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你不知道的永樂大帝

2020-12-10 騰訊網

提起明朝,大家最熟悉的大概就是開局一個碗卻打下了一整座江山的開國太祖朱元璋,為大明三百年國祚奠定基業。

但還有一個人,其功勞也不輸朱元璋。

永樂大帝朱棣。

明成祖像

朱棣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之中,唯一一個藩王造反登基的人,若是不熟悉的人,會對這段歷史感覺懵逼,因為太祖之後是建文帝,建文帝之後怎麼又有個明成祖?

其實從這個封號就可以看出來,朱棣的功勞是封祖,而不是明成宗,封祖,就意味著他和朱元璋並駕齊驅。

那麼朱棣造反成功之後幹了些什麼事呢?

簡單點說:三件。

第一件:重用解縉和黑衣宰相姚廣孝,編修了永樂大典,這可是古往今來最厲害的一本全書,這是實實在在超越了太祖朱元璋的文治。可惜這件瑰寶終究還是沒能完整的流傳到現代。

永樂大典

第二件:鄭和下西洋。這件事說法比較多,一說是讓鄭和去海外找建文帝朱允炆,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太祖朱元璋禁海,而官員私下勾結海外貿易,賺了很多錢,朱棣想開海禁,官員們就拿出祖制來壓他,朱棣沒辦法只好讓鄭和下西洋,相當於皇家走私,但不論怎麼樣,鄭和七下西洋是歷史壯舉,意義非凡。

這張圖片大家應該熟悉

第三件:徵討漠北。朱棣一生都在打仗,當藩王時打得漠北的韃靼、瓦剌和兀良哈痛不欲生,當天子時,又五徵漠北,打得草原部落丟盔棄甲,所以朱棣是正兒八經的馬背上的皇帝。

霸氣側漏,有木有!

唯一可惜的是,朱棣五次徵討漠北,雖然打得草原部落無力南下侵擾大明邊境,但並沒有徹底消滅草原部落的有生力量,這位土木堡之變留下了後患,而他的落幕,也是讓人嘆惋,在第五次徵討漠北時,死於榆木川,一代永樂,就此隕落,何等悲壯。

背負大明版圖,迎著斡難河而上!

細數千年歷史眾多君王之中,永樂朱棣當得起千古一帝。

相關焦點

  • 朱棣的皇后是誰?永樂大帝朱棣的賢內柱徐皇后
    朱棣的皇后是誰?永樂大帝朱棣的賢內柱徐皇后一紙江山,一紙美人。可美人易得,佳人難得,更何況能夠幫助自己的賢內助。多少人羨慕唐玄宗,他不僅創造了『貞觀之治』的盛唐景象,還能夠娶到像長孫皇后那樣的賢妻。一直幫助他,在任何時候,唐玄宗都不必擔心自己的後宮,因為有長孫皇后在。
  • 明朝永樂大帝朱棣和清朝康熙,誰更加優秀?
    昨天咱們對比了了不起的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洪武大帝朱元璋和啥也不是的清朝開國酋長努爾哈赤之間的一個對比,結果朱元璋碾壓努爾哈赤。今天咱們再來對比一下了不起的大明王朝的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和啥也不是的清朝所謂的清聖祖康熙誰更優秀。
  • 永樂大帝朱棣何時遷都北京?又為何遷都北京?網友:被低估的皇帝
    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永樂大帝朱棣自從漢獻帝之後,中國皇帝的年號便開始了固定使用,特別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後,基本上大明王朝的皇帝一般都是只使用一個年號,而朱棣唯一的一個年號便是「永樂」,意圖也很明顯,希望自己下的大明王朝能夠一直繁榮下去。
  • 永樂大帝朱棣為何成為藩王篡位第一人,明太祖朱元璋錯在哪?
    本欄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本期導讀他遷都北京,通運河、修故宮,伐蒙古、開貴州,徵越南、下西洋……新系列開啟,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講朱棣?兩個機緣,一個是前一陣中國《永樂大典》,有兩冊在法國拍出了800多萬歐元的天價,相當於6500萬人民幣。《永樂大典》就是永樂大帝朱棣時期修的書,這和他有直接的關係。另外一方面,今天是7月17號,歷史上的今天,1402年的7月17號是朱棣在南京繼位登基,成為明朝第三個皇帝的日子。所以這兩個機緣咱們今天可以開始講講朱棣。
  • 商傳:闡釋謎一樣的永樂大帝
    近日,由節目整理潤色而成的圖書《永樂大帝》適時而出,這也是廣西師大出版社繼《孟憲實講唐史》、《蒙曼說唐》、《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之後與《百家講壇》合作的最新作品。 商傳的父親為著名史學家商鴻逵,老師為著名史學家謝國楨,家學淵源,又從名師,可謂得天獨厚。
  • 帖木兒對上朱棣,孰勝孰敗一目了然,永樂大帝永垂不朽
    說到朱棣這個名字,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一生所成就的功業實在太偉大,殊不知在西方也有一個名聲僅次於朱棣的偉大統治者,此人便是帖木兒。我恰恰則認為不然,要知道朱棣也是傑出偉大的軍事家。反過來看帖木兒遠道而來,明朝守株待兔。 第一:早年經歷發跡史,一度統一了河中 1:人物早年的發跡史,先祖曾經是蒙古成吉思汗的成祖
  • 商傳來漢揭「永樂大帝」之謎(圖)
    隨著在央視「百家講壇」開講《永樂大帝》而火起來的「學術明星」、明史學家——商傳,昨日到漢。在武昌崇文書城籤售新書《永樂大帝》,還為粉絲們補上在《百家講壇》被「斃」的一講「病夫治國」。
  • 明朝永樂時期大興武當,是朱棣的宗教信仰還是另有隱情?
    朱棣大興武當,或多或少都有些迷信色彩,這裡也需要著重提兩個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一是真武大帝,二是張三丰。永樂大興武當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有五嶽名山,它們是古代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禪祭祀的地方,充滿古人對天地的崇敬之情。
  • 奪取侄兒皇位的永樂大帝朱棣,暴虐成性,沒想到竟是個妹妹控
    永樂大帝,霸權之盛,不在強漢盛唐巔峰期之下。說他不是個好人,立即就想到「靖難之役」這件事。當時身為第二任皇帝朱允炆皇叔的朱棣,被削藩所逼打出「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從燕京一路向南攻破南京,一把大火後朱允炆下落不明,奪取了侄兒的皇位。似乎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汙點也是功績。
  • 朱棣為延長壽命鑄了永樂大鐘,鐘聲能傳90裡,五百多年仍完好無損
    朱棣為延長壽命鑄了永樂大鐘先說永樂大帝為什麼要鑄這口鐘,根據有關的歷史記載和一些專家的分析,鑄鐘有五個理由。第一認為,鑄鐘和明成祖朱棣信奉佛教有關。因為永樂大鐘裡外鑄了20多萬字的經文。說他為了弘揚佛法,使佛經能廣為傳播。這是專家們第一個觀點。
  • 永樂朱棣遷都北京想法由來已久 將北平改為「順天府」
    永樂大帝朱棣據史料記載,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於永樂十四年(1416年),召集文武群臣商議營建北京,並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九月詔告天下,將於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朱棣雖是在永樂十四年商議營建北京,永樂十八年正式宣布定都北京,但其遷都的想法,至少是在永樂四年(1406年),或者說是永樂元年(1403年)就有了。朱棣即位廢建文年號朱元璋於1368年農曆正月初四在應天(今南京)登基稱帝,取國號「明」,建元「洪武」。當時,山東、河南、福建、廣東、廣西等許多地方尚未完全受其控制。
  • 悲催的明仁宗,朱棣嗨完了他來擦屁股,最終使永樂盛世完美收官!
    明仁宗朱高熾,他是繼明成祖朱棣之後明朝的第四任皇帝。其在位的時間很短,前後只有十個月的時間,再加上他有一位「永樂大帝」這般光芒四射的父親,故而其執政期間的作為往往被世人所忽視,但是在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卻是出人意料的高。
  • 永樂盛世,朱棣的緊箍咒
    此時,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幾番勸說下,方孝孺不僅沒答應反而大罵不止,惱羞成怒的朱棣下令將方孝孺車裂於市並誅十族。他破口大罵這群腐儒不識時務,不就是認識幾個大字嗎?就敢指著鼻子罵他。下令再有不服者,皆斬!朱棣想殺光這群腐儒,至少要殺到沒人敢吱聲了。
  • 永樂皇帝朱棣之後的明朝為什麼不叫北明?
    建文帝朱允炆很快就對眾藩王推行削藩政策,但是結果削藩沒削成,反而被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失去了江山,從此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登基以後,就是永樂皇帝。永樂皇帝很快就把明朝的首都遷到了他自己的大本營北京,原來的首都南京被降成了陪都。
  • 德州市齊河定慧寺,永樂大帝賜給縣城和尚呂智壽的道場
    始建於明朝永樂年間,至今已有600年的歷史。歷史上香火興旺,時稱黃河以北第一名剎,與濟南的靈巖寺稱之為姊妹寺。說起這座寺,就不得不提一位在歷史上著名的皇帝,永樂大帝——朱棣。據《齊河文史資料》志記載,明初,祖籍北平的呂智壽在齊河龍光寺出家為僧,明惠帝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起「靖難」兵南下,從北平攻至濟南,圍攻三個月不下,時任軍事姚廣孝(道衍禪師)駐在齊河龍光寺僧舍,發現該寺和尚呂智壽頗有軍事才能,隨即推薦給燕王,燕王令呂智壽募兵隨徵,呂智壽屢立戰功。燕王即帝位後(明成祖),呂智壽不受封賞,仍願出家。此時,龍光寺已被拆毀。
  • 永樂帝朱棣,做了22年皇帝,後宮未添一個子女,難言之隱誰知道?
    雖然朱允文派來的間諜對朱棣影響不大,但被監視的滋味還是不太好受的。為了打消侄子的疑慮,朱棣還曾經裝瘋賣傻過一年。依然沒有逃得過削蕃的結局。於是叔侄倆撕破臉皮,開始了長達4年的戰爭較量。朱棣打仗有一個特點,喜歡身先士卒,但是每次都大難不死。不死的原因其實還是侄子的仁慈,顧念親情,命令將軍不能要了叔叔的命。結果悲劇了,朱棣奪了侄子的江山。
  • 歷史上真實的永樂大帝,和他三個兒子,是否真如《大明風華》中一樣?
    而一旦提起這些人,自然少不了一些像嬴政、李世民等代表性的人物,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明朝開創永樂盛世的明成祖:朱棣。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朱棣在位期間和三子的片段應該是該劇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雖然朱棣早早的就把大兒子朱高熾立為太子,但是其兒子朱高煦和三子一直虎視眈眈的覬覦那個皇位,所以他們父子4個人常常因為皇位的事情,吵得熱火朝天。那歷史上真實的永樂大帝和他的3個兒子是不是真的和《大明風華》中演的一樣呢?
  • 「永樂」這個年號在朱棣之前已經被使用過三次
    朱棣經過四年靖難之戰終於坐上了皇位,新朝建立一切都是新氣象,翰林院提議擬年號為「永清」,可是這個「清」字朱棣不太喜歡,他害怕寂寞,這個「清」字無疑體現了冷清的感覺。最後在商議下把「清」字改為了「樂」字,這就是朱棣的年號永樂。
  • 永樂帝朱棣真的活剮了3000宮女麼
    朱棣——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靖難成功的帝王,他在位期間將明朝治理的有聲有色,文治武功也達到了讓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史書對他所創造的治世稱之為永樂盛世。可以說朱棣雖是造反成功的帝王,但憑藉他在位期間的所作所為(永樂大典、鄭和下西洋、萬國來朝等),後世對他的肯定還是大於否定的,不過現如今隨著朝鮮的一本書《李朝實錄》的流傳,永樂帝朱棣背上了一個罵名,那就是晚年活剮3000宮女,歷史上真的如此麼?
  • 朱棣治下有永樂盛世,為什麼還會有起義?
    永樂盛世自然不必說,這是明朝三大盛世之一。 朱棣在朱允炆繼位後,發動了靖難之役,戰爭打了四年,最終朱棣做了皇帝,也就是明成祖。雖然皇位來的不是太光彩,但是朱棣做皇帝可一點都不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