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被「微系統」重構的物業生意

2020-12-14 經濟觀察報

楊燕/文社區作為中國城市和社會發展的基礎單元,將擔負起減緩社會矛盾、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願景的重要載體。

早在1999年我國就提出「智慧化小區」的概念,自2013年起政府陸續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來引導和規範智慧社區的建設和發展,其中2014年由住建部發布的《智慧社區建設指南(試行)》,第一次對智慧社區的評價指標原則、總體框架及支撐平臺等進行了系統性的闡述,對智慧社區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而2014年也被業內視為智慧社區元年;之後民政部、發改委聯合十六部於2016年發布《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了智慧社區的建設目標——要建設「設施智能、服務便捷、管理精細、生態宜居」的智慧社區,智慧社區建設進入了一個黃金髮展時期。

在5G大背景下,5G與ICBA技術的先天融合,將為實現智慧社區建設目標,賦能社區智慧化升級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

在政策和需求的雙重刺激下,社區智能化進程不斷提速,智慧社區市場規模潛力巨大——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統計,過去七年(2013至今)我國百強物業企業智能化投入的資金規模複合增長率超過50%,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約1%,折算在管面積平均約0.2元/平米以上,而據《2019年中國智慧社區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研究報告》預計,2020年我國智慧社區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近萬億元。

社區智慧化的底層

站在行業發展的角度並結合科技應用歷程,我們看到隨著技術迭代,社區智能化在不斷被賦予新的內涵。

我們歷數2013年至今智慧社區發展的關鍵詞,「網絡化」(2013年)——「網際網路+」(2014年)——「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2015年)——「雲計算、AI」(2016年)——「物聯網」(2017年)——「智能+」(2018年-),可以看出,智慧社區從早期的純信息網絡建設,到線上線下融合,向基於萬物互聯、軟硬一體的全智能化方向演進。

在「智能+」的大方向上,眾多物業企業在智慧社區建設上進行大膽實踐:在硬體方面,通過對設施設備進行數位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實現物業管理的降本增效。在軟體方面,面對用戶建立「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形成實時、按需、在線、共享的社區服務供給;面對物業管理人員,建立集中式管控後臺,推動內部管理系統在線化、可視化;面對政府,與智慧城市的各個部門系統積極建立數據聯通機制,實現基層治理的形態創新,不斷提升社區物業管理、服務的綜合水平。

社區智慧化的底層技術支撐,來源於5G與ICBA——物聯網(IoT)、雲計算(Cloud)、大數據(Big Data) 、人工智慧(AI)技術的深度融合和應用,一是利用5G、物聯網、傳感器等技術,構建智慧社區感知神經網絡,實現社區物理世界「在線化」,數據規模和維度不斷豐富,多元信息在同一張網絡上流通交互,匯聚成為社區智慧化的生產資料,並通過統一雲平臺將社區內外數據進行實時在線共享;二是基於雲邊協同計算的人工智慧技術,作為社區智慧化的生產工具,對多元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支持和輔助業務決策和預判,優化社區資源的合理調配和高效使用,從而實現社區物業管理和服務的智能化升級。

具體來說,以5G,ICBA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與智慧社區的結合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落地:

首先,幫助社區物業做好基礎服務工作,優化業主居住環境。良好的基礎服務是物業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業主對居住環境的基本訴求,主要包括為業主提供的安保、清潔、綠化、設備/建築維護等標準化服務,並依照在管面積收取相對固定的物業管理費用作為物業企業的收入來源。根據2019年百強物業企業營收數據統計,基礎物業服務收入佔總體收入將近八成,可見基礎服務質量和效率直接決定物業企業的營收水平,以及業主滿意程度,影響物業管理費的收繳情況。

傳統社區物業基礎服務主要依靠「人海戰術」,而隨著人工成本不斷上漲,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據統計,2019年物業企業的人員費用佔比接近60%,這也或導致物業企業對社區長遠發展的投入不足,同時,人力驅動的物業服務,屬於被動式響應,較大的服務顆粒度無法有效覆蓋全部業務範圍。因此,技術賦能社區物業基礎服務主要目標,一是提高服務質量和精細度,化被動為主動,二是提升服務效率,減少對人力的依賴程度,從而降低物業管理的人工成本。按照現有技術簡單估,科技賦能預計會為每個物管企業節省平均1.1萬安保人員和0.4萬清潔工,合計平均為企業節省3.59%的營業成本。

「微系統」

因此,在社區治理中,技術賦能目標一是要提高基層治理效率,尤其在公共安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方面,建立快速響應、精準治理、「平戰」結合的運行機制;二是作為社會或城市系統中的「微系統」,與「主系統」間建立順暢的信息流通機制,整合分屬於各部門的信息採集系統,在智慧社區的平臺上一網匯聚相關數據資源,夯實數字治理的基石。

以武漢為例。在武漢某社區擁有住戶1000多戶,轄區人口4000多人,人口組成結構複雜,其中近一半住戶為出租戶和返鄉流動人口。面臨住戶密集、人口流動多、社區防疫力量不足等現狀,智慧基層社會治理綜合解決方案為社區防疫宣傳教育、信息報送、疫情監測、人口流動風險預警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通過「線上+線下」科技賦能,做到「入網入格入家庭」、「管人管車勤宣傳」,從嚴做好社區防疫。

疫情信息立體發布,確保宣傳到戶到人。藉助綜治信息平臺,通過小區交互設備(信息大屏、廣播)與居民手機(APP、微信、簡訊)實時推送政府疫情防控相關公告,確保信息傳達到戶。

視頻AI無接觸開門,降低感染風險。特殊時期,通過提高AI戴口罩人臉識別率,方便居民在不摘口罩情況下快速無感通行,降低了感染風險。

防控對象動態自動預警,針對性防控提升工作質量與效率。基於小區出入口、單元門及主要路口布設的攝像頭,對確診患者、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春節返鄉人員等重點防控對象的異常動態實時告警並推送給社區工作人員,支撐基層防控工作。

目前智慧社區建設主要集中在頭部物業企業,由其主導的智慧社區試點,主要展現出兩大核心特點:一是在智慧社區建設或改造中,物業企業始終秉持著「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思維,以「雲-邊-端」一體化的技術架構作為技術場景化應用的落地支撐;二是打開社區的「大門」,以開放式的平臺模式,對內提供服務,對外銜接資源,聚集多方力量合力打造智慧社區新生態。

在該思維和模式的指導下,我們預判:智慧社區的未來發展將會形成以社區用戶為中心,基於社區「雲平臺」進行動態價值分配的多邊網絡生態。

具體來說,社區「雲平臺」將圍繞智慧社區建設四大核心目標,即「設施智能、服務便捷、管理精細、生態宜居」,通過對不同系統間數據的實時整合和分析(數據智能),動態優化價值分配比例,賦能價值網絡中的各個參與者(業主、政府、市場等)、節點間(多終端、邊緣節點)的高效協作,不斷推動整個價值網絡向更成熟、更高效、價值最大化方向演進,在此過程中,新的商業模式和創新應用會不斷湧現,專業、靈活的「小而美」將成為智慧社區生態圈中的主要組織形態,在雲平臺「作業系統」之上,大量「小而美們」可以快速響應社區用戶的長尾需求,譬如面向業主的家居維修、養老到家、AR健身、遠程醫療、情感社交等,面向物業企業的技術解決方案/管理工具等,以及面向政府的治理工具等。

重構物業

正如上文所述,在未來智慧社區生態中,社區「雲平臺」是底層「作業系統」,那麼在生態中對物業企業的定義,則是該「作業系統」的搭建者和管理者,因此,在未來物業行業中,企業間競爭將是圍繞作業系統展開的生態與生態的競爭,而主要著力將從兩個層面上展開:

一是「作業系統」的穩定性和魯棒性,即保障社區生態不受外部因素幹擾,且有一定的系統冗餘,譬如疫情等突發外部事件的衝擊下,社區仍然能夠保持正常運行,或網絡中的設備故障不造成整個系統崩潰;二是「作業系統」的兼容性——隨著物業行業集中度提升,物業在管面積不斷擴大,包括老舊小區升級改造,新納入的社區能夠快速接入「雲平臺」,以及為第三方提供統一、便捷的開放接口,使之與「雲平臺」快速連結獲得平臺賦能,壯大並豐富社區生態。而以上兩個層面都是需要物業企業以「面向未來」的理念來搭建社區「雲平臺」。

在智慧社區的生態鏈中,「雲平臺」的一邊連接著社區用戶——在這裡要特別指出的是,對於用戶更準確的定義應為商品/服務需求方,另一邊連接著商品/服務提供方,社區「雲平臺」在數據智能的基礎上,高效協同服務提供方來滿足用戶需求,形成「飛輪效應」並推動智慧社區生態的持續生長,而這一過程中,插上科技翅膀的物業企業,作為「雲平臺」的管理者為社區創新不斷賦能,從而獲得更加寬闊的價值空間。

(作者系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戰略生態研究主任)

相關焦點

  • 智慧社區:被 「微系統」重構的物業生意
    在軟體方面,面對用戶建立「一站式綜合服務平臺」,形成實時、按需、在線、共享的社區服務供給;面對物業管理人員,建立集中式管控後臺,推動內部管理系統在線化、可視化;面對政府,與智慧城市的各個部門系統積極建立數據聯通機制,實現基層治理的形態創新,不斷提升社區物業管理、服務的綜合水平。
  • 微開攜手聚點助力東莞開啟智慧社區新模式
    目前,聚點資源已實現全面覆蓋東莞32鎮街,媒體覆蓋全莞500多個高端社區,深入觸及千家萬戶,每天深刻影響著300多萬中產階級消費群體,形成了龐大的社區終端廣告網。聚點此次與微開進行合作,是想通過微開產品-微信門禁形成網際網路+社區一站式解決方案,打造智慧社區健康生態。
  • 智慧社區管理系統方案設計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智慧社區管理系統方案設計吧!二、智慧社區管理系統設計功能1、社區基礎信息管理功能智慧社區管理系統可對社區概況、社區人口信息、社區居民信息、社區組織情況、社區物業情況以及社區周邊商家等基礎信息進行統一管理。系統管理員可對這些基礎信息進行修改、添加,系統用戶可以通過登錄系統對社區基礎信息進行查詢。
  • 智慧社區系統都包含什麼?智慧社區服務平臺有哪些功能
    智慧社區是社區管理的一種新理念,藉助網際網路、物聯網,涉及到智能樓宇、人工智慧、社區物業、公租房管理等,是新形勢下社會管理創新的一種新模式。並形成以街道、社區、樓宇、家庭為版圖的神經元信息採集網絡。智慧社區從功能上講,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核心,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務,全面滿足居民的生存和發展需要。
  • 智慧社區平臺的功能介紹
    隨著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智慧社區的建設也隨之發展。而智慧社區應用物業等行業,帶來不僅是服務的改變、更是提升服務質量、降低成本。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介紹一下智慧社區平臺的功能,以便更好地了解智慧社區平臺。
  • 合生活:雙輪驅動戰略,規模化發展引領智慧社區
    雙輪驅動戰略,智慧社區升級放眼2020年,合生活提出了「雙輪驅動戰略」,一方面積極準備資本市場運作,另一方面進行系統性的整合和戰略重構,整合之後的結構主要表現為開闢「合生活V1.0規模化發展」道路合生活科技快速賦能物業公司
  • 米蝸|智慧園區(石榴倉)系統
    一座顏值與實力並存的智慧園區門禁系統而作為一個智慧園區,開關門當然是so easy啦。門禁管理系統通過」微控電子」雲平臺,在保留傳統刷卡進出方式外,還增加了手機開門、訪客密碼開門、人臉識別的方式,極大方便了園區內部人員的進出和訪客的拜訪。既方便了使用,又加強了管理,是物業管理的必要設施。安防系統一個商業型的園區,安防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了保護每一個商家的資產安全。
  • 日華科技智慧社區:擁抱智慧,社區求新
    作為智慧城市的縮影,智慧社區建設範圍小、見效快,便民利民特徵更突出,它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為目標,以居民實際需求為出發點,運用信息技術將家庭中的智慧家居系統、社區的管理和服務系統、本地化的電子商務整合在一起,組建一個智能化的社區生態系統
  • 瑞吉德隆物業​董事長蘇瑞青:打造讓業主滿意的智慧社區
    從公司成立之初只有8名工作人員到現在擁有286名員工、300多萬平米物業服務面積,董事長蘇瑞青作為領頭人,付出了諸多智慧和汗水。打開記憶,蘇瑞青告訴記者,他早先從事酒店物業管理,2016年以後開始有了轉行的想法。「我覺得從事住宅物業服務,能直接幫助解決民生問題。」蘇瑞青說,這是他從事這個行業的初始點。
  • 轉型升級 福興生活重塑社區智慧物業服務
    「智慧物業」的打造近幾年方興未艾,不論是地產商、物業這樣的直接利益相關方,還是智能硬體、網際網路企業、零售、金融和服務等外部服務型機構,都在急速加入社區這個多年前無人問津的市場,原因很難簡單,那就是即將迎來行業的大改變!
  • 福興生活智慧社區 以「智慧」引擎開啟社區服務新未來
    進入小區,便能享受到全方位智慧社區體驗;未進家門即可控制家裡的空調、燈光、窗簾;社區設備損壞,家裡的下水管堵塞、燈具損壞,小程序一鍵報修……隨著人工智慧、5G 智聯和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升級,智慧物業、智慧停車、智慧養老、智慧醫療、智能家居被頻頻應用到社區中
  • 什麼是智慧社區?
    埃歐哲智慧社區智慧社區是以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依託,將社區的物聯繫統和服務系統整合在一起,從功能上講,智慧社區是以社區居民為服務核心,從政務信息、物業信息、物業服務、商業服務等多方面,涉及到智能樓宇、智能家居、路網監控、智能醫院、城市生命線管理、家庭護理、個人健康與數字生活等諸多領域,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務,全面滿足居民的生存和發展需要,面向未來構建起全新的社區形態。
  • 浩邈智慧社區,樂享智慧生活
    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建設智慧社區,在各個城市生根落地,為居民生活保駕護航,提高便捷性的同時,加強了社區安全性。國家大力支持新基建,給了智慧社區強大動力。智慧社區服務於社區居民,社區居民在智慧社區APP,就可以做到多項服務。
  • 六部門:構建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 大力推進居住社區物聯網建設
    以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打造物業管理、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應用,構建居住社區生活服務生態,為居民提供智慧物業服務。(二)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建設平臺。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制定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工作規劃,加強平臺建設工作指引,在統一物業管理服務規範的基礎上明確數據共享標準,促進物業服務行業資源整合。
  • 智慧社區系統服務平臺的建設,對於傳統小區生活有哪些變化呢?
    傳統的生活社區,對於生活服務、物業管理落後、以及安防等方面都是有著很多不足的情況,智慧社區的發展也是與智能科技相互結合著,改變了很多傳統社區的生活的方式,很多人對於智慧社區的理解程度都不一樣,所以智慧社區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 智慧社區變革前夜:要麼進化,要麼淘汰
    即使一些小區的物業主動上門幫助業主進行維護升級,卻需要和所有業主溝通空閒的時間,一次小小的系統升級動輒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就像大多數智慧社區的建設方和管理方是不同的參與者,導致建設方對物業管理、安全服務、智能家居、便民服務等綜合性的智慧社區要素並不「感冒」。 除了釐清智慧社區中不同角色的定位,還需要滿足一些基本原則,比如打造統一的帳戶體系。
  • 新視窗助力智慧物業走向標準化、專業化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的便利性,智慧物業已經成為當前社區服務和物業服務企業的發展方向,它正在走進中國的各大住宅社區,比如線上繳費報修、智能門禁、智能監控等,還有一些我們看不到的物業管理,社區內的設備設施管理、物業人員管理、物業物資管控等。
  • 中國鐵建智慧服務打造智「匯」物業
    對於業主而言,智慧社區為生活帶來的改變,除了方便,更多的是快捷。 一天,業主鄭文濤先生在回家時,正巧看到樓下的消防栓在往外滲水。當他正準備給物業客服打電話時,卻看到工程人員已經到達現場。十分鐘後,消防栓搶修完畢。 之所以能有如此快速的反應,正得益於「智慧社區」項目的24小時實時監控和設備異常自動報警功能。
  • 中億集團助力打造智慧社區|第三屆中國智慧社區高峰論壇
    10月20日,第三屆中國(合肥)智慧社區高峰論壇在安徽合肥豐大國際酒店隆重舉辦。本屆論壇以「智慧社區 守護安全」為主題,聚焦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探討智慧社區的發展方向,共同推進智慧社區建設。活動主要圍繞《2019智慧社區白皮書》發布、新經濟社會下的智慧社區運營、社區安全體系建設、社區媒體廣告價值、智慧社區下的新零售發展以及平安社區創建要素等問題發起了主題演講、進行行業交流。
  • 匯景物業:匯聚智慧,美好生活
    2020年12月3日,由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中國物業服務價格指數系統主辦,中指控股(CIH)、中指研究院承辦的「2020中國房地產大數據年會暨2021中國房地產市場趨勢報告會」在北京召開。貼心為客戶,服務有溫度匯景物業自創辦以來一直秉承「愛築萬家」的企業宗旨,堅持「規範管理 顧客滿意 持續改進」的質量管理方針,以「匯聚智慧 美好生活」為服務理念,以「夯基礎 塑品牌 助營銷 聚變革」為工作核心,開創了「四保一服務 + N」的工作平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