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裡糧食大豐收,為什麼農民哭了?心底的苦有誰知道

2020-12-20 騰訊網

時代前進農業科技在發展,機械化種田入住農村。種田的成本也在成翻番增長,用老農的話說地裡的莊稼長勢喜人,也是漲勢逼人啊!糧食收成好是件大好事,一家老小長年累月的在田裡勞作,三百多天沒有休息日,盼的就是糧食增產大豐收,賣了糧食換些錢改變家裡的困境!可糧食豐收也抵不過糧價太低,除去種田的成本幾乎不剩什麼了,樸實的老農能不心酸落淚嗎?農民心底的痛,心底的苦,也只有他們心裡清楚!

如果給農民一個選擇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可惜沒得選擇。春耕季節也是播種希望的季節,一串現實的數字讓農民心裡彷徨。有心農民以玉米為例算了一筆帳:大量收購玉米的價一噸約一千八至一千九的樣子,合九毛錢左右,低的不足八毛。得是沒有災害雨水順遂的年景,一般一畝大概能收一千斤左右,一千斤玉米啥含義?一畝地收穫不足九百元;可種一畝玉米的工、本費用是多少呢?(xuan二聲)地費、種子費、澆地費、化肥費、收割機費、打農藥費.....

依照一畝地收穫九百塊,成本費差不多六百元了,按這樣不算所有人工一畝地才收穫三百元。人工費怎麼算,有多少呢?從播種到收貨內有多少天需要在田間勞作:(xuan二聲)地、(jiang三聲)地、打農藥、上化肥、澆水、收穫,保守計算也得三十天在田裡忙活。以人工最低一天算四十五塊,二十天就是九百塊啊!算到最後種一畝玉米還得賠六百塊!!!!

辛苦勞作幾個月,玉米希望大豐收換些錢,孩子讀書要錢、家裡父母看病買藥要錢,全家四口人生活要錢,咱得加油掙錢!玉米九毛錢一瓶,礦泉水一塊錢一瓶,一斤玉米都換不了一瓶水,就是不減出去人工,三百瓶水按一人一天三瓶,也不夠四口人喝一個月!遇上不景氣的年頭連本錢也收不上來,種地一年的收成不夠孩子讀書的費用。在外面打工兩三天就拿到種地一季的收成了,還不需在田裡勞作幾個月。孩子讀書的費用,家裡老人看病買藥的錢也有了著落。

許多人憧憬著農村清淨悠閒的生活,不過沒人知道種地農民的心酸之處。由於種田賺不了錢沒法保障全家人吃飯問題,他們需要養家餬口,只好撇下家裡孩子和老人,撂下地裡的農活走出農家院到城裡打工,因為普遍文化低,只得去賣低價的體力,建築工地做水毛,工廠裡是既辛苦又危險的活,自己歷盡辛苦只為能是湊合著解決一家人的溫飽....

雖然辛苦些可一個月的收入抵得種地一年的進帳了,有了錢就能為家裡老人看病買藥,交孩子讀書的費用,改善生活條件。為了老人的晚年,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讓日子過得好點,沒得選擇只有加油幹吧!有人會說既然是白忙活那為什麼大部分農民幹嘛還種地呢?打工是比種田收入多一些,不過一家人若是買糧食吃也是不小的開支,自己有田投入點時間種撒上種子,好歹收些糧食一家人吃飯還是夠的,自家種的吃著也放心。農業原本就是特殊的行當,原先要必須交公糧的,而今不用上交了,也有相關補貼了,可等轉到農民這裡已是少得可憐丁兒點兒補貼,一點點的補貼遠不如給予經濟化種田技術的扶持,讓農民在這塊土地上得到真正的實惠,種地可以給他們富足的好生活,那些在外面打拼的農民們也都會回來的,畢竟家鄉富裕美好是所有農民的願望。

相關焦點

  • 港東村:芋頭大豐收 農民收穫忙
    9月正是芋頭的收穫期,走進七裡崗鄉港東村,隨處可見農戶們採挖芋頭的忙碌場景,綠油油的芋頭田裡、忙忙碌碌的農家小院裡,芋農們有說有笑,十分熱鬧,豐收的喜悅溢滿心間、躍上眉梢!今年67歲的港東村村民付友元,有40年種植經驗,他告訴小編,芋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質元素、維生素以及大量澱粉,香醇粉糯,是撫州市區口感最好的綠色有機芋頭。
  • 現在農民們都沒有糧食了,為什麼還要去商店裡買糧食呢?
    總之,在我們的印象中,農民基本都是靠種地掙錢,加上近年來國家出臺了許多有利於發展傳統糧食作物種植的政策,按理說農民應該更有生產積極性,但實際上,沒有想到種地的農民越來越少。實際上,農民也有苦說不出,雖然糧食補貼政策已經在各地落實,但由於糧食收購價格並不高,糧食種植還會受到氣候條件等非人為因素的幹擾,所以產量並不穩定,一年的收入確實有限。
  • 「身無千斤擔,怎麼敢說辛苦」,但誰又知道,農民最需要什麼呢?
    有國才有家,那何嘗不是有家有國呢?-----某農民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將成為農業強國。農民是農業的核心,也是國強民安的基礎。今年是近20年來天災人禍比較嚴重的一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整個城市,國家都主動停擺了兩個月,可以說是對一個國家,也是對一個民族的考驗。
  • 【養老金7連漲】六十歲的農民都哭了!
    【養老金7連漲】六十歲的農民都哭了!在農民眼裡,這個報導也許只是一個預告片而已,真正到實行,不知道要等到多久?其實,農民六十歲領取普惠式養老金有什麼用呢?為什麼不再農民年輕的時候給他們多點優惠政策?讓工廠企業提高農民工的福利,在農村讓肥料等農產品的價格降低點,讓農民少付出點成本就行了!
  • 當前農民有多苦?痛點在哪裡?
    現在的農民過得比以前幸福很多,"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這是農民們的真實寫照,農民有多苦呢?物價上漲,而糧價穩定,收入不高。農民種地也需要很多的成本,包括農藥、化肥、種子等開銷,但是這些物品的價格不斷上漲,這使得種地的成本不斷升高,而糧食價格又趨於穩定,上漲空間不大,這使得農民種地的利潤越來越少。農民們每天辛辛苦苦耕耘,即使烈日炎炎,汗流浹背,也要堅持勞動。
  • @農民伯伯明年田裡種什麼?2021年糧油產銷政策出爐
    明年田裡種什麼,生產怎麼安排?政策導向很重要。12月3日,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林業局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切實抓好2021年糧油生產保供工作的通知》,提出2021年糧油生產目標任務,確定糧油生產扶持政策、收購和訂單獎勵政策,讓種糧農民吃上了「定心丸」。
  • 安嶽檸檬大豐收,果農卻哭了,網友說:沒關係,這次有我們
    檸檬大豐收了,安嶽果農卻哭了。都說「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可夏天都來了,安嶽的果農的春天還沒到。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他們的產品滯銷了。一、安嶽檸檬有多火1.獨特的生長環境俗話說「中國檸檬看四川,四川檸檬看安嶽」。中國檸檬70%的產量來自安嶽。這個「檸檬之鄉」也是我國唯一的檸檬生存基地。安嶽地跨沱、涪兩江分水嶺。
  • 故事:本分農民在田裡勞作,差點被害性命
    民國之時,天下大亂,加上鬧饑荒,人們的都格外珍惜糧食。單身漢趙二,一輩子務農,是一個地道的農民,從未離開過家鄉,為了過活,他只能依靠田裡的糧食。加上到處鬧饑荒,希望田裡的莊稼能有一個豐收,趙二就每日到河邊引水灌溉。
  • 田邊種植香根草 田裡懸掛誘蟲燈「金乜糧食」小麥豐收有秘訣
    2019-05-24 10:1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尹潔銀5月22日,小滿剛過,記者在甘霖鎮金乜糧食專業合作社的120畝小麥地裡看到,收割機忙碌在金黃色的麥田裡,麥穗在上空飛揚,小麥秸稈粉碎後被壓實在土地上,幾畝小麥轉眼工夫收完
  • 專家提倡禁燒秸稈,卻造成大量農作物損失嚴重,誰來賠?
    農民們收割莊稼後,等著把田裡的稻草曬乾燒掉。但是最近幾年,專家們指出,燃燒秸稈對環境汙染很嚴重,於是出臺了禁止燃燒稻草的禁令。收穫莊稼後收穫稻草,專家們提倡歸還稻草,但稻草又給種在田裡的農作物埋下了不少危險,造成了大量的農作物損失。那麼這個損失結果誰來賠償呢?
  • 老一代農民的擔憂――將來農村田地無人耕種怎麼辦?請網友們支招
    從老農的話中,我們可以想像出兩幅畫面,一幅是白髮蒼蒼的老父親,汗流浹背地彎腰在田裡割稻子,另一幅是老人的兒子在空調房裡躺在床上玩手機。這樣的畫面恐怕在農村很多家庭都存在。難怪很多老農民不無擔憂地說,等我們這一代人離開了這個世界,農村田地怎麼辦?誰來種呢?
  • 就要過年了,可糧食價格越來越低,農民不種地,人們吃什麼
    導讀:就要過年了,可糧食價格越來越低,農民不種地,人們吃什麼文|怪我把你暫時陪伴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閱讀由怪我把你暫時陪提供的資訊。今天我們的主題是:就要過年了,可糧食價格越來越低,農民不種地,人們吃什麼。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正題。
  • 讀韋應物的《觀田家》,描寫農家生活,反應農民生活的辛苦
    在該詩當中,詩人運用平實淺顯的語言描寫了農民生活,描寫細緻入微。通過詩人的描述,可以感受到農民生活的艱難與辛苦,當驚雷響起的時候,驚蟄就已經到了,而一到驚蟄,就代表著農民繁忙的生活又開始了,明明清閒的日子還沒過幾天,又要投入到繁忙且勞累的耕種生活中,起早摸黑,辛苦不已。農民們日以繼夜地勞作,仿佛不知疲倦一般,可是真的不知疲倦嗎?
  • 以節約糧食向豐收節致敬
    」攝影活動、書畫助農、現代農業趣味體驗等活動精彩紛呈;郭莊子公園的「郭莊子農時薈」上,參加豐收慶典、「歡樂豐收」特色花會展演、「讓鄉音永恆」農民健身舞大賽、農桑親子活動、「讚美豐收」古詩詞朗誦大會等活動的人流絡繹不絕……金秋時節,北京的農村一派豐收景象,郊區農民正沉浸在豐收的繁忙和喜悅之中,共慶自己的節日——「中國農民豐收節」。
  • 為什麼說《老農民》是最「敢」的國產劇?
    為什麼作者/周毅寫電視劇《老農家》 我們有9億農民,每年有15,000部電視劇,但是農民的故事太少了 近年來,只有少數農民的主題只是零碎的,要麼扭曲農民,要麼娛樂農民,要麼現實地表達簡單的歌頌和粉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屏幕上大量缺乏反映60年農民生活的長篇敘事作品 我一直有一個夢想,它真實地反映了60年的農民,他們是如何過來的,這是共和國歷史的一部分 如何面對60年敏感的歷史節點 「這是個嚴肅的問題。
  • 莊稼田裡的書法家——賈慶福
    莊稼田裡的書法家——賈慶福莊稼田裡的書法家——賈慶福賈慶福書法作品十幾年過來,他臨摹練習了王羲之、趙孟頫、顏真卿等古人的書法帖,並不斷總結古人的書法理論,使自己的書法有了很大提高,多次參加省、市、鎮等書畫展,作品得到了好評,並在2007年兗州舉辦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書展
  • 日本農民存糧太多影響水稻價格?日本農民為何可貯存大量糧食呢?
    很多網友就很好奇,為什麼日本農民就可以大量的貯存糧食,而我們國家的農民就做不到呢?這其中有什麼秘密嗎?這次網友還真猜對了,存糧這件事情還真不是大家想的那麼簡單。一些不太懂的人可能會說,存糧不就是有個好倉庫就可以貯存了嗎?我們國家也不限制農民自己貯存糧食,存糧有什麼難的呢?說到存糧這個話題我就想問問大家,古代都是地主存糧你看過幾個佃戶存糧的?
  • 烈日下父女倆上山挖花生,農民們真的不易。要愛惜每一粒糧食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每天都吹著空調生活、工作,到也不覺得有多熱。但是在農村,這樣超級熱的日子不可能每天在家都有空調吹。在農村,不管有多熱,每天農民伯伯門都得出門種地種田。鋤草、鬆土、給莊稼施肥、澆水等等,忙得是不亦樂乎。這樣的農活幹起來只要幾十分鐘就會滿頭大汗。在烈日下勞作,真的特別辛苦。
  • 都是農業大豐收,為何有人歡笑,有人愁?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看到的另外一則報導,「利川,百萬斤冬桃滯銷無人問津村民快哭了」,說利川市南坪鄉柴林村和營上村的村民,在豐收的季節感到有點「苦」,家家戶戶上萬斤冬桃面臨滯銷,愁眉不展。另介紹利川今年冬桃喜獲豐收,全市今年保守估計冬桃在100萬斤左右。目前沒有人來大量收購,如果這十天賣不完,就要採摘下來放入冷庫,不然就會爛在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