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園並不小,也不是一座公園。
這是汕頭開埠的重要起點,也是許多許多市民、潮籍僑胞的集體記憶。10月13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裡的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等地,看歷史、問細節、談開放、聽民聲。小公園也因此為更多人所知。
小公園以「中山紀念亭」為發端,名為「四永一昇平」的一道道騎樓老街呈環型放射狀,形成蔚為壯觀的城市街區。這裡曾經雲集數千家店鋪商行,雅致的騎樓、精美的雕花,見證了當年汕頭的繁盛。
集中坐落在小公園裡的博物館群,則在各個主題展覽中傳達出汕頭豐富的文化內蘊——開埠文化、華僑文化、紅色文化、非遺文化等。
開埠文化陳列館坐落在汕頭市永平路1號,原為臺灣銀行汕頭支行舊址,是一座三層半的歐陸式建築。2010年,為紀念汕頭開埠150周年,選址於此設立開埠文化陳列館。
與開埠文化陳列館隔街相對的,是全國第一個僑批文物館,由原中國銀行汕頭分行舊址改建而成。潮汕話將「信」稱為「批」,僑批又稱銀信,是海外僑胞通過民間渠道寄給家鄉眷屬的書信和匯款憑證的合稱。
「一封僑批就是一個華僑家庭的故事,我們僑批文物館記錄的就是海外華僑的奮鬥史。雖然僑批已經成為歷史,但是我們認為,誠實守信、勇於開拓、心系桑梓的這種僑批文化永遠不會過時。」在13日為總書記介紹僑批文物館的老館長林慶熙告訴記者。
汕頭小公園開埠區是我國開埠的34個城市中至今唯一保存較完好的開埠區。近年來,汕頭市加大對小公園開埠區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育活化工作力度,將其打造成為「內秀外名」的城市名片,成為留得住鄉愁的重要載體。目前,小公園著力提升潮汕傳統「老字號」形象,重點打造潮汕文藝人才一條街,設立陶瓷微書、抽紗、剪紙、玉雕等工作室。這裡已經成為市民休閒和遊客旅遊的「打卡地」。
百年小公園,正在煥發新的活力。
(作者:讀特記者 周斌 米鵬民 吳緒山 韓文嘉/文 周紅聲/圖/視頻 劉燕 姜鑫/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