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居蓮香樓都找他家買餅印

2020-12-14 信息時報
  餘兆基在製作餅印,左圖為餘師傅家傳的雕刻工具。
  好的手工木製餅印雕刻出來的花紋和圖案獨一無二,堪稱藝術品。
  各種不同樣式的餅印。

  □本版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王智汛

  本版圖片 信息時報記者 葉偉報

  

  豬,寓意豬籠入水;魚,寓意年年有餘;鰲,寓意獨佔鰲頭……每一個餅印圖案,都蘊含著人們對生活的期盼與祝福。

  今年8月,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在西關永慶坊開市,包括廣彩、廣繡、琺瑯、餅印等10家集展示、展銷、體驗、傳承、交流和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非遺大師工作室開業,成為遊人品味廣州百年老街市井氣息、體驗嶺南文化藝術魅力的「新窗口」。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餅印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餘兆基的工作室就是10家首批入駐的大師工作室。「餘同號」這三個字,不僅代表了家族傳承,更有著時間的記憶。

  

陶陶居蓮香樓都來買餅印

  餅,在廣府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除了是一種食品以外,更有美好的寓意。婚禮嫁娶要有「嫁女餅」「龍鳳禮餅」,中秋要吃「月餅」,生日要吃「壽桃餅」……逢年過節都有各式各樣的「禮餅」。而做餅離不開餅印,手工木製的餅印更是做月餅的必備工具。好的手工木製餅印雕刻出來的花紋和圖案獨一無二,堪稱藝術品。

  今年8月下旬,西關永慶坊國家4A級景區掛牌,廣州首個非遺街區開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州餅印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餘兆基工作室首批入駐。餘兆基是廣州老字號「餘同號」第五代掌門人。「餘同號」這三個字,不僅代表了家族傳承,更有著時間的記憶。「餘同號餅印,是我爺爺的爺爺在1865年創立的。『餘同號』中的『同』字,意為創立於清朝同治年間。」餘兆基說。

  「餘同號」有多威水?這家迄今已有150多年歷史的老字號是目前廣州僅存的堅持手打餅印的店鋪。餐飲老字號陶陶居、蓮香樓、大同酒家、泮溪酒家製作點心月餅的餅印,皆出自「餘同號」。

  

餅印製作大小工序近20道

  拿著一支細細的圓刀,在一個刻有餅狀凹槽的木頭上精雕細琢,屋裡散發出木屑的香氣……45年前,還在讀書的餘兆基放學回家,看到爺爺正伏案鐫刻。懂事的他不忍爺爺太過勞累,主動上前幫忙,餘家的傳統手藝從這一刻起傳到了他的手裡。

  「要想學餅印雕刻,起碼要花十年八年工夫。特別是最難處理的『挖陰陽』,沒有十幾二十年的功底是很難處理的。」餘師傅告訴記者,餅印的製作無論選材還是雕刻,都容不得一絲馬虎。選材上,餅印一般使用野生梨木的木芯,這種木材韌勁夠厚度足,適合雕刻。把木材採購回來後,要經過兩年以上風乾才能雕刻,這樣才能得到更加穩定的餅印。

  製作一個餅印,大大小小的工序差不多有20道。「首先是刨平,接著就是畫樣、鑿牙、鑿孔,起了腳的餅印有一種立體感,還有挖陰陽、鏟底、雕花,差不多有20道工序。手工雕刻的餅印打出來的餅是有層次感的,這是機器無法做到的。」餘兆基說。

  

餅印圖案寓意祝福皆不同

  不同的餅印,都帶有不同的寓意和祝福。百年沉澱的餘同號,餅印圖案變化萬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

  「製作餅印很講意頭,譬如獨佔鰲頭、豬籠入水、年年有餘等都是大家比較喜歡的圖案。這個石榴花圖案也非常經典,因為石榴多籽,寓意多子多福。」餘師傅的工作室位於廣州非遺街區(永慶坊)內街,店內擺放著樣式圖案各異的手工木製餅印,有月餅、水晶餅、嫁女餅、壽桃餅等,歷史最悠久要數有150年歷史的「福祿壽全」。

  「以前因為物資比較稀缺,老餅印刻得比較淺。不過,他們還是會注重餅印的圖案,還會鑽研各式各樣的款式,供給不同的人。這些餅印圖案都有很好的寓意,代表著我們的廣府文化。」餘師傅手裡有幾本珍貴的手記,裡面記錄著他多年來收集的餅印圖案。「每一種圖案都有不同的含義,我已經不太記得製作過多少種樣式的餅印了,有一些現在已經失傳。近年來我有意把一些傳統餅印圖案收集起來,希望能夠傳承下去。」

  

受機械餅印衝擊日漸式微

  上世紀80年代,餘師傅的爺爺在大新路承包下一間店鋪,領取了營業執照,掛上了「餘同號餅印木器店」的招牌,成為「個體戶」。「我們算是最早一批的個體戶了,那個時候也是手工餅印最輝煌的時期,不僅蓮香樓、咀香園等大餅家會向餘同號採購餅印,很多街坊家裡都有我們餘同號餅印的身影。」

  「因為手工製作餅印產能有限,餅店想保證第二年中秋之前有足夠的餅印使用,必須提前預訂。基本上,中秋節之後的一個月內,第二年的訂單就排滿了。」餘師傅介紹,當年的餘同號也是「萬元戶」,做一季的餅印能有六七萬元收入。「按照當年的消費力,做一季就能買好幾套房子。」

  「隨著機器生產的運用和普及,各種機械餅印、塑料餅印開始在市場上湧現。由於木刻餅印製作時間長、成本高,來訂餅印的人越來越少,手工餅印的市場也越來越小。」2000年前後,曾經輝煌的餘同號與其他手工餅印店一樣遭遇到機械餅印的衝擊,多家手工餅印店逐步關門,只剩下餘同號堅持至今。「其實我當時也萌生過放棄的念頭,不過這手藝畢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不希望在我這一代失傳,希望餅印文化能夠繼續流傳下去。」

  技藝創新成為「廣州手信」

  餘師傅的工作檯上擺滿了不同的刀具,歲月在道具上留下痕跡,卻沒有帶走他對手工餅印的熱情,他始終認為傳統技藝會有人「識貨」。2017年,餘同號餅印製作技藝先後獲頒「越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廣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2018年,餅印製作技術被納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餘同號被認定為「廣州老字號」。

  「現在國家給予傳統手工藝很大的政策支持,加上政府的補貼和推廣,讓我們有了更好的平臺。」近年來,餘師傅在餅印圖樣和用途上加以開拓,他製作的創意餅印相框《心心相印》就在首屆廣東非遺創意大賽中獲獎。而他利用餅印製作技藝製作的餅印產品,也被認定為「廣州手信」。此外,他還開發製作多種木雕小件,比如木梳、木手串、木勺、木抽紙盒、木筷子和木雕製品等產品,讓古典木雕藝術文化通過文創產品深入平常百姓家。

  除了開發各種餅印產品外,餘師傅還經常參加展會進行宣傳,以及到學校講課,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了解並喜歡這項技藝。「以前餘同號的東西只有餘家的人才能學,現在只要肯學都會毫無保留地傳授。」

相關焦點

  • 香港蓮香樓
    「蓮蓉第一家」——香港蓮香樓蓮香樓是一所過百年歷史,有著「蓮蓉第一家」的美譽的老茶樓,廣州店現址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上下九步行街,她與陶陶居均是廣州僅餘的兩間過百年歷史的老茶樓。從這些老茶樓的興起,廣東獨特的飲茶文化漸漸成型。
  • 【中國夢·踐行者】餅印匠人餘兆基:用歲月雕刻團圓情 讓月餅更有...
    第五代掌門人月餅模,廣州人俗稱「餅印」,是製作月餅的工具。廣州人喜歡做餅,嫁女餅、老婆餅、雞仔餅、杏仁餅、廣式月餅等,有些餅的樣式簡單,有些則樣式考究,需要精心雕琢。傳統的廣式月餅上既有花草紋樣,也有刻字圖案,如何成就這些凹凸有致圖案,功夫再老到的廚師,都離不開一個木製的餅印。
  • 蓮香樓:百年餅家,一餡風流
    廣式月餅之「蓮蓉」一角,乃是由蓮香樓唱紅,廣州諸多老字號皆是酒樓食肆為主,唯有蓮香樓乃是以「百年餅家」聞名,蓮香樓的蓮蓉月餅和老廣州手信,名揚四海,成為廣州最具紀念意義的民風民俗之一。傳奇之一是「從未停過業」,儘管世道不堪,但人心平常,店裡的生意一直有得做,東家的命運或許有變,下面的手藝人依然傳承守望,到2007年,蓮香樓成功轉制,業績也不斷提升。蓮香樓最早是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擁有獨具老西關特色風俗民情的雞仔餅、嫁女餅等。後來發明了蓮香四溢、口感幼滑的蓮蓉餡,進而生產蓮蓉月餅,蓮香樓老字號糕點名聲越來越響,蓮香樓被譽為「蓮蓉第一家」。
  • 好嘢,廣州匠|餅印匠人餘兆基:用歲月雕刻團圓讓月餅更有人情味
    這些工具我都算不出用了多久,有些是以前傳下來。」製作餅印,除了形態各異的刻刀,還需要用到一塊巨大的木槌。在餘兆基的刻刀旁邊就擺放著一塊已經被手磨到油光泛亮的楠木木槌。只見餘兆基在雕刻的過程中,一手穩穩地扶著刻刀,一手抓著木槌精準施力,每一個落點,每一次施力,都是餘兆基過往數十年專研技藝的展示。
  • 一個「蓮香樓」制出兩種餅 品牌糾紛再次熱議
    捲入糾紛的廣州飲食公司(以下簡稱「廣飲」)和廣州蓮香樓有限公司,也各自忙著發聲明、開新聞發布會,聲稱自己的產品是正宗的。業內擔憂的是,同品牌競爭會不會兩敗俱傷呢?不少市民納悶:今年到底如何選擇正宗的蓮香樓月餅呢?  據了解,廣飲在今年年初成立了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既生產陶陶居品牌的糕點,也生產蓮香樓品牌的糕點。
  • 92歲老店蓮香樓宣布休業,粵式茶樓敵不過時代潮流?
    近日,有近百年歷史的蓮香樓宣布休業:「中環蓮香樓暫時營運至2月底,之後休業整頓,未來或會再與茶客會面。」雖然這家蓮香樓並非我們在第十甫路上看到的那家,但其實它們「本是同根生」,由當時一家西關的餅店「分身」而成。
  • 「蓮香樓」商標再「招親」?10年商標使用費355萬
    位於麗影廣場c區的陶陶居。 南都記者 黎湛均 實習生 董天健 攝「陶陶居」商標同屬兩家企業使用老字號商標「一女二嫁」的現象,在廣州不是少數。「陶陶居」品牌同樣擁有兩個商標使用權人。去年的8月13日,廣州酒家發布公告,稱陶陶居公司已完成股權轉讓的相關工商登記手續,成為廣州酒家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廣州酒家集團獲得了100%廣州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股權。
  • 手工餅印:五代人堅守盼傳承
    「豬籠入水」「醒獅迎春」……這些圖案都由模具壓出,廣州人稱模具為「餅印」,如果沒有月餅木餅印,就沒有廣式月餅。餘兆基是廣州僅有的手工餅印製作者,他最大的希望是能夠將餅印製作技巧傳下去。「守藝」43年傳承基業在過去,一副精巧的餅印經常引起各大餅家競相採購。
  • 亞茂整餅,語出蓮香樓
    粵講粵俗    □顏志圖(粵語講古傳承人)    廣州蓮香樓商標案最終結果10月9日在廣東省高院出爐,廣州老字號的生存發展與權能分離問題再一次引起關注。是是非非暫且放在一邊,還是由講古佬說說蓮香樓的故事吧。
  • 92歲的香港蓮香樓更名重生,將「懷舊」堅持到底
    在1980年,香港蓮香樓遷至威靈頓街襟江酒家舊址,而第三代蓮香樓則在1996年遷至現址威靈頓街160號。 如今的蓮香樓,一直保留著60、70年代的舊式裝潢,懸吊的風扇、鳥籠,復古風味十足的掛鍾。牆上還掛有多幅中國字畫,包括已故書畫家周長忽手跡,這些都是23年前蓮香樓經理從一間要倒閉的茶樓買回來的,保留到現在,為整個空間增添了一絲文雅氣息。
  • 蓮香樓因一批次雞仔餅酸價不合格被罰1萬元
    原標題:蓮香樓因一批次雞仔餅酸價不合格被罰1萬元   據廣東省
  • 92歲的香港蓮香樓更名重生,將「懷舊」堅持到底
    在第一代老闆顏樂天去世後,由其兩子顏志人及顏同珍接手,第三代老闆顏尊輝(顏同珍的兒子)亦於70年代開始打理蓮香樓業務,並開設了蓮香樓的姐妹店「蓮香居」,同樣是主打傳統粵式早茶。在1980年,香港蓮香樓遷至威靈頓街襟江酒家舊址,而第三代蓮香樓則在1996年遷至現址威靈頓街160號。如今的蓮香樓,一直保留著60、70年代的舊式裝潢,懸吊的風扇、鳥籠,復古風味十足的掛鍾。牆上還掛有多幅中國字畫,包括已故書畫家周長忽手跡,這些都是23年前蓮香樓經理從一間要倒閉的茶樓買回來的,保留到現在,為整個空間增添了一絲文雅氣息。
  • 廣州特產購買清單,2分鐘帶你買遍廣州人氣特產
    2.源溪店:源溪石路邊1號(近南岸路)地鐵:5號線西場站A出口公交:西場立交站、西場電器城站注意注意:總店只收現金,並且常年排長龍,如果不想排隊或者沒帶現金的,推薦到源溪分店哦~如果不喜歡吃脆口的,可以到蓮香樓或者陶陶居買韌口有嚼勁的
  • 老字號的隕落,廣州百年老店蓮香樓如今為何如此不堪
    上一次給餐館寫差評要追溯到去年,巧合的是當時所在的位置也是廣州,而且就在離這篇文章的主角蓮香樓幾百米之隔的寶華路。有些本地老饕告訴我這並不是什麼偶然,是因為老西關地區的美食早已變了味。不管是寶華路這家麵店還是斜對面那常常被遊客擠滿的銀記腸粉都不再受到老廣的認可。
  • 香港四大茶樓之一的蓮香樓
    與廣州蓮香樓一直在老西關發展一樣,三易其址的香港蓮香樓始終守在中環的皇后大道中一帶,前前後後搬了也就是數百米的範圍,為的就是常年幫襯它的老街坊。有一位名叫麥老伯的老食客從小在中環當鐘錶維修學徒,那時到蓮香樓吃飯是個奢侈,後來他自己當上師傅了,就每天必來蓮香樓喝早茶。
  • 陶陶居餅家總店煥新迎客,十甫路總店重燃百年記憶
    9月5日,廣州百年老字號品牌陶陶居總店的附屬部分——陶陶居餅家,在中秋節前率先開門迎客。今年月餅銷售目標100萬盒80平的店面售賣近70款產品,陶陶居經典的月餅及核桃酥、老婆餅、雞仔餅等廣府手信擺滿貨架。最受歡迎的還是廣式月餅,「不僅月餅種類一如既往多種多樣,還推出了新的月餅包裝!」前來選購的鄭阿婆告訴記者。
  • 陶陶居品牌將歸廣州酒家所有?現有陶陶居酒家經營權不變
    7月4日下午,廣州酒家發布公告稱,公司2019年7月4日與廣州工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業發展集團」)籤署了擬受讓其持有的100%廣州陶陶居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陶陶居公司」)股 權的《股權轉讓意向書》。這是否意味著廣州餐飲百年老字號品牌「陶陶居」將落於另一餐飲老字號廣州酒家手裡?
  • 「早茶」頭牌聯姻:廣州酒家「吃下」陶陶居100%股權
    收購未涉及經營權轉讓就目前情況來看,陶陶居採用的是輕資產經營的模式,除去經營一家在廣州十甫路的老店以及銷售食品類包括常規腊味、餅食等粵系風味特產外,陶陶居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做品牌「包租公」,通過向餐飲企業收取品牌授權費。現今開滿廣州大街小巷的陶陶居酒家,均由廣州食尚餐飲集團經營。
  • 曾打算關門的香港蓮香樓「復活」,不過換了個新名字
    因為商標持有權仍歸顏氏家族所有,所以「蓮香樓」在2月28日做完午市後,將會換上新招牌「蓮香茶室」。易名重開後,老夥計們將會以「原始模式」經營,即只做早、午及下午茶市,晚市將會取消。原本在蓮香樓底層的「蓮香老餅家」,也會繼續原址營業。已有92年歷史的「蓮香樓」,是香港目前存留為數不多的舊茶樓之一,且仍保留著樓下賣糕餅、樓上「做茶樓」的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