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依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建共享 「微心願」訴...

2020-12-25 騰訊網

圖書閱覽室墨香四溢、休閒娛樂室紅歌飄揚、醫療保健室設施完備、愛心工作室愛心滿滿……和平區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依託大都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而建,總面積800餘平方米、15個功能室。同時,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還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通過線上線下聯動,讓「有形」的家與「無形」的家相結合,為廣大退役軍人提供綜合性服務。

「退役軍人之家」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建共享是實現資源優化整合的總體思路,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不僅在形式上滿足了這一條件,其內涵上也充分體現了軍民融合的理念。走進「榮譽室」,這裡展示了和平區退役軍人先進模範,回顧了平津戰役等天津發展的重要歷程,尤其是那一組組栩栩如生的泥塑特別引人注目,引灤入津、抗震救災、抗洪搶險、金湯橋會師……泥塑的創作者是南市街居民紀連友。接到任務時,時間比較緊,紀連友和他的團隊加緊創作,從構思、成型,到修補、上色,軍人們跑步、打槍、歡呼的每一個動作都惟妙惟肖。「能夠用自己的這門手藝去展現軍人的風採,我感到特別榮幸。」紀連友說。

「退役軍人之家」的各項活動別具風格、感人至深。75歲老兵郝建新經常來在這裡跟老戰友們一起回憶軍旅生涯、暢談幸福晚年,生活充實而充滿了正能量。一次,這裡組織「政治生日」活動,大家一起唱紅歌,孩子們獻紅領巾,郝建新十分期待,當天強忍著腰椎疼痛也要來參加。活動中,他情緒激昂地唱歌,全身用力,沒想到倒對「腰椎復位」起到了輔助作用,腰椎病也漸漸好了起來。此後,郝大爺總是開玩笑說,唱紅歌能治病。

「南市退役軍人之家」微信公眾號是「五微共享」模式的線上載體。搭建「微平臺」,表達「微心願」、開展「微教育」、提供「微服務」、展示「微星光」,為退役軍人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比如,退役軍人可以通過發布『微心願』表達訴求,我們就會聯繫相關單位、志願者來認領這些心願,幫助退役軍人實現願望。」和平區南市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宋瑩介紹說。60多歲的邢阿姨也是一位老兵,她在「微心願」上表達,希望能夠通過更加生動的形式,對退役軍人開展黨性教育。於是,退役軍人之家便組織了30多名退役軍人到周鄧紀念館實地參觀,追憶總理生平,學習偉人事跡。

此外,「綠橄欖」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也是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的一個「品牌」。退役軍人們雖然離開了部隊,但他們依舊發揚軍人優良傳統,積極參加志願服務。「綠橄欖」分為紅色宣傳隊、紫色服務隊、橙色技能隊,大家積極發揮所長,傳承紅色基因,傳遞正能量。63歲的劉洪祥是「綠橄欖」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的隊長,前不久的一天,他來大都會黨群服務中心辦事,發現居委會的水管老化而無法使用,便二話不說,擼起袖子就幫忙修理。修理過程中,又發現零件不配套,他又陪著工作人員去買配件,忙乎了一上午,劉師傅汗流浹背,終於修好了居委會的水管,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不僅如此,他跟社區工作人員「預約」,出水不暢的馬桶和馬桶旁邊鬆動的扶手,他也都負責義務維修。劉師傅說到做到,沒過幾天,他買來了便宜又實惠的配件,就趕緊兌現承諾。「居委會經常有老年人來辦事,衛生間設施不牢固,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所以,我得抓緊時間趕快修好。」劉師傅對記者說。一日當兵,一輩子是兵,退休了還能為社區和居民做點事,劉師傅覺得幸福滿滿。

今晚報記者 李倩

相關焦點

  • ...依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建共享 「微心願」訴老兵心聲 「綠橄欖...
    南市街退役軍人之家依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共建共享 「微心願」訴老兵心聲 「綠橄欖」傳紅色基因 2020-08-30 10:5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紅光街道打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瑤海區紅光街道堅持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以區域化黨建為依託,以黨員群眾實際需求為靶向,打造樅陽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鄰裡中心)新型社區綜合體。拓展功能陣地。探索社區綜合體模式,打造黨群服務中心。
  • 清河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優化基層治理 共創和諧家園
    為進一步提升黨群服務中心的服務效能,充分發揮一站式服務平臺作用,我市本著「以民為本,為民服務」的原則,以黨建引領為抓手,著力將清河灣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為集黨建指導、學習教育、活動管理、便民服務、宣傳展示為一體的綜合性黨群服務平臺。
  • 蘭州市甘家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亮點多——「漫捲書堂」有「品」有...
    甘家巷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亮點多——「漫捲書堂」有「品」有「味」「漫捲書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暖意融融。位於白銀路114號的甘家巷「漫捲書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佔地840平方米,是白銀路街道甘家巷社區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為核心,全新文創設計理念為牽引,打造集文創、教育、管理、服務於一體的開放式、多功能、專業化的黨建共享工作陣地。在這裡,既是時尚溫馨的現代化多功能書堂,又是社區引入社會組織、轄區單位、居民代表通過協商合作、協同互動、協作共建的大型黨群服務中心。
  • 青海:暖流來自「社區黨群之家」
    如今的史納社區、民鎂社區相隔不過五十米,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奮發上進……這是史納社區、民鎂社區賡續傳承的品質,也是依託「城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打造「睦鄰部落」的根基和底氣。  打造有溫度的黨群之家  「您好,我是社區工作人員小張呀,這幾天正在更換第三代殘疾證,麻煩您帶著身份證、殘疾證來社區服務大廳辦一下手續……阿姨您別著急,我一直在服務大廳等著呢!」史納社區工作人員張學豔親切的叮囑聲就如一股暖流,不僅安撫了電話那頭的阿姨,也溫暖了服務大廳裡其他辦事的居民。
  • 濰坊市奎文區打造家門口「黨群微家」 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濰坊市奎文區打造家門口「黨群微家」 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今年以來,濰坊市奎文區在推進「黨建引領·紅色物業」過程中,按照「有場所、有設施、有標誌、有黨旗、有書報、有制度」的「六有」標準,在小區建立家門口「黨群微家」。
  • 通化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全方位服務退役軍人
    近年來,市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積極構建工作機構政治文化環境建設,為退役軍人營造家的氛圍,確保退役軍人學習有陣地、活動有載體、訴求有渠道、解困有平臺。   加強基礎建設。實現市、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和鄉、村退役軍人服務站全覆蓋,市、縣、鄉、村四級865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其中市級1個、縣級6個、鄉級80個、村級778個,全面開展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工作。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設立政策諮詢、退役報到、信訪接待等服務窗口,為服務對象提供「媽媽式」服務。配備專職人員負責日常服務工作,切實打通服務退役軍人「最後一公裡」。   加強制度建設。
  • 合肥經開區蓮花社區尚百黨群服務中心揭牌
    近日,合肥經開區蓮花社區由商圈企業全程共建的尚百黨群服務中心正式揭牌啟用。蓮花社區尚百黨群服務中心覆蓋蓮花社區轄區7棟商業樓宇,涉及非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820個,是社區內商業經濟最為活躍的商圈。
  • 這裡是14769名退役軍人的家!
    圖書館、休閒活動區……在筧橋街道「紅星之家」,一股濃濃的「兵營氛圍」撲面而來,這裡已經成為江幹退役軍人的好去處。據統計,截止11月17日,江幹共有退役軍人14769名。當年,他們聽從祖國召喚穿上戎裝,用青春與熱血保家衛國。如今,他們退役回到家鄉,可以在這裡與社區居民一起聊天、喝茶、看書,也可以一起商議如何讓家園變得更好美好、如何在社區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 昆明官渡區軍人之家: 打造退役軍人服務站和溝通橋
    展示廳、創業孵化園、社創空間、會議室、多功能廳、閱讀吧、綜合辦公室、維權中心等功能場所,設施設備配套齊全,滿足軍人之家各項服務保障和宣傳教育工作需要。  為什麼要成立「軍人之家」?官渡區退役軍人服務中心負責人鄧將作出了解釋:沒有軍人的犧牲奉獻,就沒有今天的和平與幸福;沒有全區2.4萬名退役軍人及軍屬的幸福,「幸福官渡」也就無從談起。
  • 昆明官渡區北京路黨群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6月9日,官渡區北京路黨群服務中心揭牌並正式投入使用。這是官渡區按照「黨建引領、示範帶動、整體推進」工作思路,突出街道、社區黨組織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中的核心作用,依託北京路黨建示範走廊建設,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把黨群服務落到基層中、建在「心坎上」,積極探索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新路徑,成為展示官渡區城市基層黨建新風貌的一道靚麗名片。
  • 三亞市崖州區梅山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揭牌
    2020年12月31日上午,三亞市崖州區梅山大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舉行揭牌儀式,服務覆蓋教育、衛生、養老、文化、娛樂、體育等多個領域,以「15分鐘」為半徑打造優質生活圈、服務圈,推動創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大社區。三亞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周廉芬,三亞市副市長周俊出席儀式並揭牌。
  • 微棠社區「青年之家」,服務大浪青年的陣地依託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肖欣靜 通訊員 李瑋璇 林怡為持續推進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工作,進一步密切聯繫廣大青年,今年7月,龍華區大浪街道團工委以微棠新青年社區為基點,打造共青團直接聯繫服務青年的陣地依託——社區「青年之家」,並於8月正式啟動運營「四有青年」種子增能計劃系列活動。
  • 株洲市荷塘區著力打造「退役軍人之家」營造軍人社會尊崇氛圍
    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區,服務全方位五一假期,荷塘區金山街道老兵葉劍良義務來到街道「退役軍人之家」接待前來諮詢政策、尋求幫助的戰友。他說,『退役軍人之家』讓老兵重新找到了組織,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走進金山街道的「退役軍人之家」,濃濃軍味迎面撲來。
  • 廈門市舉辦「近鄰品牌」展演擂臺賽 近鄰攜手社區治理
    「微」治理、雙擁融合心連心、近鄰有愛好厝邊等特色品牌,破解社區基層治理難題,讓「陌鄰」成「睦鄰」,推動融合共建、聯動共治、資源共享,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社區充分發揮軍地優勢,以「112模式」打造全覆蓋近鄰雙擁「小鎮」:即一支隊伍,成立雙擁黨支部;一個陣地,建立一個鎮海社區退役軍人近鄰服務站;兩個融合,一是退役軍人、軍人家屬兩種力量融入社區,二是轄區部隊單位、小區樓道互為融合。
  • 與27家單位共建,實現近300個微心願,這個居民區服務居民有一套!
    星納家園居民區黨支部書記錢麗娟介紹,居民區與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結對共建後,共同策劃了「微黨課」項目,以線上線下授課、沙龍分享等形式宣講黨的方針政策。項目不僅給社區裡的老黨員帶來了新的知識,也給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走進社區、了解社區的平臺。
  • 德城區傾力打造「三服務」體系全面、精準、貼心服務退役軍人
    目前,全區已打造78個小區退役軍人服務聯繫點。組織服務聯繫點人員開展業務培訓,服務聯繫點負責代辦業務,真正讓退役軍人少跑腿、零跑腿。在近期退役軍人精準信息採集工作中,天衢街道果園社區綠景家園小區退役軍人服務聯繫點協助社區,對小區退役軍人40人登門入戶、逐人採集、建立臺帳。
  • 市域社會治理蘭州西固模式之「文化+N」
    「文化+匯演」激活「文化基因」依託「幸福鄰裡·文化坊」服務空間,利用社區文藝團體「天音藝術團」的優勢和影響力,組織文化進萬家、文化活動月、文化惠民生活動,通過團隊的凝聚力和通俗的表現形式,帶動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使轄區黨群關係更加和諧。
  • 永清縣「老兵之家」APP貼心服務退役軍人
    「這個『老兵之家』APP真方便,過去辦理業務要跑鄉裡、去縣城,現在拿起手機動動手指頭就行了。」12月8日,永清縣養馬莊的退伍老兵郭旺切實受益,感慨黨委、政府把實事辦到了大家的心坎上。「老兵之家」APP的開發應用,是永清縣創新理念強化服務的又一實招。
  • 「家門口」的服務驛站 北院門街道新黨群服務中心正式啟用
    因為街道新黨群服務中心正式啟用啦!!!多項便民服務 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服務驛站北院門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建築面積約460平方米,總體布局為「兩廳一站一沙龍」,即便民服務大廳、紅色會客廳以及市民沙龍,既是黨員提升能力素質的加油站,也是群眾開展文化生活的溫馨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