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快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提起學英語,很多人都覺得難,光是英語單詞記憶就讓人頭疼。但鄭州一市民卻自己編寫了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單詞記憶方法手冊。而他這樣做的初衷,竟是因為多年前自己的兩個孩子英語學不好,激發了他按照自己的特殊理解編寫英語單詞記憶法的想法,並最終實現。
鄭州市民自編英語單詞記憶手冊
鄭州市民張學立,是一位經營床上用品生意二十餘年的老商人。平日裡總是操著一口濃濃的河南腔忙裡忙外。這種人,連普通話都不太流利,平常的生活工作和英語根本不搭界。但實際上,提起英語,他特別來勁,他發明了一種特殊的英語單詞記憶法。
「時間的英文單詞"time",其中"t"代表聲音,"特兒"滴水的聲音;"i"就是一點的意思;"m"代表水;"e"代表眼睛。連起來就是"看見特兒的一點水滴下來",說明在古代英國人也是和中國人一樣,都是用類似於滴漏的工具計時。」
張學立說,像這樣深入剖析英文單詞每一個字母的含義,然後和腦中想像的畫面聯繫起來,記憶英語單詞簡直「不是事兒」。
據張學立介紹,早年間,為了幫助兩個兒子提高英語成績,他不惜花費五六萬元為孩子報名參加各種英語輔導班,可效果卻非常一般。
和孩子一番溝通之後,張學立發現英語單詞的記憶是孩子們學習英語最大的障礙。當時張學立就在想,如果能找到一種簡單實用的英語單詞記憶法,那就好了。
然而,翻遍各種專業書籍,張學立也只找到把英語單詞拆分成「前綴」、「字根」、「後綴」的解釋方法,而像之前張學立演示的時間「time」就是一個單獨的字根,無法繼續拆分並解釋。
「這不科學。」張學立並不同意書上的說法。「就拿中國漢字來說,從象形字演變過來,每一個筆畫都有意義。」
在工作之餘,張學立本就喜歡研究國內外的一些數字。慢慢地,他發現這些數字其實都有規律。「中國人最早使用數字的時候,都是刻在木頭上,用比劃計數,"一、二、三、亖……";羅馬人從指頭演化出數字"Ⅰ、Ⅱ、Ⅲ……";阿拉伯數字是用"角"來計數……"。」
「既然這些數字都有淵源,那英文字母肯定也有。」張學立興奮地說。「經過一番查找,原來文字專家們早有定論,英文字母也是象形文字。」
資料顯示,英文字母大多可追溯到古腓尼基語。其中,「A」在當時的寫法是類似於字母「V」,中間加一橫,代表牛頭、牛角。對於古腓尼基人來說,牛即意味財富,吃、穿、耕作都少不了它,或許因此才排於字母表首位,後來古希臘人將字母倒過來變成了現在的「A」。其他的字母也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有了這個驚人的發現,張學立決定自己研究單詞拆分記憶法。「先從最簡單的「a」和「I」兩個單字母單詞開始,"a"為什麼表示一個呢,我一想,因為它排在字母表首位,所以表示一個;"I"讓我聯想起手指頭,啞語中用手指頭指自己表示我,我一想,哎就是這樣。」
解釋完「I」,張學立想起來另一個表示自己的單詞「Me」。「"m"代表水,"e"代表眼睛,水裡看、看水裡,哦,這是描述看到自己在水裡的倒影,可不就是代表我嘛,這完全解釋的通。」
就這樣,張學立用將近一年時間,把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單詞記憶法全部編寫完畢,接下來他還要繼續研究初中、高中甚至大學的英語單詞記憶法,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人們學習英語的過程更加快樂、更加方便。
老師稱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
普通市民編寫小學教材中英語單詞的記憶方法,這適合所有人嗎?
鄭州市外國語中學一名英語老師說,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
「張先生自己編寫的單詞記憶方法,沒有完全看到,無法評論科學與否。但張先生是用自己多年的學習的各種知識去理解發揮英語單詞,然後產生聯繫並記憶,普通的小學生並不一定有那麼豐富的知識,不一定能完全理解。」這名老師說,不管張學立的方法是否管用,其學習英語的精神值得肯定,這種愛學習肯鑽研的勁頭,值得每一個學生學習。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