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之年的武漢高考,與全國同步推遲一個月舉行。8日下午5時,全市5萬多名考生順利完成人生第一次大考,與走過抗擊疫情戰場的父母「會師」。
這場特殊高考是孩子們的「成人禮」,也敲打著溫柔父母心。高考期間,暴雨之中,父母與孩子在傘下相依、摟肩同行的畫面令人動容。高考結束時,武漢放晴,父母和孩子臉上的笑容詮釋著武漢人特有的樂觀與堅定。
歷經「風雨」,他們不再僅僅是孩子的父母,他們還是孩子的榜樣和親密戰友。高考過後,孩子終將走向遠方,而他們也不會忘記曾和父母並肩作戰的2020年。
考點前,醫護爸媽感嘆
「孩子仿佛一夜長大」
進考場前,王瓊擁抱鼓勵兒子洋洋。記者鄧小龍 攝
8日下午2時許,久雨的天空漸漸放晴,武鋼三中考生陳經洋與媽媽王瓊擁抱作別後走進考場。看著兒子沉穩的背影,王瓊對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說:「疫情仿佛讓他一夜長大了,我相信他能給出自己最滿意的答卷。」
王瓊是青山區一名醫護人員,7年來因為癌症已經做過3次手術。由於身體原因,她本該在家休病假。疫情來臨時,她仍然選擇挺身而出,協助醫院聯繫防疫物資,主動到醫院看護患者,並為患者做病情和心理諮詢,經常接聽電話到凌晨兩三點鐘。
在王瓊眼裡,陳經洋一直是一個專注學習、對外界並不太敏感的理科生。但在疫情期間,陳經洋開始每天關注各種新聞,關注疫情變化。
高考第一天,武漢下暴雨。王瓊擔心兒子情緒因此受到影響。陳經洋卻對她說:「疫情面前都挺過來了,下這點雨算什麼!」「他真的長大了,這讓我很欣慰。」王瓊忍住眼淚露出了笑容,「就像他們的年級主任張老師說的,這些孩子經歷了最初的恐懼以及返校前核酸檢測時的戰戰兢兢後,表現出來的反而是驚人的沉穩。」
最後一門英語考試前,父親邢銘友揮手送別兒子。記者向潔 攝
感受到孩子迅速成長的還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醫生邢銘友。今年年初,他被調到醫院發熱門診值班,妻子則在醫院病理科負責檢驗。這對夫妻雙雙奮戰在抗疫一線,就讀於武漢市第十一中學高三年級的兒子邢李沛經常獨自在家線上學習。只有邢銘友輪班調休的時候,一家三口才能聚在一起吃頓飯。「回家後各進各的房,也就吃飯時圍坐一個桌子,還是分餐制,說話都保持社交安全距離。」邢銘友笑著說,他和兒子關係不錯,平時拍肩是相互鼓勵的一種默契。但疫情期間,考慮到自己的工作環境,他無數次克制住自己的這一「小動作」。
經歷了武漢戰疫後,邢李沛對「醫者仁心」有了更深的理解。邢銘友說:「現在,兒子一心想報考醫學院校。對武漢這座城市,他也有了深厚的『情結』,說上了大學也要繼續當武漢伢。」
高考前,邢銘友連續在發熱門診值了兩天班,就是為了換個班,在高考兩天裡陪兒子完成這一特殊「成人禮」,彌補疫情期間錯失的陪伴。考點門前,邢銘友終於輕輕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他們戰疫的身影
成了孩子最好的榜樣
謝豔霞下沉社區忙碌。
謝豔霞是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沌口小學校長,也是一名「80後」。疫情期間,謝豔霞和丈夫義不容辭地衝鋒在前,各自奔赴街道和社區。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日子,她成了「跑腿員」,為沌口街同德社區居民送藥、送口罩、送急需用品。讀高三的女兒許茜梓獨自在家學習、備考,戲稱當時的自己是個「空巢兒童」。謝豔霞告訴女兒:「你能平安在家學習是無數人以生命為代價換來的。我們沒時間陪你學習,我們有自己的使命,希望你學會理解、學會自律。」謝豔霞相信,父母以身示範教孩子懂得責任與擔當,孩子自然會在耳濡目染中追隨父母的「步伐」。
疫情期間,許茜梓專心學習,並進行自我調整,每天中午安排一個半小時歸納整理錯題,逐漸找回狀態。在一次調考中,她考出了總成績699分,自信心更強了。
夏晟文是一家事業單位的黨員幹部,女兒也是高考考生。疫情期間,在女兒最需要他的時候,他下沉社區做了一名志願者。2月份,他每天早上7時許就出門,開車半個多小時到社區,有時晚上10時許才回家,一天跟女兒說不上幾句話。夏晟文的妻子是一名初三數學教師。為了別人家的孩子,這位媽媽也根本顧不上自己的女兒。
下沉社區之前,夏晟文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希望女兒自律、自強。大人們不在身邊監督,卻用行動做出了最好的示範。小夏上網課更自律了,做作業更用功了。老師還專門在網絡班會上表揚了她。
他們的自信樂觀感染著孩子
「你看,太陽不是出來了嘛」
8日下午,在東湖中學考點外,夏晟文走來走去,尋找著最有利的位置,想第一時間看到女兒出考點。此刻,天空放晴。夏晟文笑著對記者說:「得知高考期間特大暴雨預警後,我們並不太慌,相信這座城市能夠應對。你看,暴雨不是被『嚇』回去了嘛!太陽不是出來了嘛!」下午5時10分,夏晟文第一時間看到了女兒小夏出考點。「我們勝利會師啦,武漢也迎來高考勝利時刻。」
最後一門英語開考前,徐佳樂跟父親擊掌為勵。記者向潔 攝
8日下午高考結束後,19歲的徐佳樂拄著雙拐從武漢四中考點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看見父親遠遠地站著迎接自己。徐佳樂表情溫和而平靜,仿佛剛剛經歷的不是一場意義重大的考試,只是以往放學的某一天。
徐佳樂的父親徐小紅說,兒子10歲那年,因為無意中摔了一跤,導致左腿腫脹,後被診斷為骨肉瘤。雖多方求醫,但一家人還是不得不面對現實——兒子左腿膝蓋以下截肢。從那個時候開始,徐小紅就肩負起每天早晚接送兒子上學、放學的任務,風雨無阻。
徐佳樂的班主任、武漢四中數學教師劉五香說:「考慮到小徐的特殊情況,我曾經想過為他組建一個幫扶小組。經過深入交流後,我發現小徐是一個很自立的孩子。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學生,不需要額外關照。我們班的教室在教學樓5樓,小徐的父親每天將他送到樓下後,小徐都是自己上樓,從未遲到。3年來,小徐不僅學習成績名列前茅,還積極參與班上各種活動,在同學當中有很好的人緣。」
「武漢人都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徐小紅說,「我的老家在孝感安陸市,我目前在武漢開了一家文具店,一家人日子越來越好過了。今年雖然遇到疫情,但兒子一直沒放鬆學習。我相信,只要兒子努力了、拼過了,就不會被辜負。」
8日,把女兒送進考點後,謝豔霞寫下這樣一段話:「你在為信念、夢想奮鬥,真為你驕傲!我們彼此陪伴、一起應對著這場特殊時期的大考,你在前方以筆為戈,乘風破浪;我們在後方披荊斬棘,打好『保衛戰』。不論結果如何,只求全力以赴!」
(長江日報記者楊幸慈 陳曉彤 向潔 鄧小龍 周銳 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