採取分而治之的態度,使得索馬利亞人的團結被破壞。

尤其是北部氏族,他們在南部主導的政府中受到忽視,財政上得到的投入還不到南部的十分之一,教育和就業問題日益嚴重,最終在1981年爆發了索馬利亞民族運動,向政府公開宣戰。

▲出身南部的時任總統巴雷,任內偏向本氏族利益

隨著政府鎮壓的損兵折將,無功而返,索馬利亞南部也出現了反對派,政府對北部的影響更加難以為繼。到了1991年,索馬利亞民族運動已經基本控制了北部地區,他們宣布獨立,並以原英治時期的名字命名為索馬利蘭共和國。雖然這個國家未得到國際認可,但事實上它已經與索馬利亞南部分立。

▲在索馬利蘭(紅色)設有領事館或代表處的國家(藍色)僅有個位數

就在索馬利蘭獨立的同一年,索馬利亞政府在混亂中倒臺。但與獨立後平靜的北部不同,南部反對派組織之間的爭權奪利引發了新一輪內戰,這種無政府狀態一直保持了21年,最終在國際社會的多方面協調下,才在2012年成立了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政府。

但是,長年的戰亂已經給這個新政府帶來難以修復的創傷,饑荒,瘟疫,海盜,就此成了索馬利亞給世人留下的印象。而此時的吉布地,正在用它的港口與基地,為國際社會打擊索馬利亞海盜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困擾區域航運安全的索馬利亞海盜

相關焦點

  • 【走進非洲】索馬利亞:「非洲之角」
    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位於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利亞半島,被稱為「非洲之角」。赤道橫穿索馬利亞南部,海岸線長3300公裡,是非洲大陸海岸線最長的國家。 索馬利亞的地勢北高南低,東部沿海為平原,主要河流是謝貝利河和朱巴河,水資源貧瘠。 索馬利亞人民熱情周到,若有客人來訪,必定拿出香蕉招待。
  • 索馬利亞:黯然「非洲之角」 恐怖分子新「天堂」?
    索馬利亞:黯然「非洲之角」 恐怖分子新「天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23日 07:25 來源:新華網     自從1993年18名美軍士兵命喪索馬利亞,這個「黑鷹墜落」之地就成為美國揮之不去的夢魘。
  • 索馬利亞——點燃新希望的非洲之「角」
    在非洲大陸東北部,有一塊形似犀牛角的陸地伸向印度洋,這就是非洲最大的半島——索馬利亞半島,也稱作「非洲之角」。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就坐落在這個半島上。    提起索馬利亞,你也許首先會想起電影《黑鷹墜落》中戰鷹呼嘯的戰鬥場景,又或是近年來惡名昭著的索馬利亞海盜,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索馬利亞是一個歷史悠久、物產豐饒、極具發展潛力的國家。
  • 「非洲之角」戰火升級 索馬利亞局勢讓美國頭疼(圖)
    當天,衣索比亞軍隊和索馬利亞政府軍攻下喬哈爾,驅逐盤踞的教派武裝人員,直逼首都摩加迪沙。新華社發  位於非洲之角最東端的索馬利亞再次因戰亂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自24日衣索比亞公開表明介入索馬利亞內戰,並派遣陸軍和飛機進入索馬利亞境內打擊反政府教派武裝以來,這兩天,幾乎各大國際媒體的頭條都是發生在索馬利亞土地上的這場衝突。衣索比亞的公開介入讓牽涉了多國利益的索馬利亞局勢更為複雜。
  • 時小刻非洲遊丨索馬利亞:「非洲之角」的風情
    為讓大家更宏觀、更細緻地了解非洲國家的風土人情、志物風貌,5月30日起,紅網·時刻特推出《時小刻非洲遊》欄目,帶大家遊遍既神秘又狂野的非洲大陸。今天,我們來到索馬利亞。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盧欣 綜合報導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局勢很簡單國家介紹索馬利亞聯邦共和國,簡稱索馬利亞,位於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利亞半島,北臨亞丁灣,東瀕印度洋,西接肯亞和衣索比亞,西北接吉布地。海岸線長3200公裡,總面積為637660平方公裡。其中陸地面積為627340平方公裡,水域面積為10320平方公裡。
  • 索馬利亞內戰10餘國插手 「非洲之角」戰禍橫行
    歲末之際,世界各國都在紛紛傳送過去一年的報告,即使喜中有憂,也為新的一年指明了路向。然而,位於「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25日一天中,戰報、噩耗從索馬利亞紛至沓來。  15年來,索馬利亞內亂、內戰不休,教派衝突不斷,人員死傷無數,黎民百姓遭殃。  目前的情況非常糟糕。
  • 美蘇角逐非洲之角:「牆頭草」國家是怎麼煉成的?
    今天要說的美蘇角逐非洲之角,就是很典型的陣營變換例子: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是非洲之角的兩個主要國家,兩國關係不好,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前,衣索比亞是美國的小夥伴,索馬利亞是蘇聯的小夥伴,陣營很分明。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70年代中期以後,衣索比亞逐漸倒向了蘇聯,索馬利亞則投入到了美國懷抱。結局反轉,出人意料,細究原因,又在情理之中。
  • 數千億沙漠蝗蟲肆虐非洲之角,索馬利亞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據塔斯社報導,2月2日索馬利亞農業部長海珊·伊德發表聲明,索馬利亞政府因蝗蟲入侵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據索馬利亞廣播電臺報導,鑑於蝗蟲大範圍入侵,會嚴重威脅該國的農作物,對農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索馬利亞政府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並表明會盡一切努力保護該國的糧食安全,避免蝗蟲泛濫,使索馬利亞面臨嚴重的糧食危機。據報導,索馬利亞當局將使用大量資金並調動一切資源來控制蝗蟲泛濫。海珊·伊德表示:「當前最主要的問題是要提高殺蟲能力,同時援助受到蝗蟲影響的農民和牧民。」索馬利亞受沙漠蝗蟲影響的主要地區為該國的南部和西部。
  • 47張大圖 告訴世界一個「饑渴」的非洲之角
    位於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利亞半島,擁有非洲最長的海岸線,自1991年西亞德政權倒臺後,索馬利亞一直處於軍閥武裝割據,國家四分五裂處於無政府狀態。·饑渴的非洲之角(一)飢餓的非洲之角飢餓的非洲之角飢餓的非洲之角  面積63萬平方公裡(1985年)。位於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利亞半島。
  • 為什麼索科特拉島離非洲索馬利亞更近,但屬於阿拉伯的葉門?
    《航海圖》還記載非洲之角東北面海中一嶼稱作「須多大嶼」,或謂「速古答剌」,位處紅海出口關隘,靠近亞丁灣,坐落阿拉伯世界遠洋通道的必經航段。示意圖索科特拉島坐落於非洲之角對出的亞丁灣及阿拉伯海交界海域,乃來往歐亞航運命脈蘇伊士運河及紅海的必經之路。
  • 位於非洲之角的「索馬利亞」長期處無政府狀態,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索馬利亞位於非洲東北部的索馬利亞半島上,東臨阿拉伯海和亞丁灣,是非洲海岸線最長的國家。索馬利亞就像一個「牛角」深入海洋,扼守紅海往印度洋的出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蘇伊士運河航線的必經之地。索馬利亞的領土總面積約為63.7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1500萬人,首都為摩加迪沙,索馬利亞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目前,索馬利亞的局勢依舊十分動蕩,而且索馬利亞的局勢動蕩並非是近幾年的事情,從1991年開始索馬利亞就陷入了內戰之中,索馬利亞當然也不是沒有政府,但是政府能夠控制的區域很少,影響力十分有限,地方武裝四起,也可以說是一種「無政府狀態」,處於軍閥割據的狀態。
  • 五角大樓發出警報:普京計劃在非洲之角建立一個軍事基地
    柏培拉位於索馬利亞西北沿海柏培拉位於索馬利亞西北沿海,距吉布地港約定153公裡,瀕臨亞丁灣的西南側,是索馬利亞北方的最大港口。始建於70年代,為北部地區農畜產品的集散地和商業中心,每年有大批農民驅趕牧畜來此趕集。
  • 歐盟向非洲之角四國追加逾1億歐元人道主義援助
    中新社布魯塞爾5月14日電 (記者 德永健)在非洲東部非洲之角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嚴重蝗災「雙重打擊」之際,歐盟14日宣布追加逾1億歐元人道主義援助,幫助索馬利亞、衣索比亞、肯亞、吉布地四個非洲之角國家渡過難關。
  • 美媒:「非洲之角」成大國競逐新舞臺 爭奪蘇伊士運河航道
    這個港口被殖民時代的旅行者描述為「通往紅海的關鍵」,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要塞,後來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作為沙烏地阿拉伯最堅定的盟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承諾將拿出4.5億美元,接管這裡的港口。在非洲之角的其他地區,沙特和阿聯這兩個盟友搶著把索馬利亞以及更遠北部地區的吉布地和厄利垂亞的港口和軍事基地弄到手。
  • 權力洗牌引爆衣索比亞衝突,「非洲之角」安全基石或動搖
    11月14日,衣索比亞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以下簡稱「提人陣」)武裝部隊至少發射三枚火箭彈,襲擊鄰國厄利垂亞首都阿斯馬拉。這是衣索比亞聯邦政府軍與「提人陣」地方武裝衝突的重大升級。這個被視為「非洲經濟模範生」的非洲地區大國為何突然爆發衝突,戰事如何發展,不僅牽動非洲國家的神經,也廣受國際社會關注。
  • 索馬利亞好玩的旅遊景點
    索馬利亞是位於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利亞半島,通常被稱作「非洲之角」。北臨亞丁灣,東瀕印度洋,西接肯亞和衣索比亞,西北接吉布地,其悠久的駱駝文化也讓獲譽「駱駝之國」。下面為大家介紹介紹索馬利亞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 索馬利亞好玩的旅遊景點
    索馬利亞是位於非洲大陸最東部的索馬利亞半島,通常被稱作「非洲之角」。北臨亞丁灣,東瀕印度洋,西接肯亞和衣索比亞,西北接吉布地,其悠久的駱駝文化也讓獲譽「駱駝之國」。下面為大家介紹介紹索馬利亞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 索馬利蘭與索馬利亞歷史上本是一體,為何現在鬧「分家」?
    2020年2月初,借非盟峰會之機,衣索比亞牽線促成了索馬利亞與索馬利蘭舉行世紀會面。這是位於非洲之角索馬利亞久違的會面,試圖重拾對話,並緩解因土地引起的紛爭。要了解雙索會的目的,就必須從雙索間的恩怨情仇說起。索馬利亞與索馬利蘭是否同屬一個索馬利亞?以及索馬利蘭是什麼樣的地位?這些攸關索馬利亞的脈絡與未來整合可能性。
  • 非洲觀察丨肯亞索馬利亞斷交風波後續 雙方尋求伊加特調解
    本次峰會將探討非洲之角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通過社交媒體流傳的圖片,可以看到兩國元首進行了會面,現場還有衣索比亞總理阿比等。目前,領導人們會談的內容和細節,尚不清楚。不過,關於兩國近期的外交爭端,有望通過伊加特尋求調解。
  • 沙漠蝗災繼續威脅著非洲之角和葉門的糧食安全
    聯合國糧農組織近期表示,儘管2020年採取了有力的沙漠蝗防治措施,但新一代蝗群正威脅著非洲之角和葉門數百萬人的農業和畜牧生計以及糧食安全。有利的天氣條件和季節性普遍降雨致使蝗蟲在衣索比亞東部和索馬利亞大量繁殖。上個月導致索馬利亞北部出現洪災的氣旋"加蒂"令情況火上澆油,蝗群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