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清:漫山橄欖樹「種出」山區致富路

2020-12-10 西部網

福建閩清:漫山橄欖樹「種出」山區致富路

新華社福州10月9日電(鄧倩倩、葉磊、孟健)「現在我們這兒的橄欖產量已經跟不上銷路了,再過個把月又到橄欖的豐收季。」福建省閩清縣梅溪鎮黨委委員楊武亮站在山坡上,看著指頭大小的青橄欖,臉上掛滿了笑容。放眼望去,悠長的閩江從閩清縣划過,兩岸儘是綠油油的橄欖樹。

閩清縣作為橄欖之鄉,種植橄欖已有近千年歷史。當地盛產的「檀香橄欖」,以其清脆、嚼後回甘而成為古代貢品。自20世紀80年代起,閩清縣政府多次發動村民利用荒山坡地種橄欖。如今,閩清橄欖大量銷往福建省內各地及上海、浙江、廣東等地。

然而,閩清橄欖也曾經歷過低潮期。「十幾年前橄欖不值錢,實生苗種出的橄欖易苦澀、易變異,一斤只能賣兩三元。」楊武亮介紹,由於優質品種較為稀罕、產量低,因此當地種植戶不斷探索用嫁接方式改良品種、提高產量,向高品質鮮食橄欖市場挺進。

位於閩江北岸的梅溪鎮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是閩清的「橄欖第一村」。

「這裡日照時間長,氣候溫暖溼潤,低溫凍害少,而且土壤是中性沙質土,所以結出的橄欖更香更甜。」今年57歲的張孔江是白河江自然村的橄欖種植大戶,1981年高中畢業後就一直留在村子裡種植橄欖。

張孔江不斷鑽研橄欖種植和培育技能,是村裡最早學會嫁接技術的一批人。他觀察不同橄欖的生長特點和口味差異,分析比較不同栽培管理對口感的影響,培育出他的看家品種「孔江一號」,每公斤400多元,一株年產值最高可達近10萬元。

「有了好的品種就要帶著大家一起致富。」張孔江等人註冊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政府指導下對接種植專家,組織社員和周邊農戶集中觀摩學習。如今,白河江自然村的80多戶農民,家家戶戶都以種植橄欖為業,掌握了嫁接技術,村子裡的橄欖產量和質量逐步提升,人均年收入達12萬元。白河江自然村的致富經驗也推廣到全鎮。

「以前橄欖長在樹上都沒人採,改良了品種後,只要長出來就不怕沒銷路。我們的橄欖從一斤不到十元漲到二三十元,最高品質的可以賣到幾百元一斤。」梅溪鎮新民村村主任黃家勇說,村裡從十年前開始大規模應用嫁接技術,橄欖有了銷路,帶動貧困戶紛紛走上了脫貧路。

今年69歲的黃聖雲,一度被生活的重擔壓垮,是鎮裡重點幫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黃聖雲一家4口,四年前為了給中風的妻子治病,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如今,妻子癱瘓在床,兒子身患疾病,孫女剛上初一。家裡3畝林地早年種上橄欖,但品種單一,管理不善,基本沒什麼收成。

自2018年開始,梅溪鎮有針對性地開展產業扶貧工作。除了低保補助、殘疾補助等各項政策補貼外,當地黨支部派出16名黨員技術能手,免費為黃聖雲提供700多枝優質橄欖接穗,為其橄欖園中180棵橄欖樹嫁接換種。

「我們家今年的橄欖已經全部被預訂啦,每斤25元。」黃聖雲邊精心清理樹邊雜草邊說,新嫁接的橄欖4、5月份開始結果,到12月成熟季就有客商來直接採購。原本只有幾十斤的產量,預計年底將有1500到2000斤收成,淨收入4至5萬元。

「治病有保障,橄欖收益好,加上平時公益性崗位工資和種地,我們家的日子好過多了,非常感謝黨和政府。」黃聖雲那布滿皺紋的臉上笑開了花,說話時眼裡泛著淚光。

「我們不僅要扶貧,更要扶志和扶智,讓大家自發地因地制宜發展種植業,催生『造血』功能。」楊武亮說。目前,梅溪鎮橄欖種植戶2257戶,面積兩萬多畝,年收成9000噸以上,年銷售額上億元。每到橄欖成熟季,眾多外地客商來閩清訂購。自2017年起,閩清每年12月都舉辦「中國·福州橄欖節」。

閩清縣將橄欖打造成了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不斷完善從種植、加工到營銷的產業鏈。「我們也在規划走電商路線,更好地推廣家鄉的優質橄欖,賣到更多的地方去。」張孔江說。

編輯:田珂

相關焦點

  • 新平建興:食用菌種出致富路
    新平建興:食用菌種出致富路 2020-12-12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閩清通過專業合作社 推動橄欖品種改良拓寬市場
    一樣是橄欖,種出不一樣的「味道」東南網8月15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周琳)8月1日,臨近中午。在閩清梅城鎮城關村的白石山上,果農林亦鉅戴上跟了他多年的舊鬥笠,頂著炎炎烈日,又一遍巡視他的橄欖園。「別看這橄欖個小,口感可很好,一顆值兩塊錢呢!」林亦鉅指著樹上一串青色小橄欖說。「你再看看這棵樹的橄欖,這品種平均一顆能賣出五塊錢。」他又指著另一棵橄欖樹說,掛滿汗水的臉上儘是開心。
  • 這裡是福建閩清!
    7月5日下午外交部福建全球推介活動在北京舉行主題為「新時代的中國:生態福建 絲路揚帆」在全球的目光前我們的大福建>用8分鐘英文版全球推介片驚豔亮相▼▲全球推介片古往今來福建一直都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古時絲路由此發祥今日絲路還將從此揚帆!
  • 油茶樹套種中藥材種出致富路
    油茶樹套種中藥材種出致富路 2020-11-21 1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黃金草」種出致富路
    新華社武漢6月9日電 題:「黃金草」種出致富路新華社記者李偉清晨天剛亮,湖北竹谿縣兵營鎮羅漢灣村的田裡,一簇簇黃花菜長勢正旺,十幾位村民忙著採摘花蕾。
  • 寶雞鳳翔:小紅薯種出致富路
    寶雞鳳翔:小紅薯種出致富路 2020-12-08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 宋為偉 攝  新華社福州11月21日電題:「禿頭山」裡種出「生態茶」——福建安溪槐川村的綠色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趙雪彤  見一葉落而知天下秋,飲一杯茶而明生態美。這個80%人口以制茶、售茶為業的村莊,曾經過度開墾,大力治理後,種出了「生態茶」、「致富茶」,書寫了守好「綠水青山」的「茶鄉答卷」。
  • 銅仁思南文家店鎮花椒種出致富路
    花椒產業正逐步在這個烏江邊的小鎮落地生根,不僅讓當地群眾增收,而且改善了生態環境,形成了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共贏的良好局面,一株株花椒,種出了文家店鎮貧困群眾的致富之路。
  • 閩清的古驛道
    閩清自從貞元間(785~804年)觀察使王翃拆侯官西鄉十裡置梅溪場以來。在元和二年(807),觀察使陸庶就主持修建了福建西驛道,全長400華裡,其中就有穿越閩清第一條驛道,其中60華裡在閩清境內。在後梁乾化元年(911)十月,閩王王審知升梅溪場為閩清縣。
  • 漫山花溪谷:「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2018年12月28日,縱貫太行、連接京冀的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車運行,這條高速公路不僅是河北省交通基礎設施補短板的樣板,同時直接連接4A級及以上景區50餘個,是一條風景秀麗、易行宜居的旅遊路以及服務740萬山區群眾的致富路。2019年10月29日,太行山高速公路榮膺我國第一條旅遊高速公路,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的目光。
  • 福州(閩清)橄欖節22日舉辦 達成銷售訂單超千萬元
    福建橄欖王。  當天,由福州市農業局、閩清縣人民政府主辦,閩清縣農業局、閩清縣梅溪鎮人民政府承辦的「萬山欖閱 梅邑飄香」——2018中國·福州(閩清)橄欖節在有著「中國橄欖第一村」美譽的白河江自然村舉辦。  記者在現場看到,遊客們沿著上山道路,一邊欣賞著閩江兩岸美麗風光,一邊漫步在漫山遍野的橄欖林中,體驗摘橄欖的樂趣。
  • 河北漫山花溪谷:「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2018年12月28日,縱貫太行、連接京冀的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車運行,這條高速公路不僅是河北省交通基礎設施補短板的樣板,同時直接連接4A級及以上景區50餘個,是一條風景秀麗、易行宜居的旅遊路以及服務740萬山區群眾的致富路。2019年10月29日,太行山高速公路榮膺我國第一條旅遊高速公路,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的目光。
  • 坐最美高鐵看福建!為家鄉美景打call吧→
    合福高鐵全長852公裡是中國首條以時速300公裡穿越山區的高速鐵路不僅將合肥到福州的距離合福高鐵在閩設有7個站點福州站、閩清北站、古田北站延平站、建甌西站南平市站、武夷山北站途徑福建三市的6個縣(區)下面,就和小編一起,搭乘「合福高鐵」遊歷福建的青山綠水吧
  • 高山西紅柿種出鄉村「紅火」振興路
    高山西紅柿種出鄉村「紅火」振興路 高山西紅柿種出鄉村「紅火」振興路本網訊(通訊員 趙界)「今年已經賣了好幾撥了,摘不贏呀!每天在我這裡務工的貧困戶就有20多人,每年可以幫助貧困戶增收達10萬元,這些新鮮的西紅柿通過稱重、分揀、裝箱銷往武漢的各大菜市場、超市、飯店」。
  • 2017中國·福州橄欖節 |12月16日就在閩清!
    農藝區、橄欖小鎮、橄欖音樂節攝影展、綠色騎行、清新採摘匯集的綠色能量將同時爆發名優橄欖宴領銜橄欖小鎮搖滾天團、非遺演出將壓軸橄欖舞臺你沒試過的橄欖採摘、腳印橄欖樹都將帶你玩轉綠色閩清2017中國·福州橄欖節全陣容即將公布拭目以待時間表▽攜手名優橄欖企業及金橄欖十佳單位,展出富含文化底蘊的橄欖品種如林峰二號、小個子等,你將以底價買到全國最優橄欖;部分參展企業如下:福建白河江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 永泰、閩清醫療單位招聘 近半單位無人問津
    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訊(海都網(微博)記者 蔡鎮金) 昨日上午,福建醫科大學臺江校區室外籃球場,數十家永泰、閩清縣直醫療單位及鄉鎮衛生院在此設點「求賢」,大多是院長坐鎮。雖然院長們「求賢若渴」,但前來應聘的學生並不算多,且熱情不高。
  • 閩清這個地方種的橄欖,一顆能賣20元!你吃過嗎?
    在閩清白河江村就種了許多這種橄欖「這株的橄欖賣了6萬元,那株8萬元……」閩清縣梅溪鎮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橄欖種植大戶張孔江一邊巡查橄欖園,一邊向福州日報社十九大精神宣講採訪小分隊介紹他家的收成。漫山遍野的橄欖樹,就像一幅波浪起伏的綠色畫卷。張孔江的橄欖種植園有5個,記者昨日探訪的種植園,有80多株橄欖樹,去年產出70多萬元,今年掛果多於去年。我家一共種了1000多株橄欖樹,下周開始大規模採摘,預計總產值能有兩三百萬元。種了30多年橄欖的張孔江,對園內每一株橄欖樹都了如指掌,在這片園子裡,年產值5萬元至8萬元的橄欖樹有不少,超過2萬元的更是數不勝數。
  • 閩清橄欖,幸福味道!
    12月22日上午10點,2019中國·福州(閩清)橄欖節主場活動正式啟動。活動內容包括橄欖節開幕式啟動儀式、橄欖主題文藝表演、《南國青果》開播儀式、環橄欖湖健步騎行、穿越時光隧道感知閩清橄欖歷史等,以橄欖和歌頌閩清為題材的快閃演出穿插其間,可謂是嘉賓雲集、活動多樣、現場火熱!
  • 閩清十大姓氏之陳姓
    在閩清有種文化叫做禮樂文化,其 核心精神:「禮樂同輝,傳承文明」這是在紀念閩清際上村出來的陳祥道、陳暘兩兄弟,在這個際上村還出了十八學士。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閩清的陳氏。閩清陳氏在閩清人口排名第四位。為最早遷入閩清的五大姓氏之一。
  • 遍種橄欖樹 鄖陽3萬畝荒山變「金山銀山」
    ,種出綠水青山;滴滴橄欖油,淌出致富希望。因為能人帶動,滿山橄欖樹不僅讓荒山變綠、生態變美,自身的高附加值也讓它成為引導百姓致富的「黃金樹」。  「一滴油」引出綠色產業  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擁有天然的生態環境和水質條件。這裡地處北緯32°,獨特的土壤、氣候等資源優勢讓它擁有「東方地中海」的美譽,是油橄欖的理想生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