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永樂大帝時期明朝的強大,用今天眼光去看,是什麼樣的存在

2020-12-13 馬三哥觀天下

首先,明朝永樂大帝時派鄭和下七下西洋的那支遠洋艦隊,是當時世界最強大的艦隊,其組成艦隊的核心——巨大寶船,放在今天相當於美國「尼米茲級」10萬噸航空母艦的存在。

如果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永樂大帝時期的中國海軍實力,就相於今天「超級大國」美國的海軍實力,可以在全世界的大洋海域暢行無阻、耀武揚威。只要永樂大帝對海上擴張、殖民外國有哪怕一點興趣,這支龐大的大明「無敵艦隊」,徵服奪取日本、東南亞諸國、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東非沿海等國家的領地,是輕而易舉的事。美國海軍今天的榮耀與成就,其實中國在700年前的明朝就實現了。

鄭和寶船

就連美國歷史學家羅茲·莫菲在其所著的《亞洲史》裡也承認:鄭和遠洋艦隊的寶船,比以往世界上任何時候所建的船都大,它們長400英尺,載重量500噸,有四層甲板……鄭和的多層甲板船能運載多至500人(有的資料說能運載上千人)的部隊和貨物。據說鄭和寶船的航速比一兩個世紀後葡萄牙輕快帆船和西班牙大帆船更快。

同時墨菲也承認:大明帝國鄭和船隊七下西洋的巨大規模和恢弘抱負,大力開拓航海技術和遠洋探險在當時世界範圍來說也是空前的。

鄭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將大明帝國的強盛繁榮遠播四方,對外顯示力量,贏得海外諸國對中華帝國的尊敬和臣服。也就是以武力為後盾,力爭以不動兵戈的方式實現威服眾邦,構建以明帝國為中心的國際秩序格局。

事實證明明朝做到了,鄭和艦隊第二次下西洋就攜帶明使節冊封了沿途的古裡國王;鄭和遠洋艦隊在錫蘭時,曾因該國國王對大明不夠恭敬,即「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覺察,之後鄭和率艦隊2000多明軍擊敗其國5萬大軍,將這位國王逮捕送往南京,永樂大帝另外任命了一位新國王代替他。我們先不論是非對錯,這和今天「世界霸主」美國把航母戰鬥群開到反對它的小國家門口,對其進行武裝打擊,迫使其就範或顛覆其政權或逮捕其國家領導人,還是有些許神似之處的。

鄭和第四次下西洋奉命賜予沿途佔城國王冠帶,生擒篡位弒君的蘇幹剌國「偽王」,這也算是幹涉別國「內政」,和今天世界上有些國家執政黨或領導人上臺需要得到美國承認如出一轍。也就是說明朝的永樂大帝把自己當成國際事務的仲裁者,這點和今天的美國總統很像,當然做仲裁者可不是想做就做的,必須以絕對強大的國家實力為後盾的,人家才會服你。

第五次鄭和下西洋,奉命在柯枝詔賜國王印誥等。從這些外交事例可以看到,永樂大帝之於當時世界各國國王就是「萬王之王」的存在。

其次,再看看永樂大帝時期的大明陸軍,就是那支深入蒙古草原腹地(永樂大帝親自帶領明軍殺到了蒙古的龍興之地斡難河,就是成吉思汗發家的地方)先把把蒙古草原韃靼大汗本雅失裡和權臣太師阿魯臺、後把瓦剌首領馬哈木打的抱頭鼠躥的軍隊。

這支軍隊有多強大?隨永樂大帝五次親徵蒙古韃靼和瓦剌的明軍,其中有兩次數量都達到50萬之多(永樂八年明成祖徵韃靼,永樂十二年成祖徵瓦剌),並且這支北徵明軍裡還有裝備了當時世界先進武器裝備——火銃的「神機營」。永樂大帝的明軍,對付蒙古騎兵有三板斧:第一,先用「神機營」萬炮齊發的方式對衝鋒的的蒙古騎兵進行第一波次打擊,壓制敵人騎兵推進挫其銳氣之後,明軍再用自己的騎兵對蒙古騎兵進行衝鋒突擊,最後明軍的步兵開始進攻,鞏固戰場,對蒙古騎兵發動最後一波攻擊。明軍的這種戰法,使當時的蒙古韃靼、瓦剌騎兵兩部根本無法抵擋。

大明神機營士兵圖片

我們看14世紀後期15世紀前期的世界形勢,無疑明朝是最強的。為何這麼說呢?因為那幾個當時世界強國,論體量和綜合實力沒一個比得上明帝國,加之他們之間的戰爭和自身的快速衰落,就更加沒法和明朝比了。因為奧斯曼帝國如日中天之時,被帖木兒帝國擊敗,從此一蹶不振、四分五裂近半個世紀;擊敗金帳汗國、奧斯曼帝國、德裡蘇丹國、埃及馬木路克王朝等對手後的帖木兒帝國,由於首領帖木兒死於東徵明朝的途中,其帝國隨後也陷入分裂衰落(我個人認為帖木兒帝國之於永樂初期的明帝國,相當於冷戰時蘇聯之於美國般的存在,而其結果也和蘇聯一樣,雖然鼎盛時強的震驚世界,卻在帖木兒死後迅速分裂);剩下的當時世界最強大的兩大勢力,就是蒙古草原蒙古人遊牧勢力(瓦剌和韃靼)和大明,而蒙古遊牧勢力被大明打的無還手之力,當年世界無敵的成吉思汗後裔們,卻對他們曾經眼中的四等人漢人稱臣納貢。

大明騎兵

那永樂大帝時的明朝陸軍究竟有多強大?恐怕不用我多說。

明朝就是15世紀前期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海陸軍是當時地球無敵的存在。這也正是永樂大帝時期萬國來朝的真實原因,而當時大明的富強更是吸引多位外國國王親自來朝的原因,其中有三位外國國王還病死於朝貢之旅。

明朝永樂大帝時,因親自朝貢明朝,而不幸病死於中國的外國國王有:浡泥國(今汶萊國)國王麻那惹加那乃,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麻剌國王哇來頓本。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永樂大帝之後明朝的國防越來越保守?是缺錢還是……
    為什麼永樂大帝之後明朝的國防越來越保守?是缺錢還是缺永樂這樣的君主?永樂大帝之後,明朝再也沒有組織過幾次大規模的遠徵(似乎也只有萬裡三大徵了)。很多塞外的據點、機構要麼撤銷要麼遷到關內。其中最可惜的就是像下西洋這樣前無古人的壯舉也沒有持續下去。宣德年間就停了。是缺錢還是缺永樂這樣的君主?
  • 明朝永樂時期大興武當,是朱棣的宗教信仰還是另有隱情?
    這些名山被歷代追捧,但後世的徐霞客遊覽黃山之後,又以「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美譽,將黃山的地位推向高峰。由此看來,五嶽就是古人對比名山大川的標杆,在明朝永樂時期,也有一座名山「參與」了五嶽的對比,它就是武當山。武當山於永樂十五年(1417年)被明成祖朱棣封為「大嶽」,地位凌駕於五嶽之上。
  • 商傳來漢揭「永樂大帝」之謎(圖)
    隨著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永樂大帝》而火起來的「學術明星」、明史學家——商傳,昨日到漢。在武昌崇文書城籤售新書《永樂大帝》,還為粉絲們補上在《百家講壇》被「斃」的一講「病夫治國」。
  • 商傳:闡釋謎一樣的永樂大帝
    商傳的主要研究方向為明史、社會史,曾出版專著《永樂皇帝》《明代文化志》等,《百家講壇》此次選擇商老師作為主講,也是看中了他在學問上的成就。據《百家講壇》的製片人聶叢叢介紹,欄目組的編輯曾經「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講永樂大帝,都遭到商傳的婉拒。幾經動員,他終於答應上「講壇」,結果一出鏡,便創造了非常高的收視率。 永樂大帝朱棣的一生充滿疑團。他的生母究竟是誰?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兩個機緣,一個是前一陣中國《永樂大典》,有兩冊在法國拍出了800多萬歐元的天價,相當於6500萬人民幣。《永樂大典》就是永樂大帝朱棣時期修的書,這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另外一方面,今天是7月17號,歷史上的今天,1402年的7月17號是朱棣在南京繼位登基,成為明朝第三個皇帝的日子。所以這兩個機緣咱們今天可以開始講講朱棣。
  • 明朝永樂大帝朱棣和清朝康熙,誰更加優秀?
    今天咱們再來對比一下了不起的大明王朝的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和啥也不是的清朝所謂的清聖祖康熙誰更優秀。永樂大帝朱棣永樂大帝朱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個以藩王的身份造反成功的,所以說朱棣等於是二次開國,江山是朱棣自己徵戰沙場打下來的,說朱棣是開國皇帝也不為過。
  • 商傳談《明朝那些事》 朱元璋家庭教育很失敗
    商傳 網友「莫道神仙好」攝  「和永樂皇帝相比,康熙皇帝都不能叫『康熙大帝』。鄭和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遷都北京、大運河、五徵漠北、收越南……這些都是永樂的大手筆,因此稱他『大帝』不為過。」明史學會會長商傳曾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永樂大帝》,他還被譽為「最帥主講人」。對於建文帝被永樂奪權之事,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他表示「這事兒要從朱元璋家庭教育失敗」說起。  長沙晚報:關於建文帝的下落,聽說有100多種說法?
  • 朱棣:你不知道的永樂大帝
    提起明朝,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開局一個碗卻打下了一整座江山的開國太祖朱元璋,為大明三百年國祚奠定基業。 但還有一個人,其功勞也不輸朱元璋。 永樂大帝朱棣。
  • 永樂遷都的真實原因竟然是為形勢所逼,什麼形勢能逼迫永樂大帝?
    可就在他準備對燕藩下手時,燕王打著靖難的旗幟反了,燕王憑藉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硬生生地以一藩之力僅用不到四年的時間就打敗了他,登上帝位,改年號為永樂,被世人稱為永樂皇帝。永樂帝登基時,對他那個侄兒皇帝的舊臣進行了大清洗,確保自己的皇權穩固和政令暢行,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他發現南京不光只有支持他侄兒的勢力,還有大批他父皇留下來的勳貴。
  • 明朝時期,打造了多少神仙世界?
    明朝時期,從官府到民間,從皇帝到平民都在無形中推動一場聲勢浩大的造神活動,大型活動有五次,影響深遠。一、《封神演義》造神,源自明朝人一說起《封神演義》,馬上能勾起的神仙話題有很多很多。按照這部小說的脈絡,我國的第一次造神運動,發生在武王伐紂以周代商時代。
  • 流落到英國,被皇家博物館收藏為鎮館之寶,永樂劍究竟長什麼樣?
    大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樂。朱棣在位期間改革機構,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來。同時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1421年遷都北京,對強化明朝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 明朝巔峰時期的面積有多大?曾將舊港納入中國的勢力範圍之內
    那麼,這裡我就必須要將明朝的行政區劃範圍、軍事管轄範圍以及名義冊封地區搞清楚。行政區劃範圍,在明朝巔峰時期,有兩京十四布政使司,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上了交趾布政司(1407——1428),面積大概為350萬平方公裡。
  • 談談明朝時期,西南實行土司制度的幾個民族,至今還存在土司制度
    明朝時期,由於邊疆的少數民族非常活躍,因此除過明朝早期的巔峰時期後,明朝對邊疆民族地區的控制都在逐漸弱化,因此後期都藉助土官和土司進行管理。 前幾年,有一部叫做《木府風雲》的電視劇上演,相信許多朋友對其中土司這種職位好像都是頭一次聽,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明朝時期西南幾個設有土司的少數民族。
  • 歷史上真實的永樂大帝,和他三個兒子,是否真如《大明風華》中一樣?
    而一旦提起這些人,自然少不了一些像嬴政、李世民等代表性的人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明朝開創永樂盛世的明成祖:朱棣。 那歷史上真實的永樂大帝和他的3個兒子是不是真的和《大明風華》中演的一樣呢?
  • 此人篡位成功用一個短命年號開始統治,藝高人膽大成為明君
    一艘新下水的輪船不會起名叫鐵達尼號,一個姓秦的父親不會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秦檜,一個王朝的建立者也不會定一個短命的國號,這不是迷信,這是我們對美好寓意的追求,在歷史上就有這樣一樣皇帝,在辛苦得來皇位之後反其道而行,給自己的王朝起了一個短命的年號,這個皇帝就是明朝第三個皇帝,永樂大帝朱棣。
  • 永樂大帝朱棣何時遷都北京?又為何遷都北京?網友:被低估的皇帝
    而今天北京能夠如此繁華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它是我們的首都,因此各方面的資源都會往上面傾斜,那麼它自然就會發展得非常迅速。那麼為何中國會選擇北京作為我們的首都呢?其實這一點源於最初確定遷都北京的一位明朝的皇帝——明成祖朱棣!
  • 《永樂大典》的地位如何?如果《永樂大典》被找到,意味著什麼?
    《永樂大典》如果被找到,那麼中國的文化史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它的歷史地位絕對不亞於任何一次帝王級的考古。《永樂大典》編修於明成祖朱棣時期,修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算是現代時期要進行大型的百科全書的編撰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 他曾和明朝永樂皇帝聯手維護過世界和平
    又將往哪裡去?熟悉明朝歷史的朋友,一定知道洪武年間的胡惟庸案,而了解胡惟庸案的朋友,則一定知道胡惟庸通倭造反的事。儘管後世史學家對胡惟庸勾結倭人之事另有看法,但這並不影響另外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即:一代權相胡惟庸與倭人的關係成為了政敵打擊他的有效手段,這將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明政府高層對倭人在華活動始的高度重視和極度不信任。
  • 永樂大帝朱棣的賢內柱徐皇后
    永樂大帝朱棣的賢內柱徐皇后一紙江山,一紙美人。可美人易得,佳人難得,更何況能夠幫助自己的賢內助。多少人羨慕唐玄宗,他不僅創造了『貞觀之治』的盛唐景象,還能夠娶到像長孫皇后那樣的賢妻。一直幫助他,在任何時候,唐玄宗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後宮,因為有長孫皇后在。他們不僅成就了一段佳話,更讓後人對之羨慕不已。誰又有唐玄宗那樣的的厚福,能夠娶到像長孫皇后那樣的賢妻。
  • 明朝抗倭:日本對蘇東淮南鹽區「重拳出擊」,是誰給你的自信?
    在與倭寇作戰的過程中,又有什麼樣的戰鬥細節呢?這些,應交由歷史來回答。「閉關鎖國」反而招致外寇的來犯在明朝建立之前,還有唐宋兩個輝煌的朝代。日本也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國家,當其他國家強大之後,他們會進行熱情的學習;但日本也是一個具有野心的國家,當其他國家衰落之後,他們會進行大規模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