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最早由德國社會學家滕尼斯在1887年提出,並運有於社會學領域。1938年費孝通先生對應創製了「社區」,齊基本含義是指:一定區域內有特定生活方式並且具有成員歸屬感的人群所組成的相對獨立的社會共同體。從寬泛的意義講,社去有5個要素構成:地與、人口、區位、結構和社會心理。在我國,城市社區大體相當於街道的地理轄區範圍。
社區商貿服務業是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後發展起來的概念,它是指以一定地域居民區為載體,以區域內社區居民為主要服務對象,以便民利民為宗旨,以不段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量和提高社區歸屬感為目標,通過各種商業業態,商業業種和商業功能的集聚,提供日常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的屬地型商貿服務業。
西方發達國家的社區商貿服務業早已成為居民綜合消費的載體,佔社會商業支出總額的60%左右。起步中的中國社區商業規劃可以借鑑國外成熟商業社區的經驗,在學習中發展,在摸索中創新,建造富有中國特色的社區商毛服務業模式。
國外社區商貿服務業的發展
社區商貿服務業最早於1950年代在美國出現。當時由於家庭汽車的普及,以及城郊新建的發達的高速公路,使得城市居民大量向郊區擴散,由此產生了專門為郊區新建居住區居民服務的社區商貿服務業。1960年代,英國、日本、法國等西方國家也由於居民的郊區化而出現社區商貿服務業,到1970年代,新加坡的社區商貿服務業也開始大規模發展起來。
(一)美國的社區商貿服務業中心
美國的社區和外面是基本分離的,一辦在社區裡,小超市、餐飲店、快餐、寵物服務、自主洗衣店都很多,這些都市社區居民生活上不可或缺同時又要求快捷服務的,而這正是社區商貿服務業的優勢所在。
美國的社區商貿服務業中心有兩大發展特點:一種是在「中心」內有一主題,如以一家大超市為主,附帶部分折扣店或全部專賣店,廠家直銷店;另一種是突破傳統觀念,呈塊狀型。與周圍的文化娛樂等設施結成聯盟,使塊狀不一定只位於一幢建築,而是擴展為一個較大的消費空間。
國外的購物中心分為地區型購物中心和近鄰型購物中心三種,以美國為例,對三者進行比較:從表1可以看出,社區購物中心在面積、服務人口、商店數目等方面都界於地區型購務中心和鄰裡型購物中心之間。社區購物中心的零售商們聯合擴大經營的範圍,不僅增強對人們「一站式」購物的滿足能力,還向社區居民提供豐富的服務項目和休閒娛樂項目,因此社區購物中心在各國城市整體商業整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例如在美國2000年全國社區購物中心零售額為4494億美元,高於購物中心(3205)和區域型購物中心(1429億美元)。
表1 美國不同類型購物中心的比較
(二)日本的社區商貿服務業中心
「 商業街協同組合」 是日本頗具傳統特色的一種社區商業中心。例如 , 日本東京都神樂坂商業街 , 就是東京一條極為普通但又富有日本特色的典型社區商業街。在100 多米長的步行街兩側 , 散 落著連戶商鋪、中型超市、24 小時便利店以及傳統雜貨店等 248 家店鋪 , 花店、迷你高爾夫館、蔬果鋪、美容店乃至證券所應有盡有。這種社區商業還同時肩負保護中小商業企業、保護城市的 傳統文化特色的重任。
日本規劃最大、全美式的社區商貿服務業中心是東京近郊船橋市的拉拉普多 , 除了本身的休閒文化設施外 , 中心還設有公共休息區、活動區、兒童娛樂區、藝術造型展示區等 , 形成一個生活小區 , 使來到這裡的顧客得以盡情享受。
在日本, 便利店除了賣及時快速消費品之外, 還有代收水煤電各種費用的服務, 並且, 還可以代售車船票、提供快遞業務等。很多便利店24 小時經營 , 並設有取款業務, 人們從家裡到便利店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取到款, 非常方便。甚至一些便利店還可以成為IT 配送的商業網點, 比如在網上訂書, 白天要上班, 就可以將書送到店裡去, 下班回來的時候再取。
( 三 ) 新加坡的社區商貿服務業中心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將社區規劃為三個層面 , 配建和設置了相應的商貿服務業。
三個層面的劃分 :
一是1000-1200 套住戶配套建設一個鄰裡商店 ( 相當於上海規劃的街坊級 )
二是6000-8000 套住戶配套建設一個鄰裡中心 ( 相當於上海規劃的居住小區級 )
三是40000-60000 套住戶配套建設一個新鎮中心 ( 相當於上海規劃的居住區級或居住地區級 ) 。
新鎮中心以經營高檔商品為主,商店組合為: 娛樂設施、銀行、郵政局、超級市場、百貨公司及高檔商品、商店、餐館、快餐店。
鄰裡中心以經營中檔商品為主, 商店組合為: 普通日常商品商店、診療所、餐館和小販中心。
鄰區商店以經營生活必需品為主, 商店組合為: 普通曰用品品商店和餐廳。
一個典型的鄰裡中心設置35 個商店和2 個食閣、1 個超級市場、1 家菜市場、1-2 臺自動提款機。
必備功能有: 診療所及牙醫、麵包店、文具店、中西藥行、託兒所、服裝店、眼鏡店、理髮店、家庭用品、書局、家庭娛樂中心。
新加坡的社區商貿服務業主要涵蓋菜場、銀行、郵政、衛生所、洗衣房、理髮店、快餐店、超市、新華書店、修理鋪、公共廁所和社區活動中心以及服裝店、鞋店、禮品店、鮮花店、攝影店、音像製品店等。使居民生活所需的服務項目門類齊全、應有盡有、配套完善。
Home by Home(鄰裡之家) 是新加坡社區商貿服務業中心的名稱 , 即按照社區建設的配套建設指標 , 根據物業的規模、類型以及居住人口需求配備相應的商業配套設施, 由開發商或物業方進行集中經營與管理, 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 而是為社區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務的社區生活服務中心。
(來源:上海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