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兒大帝親自勸降失敗,被扣12年的明使傅安堪比鄭和?

2020-12-21 歷史研習社

文/王凱迪

提到明朝的對外交往,不少人會不假思索地想起三寶太監鄭和七下西洋的傳奇故事。其實,除了海洋之外,明朝政府還曾經派出了一批以傅安為首的外交團隊開拓陸上通道,出使西域的帖木兒帝國。更不為人所知的是,這個明朝的外交使團因為政治原因被困於帖木兒帝國十二年之久,在這一過程中,傅安等人堅貞不屈,不僅成為了明代的「蘇武」,甚至還「被迫」遊歷了包括中亞、西亞在內的大片西域土地。

這段奇特的歷史,今日卻淹沒在了塵封的故紙堆中。

圖/明朝出使西域的傅安

01 扮豬吃虎的帖木兒帝國

洪武初年,突厥化蒙古貴族建立的帖木兒帝國在察合臺帝國的殘軀上崛起。公元1387-1394年,定都於中亞古城撒馬爾罕的帖木兒帝國派遣使者向明朝「稱臣納貢」,用駱駝與名馬為禮物向東方剛剛出現的明帝國表示極其友好的態度。

之所以向明朝表示友好,一是因為當時帖木兒帝國正在進行對波斯、阿富汗與花剌子模等地的徵服戰爭,尤其是1388-1394年間,帖木兒與北方的欽察汗國進行兩次大規模戰爭。為了防止兩面受敵,故而向明朝表示和平友好,二來也是對東方內地刺探軍情,也為後來的軍事擴張作準備。

自認為萬國來朝的朱元璋表示來而不往非禮也,於是在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派遣「給事中傅安攜璽書布帛以報之」。這支使團自酒泉出嘉峪關,走吐魯番一線進入北疆後,從伊犁河流域進入中亞,最後於次年冬天達到撒馬爾罕的帖木兒宮帳。

02 被扣留的使團與被迫的旅行

就在傅安從中原到達中亞的同時,帖木兒也在當年恰好完成了對東歐欽察汗國的戰爭,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成為了中亞與西亞地區內最強大的國家,可謂是勢力滔天。

圖/帖木兒帝國

得勝而歸的帖木兒自然不想對這個東方的使者假以辭色,「驕偌不順命,謂中國去我遠,天於何如我何也」,對反覆宣傳明朝恩諭與國威的傅安「負固不服」,乃至於「諷安使降」。對於帖木兒本人的勸降,熟讀史書的傅安心中有著「天地君親師」的儒家道義,自然不會屈服,甚至在撒馬爾罕的宮廷上義正言辭地說道:「吾天朝使臣,可從汝反邪!"

圖/帖木兒帝國近衛

具有民族氣節的傅安反而激起了帖木兒的興趣,於是便強迫傅安一行人從「小安西至討落思(大不裡士),安又西至乙忍不罕(伊斯法罕),又南至失帆思(設拉子),還至黑普諸城(阿富汗的赫拉特城),周行萬數幹餘裡,意圖用浩渺的國土來讓傅安等人畏懼臣服。

結果,見過大世面的傅安自然「始終不屈節氣」,帖木兒惱羞成怒,竟然無理扣留了明朝的整個使團,這一扣,便是十二年。

03 歸來

公元1404年,徵服了奧斯曼帝國的帖木兒成為了亞洲西部最為強大的帝國。此時,志得意滿的帖木兒竟然開始籌備「徵服中國」,大軍齊集在沙赫普黑亞到薩烏蘭的錫爾河一線上集結,並於1405(永樂三年)年出兵東向,使中國皈依回教。然而,這位躊躇滿志的君王的軍隊剛向北渡過錫爾河不久,帖木兒本人就死於訛答刺(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這場東徵中國的鬧劇也就宣布告終。

圖/帖木兒軍隊

帖木兒死後,國中發生內亂,在其孫哈裡嗣位後,不願再結怨於明朝,乃遣使「送安等並貢方物」。這樣,永樂五年(1407年)六月,在度過了羈留異國他鄉長達13年之後,傅安一行回到京師。史載:「初安之使西域,方壯齡。比歸,鬚眉盡白。同行御史姚臣、太監劉帷皆物故。官軍千五百人,而生還者十有七人而已。」

隨後的20年間,傅安又兩次出使哈烈(阿富汗西北),三次出使亦失巴裡(新疆伊犁),終其生六次出使西域,為明朝在西域地區朝貢體系的構建立下了汗馬功勞。

終永樂之世,「有20個代表使團來自撒馬兒罕和哈烈,32個使節來自中亞其他城鎮,4個使團來自哈密綠洲西北部附近。」傅安在西域的經歷至今令人神往,其堪比漢代蘇武牧羊匈奴十九年的豐功偉績,也堪比鄭和七下西洋的宏偉史詩,是不應該為世人遺忘的傳奇故事。

圖/蘇武

參考文獻:

1. 萬明. 明初中西交通使者傅安出使略考. 《 中國邊疆史地究 》 , 1990

2.明史

相關焦點

  • 帖木兒帝國往事
    從這幾點看,依儒家文化標準衡量,從帖木兒大帝文治武功,可稱「聖君」,比照明帝國朱元瑋,可廟號帖木兒帝國的太祖(帖太祖,哈哈),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由此,帖木兒大帝信心爆棚,當聽到中國明帝國出現內亂,時值「靖難之役」,即叔叔朱棣搶了侄兒建文帝朱允炆皇位的那件事兒,帖木兒大帝決定東徵明帝國。
  • 帖木兒對上朱棣,孰勝孰敗一目了然,永樂大帝永垂不朽
    這時候他和出徵波斯的帖木兒發生決裂,利益不一樣。同盟瓦解後,在1387年,雙方展開了交戰。 第二年,狂妄自大的帖木兒開始擅自扣押奧斯曼帝國和明帝國的使節,隨時準備和他們開戰。
  • 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帖木兒可沒有終身對明朝稱臣。在1397年的時候,帖木兒就已經扣押了明朝的使臣傅安,從此之後,帖木兒就再也沒有向明朝繳納貢稅,也就不存在所謂的稱臣一說了。而根據《克拉維約東使記》的記載,當帖木兒擊敗奧斯曼帝國的蘇丹巴耶塞特之後,便在撒馬爾罕舉辦了一場宴會,並且在這場宴會上羞辱了被扣押七年之久的傅安。在1404年的這場宴會中,據說傅安曾向帖木兒討要貢稅,結果遭到了帖木兒的拒絕,帖木兒如此告訴傅安:「七年未交貢稅屬實,但我以後再也不會向明朝繳納貢稅了,而且我還要率領大軍討伐你們那弒侄叛父的豬可汗(朱棣)」。
  • 帖木兒vs朱棣,並世雙雄的對決本應鹿死誰手
    而在1387年,也就是明朝的洪武二十年,帖木兒成為第一個向明朝朝貢的西方蒙古君主,派大毛拉哈非思向朱元璋進貢西域馬十五匹,駱駝兩頭。雖然貢品有些寒酸,但對於朱元璋來說已經是意外之喜,他厚待來使,並回賜大量金銀。
  • 英雄會:天驕成吉思汗、瘸子帖木兒、上帝之鞭阿提拉,誰勝一籌?
    二、帖木兒大帝帖木兒出生於1336年,當時成吉思汗子孫建立的大元帝國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生命歷程。帖木兒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偉大的勇士,做一個像成吉思汗一樣的英雄。不過,後來因為受了箭傷,一條腿落下殘疾,於是被對手稱為「瘸子帖木兒」。
  • 如果將永樂大帝時期明朝的強大,用今天眼光去看,是什麼樣的存在
    事實證明明朝做到了,鄭和艦隊第二次下西洋就攜帶明使節冊封了沿途的古裡國王;鄭和遠洋艦隊在錫蘭時,曾因該國國王對大明不夠恭敬,即「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覺察,之後鄭和率艦隊2000多明軍擊敗其國5萬大軍,將這位國王逮捕送往南京,永樂大帝另外任命了一位新國王代替他。
  • 【明明的旅行】古裡埃米爾陵,帖木兒大帝的魂歸之所(2019年璀璨古絲路,明媚中亞行之二十一)
    因為它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歷盡波折,曾幾番易主,波斯、希臘、突厥、阿拉伯、花剌子模王國都曾統治過這裡,直到13世紀帖木兒大帝橫掃中亞,驅逐土耳其人後定都撒馬爾罕,從此之後撒馬爾罕慢慢成為中亞的經濟,權力的中心。       撒馬爾罕在烏茲別克語裡的意思是「肥沃的土地」,中國古代稱這裡為「康居」。撒馬爾罕是中亞最古老城市之一,有著2500年的歷史。
  • 帖木兒的神秘之石
    以下是帖木兒銘文的雙語翻譯,該銘文寫於1391年4月6日,就在他攻打脫脫迷失期間。帖木兒帝國帖木兒(1336—1405年)是其奠基人。1336年生於撒馬爾罕以南的謁石(今沙赫裡薩布茲),卒於1405年2月18日。
  • 帖木兒曾建了一個帳篷,其奢華程度,據說超過朱棣的紫禁城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強大無比的帝王,他叫帖木兒。你也許能猜到,遊牧出身的帖木兒的宮殿是個大帳,可是,這個帳篷到底有多奢華,估計你想不到。縱觀整個世界史,帖木兒的排位絕對靠前。
  • 西亞帖木兒跟大明朱棣誰更強?朱老四:早年他的戰場天賦差遠了
    ▲亞歷山大大帝顯然,從後勤學角度上講,即便把帖木兒換成亞歷山大大帝,恐怕也是不可能滅掉明朝的。但這絕不是說帖木兒就有亞歷山大大帝的軍事才能。要認真地講,論軍事天賦,這位西亞「毀滅之王」恐怕還比不上朱棣。
  • 扒一扒鄭和下西洋管的那些「閒事」兒
    新國王請求明成祖做出仲裁,也許明成祖本人是個篡位者的緣故,決意強力介入王位糾紛,正在附近航行的鄭和受命支持年輕的國王。鄭和的人馬登陸後,一邊與新國王貿易一邊給其賞賜大量禮品,感受到冷落和敵意的蘇幹剌終於按捺不住,率領1萬多軍隊向鄭和所部發起進攻,這給了鄭和正當介入的理由,於是,蘇幹剌的軍隊被鄭和迅速消滅,鄭和軍隊一路追擊到啞齊(今亞齊)終於將蘇幹剌及其同黨俘獲。
  • 帖木兒帝國的興衰:帖木兒為貴族後裔,先人與成吉思汗同族!
    海珊是帖木兒的妻兄,正不得志,頗欲起事。兩人聚合了相當的兵力,把伊利亞斯趕出河中地區,建立兩人的聯合統治,斷斷續續維持了幾年。伊利亞斯已繼承圖格魯克·帖木兒的職位,戰敗後再也無法恢復元氣,不久死去。但是帖木兒又開始打擊海珊,與後者的敵人聯合起來。1370年,他在巴爾赫包圍了海珊,俘虜並殺掉這個對手,成了河中地區唯一的統治者,號稱「吉星相會之主」,後改稱素丹。
  • 帖木兒帝國和蒙古帝國啥關係?駙馬爺篡位,搶了成吉思汗的江山!
    提到帖木兒帝國,很多人就會想到這個國家很大,面積達到了460萬平方公裡。460萬平凡公裡是什麼概念呢?今日英國面積是24.41萬平方公裡,那麼也就是說帖木兒帝國有19個英國那樣大。這個帝國是踩著蒙古帝國的肩膀建立起來的,那麼開國皇帝帖木兒大帝和成吉思汗是啥關係?
  • 帖木兒帝國的波斯人為何非常懼怕蒙古人?學者感慨道:都怪帖木兒
    公元1368年,中亞徵服者帖木兒在權力鬥爭中擊敗自己的盟友忽辛,成為了河中地區的統治者,後來經過三十餘年的東徵北戰,帖木兒建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龐大帝國。在當時的帖木兒帝國,其境內民族眾多,而主要民族則是生活在城鎮中的波斯人和塔吉克人,以及構成帝國軍隊主幹力量的突厥和蒙古等遊牧民族。
  • 帖木兒對成吉思汗後裔的背叛多次原諒,但最後兩人不幸都身死
    不過成吉思汗的後裔中還是有一人深受帖木兒的重用,開始起家的時候也是依靠著帖木兒慢慢強大起來的,但是在最後的時候選擇拋棄帖木兒,後來成為了另外一個國家的君王,在建國的時候經歷過非常多的挫折,也分裂出了很多個小國家,作為成吉思汗的後裔的脫脫迷失自然野心也不會小,後面在白帳汗國爭奪皇位失敗,還慘遭驅逐出國,脫脫迷失也因此在四處逃亡中度過。
  • 明英宗朱祁鎮與瓦剌伯顏帖木兒,這對亂世好友的君子友誼
    朱棣稱帝以後曾五徵漠北,他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也曾繼續對北方用兵。導致北方各個部落元氣大傷,再也無力去騷擾大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兒子朱祁鎮即位,是為明英宗,年號正統。就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北方少數民族再一次崛起,瓦剌部太師也先率部入侵大明邊境。年輕的明英宗朱祁鎮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決定御駕親徵。
  • 大明帝國與帖木兒帝國相似的趣事兒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建立大明帝國,結束了蒙古貴族對中原的統治。次年,在明朝的西邊,一個叫帖木兒的人採取更簡單、更直接的辦法,弒君篡位,殺死西察合臺汗國領導人忽辛,取而代之建立帖木兒帝國。1360年,東察合臺汗國君主、成吉思汗第七代孫禿黑魯·帖木兒控制了原察合臺汗國大部分地區,任命帖木爾為參贊。帖木爾卻選擇效忠勢力軟弱的西察合臺汗國,並與西察合臺王族忽辛聯合,於1362年舉起了反抗禿黑魯統治的旗幟。在與蒙古人作戰時,右腿被打瘸,因而得了個「跛子」的綽號,被稱為跛子帖木兒。
  • 倒剌沙PK燕帖木兒:同為皇帝信任的色目高官,為何結局卻截然不同
    欽察人燕帖木兒,少年時代就宿衛武宗海山,深得武宗愛幸,武宗繼位後,燕帖木兒就被授同知宣徽院事,仁宗皇慶二年(1312)承襲其父的左衛親軍都指揮使,泰定三年(1326)升同僉樞密院事。因為擁戴之功,文宗對燕帖木兒是感恩戴德,甘願充當他的橡皮圖章,燕帖木兒也因此成為元朝首位名副其實、大權在握的權臣,毒殺明宗,霸佔泰定帝皇后,納宗室四十個公主,文宗皇子燕帖古思是他乾兒子,順帝皇后答納失裡是他親閨女,權勢赫赫猶如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 《耶路撒冷三千年》導讀30-1帖木兒和家庭教師:朝聖之城
    第30章 馬木魯克的衰落  第一節 帖木兒和家庭教師:朝聖之城  這一章涉及內容還是比較多,時間地域跨度都不小,撿重點吧。  帖木兒(Timur),突厥化了的蒙古人,帖木兒帝國(王朝)的創立者,號稱成吉思汗的後代。受波斯和中亞文化影響,信奉伊斯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