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應對氣候變化需共同行動 讚賞歐中開展的傑出合作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央視

原標題:法國總統馬克龍:應對氣候變化需共同行動 讚賞歐中開展的傑出合作

當地時間12日下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參加氣候雄心峰會時表示,在《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之際舉行此次會議,彰顯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行動在持續。馬克龍特別強調,儘管在3年前美國選擇退出《巴黎協定》,但其他各國仍然攜手一道,讓《巴黎協定》煥發出生命力。他尤其讚賞歐盟為此所作的努力,以及這些年同中國開展的傑出合作。

馬克龍在講話中還突出了氣候融資的重要性,並倡議各國在落實《巴黎協定》時要做到連貫一致,在本國及國際層面著力解決不平等的問題。馬克龍稱,法國開發署目前支持的所有項目已向《巴黎協定》看齊,法國也希望同歐盟夥伴一道將歐洲投資銀行打造為「氣候銀行」。馬克龍還表示,2019年法國動員的氣候融資接近60億歐元,在未來幾年內將維持同等規模。5年之後,法國準備徹底終結對石油開採項目的支持。(總臺記者 鄒合義)

相關焦點

  • 法國總統馬克龍:應對氣候變化需共同行動 讚賞歐中開展的傑出合作
    當地時間12日下午,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參加氣候雄心峰會時表示,在《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之際舉行此次會議,彰顯出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行動在持續。馬克龍特別強調,儘管在3年前美國選擇退出《巴黎協定》,但其他各國仍然攜手一道,讓《巴黎協定》煥發出生命力。
  • 法國總統馬克龍:應對氣候變化需共同行動 讚賞歐中開展的傑出合作
    4、對於已經授權本站獨家使用提供給本站資料的版權所有人的文章、圖片等資料,如需轉載使用,需取得本網站和版權所有人的同意。 ※聯繫方式: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電話:0791-86849032
  • 局勢正在變化!聯合國傳出「中國貢獻」的聲音,全球目光一致緊盯
    「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這樣說道。從這句話中可以預見,當前,全球氣候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古特雷斯還強調,儘管距離《巴黎協定》達成已經有五年時間,但世界仍然沒有向正確的方向邁進。
  • 在波蘭氣候大會上講述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地方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的地方行動」邊會在「中國角」舉辦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卡託維茲12月8日電 (記者 陳溯)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安全威脅,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近年來,中國各地採取多項措施,推動節能減排,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了努力和貢獻。在卡託維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4)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的地方行動」邊會成功舉辦,在世界舞臺上展示中國各地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與成就。該邊會由中國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能源基金會和美國可持續發展社區協會共同舉辦。
  •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共同行動
    在巴黎市長伊達爾戈的號召下,倫敦、洛杉磯、香港、開普敦、波哥大等世界40多個大城市的市長日前匯聚巴黎,圍繞「為氣候共同合作」的主題,探討應對空氣汙染和氣候變化新舉措。
  • 紀念《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彰顯團結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雄心」
    紀念《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彰顯團結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雄心」中新社巴黎12月12日電 (記者 李洋)12月12日是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國際社會通過氣候雄心峰會等場合紀念這一歷史時刻,期待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展開具體行動。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企業在行動(人民日報)
    此次峰會旨在推動地方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次國家層面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與會各方圍繞氣候變化、清潔能源利用、包容性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社區、土地和海洋管理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呼籲全球眾多城市、企業、社會機構聯合起來,「把全球氣候治理帶上新臺階」。峰會共同主席、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開幕活動上介紹了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作為。
  • 西雅圖會議:化共同利益為共同行動 應對氣候變化全球性挑戰
    此次會議取得的最大共識是,無論亞太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安全領域存在怎樣複雜的分歧和多樣性,但是面對氣候變化的全球性挑戰,各國存在最大的共同利益。從對子孫後代負責的高度,各國應該採取切實措施,把共同利益轉化為強有力的共同行動。這是亞太各國面臨的最急迫任務。
  • 應對氣候變化 西北大學在行動
    10月13日,韓正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座談會上強調,要圍繞落實我國新的二氧化碳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組織編制「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專項規劃,制定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主要經濟體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領導人會議、亞太經合組織等重大多邊外交活動中,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努力促進國際社會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凝聚共識,共同推進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進程。
  • 兌現氣候治理承諾 國際社會願共同行動
    兌現氣候治理承諾 國際社會願共同行動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電 綜合消息:12日,為紀念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5周年,聯合國及有關國家當日以視頻方式舉行氣候雄心峰會,進一步動員國際社會以共同行動應對氣候變化,推進多邊主義合作進程
  • 我國代表在東京重申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立場
    他說,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科學報告表明,200年來,發達國家在工業化和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大量、無節制地排放溫室氣體,是人為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根據這一科學報告的結論,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明確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按照公平、正義的原則分清了世界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應當承擔的責任。
  • 氣候變化需世界各國攜手應對
    獨木難以成林,合作才有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凝聚各方共識,開展國際合作。人類正面臨嚴峻的氣候危機,已經沒有時間再等待徘徊,需要抓緊行動起來。唯有各國攜手同心,才能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9月23日在美國紐約召開。
  • 習近平同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談
    要加強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多邊機構中的合作,密切在氣候變化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的溝通和協調,推動落實《巴黎協定》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實際行動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多邊貿易體制。  習近平指出,在務實合作方面,中法既要深挖市場的「源頭活水」,也要疏浚政策的「河道溝渠」。
  •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和音)
    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增多、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之際,中國倡議為全球氣候治理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注入了動力。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
  • 林業局印發《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十三五」行動要點》
    國家林業局各司局、各直屬單位: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和《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著力推進「十三五」期間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我局組織制定了《林業應對氣候變化「十三五」行動要點》(見附件),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認真抓好落實,確保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 中國駐瑞典大使桂從友:中瑞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駐瑞典大使館網站10月1日消息,9月30日,桂從友大使同瑞典環境部國務秘書斯韋德令、瑞典氣候大使弗洛梅裡等視頻連線,就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合作交換意見。中方將採取有力舉措踐行這一承諾,推動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綠色革命」,建設「綠色中國」,並推動實現疫情後世界經濟的「綠色復甦」,在發展進程中呵護好人類的共同家園。桂大使表示,瑞典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理念,並積極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中方堅定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致力於在力所能及範圍內做到最好。中瑞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方面合作潛力巨大。
  • 人民日報鐘聲:應對氣候變化當各盡其責
    2020年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進一步行動達成協議。   應對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爭議最多的敏感話題之一。儘管早已達成《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明確了公平原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但近年來的氣候談判卻難有實質進展。問題的關鍵是,能否落實此前關於2020年前加強行動所達成的共識——發達國家大幅度提高2020年前的減排力度,兌現在資金、技術轉讓、能力建設方面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的承諾。
  • 聯合早報:應對氣候變化 中日共同發展的綠色道路
    聯合早報:應對氣候變化 中日共同發展的綠色道路 2015-11-30 15:11: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吳合琴   中新網11月30日電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巴黎拉開大幕。
  • ...國新辦發布會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9年度報告》
    我們還不斷加強與各方在氣候變化領域的對話交流及務實合作,繼續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深入開展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始終堅持多邊主義,不斷為全球氣候治理和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還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各種複雜因素交織,所以在當前的形勢下,我們應當堅持多邊主義、堅定地維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明確的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原則和框架,積極兌現承諾、加強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