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文化之飲食習慣與傳統佳餚

2020-12-24 一克塵

中國有句俗語,民以食為天,的確一日三餐看似平凡簡單,卻蘊含著一個民族悠久的文化和風俗,反映著他們的地理特徵,歷史傳統和禮儀習慣等等。

俄羅斯人的飲食習慣

俄羅斯人的早餐一般比較豐盛,午餐是正餐,晚餐相對簡單。一般來說,俄羅斯的正餐的第一道菜是由一些小涼菜開始的,他們被稱為餐前小吃,常見的有沙拉、奶酪、魚肉、魚子醬、醃黃瓜以及其他新鮮蔬菜等等。

俄羅斯人尤其愛吃沙拉。種類可以達到數十種之多。最著名的要屬家常沙拉——奧利維耶和紅菜鯡魚沙拉。之所以將奧利維耶稱為家常沙拉,是因為它的製作原料非常普通常見,而且製作方法也十分簡單,幾乎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一個小配方。他的基本原料是土豆、蛋白、火腿、豌豆等。而紅菜鯡魚沙拉,他的俄語原意是穿著裘皮的飛魚。這個名稱,可謂是非常形象地描繪出了他的樣子。可以看到它的上層的是蛋黃和鯡魚肉,下層是紅菜絲。這款沙拉應該說是集顏值和營養於一身了。

那麼餐前小吃以後,人們通常會喝湯,湯對於俄羅斯人來說也非常重要。不少俄羅斯人認為沒有湯的晚餐是不完整的。

首道菜

在俄羅斯,湯也被稱為手道菜。菜湯的樣式有很多種,比如說土豆湯,蘑菇奶油湯,白菜湯、魚湯,紅菜湯、羅宋湯等等。上第一道菜的時候,俄羅斯人習慣往湯裡加一些奶油,或者是蕎麥粥等。俄語裡有這樣一句諺語,粥加菜湯,我們的食糧。它很好地形容了俄羅斯人這樣的飲食習慣。

第二道菜

通常為熱菜,比如魚肉,雞肉,牛肉,火腿,蛋等等,以及很具有俄羅斯民族特色的俄式餃子。俄式餃子與咱們中國人愛吃的水餃不太一樣。餃子餡兒,可以是肉餡的,也可以是果醬的,甚至還有奶油餡的。俄羅斯人一直以來非常喜歡吃肉。據《2012年俄羅斯民族餐飲市場調查報告》顯示,愛吃肉的俄羅斯人佔到了61。4%。而且他們更偏愛吃的是雞肉,豬肉,羊肉和牛肉。當然,俄羅斯人也非常喜歡吃魚。常見的魚類,有鱘魚和鮭魚等。

俄羅斯人並不把蔬菜當作一道菜,而只是把他們當做調味和點綴的配菜。

第三道菜

第三道菜是以甜點為主的。俄羅斯人宴請的時候,有吃完甜點就送客的習慣,所以他也被認為是最後一道菜。這第三道菜通常有冰淇淋,奶油蛋糕,餅乾等等。

俄羅斯的主食和有名的傳統菜餚

俄羅斯人的主食當然是麵包,但傳統的俄羅斯麵包和很多西方國家的麵包還不太一樣,它更有韌性,分量的也更重。麵包的種類也很多

按製作的原料來分,可以分為大麥,麵包,黑麥麵包和玉米面麵包。

如果按照麵包的形狀來劃分,那麼種類就更加豐富了。常見的麵包有大圓麵包,圓麵包圈,所行麵包,橢圓形麵包,長方形麵包等等。其中,大圓形麵包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

除了麵包以外,人們愛吃的主食,還有餡餅,燒餅,發麵,煎餅,奶油渣餅等等。那麼其中發麵煎餅是俄羅斯最古老的食品之一。

據說早在古羅斯民族還沒有產生宗教信仰就已經存在了。他呈圓形金黃色,象徵著太陽,因此,他也是俄羅斯民族的傳統節日——謝肉節(俗稱送冬節)必吃的一道美食,但是現在,一般的家庭裡,平日裡也會製作煎餅來使用,人們還會在煎餅上塗一些果醬,奶酪,黃油,煉乳等等。有時,也可以夾著魚子醬或者魚肉等等,一起來食用。

蘇聯在俄羅斯歷史上存在了很長時間,他曾經擁有15個加盟共和國,長期的交流互通也使得他們的飲食習慣而得以相互借鑑和影響。例如喬治亞的烤肉串、烏茲別克的手抓飯、亞美尼亞的藤葉包肉飯,烏克蘭的乾酪和漿果餡餅等等。如今都已經成為了俄羅斯人餐桌上常見的美食。

近年來大量的國外美食也入住了俄羅斯的餐飲市場,以日料,中餐、披薩等為特色的餐館在俄羅斯的大城市可以說比比皆是,極大的擴大了俄羅斯人餐飲的選擇。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對美味的需求。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俄羅斯:戰鬥民族特色飲食文化
    中國網新聞10月14日訊 作為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俄羅斯擁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據俄媒報導,與俄羅斯民族粗獷豪放,樸素真誠的性格有關,其傳統飲食也樸素簡單,講究量大實惠,具有油大味厚的特點。受歐洲文化影響,俄羅斯三餐比較簡單。最常見的俄式早餐有粥、麵包火腿、煎蛋餅。粥是最為傳統的俄式早餐,是女人們的最愛。粥的種類多樣,其中燕麥粥最受女性歡迎,健康又不長肉,裡面也會加一些新鮮水果、葡萄乾、新鮮漿果等。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回族飲食習慣
    大部分穆斯林居住在西北地區,他們的飲食文化特點往往給人一種「地域性」感覺。在祖國西北地區穆斯林民族連片分布,共同的習俗實施起來較為容易,而回族分布在全國各地,卻仍保持自己的飲食文化,並為廣大漢族人所尊重並接受(進人清真餐館的就不僅僅是回族人),這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 舌尖上的俄羅斯:戰鬥民族特色飲食文化
    中國網新聞10月14日訊作為一個橫跨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國,俄羅斯擁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據俄媒報導,與俄羅斯民族粗獷豪放,樸素真誠的性格有關,其傳統飲食也樸素簡單,講究量大實惠,具有油大味厚的特點。  受歐洲文化影響,俄羅斯三餐比較簡單。最常見的俄式早餐有粥、麵包火腿、煎蛋餅。粥是最為傳統的俄式早餐,是女人們的最愛。粥的種類多樣,其中燕麥粥最受女性歡迎,健康又不長肉,裡面也會加一些新鮮水果、葡萄乾、新鮮漿果等。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海參滑魚等佳餚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海參滑魚,是孝感傳統名菜「放油魚」為基礎改制的,又稱「芳柔魚」。相傳東漢董永早年喪母,後因戰禍隨父由山東流寓孝感,為人傭工以養父,不久父病不思飲食,董永下湖捕撈到幾條鰱子魚,想做些美味魚餚給父調補身體。因鰱子魚刺多味腥、便仿人以制魚茸之法,先批下魚背正身之肉剁成茸泥,再將魚的頭、皮、肚膛和脊骨部分均剁成寸塊,然後,將剁好的魚茸裝入缽內,並加少許豆粉和鹽水,攪成糊拌入魚塊,逐塊下鍋炸成松泡的半成品,吃時再加入青菜和調味佐料同烹。
  • 浙江的飲食文化習慣,浙江的飲食文化介紹
    本文將為你介紹浙江的飲食文化,告訴你浙江的飲食文化習慣以及浙江的菜品特色。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浙江省位於我國東海之濱,歷史悠久,文化古老,地理優越,物產豐富。北部河道縱橫,平原廣闊,素稱「魚米之鄉」;西南丘陵起伏,樹木蓊鬱,盛產山珍;沿海漁場密布,島嶼眾多,水產資源豐富。因此,歷代浙江人民的日常飲食,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富有地方特色。
  • 我市舉辦俄羅斯 飲食文化主題講座
    本報訊(記者於劍南)8日,市外辦舉辦了一場俄羅斯飲食文化主題講座。活動中,來自俄羅斯的專家尤拉·亞娜介紹了俄羅斯飲食文化,並與現場人員共同分享了俄羅斯美食。「俄羅斯的膳食主要以燉、煮、炸、烤為主。按照俄羅斯人的習慣,午餐和晚餐通常有三道菜。
  • 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飲食文化是指特定社會群體食物原料開發利用、食品製作和飲食消費過程中的技術、科學、藝術,以及以飲食為基礎的習俗、傳統、思想和哲學,即又人們食生產和食生活的方式、過程、功能等結構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總和。一、中國傳統飲食文化 中國飲食文化,一枝獨秀,曾博得「食在中國」的美譽。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
    五味調(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屬性,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展現方式。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難忘的佳餚
    本文乃作者小頁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說說祭祀完畢之後,祭品被人收拾得一千二淨,似乎不僅僅是為了不浪費。小肉煮熟擺供完畢就分而食之,而大肉則等小肉吃完之後才把豬皮燎淨洗好,切成肉條,再加上心、肝、肺等下鍋,煮熟後讓大家分享。為了讓在場的人都能得到享受,有的民族把祭祀之後的肉切成小片,然後按人數平均分配。
  • 關於戰鬥民族俄羅斯飲食和美食文化你了解多少?
    作為一個地跨歐亞大陸的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雖然俄羅斯在亞洲的領土非常遼闊,但由於其絕大部分居民居住在歐洲部分,因而其飲食文化更多地接受了歐洲大陸的影響;另一方面,由於氣候、地理位置、人文環境等方面的影響,也造就了獨具特色的俄羅斯飲食文化,簡單來說是肉多、油厚。
  • 哈爾濱俄僑的飲食文化
    俄僑初到哈爾濱時為解決飲食問題,以田家燒鍋(今哈爾濱香坊區)為落腳點興辦了四家規模不大的俄羅斯餐館。光緒二十五年到光緒二十六年,二萬八千多俄僑沿剛修建中的中東鐵路來到哈爾濱,僑民以鐵路工人為主,也包括生意人,其中就有秋林公司的創始人。秋林公司建立之初坐落于田家燒鍋,除經營小商品外,也開了一家在當時較大的餐館。
  • 韓國號召民眾少喝湯,改變傳統飲食習慣--中國數字科技館
    食藥廳還聯合首爾市政府,在每個月的「無湯日」舉辦一系列低鹽飲食活動,如「低鹽料理大賽」,徵選既健康又美味的料理;「低鹽減肥創意」,通過海報、動畫片、低鹽卡通形象大使、低鹽宣傳歌曲及民眾自拍視頻等多種形式宣傳低鹽飲食,並為此設立最高金額為200萬韓元的獎金。
  • 飲食文化|長江中下遊地區的珍饈佳餚你都品嘗過哪些?快來看看吧
    華東居民習慣以大米為主食間或吃麵粉,雜糧甚少,偶而食之,也只是調劑一下口味,他們最擅長烹製的年糕、米糰、糯米做的元宵獨具特色,平時大多不斷葷菜,節假日的食譜更是精約,有葷有素,幹稀調配,小碟小碗,精細雅致,一年四季蔬菜水果供應充足,雞鴨魚肉每月不缺,嗜好海鮮、河鮮與竹筍。
  • 專家提出慢食運動理念 提倡回歸傳統的飲食習慣
    屆時,將有500多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北京傳統小吃品種供食客們品嘗。」老北京傳統小吃協會侯嘉會長7月29日接受《市場報》記者採訪時透露了此消息。這個飲食文化節與世界上流行的慢食節異曲同工,都是以傳統飲食為佐餐,只是名稱不同。義大利的海港市熱那亞,最近就舉辦了一個海鮮慢食節,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食客們推廣用新鮮海產品,精心調製而成的美食。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飲食文化
    人類不同於動物的飲食方法是飲食文化。飲食文化包涵以下諸方面的內容:吃什麼及怎樣吃;使用什麼炊具、餐具及汲水和儲存水的器具;喝什麼及怎樣喝;使用什麼樣的酒具、茶具;日常飲食;禮儀活動飲食;飲食禁忌;飲食嗜好等,各民族的飲食是由本民族所從事的主要生產部門決定的。同時,也受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
  • 你知道我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歷史變遷是怎麼樣的?
    《漫談傳統飲食文化》系列第1回中國有句俗語:「民以食為天」。在人們對吃的孜孜追求的幾千年裡,中華民族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你知道我國傳統飲食文化的歷史變遷嗎?小編會用一個系列的時間來給大家分享我國獨特的傳統飲食文化。
  • 印尼的飲食文化之美味佳餚
    印尼的飲食文化已趨國際化。在首都雅加達,世界各國的風味菜餚,如中國菜、歐式菜、泰國菜、越南菜、日本菜、朝鮮菜、印度菜,應有盡有。尤其是中國菜,印尼較大一點的城鎮都開設有中國餐館,遊客走到哪裡,都不必擔心吃不到中國菜餚。中國餐館中,粵菜、川菜、湖南菜、上海菜、山東菜餐館都有,但粵菜餐館最多。
  • 《飲食文化》第一章 中國飲食文化漫談
    中國飲食文化所以能夠美名揚四海,不僅僅在於中國菜餚的精美可口,更重要的是在於通過置身於中國餐飲文化環境之中,品嘗色、香、味、形、名、器、境、趣俱佳的中國食物之妙,欣賞中國餐具器皿的典雅講究之美,感受中國食物製作的形狀之妙,玩味中國食物的美名之趣,並在這些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滲透於飲食文化中的思維方式和哲學理念,領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這才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真正精華所在。
  • 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
    從古代到現代,中國的文化已經發展了有上下總共接近上萬年的歷史了。而中國的飲食文化也是和其他的文化同脈相傳,一樣是歷史悠久,都可以算得上是中國的傳統文化。 中國有一句俗語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所謂天大地大,吃飯最大。
  • 蔣介石的飲食習慣
    偶爾喝一些果酒,飲食上非常節制,正餐時經常是兩菜一湯,這些做法相對於一國之尊來說是非常節儉的。蔣介石一生都比較清瘦,沒有臃腫肥胖,這也是他能活到89歲的資本。飲食方面,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後就開始實行AA制,他們倆可能是最早在中國實行AA制的一對夫妻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