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汕頭3月25日電 題:海內外潮人親情紐帶——汕頭小公園開埠區重煥光彩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廣東汕頭小公園開埠區一期修復工程完成,到騎樓街尋根、觀光的遊客比之前翻了幾番。記者25日探訪這片海內外潮人精神家園,看到來訪的鄉親、遊客絡繹不絕。
據潮汕歷史文化中心資料記載,汕頭小公園街區是中國內地開埠的34個城市中至今唯一保存較完好的開埠區,也是中國內地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群片區,面積約3000畝。其放射狀的格局,象徵著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海洋文化。騎樓的建造汲取了外廊式建築的手法,分上樓下廊,上樓為居住區,下廊則為店面。
記者看到,修復後的騎樓群外牆用料多樣,有水砂石、貝灰、拉毛,也有紅磚。色彩有米黃色、紅色、灰色等。騎樓裡的梁柱進行了加固,有的紋飾裝飾了歐式浮雕花紋,有的則是中式古典的花卉圖案配以懷舊色調,中西合璧渾然一體。
小公園街區的百貨大樓,承載著海內外潮人許多記憶。修復後的百貨大樓弧形的建築外觀格外引人注目,頻頻有鄉親、遊客留影。修復後整棟大樓的主體色調為米黃色,三、四層的小陽臺深綠色調別有年代感。二層的木窗貼著藍、綠兩種彩色玻璃,三層橢圓形窗戶則貼著紅、黃、綠、藍四種顏色玻璃。大樓牆角柱體等地方的灰塑件經重新修補和上色,依然如舊,站在這弧形的百貨大樓前讓人仿佛回到上世紀三十年代。
附近居民林炳欽老伯說,百貨大樓是華僑集資興建,繁盛期員工達300多人。集購物、娛樂、餐飲、住宿於一體,擁有汕頭埠第一部電梯。來汕頭,「百貨大樓」是必到的一個地方。這裡琳琅滿目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98歲高齡的廈門大學教授潘懋元日前回到故鄉尋訪舊時居住地,他在小公園開埠區向隨行者細細述說溫暖往事,為開埠區活化保育工作連連點讚。
馬來西亞華僑林鎮興回鄉尋根時激動地說:「我每次回鄉都必到百貨大樓和小公園亭看看,以前的殘破讓人心痛,現在的道路變整潔了,騎樓變漂亮了,要帶孩子們回來看看。」
開埠區的郵電大樓、皇后酒樓、國平路等,也都修繕完成。騎樓街還安裝景觀燈,晚上亮燈的騎樓群別有一番味道。
據汕頭金平區舊城辦介紹,小公園開埠區修復改造一期工程修復改造面積約14萬平方米,修復後僅春節期間就接待遊客近60萬人次。二期工程項目目前正式立項,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其中將主要是對胡文虎大樓和胡文豹大樓兩棟地標性文物建築進行高標準修復,面積約4400多平方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