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的「升級版」是什麼樣子?

2020-12-13 極客公園

作者:

最近一段時間,共享單車圈內真是熱鬧非凡。摩拜與 ofo 相繼融資,作為剛剛創業近兩年的創業公司,無論單筆融資規模還是融資速度與融資總規模都算的上是空前的。

而 ofo 與小黃人的「聯姻」,更是被稱為「史上最黃 CP」。在 ofo 官方微博關於小黃人的上千條評論中,有很多是關於「不來 XXX 地,就卸載小黃車 APP」的調侃,人們對於小黃人的喜愛可見一斑。

ofo 甚至在北京一些地鐵站裡面,投滿「最黃」的炫目廣告,很容易讓路人陷入到「黃的世界」,而「全程搜集小黃人」的活動似乎更是引發了「全民在行動」的反響。

究其原因,大家可能並不是為了 77.77 的紅包,而是一種玩的心態,更多的也許是對於小黃人的喜愛。從商業角度而言,ofo 確實做了一次成功的借勢營銷,以後,ofo 與小黃人的營銷案例也許真的會被「抄爛」。

扯皮不少,不過當你在「騎」小黃人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小黃人車(暫且這麼稱吧)其實除了外觀之外,其餘方面好像並沒有太大的改善。

當新鮮感過後,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需要的還是一輛好騎的車。就像 iPhone,最近幾年用戶對蘋果的吐槽大多是創新少,只能用「姨媽紅」(好像不太準確哈)來換取存在感。

當一款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之後,大家都會對他有更高的期待。哪怕不是高科技,最起碼也應該讓大家嘗嘗鮮、見識一下吧!今天,極客公園和大家聊聊共享單車的升級版會是什麼?

尚且遙遠的未來

極客公園在《文章中,從「越來越主流的實心胎」、「導航提示+夜間車燈需要完美結合」、「地下車庫」幾個方面,介紹了一些對共享單車的期待。共享單車都添上屏幕了,但我們需要的真的不止於此》

不過,根據中國的國情,有的可能真的還尚且遙遠,畢竟共享單車目前也就出現 2 年左右,相應的政策都還沒有跟上,而且共享單車什麼地方應該停多少量車這樣統計學的問題還沒有很好的解決,建造地下車庫這種耗資巨大並且需要政府統一規劃的舉措,真的不是一家創業公司可以幹得了的。

極客公園在中指出,共享單車公司未來有可能是一家物聯網企業,通過過往積累的出行數據,能夠促進交通改造。《共享單車的未來是什麼?》

同樣,這些也僅僅是對未來的一種設想,數據一定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而且需要政府真的在某一天確實要對中國交通建設「大動幹戈」。

從省力開始

共享單車確實是在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出行問題,不知會不會有人把騎共享單車當做一種健身的方式呢?如果此,下面這種方式可能真的不適合你。

自打共享單車火了之後,圍繞共享的項目層出不窮,好像就差「共享男女朋友」了,多數隻不過是一吹即破的泡泡而已。不過,共享電動車還是挺靠譜的,最起碼它確實不是一種偽需求。

帶電的車適合哪些人?總體而言,帶電的共享單車所針對的人群是共享單車的所有用戶群體,只是作為共享單車的一種補充,給用戶出行提供的一種多樣化選擇。

只不過在特定的場景中適用,如下:

極客公園就有一位記者老師,每天上下班基本都改用電單車了,他說「騎單車太累了」。所以說,帶電的單車不是一種偽需求,其實是喜聞樂見的。

另外,雖然共享單車主打 1-5 公裡的出行範圍,但實際上其實只是 1-3 公裡。

企鵝智庫做的一份調研數據顯示,每次使用使用共享單車在 1-3 公裡的用戶佔據一半以上,帶電的單車針對的是大於 3 公裡的範圍。

近日,小黃車的電動版已經亮相,引起人們關注。

眾所周知,目前國家對於共享電動車管理比較嚴格,而且法律也比較落後,還停留在 1999。所以企業繞開叫電動車而是電單車、電動自行車、電助力車等。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這款車採用可輕客專利的 Veloup,雙邊力矩傳感器,能夠在騎行過程中給予騎行者更加均衡的助力,讓騎行更省力。

一些大膽的想法

雲馬科技是上述 ofo 電動車的合作方,在 2013 年便成立了,2014 年獲得雷軍順為資本千萬元天使投資。

起初雲馬只是做自行車產品,然後售賣,只不過當共享單車的大潮來臨,自己受了很大的衝擊,所以公司開始轉變思維模式,從 2C 到 2B\2G(政府-government),直白來說,就是借著共享的勢,給企業與政府出共享單車/電單車系統解決方案。

按照這家公司的邏輯是,只要是與出行相關的工具,都在這家公司考慮的範圍之內。目前公司推出的幾種共享電動車方案是:口袋充電寶助力車方案、城市助力車方案、電動自行車方案。

其中,口袋充電寶助力車方案是用戶需要隨身攜帶一塊比 iPhone 7 plus 稍大一些的充電寶,當遇到口袋充電寶助力車,把充電寶按在自行車上,車就可以當做電動車用了。

這種想法其實與當下備受爭議的共享充電寶路子完全相反,其創始人邱懿武認為未來也許會通過充電櫃的方式實施充電寶租賃,也許會通過把充電寶賣給企業然後再通過企業再把充電寶賣給用戶。

另外,還有一些「奇形怪狀」的共享單車。

相比共享電動車目前還處在政府「不鼓勵」的政策內,共享單車似乎才是當下之重點,除了之前的「顏色」大戰,接下來可能要進入「形狀」PK 了。

題圖來源於 ofo

Leon

相關焦點

  • 杭州小良科技聯合愛瑪集團推出共享單車的「升級版」
    (原標題:杭州小良科技聯合愛瑪集團推出共享單車的「升級版」)
  • 哈囉出行的共享單車經濟學
    1885年問世的「羅孚安全型」自行車跨越百年歷史,駛入到數字時代的自行車,正因為共享單車的出現而被「第二次發明」。共享單車究竟給社會帶來了哪些改變,這些改變的原因是什麼?哈囉出行作為平臺方,又在其中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和價值?
  • 共享單車保衛戰!用這款小程序舉報亂停放,還能上「王者」
    從最初對共享單車這種「共享模式」的好奇,到出門習慣騎著「小黃」,隨時隨地都有共享單車已經變為了熟悉的生活方式。共享單車帶來諸多便利的同時,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很多問題。街道上共享單車混亂停放、隨意佔道,不僅影響城市美觀,還導致交通不暢。而作為共享單車的使用者,一味吐槽沒用,當鍵盤俠更沒用。你可以做的很簡單:動起來!
  • 「彎腰」的蘋果、「心累」的美團和共享單車的「無限戰爭」|極客一周
    更狠的是拼多多,「百億補貼」之後,iPhone SE 價格直接突破 3000 元檔位,下探到 2899 元。據說熬夜搶到打折券的同學,下單後瞬間顯示「已無貨」。在電商平臺搶 iPhone SE 的用戶心裡有「多香」,隔壁 Android 陣營廠商的心裡就有多涼。當國內手機廠商開始搶攻高端機市場的時候,沒想到蘋果用一臺「平價」機型,讓眾多跟隨者的後院失火。
  • 我心中真正的共享單車商業模式……
    共享單車的原罪所在:偽共享經濟難道共享單車們只能坐以待斃了麼?倒也未必。或許,尚有一線生機:「重資產」和「高浪費」,並非不治之症。藥方何來?話題還要從「共享經濟」說起。何謂「共享經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經濟模式,是為「共享經濟」。從這個定義上看,現在市面上所有的共享單車,都是偽共享經濟。你我作為用戶,於共享單車而言,都是無差別的——騎的都是單車公司的車,你沒幫我,我沒助你,與「共享」何幹? 大家只不過是「共用」過一輛車罷了。
  • 摩拜推出充電寶「能量芯」,單車秒變電單車
    近日,摩拜推出了共享電動自行車,其最大亮點就是電池竟然是一塊充電寶。這款充電寶目前已經開賣,並且起了個很酷的名字「能量芯」,首發價 199 元。「能量芯」不僅能配合摩拜電動自行車使用,還能當作真正的充電寶使用,給手機快充。
  • 為什麼你的共享單車越來越難停?
    停不了的共享單車,還催生出一個新的群體——蹭車族。
  • 車行天下|香港共享單車出師不利!
    ,這股風潮近日也吹到了香港,一個名為「Gobee.bike」的網站,推出了借用單車的服務,每30分鐘5港幣。一家由老外創辦,名為GoBee.Bike的共享單車網上平臺在20日開始在香港營業,初期提供過千輛單車,一開始,橙子君就有質疑:香港這麼小,這麼多車你停哪?結果,這些共享單車停泊的地方就是公眾單車停泊處。
  • 東航、海航允許空中開手機;滴滴共享單車平臺上線,小藍單車「復活...
    滴滴共享單車平臺正式上線,小藍單車將陸續「復活」1 月 17 日,滴滴共享單車平臺正式上線,第一批城市為北京和深圳,目前該平臺包括小藍單車和 ofo 小黃車,其中小藍單車為免押金騎行。用戶通過滴滴出行 APP 單車標籤欄即可解鎖使用單車。
  • 小良科技與愛瑪打造升級版共享電助力單車
    愛瑪集團與小良科技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研發共享助力單車。小良科技總經理梁超表示,之所以與愛瑪集團合作,看中的是愛瑪集團的三個獨有優勢。第一、品牌優勢:愛瑪集團是國內電動車行業的知名品牌,具有生產電動車和自行車的豐富經驗,而共享助力單車的研發,恰恰需要吸收這兩種車型的優點;第二、渠道優勢:愛瑪集團在全國擁有近3000家直供網點和6000多家分銷商,有如此多的網點和分銷商,產品的服務更加有保障;第三、研發技術優勢:愛瑪集團已與國內優秀的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合作,積累了共享單車研發的經驗,
  • 減重10 公斤,摩拜發布最「好騎」的新單車,還有「無印良品」概念款
    從初代經典款摩拜單車,到第二代輕巧的 Lite 版單車,再到今年 4 月發布的第三代「風輕揚」單車,摩拜單車經歷了三次全面升級。最初就是為減少故障率和防丟而妥協體驗,導致被大家詬病「難騎」,於是摩拜現在就為了這一件事死磕到底,今天摩拜又發布了一款堪稱最輕盈、最好騎的全新一代摩拜單車。
  • 在北京挑戰共享單車(中日對譯)
    L君輕車熟路,幾分鐘便完成了註冊,按照運營商的回覆,發送了我手持護照的正面照片,其間還教了我掃描二維碼解鎖共享單車的方法。哦,一想到我也能夠在秋高氣爽的北京東南西北的四處馳騁,疲乏時可坐地鐵回宿舍,充分享受共享單車遠遊之樂,內心便激動澎湃。然而第二天,通知到了:共享單車服務的對象僅為12~65歲的顧客,因此不建議您單獨使用共享單車。——即,一個鄭重的拒絕。
  • ofo 想進入倫敦,但是你知道在倫敦騎共享單車是什麼體驗嗎?
    所以,國外的戰場什麼樣呢?說起來還挺巧的,上個月去倫敦參加蔚來汽車 EP9 的發布會,當時我還真體驗了一次倫敦的共享自行車,一直想寫一直拖著,現在是時候了。下面這個小票,證明我不是鍵盤車神,真的騎了:被無樁共享單車慣壞了的朝陽群眾,來到倫敦,看到這些插在停車樁裡的共享單車時,內心還是湧起了對祖國的無限想念。
  • 文章頻道 - 共享床鋪戴上「共享」的帽子,也無法掩飾非法小旅館的...
    如果這種床鋪出租可以算作「共享經濟」的話,那全世界的酒店也都可以算共享臥室了吧?平心而論,對於逛街逛累了的顧客或者中午需要午休的上班族來說,一個能快捷入住,還不那麼貴的小房間(半小時僅需 6~10 元),無疑能解決他們在短時間內好好休息的需求。但與普通酒店鐘點房相比,這種入住方式簡直簡潔到「過於」便捷了。
  • 唐山新型電動共享單車!唐山市共享電動單車
    唐山新型電動共享單車!唐山市共享電動單車!自從2017年3月共享單車進入唐山以來,既方便了市民出行,又倡導和踐行了綠色出行,有利於緩解城市交通擁堵,降低汽車尾氣排放。種種跡象都表面如今共享單車已經開始沒落,街頭上的共享單車已經鮮有人打理維護。
  • 這家公司推出的「共享咖啡杯」,未來可能會出現在星巴克
    一家叫做 CupClub 的英國的公司推出了世界第一個杯子循環回收系統,模式和現在的共享單車和共享充電寶有點類似。消費者在咖啡店打包飲料帶走後,可以在喝完後將杯子放回最近的回收點。CupClub 對咖啡店的外賣杯子進行了重新設計,杯子和蓋子採用了可回收的低密度聚丙烯,顏色為純白,大小和形狀和市面上的一次性杯子基本相同。
  • 香港共享單車被扔進海裡,網友矛頭直指單車店
    最近兩年,共享單車火熱到爆,在香港也不例外,多家共享單車公司紛紛進駐香港。雖然這些公司都號稱為市民提供方便的短途接駁交通工具,但共享單車也造成違法停車及佔用大量單車位等問題,造成居民困擾。最近香港網友爆料,有人在大埔海濱公園,發現有不同公司的共享單車被拋到海中。
  • 【觀點】作為一門生意,共享單車行業已宣告死亡 - 鈦媒體APP
    與此同時,在氫媒工場看來,這一消息也意味著共享單車行業「賺取流量→壟斷行業→獲取利潤」商業模式的死亡,以及另一種商業模式,即「賺取流量→服務生態→生態盈利」的新生。進一步推斷可以預測:共享單車行業的打法,將由網際網路企業慣用的「賺取流量→壟斷行業→獲取利潤」的模式(典型如滴滴),轉變為圍繞各自背後生態「賺取流量→服務生態→生態盈利」的模式。
  • 能變速的共享單車!摩拜發布新車,比老款輕10公斤
    在形形色色的共享單車大潮中,摩拜單車能夠提供給用戶的體驗一直有著不錯的口碑,比如車身結實、開鎖方便、損壞率低。但是,在誇讚的後面,用戶們往往也會毫不留情地補上一句:「好是好,就是太重了。」事實上,「重」是在第一代摩拜單車在當時的工業設計水平,為了降低了投入市場後的運營維護成本不得不做出的妥協。摩拜也為了「減重」數次對車型進行更新。
  • 中國共享單車ofo傳破產,電動滑板車會是另一個泡沫嗎?
    轉換場景來到美國,類似的創業故事正熱鬧上演,電動滑板車(e-Scooter)新創頻頻獲得巨額融資,且不論是共享單車或是電動滑板車,近年也都相繼插旗歐洲市場,一時之間這個號稱「接駁城市交通最後一哩路」的科技創新方興未艾,這是否又是另一個泡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