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這些年可以說是硬通貨,不管是買了房還是沒買房的人,都一致的認為房子具備很大的價值,這都源於這些年房價的不斷上漲以及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讓房子自身的價值水漲船高,在房價不高的時候就有錢有眼光買房的人,後來都通過房價上漲資產倍增,如果有好幾套,現在身價基本上已經有上千萬了,實現財富自由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曾經樓市中就流傳過這樣一句話,炒幾套房的利潤,比開工廠的利潤還大,如果幾年下來房子炒好了,頂別人上班奮鬥一輩子,話雖有些粗糙,但實際上確實是這樣的情況,看看這些年買房炒房的人一年比一年多,只要是城市裡的房子,哪怕是那種很破舊很小的房子,都能賣上不少錢。
可以說投資房產就能掙錢已經是供認不諱的事情,但房子真的就有這麼好賣嗎?筆者從不這麼簡單的以為,因為房子過熱從來不是從需求上看出來的,而是在炒房者的烘託之下,形成了一定的假象,讓不少人覺得城裡任何房子都是值錢的,只要買到就可以賺到。
最近筆者一個同事就非常的懊惱,這位同事前些年買了一套房子做投資,面積大概只有60平米左右,是標準的一室一廳一衛一廚的格局,房子也是精裝修的,這幾年下來一直處於出租的狀態,一個月租金大概是1500元左右,但因為同事手頭比較緊,所以從去年開始就兜售這套房子,價格我看了和目前市場的價格差不多,當時想著應該早賣了,可最近在公司群裡發消息希望同事推薦客戶才知道,他這套房子到現在還沒有賣掉,其實這房子位置很好,地處雙地鐵附近,也在老城區,理應好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在筆者看來,還是被之前過度放大的樓市環境所欺騙了,無論是新房還是二手房真正好賣的城市,只有一線城市是這樣,二線城市二手房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賣,看看今年的二手房掛牌量就知道了,像重慶的二手房掛牌量已經突破了16萬套,以每月幾千套的速度遞增,這說明市場上二手房的數量遠超需求,很多人喜歡把一線城市的投資價值硬套到二三四線城市裡去,總覺得二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差距只是一步之遙而已,就像班級考試一樣,第一名100分,第二名應該也有90多分,其實這是錯誤的。
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差距,如果用分數來劃分的話,筆者認為一線是100分,而二線只有70-80分左右,三四線則是在50-60分左右,房子價值大不大,和城市綜合實力有著本質的區別,像筆者同事的這個房子,如果放在一線城市,早就被秒了,可是放在二線城市,至今都還沒賣掉,在我看來就是賣家不接受他的這個市場價格,覺得這個價格購買性價比不高,另外就是二線城市房子整體上沒有一線城市被看好,即使比三四線城市好,二手房畢竟是舊房子,和新房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前些年二手房遭哄搶全是炒作而已,當潮水褪去,房子的供需到底有多緊張才更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