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微博或朋友圈曬孩子萌照,記錄寶寶的成長曆程,這已成不少爸爸媽媽的習慣。但許多人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洩露孩子的信息,將他們置於險境。
何女士喜歡在朋友圈曬豪宅,以及曬娃,多次洩露孩子所在學校等信息。
小學同學胡某負債纍纍,於是便萌生了綁架撈錢的念頭。盯上了何女士,偷偷在她車上安了GPS定位,跟蹤十多天。
你以為這只是個例嗎?
浙江楊女士領著孫女去公園,孫女差點被陌生人拐走!
可怕的是,人販子竟然準確地叫出了小孫女的名字,還告訴她自己是媽媽的朋友。
回家後,楊女士跟兒媳說了這件事,兒媳才想到自己經常發朋友圈,曬孩子的照片。她從未想到,這些朋友圈,差點害了孩子。
上海奶爸李先生,因為在朋友圈頻繁的曬娃加炫富,被朋友圈好友盯上。
他家孩子在哪兒讀書,幾年級幾班,就連孩子參加夏令營的時間,都被犯罪分析描述的清清楚楚。
犯罪分子要挾李先生打款170萬,如果不打,李先生一家的人身安全他就沒辦法保證。
這樣的報導數不勝數!
很多人有了小孩之後,開始瘋狂曬小孩,從睡覺到吃飯,再到出去玩……
瘋狂的「曬娃行為」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一些不懷好意的人,通過朋友圈獲得的信息實施犯罪!
2019年11月21日,中國青年報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78.3%的受訪家長會在朋友圈「曬娃」。調查中,73.5%的家長認為「曬娃」需要事先徵得孩子本人的同意。關於頻繁「曬娃」產生的消極影響,65.2%的受訪家長認為洩露孩子隱私會帶來安全問題。
即使如此,朋友圈「曬娃」的現象仍普遍存在
家住蕭山區的笑笑媽媽說:「我覺得孩子這個樣子很可愛,就要發朋友圈。」(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網友「月亮的心」曾經也酷愛在朋友圈曬娃:「一開始大家還會點讚評論的,多發了就沒人理了。後來有一次去開同學會,發現好多同學都把我屏蔽了,太尷尬了……現在就不怎麼發啦!」
當然,爸媽們想分享孩子成長點滴的心情,我表示可以理解,所以建議大家在「曬娃」時這麼做——
1、可能洩露隱私的微信功能別開。如「附近的人」、「常去地點」、「允許搜索」、「允許陌生人查看十張照片」等功能,平時不用時最好都關掉,必要時再打開,以免別有用心的人通過這些功能輕易知道你的位置、常去的地點。「加我為朋友時需要驗證」這一項要打開,免得被人隨意加為好友而不知情。
2、裝軟體時「允許」項別輕易點擊。在手機上裝軟體,經常被要求「使用您的位置」,一旦點擊「允許」,這些應用便可掃描並把手機信息上傳到網際網路雲伺服器,一旦上傳的資料被洩露,別人就可能知道你手機裡的全部個人信息。
3、舊手機別隨手扔。手機不用時不要隨便賣給、送給他人,恢復手機出廠設置並不能高枕無憂,騙子用一些軟體就能輕易恢復手機數據。建議反覆多格式化幾次,防止數據輕易被恢復。
4、洩露隱私的拉票別投。對朋友幫忙投票的請求,很多人出於友好和湊人氣的目的,不光自己投票,還在微信群、朋友圈進行轉發、拉票。有的除了關注公眾號,還需要填微信號碼、手機號碼等個人信息才能有效投票。特別是牽扯到填寫銀行卡號等重要信息時,更要格外謹慎。
5、孩子的照片別曬。不要用孩子照片作為頭像,更不要透露孩子的姓名、小區、學校、班級名稱等有效信息;控制分享的範圍,微信、QQ都有隱私設置,以分組的形式將娃曬給親人和朋友看;教育孩子基本的安全知識,比如不要親信陌生人等。
小貼士:
這些細節可能會洩露你的隱私:
1、在網上租過房子、交易閒置物品,只要留下過聯繫方式,通過搜尋引擎或一些關鍵詞,就有可能搜到你。
2、註冊不同的網站論壇,習慣只用一個ID。沿著這個ID,可以在不同的網絡社區找到你的信息。
3、使用坐標功能需謹慎。有人喜歡發微博諸如:「出門旅行了,家裡四五天都沒人,好擔心啊。」但還會再傳一個「我在這裡」的坐標,就等於直接跟小偷說,接下來四五天儘管來吧,家裡沒有人。
4、照片背景也有可能洩密。比如,曾有網友根據演員王珞丹發布的自拍照,通過照片背景找到了她的住址。
5、別以為敲下「Delete」(刪除)鍵,你在網上想藏匿的信息就能徹底消失,搜尋引擎的網頁快照功能還會讓你發布過的內容高亮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