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在帖木兒王朝時期就開始了文藝復興運動,它的特點是什麼?

2020-12-15 百家號

百家原創作者:玲姐談歷史

任何一個國家與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每個民族文化的傳承的最好的載體就是文學,文學方便流傳,可塑性高,能更好的融合自己的思想,描寫出當時的生活情節等。提到阿富汗,大家比較容易想到的是恐怖主義,戰亂等,但阿富汗也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文學,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就是阿富汗的文學發展。

古爾王朝的統治者同樣十分喜愛文學,其都城菲盧茲庫赫曾一度成為文化中心,宮廷裡匯集了詩人、藝術家、學者等多達數十人,著名的詩人有薩馬爾幹迪,寫有詩集《軼事錄》,還有阿布·納斯爾·法拉希、齊亞烏丁·哈拉維和扎西魯丁·錫斯坦尼等,曾放火焚燒了加茲尼城的古爾國王阿拉烏丁·海珊·古裡也是詩人,著有《詩集》。11世紀上半葉,歷史編纂學業發展起來,湧現出一些著名的歷史學家和詩人。蘇丹·馬赫穆德的宮廷官員阿ト杜爾·賈 巴爾·鳥特比用阿拉伯語寫了《阿明尼歷史》,於18世紀被譯成達裡語;歷史學家阿布·賽義德·格爾迪齊於1048年到1052年之間用達裡語編寫了歷史文獻《值得報導的事件》;這個時期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學者、作家是阿布·法茲勒·貝哈基(1006—1080年),其代表作編年史《保衛者家族的歷史》(30卷)歷時16年完成,記錄了加茲尼王朝的各類信息,但保存下來的只有零散不全的幾卷,其中《馬蘇德卷》以《貝哈基歷史》之名聞名於世。達裡語散文創作開始於薩曼王朝時期,主要是一些歷史題材的作品、評論和地理書籍。加茲尼王朝時期雖以詩歌作品著稱,但散文也同樣得到了發展,出現了一些著名的散文作家,貝哈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散文作品文字純熟,內容主題鮮明,堪稱達裡語散文的傑作。

13世紀,由於蒙古人的踐踏,阿富汗的文學和科學發展受到了沉重打擊,作家、詩人和學者有的死於戰亂,有的受到迫害,有的逃往國外。倖存的文人們由於目睹了蒙古徵服者的橫徵暴斂,於是對外部世界感到悲觀,對人生真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開始尋找內心世界的寧靜和純潔。他們把神秘主義看成人民求生存的方式和途徑,用詩歌形式表達神秘主義最溫和的情感,揭露生活中的醜惡現象,把神秘主義詩歌推向了發展的頂峰。逃亡國外的人,一方面把呼羅珊地區的語言文學和文化推廣到了印度、伊朗南部和小亞細亞的一些地方,同時,也使當地的文學吸收了阿拉伯語的單詞和借喻等表達方法,達裡語裡也增加了一些突厥語和蒙古語單詞。

毛拉維·賈拉魯丁·穆罕默德·巴爾黑·魯米(12071273年)是阿富汗最著名的達裡語蘇菲派詩人和哲學家,享有「學者之王」的美譽,他教授的伊斯蘭教哲學和精神在伊斯蘭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魯米的詩歌採用樸素的文體,並利用民間詩歌的形式,通俗易懂,保留下來的詩歌目錄有12卷,其中敘事詩《馬斯納維》(共6卷27000聯句)是最完整的達裡語詩集,堪稱神秘主義敘事詩的巔峰,在世界文學中也享有盛名,詩集內容龐雜,既有民間故事的講述,又有富於哲理的思辨,還有奔放的感情抒發。謝赫·穆斯裡丁·阿ト杜爾·薩迪(約12081292年)被認為是中世紀抒情詩體作家的典範,也是散文巨匠,其作品不僅富有藝術價值,並且是很重要的歷史地理資料,代表作有訓事故事集《果園》和散文故事集《薔薇園》。

《薔薇園》記錄了異族入侵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的不滿和對人民的同情,作品吸收了大量民間文學的素材,文字簡潔流暢,描寫生動,文學價值很高,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其中包括阿卜杜爾·卡迪爾·哈塔克翻譯的普什圖語版《花束》華賈·沙姆蘇丁·穆罕默德·哈菲茲(1327-139年)是傑出的達裡語古典抒情詩人,他把描寫愛情的蘇菲派抒情詩推到了巔峰,他精通阿拉伯語,其《詩歌集》對世界詩歌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帖木兒帝國統治時期,中亞和阿富汗地區的文化得到了復興。儘管帖木兒喜歡戰爭和徵服,也沒受過多少教育,但他卻是一位「藝術之友」,每到一個地方總是把當地的建築師、設計師、藝術家等有學問的人帶回都城,還慷慨地對學者和詩人進行獎勵,開創了著名的「帖木兒藝術時代」。

他用富麗堂皇的清真寺、宮殿和宗教學校裝飾首都撒馬爾罕,還在各地修建了許多重要的公共工程。帖木兒的兒子沙哈魯繼位後致力於重新恢復和發展文化活動,大力獎勵文藝,大興建築,以首都赫拉特為中心,在阿富汗和中亞進行了一場文藝復興運動,並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帖木兒的繼承者們多數受過良好教育,有很高的藝術修養,他們不僅愛好藝術,有的本人就擅長寫詩作畫,他們注重發展和普及文化知識,鼓勵和支持學者、藝術家和作家的創作活動,建立了圖書館,發展了藝術、文學、哲學、書法和建築學,這一時期的阿富汗學術、文化和藝術達到了新的輝煌。沙哈魯的兒子烏魯格·貝格(1394-1449年)熱愛知識,學識淵博,喜歡並積極提倡天文學,本人就是學者和天文學家,在馬拉蓋城建造了當時東方最好的天文觀象臺,還和其他學者一起編寫了《烏魯格·貝格天文曆表》。

帖木兒王朝的文藝復興運動的特點之一是有封建君主們的積極倡導和直接參與;其二是同當時這一地區的居民日益篤信伊斯蘭教的潮流相適應,反映出了較強的伊斯蘭宗教色彩。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仍然受到當年蒙古人野蠻摧殘的影響,輕現實,重來世,社會上普遍流行著迷信、幻想、許願和相信魔法等思想風氣,蘇菲派的信仰得到了進一步傳播。詩歌和散文中常常提出同厭世、順從、滿足和忍耐有關的箴言和忠告,在藝術手法上大量使用借喻、暗示等手法,文字晦澀難懂。散文語言華麗而結構複雜,愛情和神秘主義成為詩歌創作的兩大主題,抒情詩得到發展。編寫歷史也是這一時期的風尚,帖木兒家族的國王和王子們對修史工作的興趣超越以往,激發了文人學者們記錄和編寫歷史的熱情。最重要的歷史書籍有:阿拉烏丁·阿塔·馬立克·賈維尼·哈拉維的《世界徵服者的歷史》,內容包括從蒙古人的興起到成吉思汗對中亞進行徵服時的重大事件;阿布·奧馬爾·烏斯曼·米納朱丁的《納斯裡通史》,內容從遠古到13世紀;哈菲茲·阿布魯的《簡史》;穆伊努丁·穆罕默德·伊斯夫扎裡的《赫拉特歷史》等。

沙哈魯的另一個兒子拜伊桑卡爾是帖木兒家族中最有藝術才華的成員,是書法家、詩人和畫家,他崇尚知識和藝術,鼓勵人們學習藝術,為此修建了許多新的圖書館,來自波斯各地的學者紛紛湧入他的宮廷。在他的鼓勵下,有大量書籍出版,《拜伊桑卡爾傳》是其中流傳下來的一部手抄本「王書」帖木兒帝國的最後一位國王蘇丹·海珊·米爾扎,促進了文學、藝術、建築、修史以及伊斯蘭神學的蓬勃發展,使帖木兒王朝的文藝復興運動達到了頂峰。他的宮廷中集中了來自中亞、伊朗和印度的著名學者、藝術家、詩人和建築師,他還在赫拉特建立了一個藝術和文學中心,使得當時的赫拉特被譽為「伊斯蘭的佛羅倫斯」和亞洲的文化藝術中心,米爾扎本人也能寫出優秀的散文和詩歌作品。

此時的代表人物有:努魯丁·阿ト杜爾·拉赫曼·賈米(1414—1492年),他是達裡語蘇 菲派大詩人和著名學者,與費爾多西齊名,他的頌詩、抒情詩、神秘主義詩歌以及描寫愛情的詩歌作品都達到了同時代人的最高水平,他有60多部著作,內容涉及經訓注釋、教義、倫理、人物傳記、歷史、阿拉伯文法、韻律學、詩歌、散文、音樂等,著名作品是《七卷詩》(又名《七寶座》),其中4卷論述蘇菲教義和宗教倫理,篇名是《金鎖鏈》、《薩拉芒和阿布薩勒》《自由人的贈禮》《信士的念珠》,另3卷為敘事詩,其中以《萊伊拉和馬季農》《優素福和祖萊哈》最為著名。賈米的詩歌作品不僅在阿富汗和伊朗具有特殊地位,在土耳其、印度、伊拉克和亞塞拜然等國也受到廣泛喜愛,他令人矚目的成就宣告了其後達裡語文學黃金時代的終結。阿里·希爾·瓦伊(1441-1515年)是蘇菲派詩人和學者,最早用察合臺文創作詩歌,其頌詩、魯拜詩最為著名,是烏茲別克文學的開創者,被譽為「突厥語文學之父」,一生用突厥語和達裡語創作了29部散文和詩歌作品。

普什圖語文學普什圖語文學誕生於古爾山區和蘇萊曼山區等地,在這裡出現了一些早期的普什圖語詩人和詩歌作品,散文不多見。這一時期的詩歌創作使用純普什圖語單詞,藝術水平不高,意境樸實,語言通俗,尚未受到阿拉伯語和達裡語的明顯影響,但是許多內容有明顯的伊斯蘭教思想的痕跡。已知的普什圖語最早的詩人是古爾王朝的國王之一埃米爾·克魯爾·蘇裡,公元760年前後統治古爾地區,他創作於8世紀的戰鬥詩篇《榮耀》語言風格豪爽,感情奔放,抒發了詩人的英雄主義氣概,被認為是普什圖語文學史上的開篇之作;拜特·尼克是第一位普什圖語蘇菲派詩人,約生活於公元1000—1100年之間,相傳為卡薩山區吉爾扎伊部落的首領,代表作《聖歌》收錄在《聖徒傳記》中,《聖徒傳記》是一部用散文體寫的歷史和宗教書籍,保存下來的只有原書開始的一些章節共8頁,其中記錄了普什圖部落的一些首領和人名等。

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對阿富汗的印象有所改觀?除了戰亂和恐怖主義之外,阿富汗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他們的民族在多次的王朝更迭中融合了很多其他的民族文化,這才形成了自己的獨特文化。文學永遠是文化的一個非常好的表達方式之一。

以上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侵權立刪!

相關焦點

  • 印度蒙古王朝是元朝近親?並不是!帖木兒和元朝又是什麼關係?
    關注桃花石雜談的朋友,對於蒙古徵服時期一定不會特別陌生,因為桃花石雜談曾經針對公元13 世紀到18世紀與蒙古相關的各個政權在世界各地的徵服寫過大量的文章。所以許多朋友估計也知道,世界上與蒙古相關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徵服行動是發生在公元16世紀的印度,當時一支來自中亞的軍隊滅亡了印度當地政權,建立了印度莫臥兒(Mughal)王朝,也就是印度蒙古王朝。
  • 帖木兒的神秘之石
    皮兒·馬黑麻率軍前去爭位,被哈裡勒打敗,退回阿富汗,後被部下所殺。帖木兒第四子沙哈魯,以為皮兒·馬黑麻報仇為名,進軍河中,奪取帖木兒的王位,因此,原帖木兒王朝的所有領土,除西波斯以外,都由沙哈魯統一起來。西波斯的帖木兒後裔不久為黑羊王朝所滅,而沙哈魯所建立的王朝則享國較久。沙哈魯死後,帖木兒帝國大亂。
  • 帖木兒帝國的興衰:帖木兒為貴族後裔,先人與成吉思汗同族!
    這時帖木兒率領的主力也出發了。92,000騎兵的大軍浩浩蕩蕩通過地勢複雜的阿富汗山區,渡過印度河,與皮爾·穆罕默德會合,隨後通過旁遮普向德裡方向進軍。古城巴特尼爾留下了他的戰跡。提帕勒浦爾火光沖天。兵戈所及,餘下的是一片殘垣斷壁。年底,帖木兒騎兵已飲馬朱木拿河,抵達德裡城郊。這時,他下令殺死了大批戰俘。據說是害怕他們在未來的激戰中砸開手銬,搶劫營帳,與敵人裡應外合。
  • 帖木兒帝國往事
    其實帖木兒帝國是很有故事的。僅舉幾例。 1.帖木兒帝國建國人帖木兒帝國建國人是埃米爾·帖木兒,他是西察合臺汗國中亞河中地區突厥貴族後裔。作為古代歐亞陸路主商道,河中地區先後被波斯帝國、希臘、突厥、唐朝、阿拉伯帝國、薩曼王朝、喀喇汗王朝、西遼、察合臺汗國、帖木兒帝國等統治。城頭變幻大王旗,這裡不是當代才成為是非之地的,從千年世界史的角度,一直是攻守之所在,北上歐洲俄羅斯、東南入印度、西達小亞細亞中東北非,正東進新疆,凡是個有野心的軍閥,就會在這裡產生覬覦之心,就會有佔據要津雄霸四方的蓬勃野心。
  • 帖木兒王國既土崩於下層,更瓦解於上層,處於危機狀態
    採邑制在帖木兒王國後期進一步發展,導致了地方封建貴族勢力的加強。大的採邑主雖承認中央權力,但他們擁有自己的軍隊和再分封採邑的權力。擁有整個錫斯坦的大採邑主艾米爾哈裡爾,可以把該地區的土地,任意分封給王室成員和官吏、半官。
  • 帖木兒帝國和蒙古帝國啥關係?駙馬爺篡位,搶了成吉思汗的江山!
    提到帖木兒帝國,很多人就會想到這個國家很大,面積達到了460萬平方公裡。460萬平凡公裡是什麼概念呢?今日英國面積是24.41萬平方公裡,那麼也就是說帖木兒帝國有19個英國那樣大。這個帝國是踩著蒙古帝國的肩膀建立起來的,那麼開國皇帝帖木兒大帝和成吉思汗是啥關係?
  • 並不是,有一個王朝比明朝更勝一籌
    帖木兒家族先後建立了兩大帝國,也就是帖木兒帝國和莫臥兒帝國,其中帖木兒帝國的特點很明顯,初期就是它最強大的時候。 帖木兒帝國的開國君主帖木兒在1369年作為西察合臺汗國的駙馬,在殺死了可汗之後建立了該帝國,經過他的南徵北戰,其統治面積460萬平方公裡,人口2850萬以上,像今天的波斯,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亞塞拜然,阿富汗,印度西北部都是其疆域,就連我們上文提到的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其統治者蘇丹巴耶塞特一世都是他的階下囚。
  • 中亞最強帖木兒帝國,領土大到令人咋舌,暗生隱患讓它走向滅亡
    帖木兒是一個及其具有政治手腕和軍事才華的人,帖木兒一生徵戰,四處討伐,才勉強開拓一片疆土,建立起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帝國的版圖涵蓋了中亞河中地區,阿富汗、伊朗、費爾幹納盆地、高加索山區、美索不達米亞高原、印度河流域等,因為板塊過於龐大,所以帖木兒很難將這些地方完全的控制起來,造成內部管制真空。
  • 帖木兒在安卡拉之戰中重創奧斯曼帝國使東羅馬苟延殘喘半世紀
    1336年,帖木兒出生在西察合臺汗國。帖木兒是西察合臺汗國的駙馬,也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信奉伊斯蘭教,同時又傾慕波斯文明,帖木兒的這一特徵,對他後來的徵服運動影響甚大。1369年,帖木兒殺死西察合臺汗海珊,自立為汗,帖木兒帝國建立。帖木兒的第一個遠徵方向是向西——徵服波斯,1393年,帖木兒徵服波斯地區的白羊王朝,將波斯納入了帝國版圖。
  • 帖木兒對上朱棣,孰勝孰敗一目了然,永樂大帝永垂不朽
    這一舉措無疑給了帖木兒很好的機會,於是跟隨自己的內兄數人反抗東察合臺帝國。戰爭的過程中,一支察合臺軍隊企圖進行攔截,無奈被帖木兒打敗。帖木兒沿著鐵門之路,解放了渴石城。為了擺脫察合臺人的控制,於是企圖立一位察合臺後代的君主為傀儡。沒過幾年,被帖木兒所殺。這時候帖木兒成為河中地區說一不二的霸主!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30-1帖木兒和家庭教師:朝聖之城
    第30章 馬木魯克的衰落  第一節 帖木兒和家庭教師:朝聖之城  這一章涉及內容還是比較多,時間地域跨度都不小,撿重點吧。  帖木兒(Timur),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帖木兒帝國(王朝)的創立者,號稱成吉思汗的後代。受波斯和中亞文化影響,信奉伊斯蘭教。
  • 帖木兒大帝親自勸降失敗,被扣12年的明使傅安堪比鄭和?
    之所以向明朝表示友好,一是因為當時帖木兒帝國正在進行對波斯、阿富汗與花剌子模等地的徵服戰爭,尤其是1388-1394年間,帖木兒與北方的欽察汗國進行兩次大規模戰爭。為了防止兩面受敵,故而向明朝表示和平友好,二來也是對東方內地刺探軍情,也為後來的軍事擴張作準備。
  • 帖木兒vs朱棣,並世雙雄的對決本應鹿死誰手
    帖木兒與朱元璋的蜜月帖木兒和明朝的關係原本非常融洽。布衣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後,最為希望的就是能夠享受到「萬國來朝」的榮耀。但帖木兒出身於察合臺家族屬下的小貴族,心中對於曾經的蒙古帝國、大元王朝有著極大的崇敬,那對於能夠擊敗元朝,將成吉思汗子孫趕回草原的朱元璋,自然更多了一份敬仰。當時,兩國的使者到對方宮廷時,待遇是不一樣的。明朝對於帖木兒帝國的使臣,雖然極為優禮,但也視之為藩邦小國,覲見皇帝的時候,仍要行三拜九叩之禮。
  • 烏茲別克斯坦18米石棺,隱藏著帖木兒軼事,如今成為市民朝聖中心
    真正撒馬爾罕形成一個偉大城市是,坦麥能王朝的帖木兒帝國的出現開始,1370年帖木兒帝國定撒馬爾罕為首都。他在城市建立一條中央高街與相連的商店,並鼓勵貿易和商業的發展。此時撒馬爾罕經歷了最重要的繁榮發展, 在古阿拉伯文獻中也被稱為「東方璀璨的明珠」。
  • 曾讓文明世界感到恐怖的阿提拉、帖木兒、鐵木真,功績誰最大
    成吉思汗所處的時代是蒙古新崛起的時期,那時候蒙古人剛剛完成整合,面對強大的金國,成吉思汗依靠非凡的膽識謀略,取得了對金國的一系列勝利,他又遠徵西方花剌子模,滅掉西夏,為蒙古帝國的最終建立奠定了基礎。帖木兒是突厥化的蒙古人,他所處的時代是蒙古帝國分崩離析的時代,他率領他的軍隊橫掃了中東和南亞一部,先後擊敗東察合臺汗國、馬穆魯克王朝、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等,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帝國帖木兒帝國。帖木兒帝國大約460萬平方公裡。
  • 大戰前,帖木兒和歐洲國王們達成了一致意見
    通過強大的情報網絡,帖木兒意識到,有人正準備建立一個針對他的大聯盟,奧斯曼帝國國王、埃及蘇丹及土庫曼黑羊王朝正在積極討論這個計劃。此時的奧斯曼帝國君王是歷史上著名的巴耶塞特一世,他剛剛在前幾年的尼科堡戰役中大敗歐洲聯軍,此戰讓歐洲人心膽俱裂,此時他仍然在圍攻君士坦丁堡,他收留了帖木兒的幾個敵對部落首領。
  • 「日出之地」:阿富汗絲路名城踏勘記
    這裡曾經良田阡陌,物產豐饒,帖木兒的後人、印度莫臥兒帝國的開國皇帝巴布爾大帝曾經讚美道:「普天之下,難以找到赫拉特這樣的城市。」我們從阿富汗北部城市馬扎裡沙裡夫飛到這裡,走出機場,順利地打車進城,在城北找好旅館,放下行李,擦了把臉,便開始踏勘老城。
  • 【明明的旅行】古裡埃米爾陵,帖木兒大帝的魂歸之所(2019年璀璨古絲路,明媚中亞行之二十一)
    而撒馬爾罕 ,則是這條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它連接著中國、印度、波斯三大帝國。因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歷盡波折,曾幾番易主,波斯、希臘、突厥、阿拉伯、花剌子模王國都曾統治過這裡,直到13世紀帖木兒大帝橫掃中亞,驅逐土耳其人後定都撒馬爾罕,從此之後撒馬爾罕慢慢成為中亞的經濟,權力的中心。       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語裡的意思是「肥沃的土地」,中國古代稱這裡為「康居」。
  • 成吉思汗後裔為何能滅亡帖木兒帝國?遊牧民族的戰術讓人嘆為觀止
    公元十五世紀末期,以中亞徵服者帖木兒命名的帝國已經搖搖欲墜,在帖木兒去世之後,一手創建的帝國就已經出現了衰敗的跡象,他的子孫們因為爭權奪利而導致帖木兒帝國不斷發生戰亂,帝國西部的白羊王朝也日益做大,一度佔領了帖木兒帝國很多土地。
  • 帖木兒帝國的波斯人為何非常懼怕蒙古人?學者感慨道:都怪帖木兒
    帖木兒 由於帖木兒是一位突厥化蒙古人,因此在其帝國境內,突厥人和蒙古人享有諸多特權,尤其是帖木兒出身的巴魯剌思家族,在帝國猶如皇親國戚般的存在。根據史書的記載,以巴魯剌思家族為代表的蒙古和突厥部落,擁有不用納稅並且可以隨意圈地和遷徙的權力,人們稱呼這些人為「帖木兒的兄弟」,他們不用從事定居民從事的工作,但是每當帖木兒發動戰爭時,他們必須要加入帝國的軍隊,跟隨帖木兒四處出徵。 而帝國境內人口眾多的塔吉克人和波斯人,並不像「帖木兒的兄弟」一樣擁有諸多特權,他們大部分都是平民百姓,有文化者可以擔任帝國的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