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代農民的擔憂――將來農村田地無人耕種怎麼辦?請網友們支招

2020-12-23 鄉土融媒

今年在農村採訪時,與農民朋友談得最多的一個話題是――將來農村的田地誰種?

我採訪過一位年過八旬的老農,老農說,他們村裡目前在家種田的都是60歲以上的農民,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即使回到家中也不願下地幹活,成天就抱著個手機在那兒玩。

從老農的話中,我們可以想像出兩幅畫面,一幅是白髮蒼蒼的老父親,汗流浹背地彎腰在田裡割稻子,另一幅是老人的兒子在空調房裡躺在床上玩手機。

這樣的畫面恐怕在農村很多家庭都存在。難怪很多老農民不無擔憂地說,等我們這一代人離開了這個世界,農村田地怎麼辦?誰來種呢?

其實老一代農民的擔憂,在有些地方已經成了事實――田地拋荒,無人耕種。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究其原因還是糧食不值錢,農副產品不值錢造成的。有的農民算了一筆帳,種一畝田一季收入800多元,而種子農藥化肥等投入就得500多元,人工投入的汗水時間勞動成本不計,一畝田頂多收益300多元,辛辛苦苦幾個月抵不上在城裡打工一天的收入,你說年輕人誰還會種田呢?

農民們希望國家調控農副產品的銷售價格,讓農民的汗水變得值錢一點。可問題是現在是市場經濟,不是計劃經濟,農副產品的價格不是由某個人某個部門說了算,而是由市場說了算,如果外國進口的糧食便宜,誰會買國內貴的呢?

有人說將田地收回歸集體所有,採取合作社形式耕種,可糧食不值錢,照樣是治標不治本,照樣會出現農村的田地無人耕種的現象。

讀者朋友們,幾年之後農村的田地無人耕種怎麼辦?你有什麼高見嗎?歡迎在下面的評論區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農村田地裡的野雞損害莊稼,農民怎麼辦?
    農村田地裡的野雞損害莊稼,農民怎麼辦?「一物降一物」,利用生物驅趕野雞兩全其美。我們地處平原,在以前很難見到野雞。在我小時候,野雞在我們當地就是傳說,因為是一馬平川,村裡人口密集,田野裡根本見不到野雞毛。
  • 農村田地裡的野雞損害莊稼,農民怎麼辦?
    農村田地裡的野雞損害莊稼,農民怎麼辦?「一物降一物」,利用生物驅趕野雞兩全其美。我們地處平原,在以前很難見到野雞。在我小時候,野雞在我們當地就是傳說,因為是一馬平川,村裡人口密集,田野裡根本見不到野雞毛。
  • 農村田地拋荒?俺們可捨不得!
    農村田地拋荒,現階段在我老家是很少見的,西農民那麼愛惜土地,巴掌大的地方都想種點兒東,怎麼捨得拋荒呢,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不知道會是如何。為啥我們不撂荒我老家屬於魯西北農村,都是平原,利於機械化操作,大田基本上小麥和玉米輪作,種和收相對都簡單些。有播種機、收割機幫忙,農戶自己下力的地方相對少些,所以村裡的年輕人在收種的時候集中回家忙幾天,平時裡很多老年人在家裡照應著,這樣就把農活解決了,所以基本不撂荒。
  • 是什麼讓農民放棄了賴以生存的命根子
    近幾年農村的田野是荒蕪的,雜草叢生,無人照管,這使他們環顧四周非常荒涼。可深深感受到隱藏的絲絲危機,不禁想:如果田野荒蕪了,會有這麼多人吃什麼?但是在這些撂荒土地的背後,農民們說不出他們有多麼無助。他們不是靠種田掙錢,或者他們掙的錢不能滿足現在的生活需要。該怎麼辦?能怎麼做呢?
  • 提高農民對土地耕種積極性須有保障
    這也帶來一個新問題,耕地或者說土地,絕大多數面積是在農民手上,農民是農業領域的主力軍。為了保護耕地,保護主糧產量,就得發揮農民的積極性。這是沒有第二條選擇的,除了農民,還有那個群體可以完成這個任務?沒有。農民今天的問題,恰恰是失去了對土地耕種的積極性。
  • 農民都去打工賺錢,那田地誰種?農民這一個人行為氣壞權威專家
    在農村,農民都以種地地主導,土地便是農民的命。在從前,農民的每一分收入全是靠耕地賺回來的,並且在確保自己糧食夠吃的情況下,也要上繳一部分給國家,也就是初期群眾們每一年必須向國家上交公糧,應該村內許多老年人到現在還是難以忘懷。
  • 井研逾百畝田地堆棄土 村民擔憂往後種糧怎麼辦
    井研縣研城鎮宋高山村,圖片左側是棄土,右側是逐漸被棄土遮蓋的田地。(記者 田為 攝)    井研縣研城鎮宋高山村一份土地集中經營協議引發村民擔憂    2013年12月25日,樂山市井研縣研城鎮宋高山村3組村民程貴英向本報民情熱線(028)86968696反映,該村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將村民的承包地集中起來建棄土場,堆放城市建設過程中產生的棄土,3個棄土場面積超過100畝,目前她家水田已全部被佔,來年要是想種水稻
  • 日本農村生活顛覆想像!網友:怪不得日本城裡人羨慕農村人的生活
    日本農村生活顛覆想像!網友:怪不得日本城裡人羨慕農村人的生活因為在動漫、電影中的日本不僅富有人情味,而且散發著一種清爽小清新的感覺。1.路旁都是櫻花樹農村和城市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城市中房子基本都是高樓大廈,道路上的人群熙熙攘攘的。但在農村看到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小平房,而且道路兩旁種滿很多綠植,看上去就非常的養眼。在日本農村到處都可以看到農田,一塊塊的田野上種著村民們以此為生的水稻。
  • 網友質疑不適合耕種的田地也被認定為基本農田
    這樣的田被認定為基本農田」近日,一名網民給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留言,稱自己是三明清流溫郊鄉桐坑村霧露坑的村民,為何好多不合適耕種的田地也被認定為基本農田? 網友留言:福建三明基本農田的標準是什麼 留言時間:2017-03-20 12:47 原文:你好,我是福建省三明清流溫郊鄉桐坑村霧露坑的村名(民),我這裡好多農田都被劃為基本農田,有些荒了10多年的,有些每年被洪水衝刷4以上的,有些冷水田有些陽光不足的,有些收割機也沒法去的
  • 農村「怪」現象:「馬幫」再現,賺錢是一個好幫手,網友:請善待
    導語:農村「怪」現象:「馬幫」再現,賺錢是一個好幫手,網友:請善待牛馬有腳,鳥有翅膀有腳,就能奔跑,所以,牛馬是人類的好夥伴其實,這些新興的農村「馬幫」,主要還是運輸,他們活躍在農村的山間小道,那些車船不能行進的地方。農村「馬幫」存在的意義:1、農村年輕一代農民吃不了苦了。挑重的,不會!抬重的,抬不起!扛重擔,肩膀受不了!背重物,不幹!
  • 「農民教授」李曉林——中國農業大學紮根河北曲周系列故事之四
    然而,隨著年齡增長,一個問題越來越強烈地困擾著他——科學研究怎樣才能走到田野,轉化為農民實用的技術?  距離北京400多公裡的河北省曲周縣有中國農大的實驗站,老一代農業科學家們在這裡改土治鹼,有幾十年的合作基礎。2009年,李曉林放棄安逸的都市生活,來到偏僻的曲周農村,開始了農業科技推廣探索。
  • 談農說地丨三代種地農民和農村耕地!
    時至今日,第三代農民已經形成!第一代農民,出生在國家百廢待興之際,大半輩子以種地為生,他們是經歷農村最艱苦時代的一批人,毛驢犁地、手割麥子,他們那個年代以吃飽為主要奮鬥目標。這一批農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情感,他們的歸宿在農村,在這黃土地裡奮鬥了一輩子,也為支持我國的工業化建設保證了糧食的供給,他們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 農村的土地承包時間又延長了三十年,那些沒有土地的居民怎麼辦
    農村這兩年的經濟發展是非常不錯的,惠農政策的出臺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好處。雖然現在農村地區的居民生活條件好了,但是很多農民紛紛表示現在種地不賺錢了。既然種地不賺錢了,很多居民就會把手裡的土地承包出去給其他人來耕種。
  • 那些勤勞善良的老一代農民,他們真的不應該領取養老補助金嗎
    我也看到了很多網友,都在呼籲給這些農村老人提升養老補助金,但是總能看到極個別的人,在醜化那些給這些老農民呼籲的人士。說他們想吃白食,想白拿養老金,甚至有的是直接給扣帽子,說這些給農村老人呼籲的人士是農鬧。
  • 農民老了、幹不動活了,怎麼辦?
    農民老了,幹不動活了,怎麼辦?生老病死,自然規律。過去農民種田要上交公糧,要交這稅那費的,照樣生活。如今國家富強了,經濟發達了,到2020底己結束扶貧工作,說明農村基本上沒有貧困戶了。最低限度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句,溫飽問題得到全面解決。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是什麼意思?我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多年歷史的國家,在這片沃土上,也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畢生經歷總結而來的。
  • 農村俗語「窮單身富寡婦,寡婦有田無人耕」,這是什麼意思?
    一、先說「窮單身富寡婦」「窮單身」指的是過去農村裡的光棍漢。光棍漢一般有三種情況:一是本身身體或智力有問題,娶不到媳婦;二是懶漢二流子沒有哪個女人肯嫁給他;三是家境貧窮孩子多娶不到媳婦。農村有句老話叫「嫁漢嫁漢,穿衣吃飯」,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如果你不能養家餬口,甚至連自己生活都保障不了,沒有女的會嫁給你。所以,農村富裕的單身漢幾乎沒有。即便是原來家庭富有,如果一直單身,也會致窮。「富寡婦」都知道。的確,除了個別情況,寡婦一般都不太窮。為什麼呢?
  • 用大白話分析農村宅基地改革的現狀,你了解麼?
    也就是說,宅基地還是歸村集體所有的,但是宅基地上建的房子呢歸農民所有,現在可以適當的把農民住的房子租出去,房屋使用權可以轉讓給別人進行使用。耕地的三權分置比較明確,即土地歸國家集體所有,現在將承包權給到了農民手中,在取締了皇糧國稅的前提下,農民的耕地所有權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次延長30年,土地耕種的權利可以由農民支配。
  • 2020年起,為保障農村養老問題,4個變化讓農民受益,早知少吃虧
    但是對許多農民朋友來說,最害怕的還是將來自己老了怎麼辦,農村雖然有基礎養老金,但這筆錢確實少了些,另外社會養老保險也要自己繳納,對很多人來說,的確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有些五保戶的老人將來可能面臨更多的養老問題,為了解決這些養老問題,農村養老在不斷的改革中提高了老人的晚年生活保障,從2020年開始,不僅是我國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而且在農村養老問題上
  • 辛丑牛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啥意思呢?
    ,畢竟農業耕種是農民的根本,所以說農民基本是離不開種地的。對於農民來說,種地自然是按照一年當中的節氣來進行的,在以前的時候農民在對於展望莊稼的耕種收穫來說也是按照農村特有的一種預測方式,那就是「黃曆」,黃曆也是農民在平時的耕種,婚嫁等方面也是起到了一定的參考作用,就拿前幾天來說,我路過村口的時候,幾位老農民就在討論農村的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叫「寡婦遇到牛,龍少不擔憂」,乍一聽的時候還摸不清是啥意思,然後我就湊近聽了一下,你別說還真那點意思,那麼你知道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