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erge:M1 版 MacBook Air 成為輕薄筆電新標杆

2020-12-18 數字尾巴

近日,海外知名科技媒體 The Verge 表示,MacBook Air 在搭載了全新的 M晶片後,成為衡量其他筆記本的新標杆。

The Verge 編輯表示,經過測試,Apple Rosetta 2 翻譯層不會導致傳統應用程式的速度減慢或出現錯誤。這意味著,現在蘋果有一臺 1000 美元級的筆記本電腦,打敗了同價位的任何其他產品,在可預見的未來,每一臺 Windows 超極本都會被拿來與之比較,而且很可能會被發現落敗下去。

The Verge 稱,只需要多花一百美元,你就能買到一臺 MacBook Air,速度更快、電池續航更長、沒有風扇的 MacBook Air,並且輕鬆結束對輕薄 Windows 筆記本的評測。

相關焦點

  • 比MacBook Air更極致的超薄本3499元天貓秒殺
    神舟優雅XS系列因7月9日於北京舉行的神舟電腦「我本輕薄」夏季新品發布會而走紅市場,以輕薄優勢吸人眼球,最厚處僅15.8mm,比蘋果筆記本還薄1mm,薄出極致。神舟優雅XS-5Y10S1以輕薄打響市場,以最厚處僅為15.8mm打破14吋筆記本記錄,比蘋果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系列中13.3吋機還薄1mm。純銀白色煉製時尚的優雅XS,置於手中輕薄觸手可及。
  • 蘋果MacBook Pro筆電(Pro13.3英寸 18款灰色/256G/帶bar/MR9Q2CH/A...
    蘋果MacBookPro是一款升級英特爾 酷睿i7 4代系列處理器的全新產品,輕薄纖巧的造型美入人心,這款產品最大的亮點就是它所搭載的Intel 酷睿i7 4770HQ 四核心/       蘋果MacBookPro厚度約為18mm,整重2.04Kg,總體來說在15.4英寸的筆記本裡也算是比較輕薄的。解析度為2880x1800。
  • 讓「空中飛人」職場飛舞,英特爾Evo推動筆電產品「段位升級」
    她給我們計算了她每次出差所需要的大略時間:從位於北京東城區的公司出發打車到大興機場1個半小時,等待值機1個小時,飛行時間2-3小小時不等,到目的地後約1個小時的打車時間,總共約6個小時,必須依靠筆記本完成「不可能停下來」的工作。宣稱可以支持6個小時續航的筆電,這時候只能說將將夠用。
  • 下半年十代酷睿高性能筆電選擇多樣:哪些新品值得關注?
    從今年四月初,英特爾正式發布十代酷睿標壓移動版 —— 也就是代號為 Comet Lake - H 系列的標壓移動版產品線之後。不少一二線筆電品牌都在近幾個月內發布了基於十代酷睿系列開發而來的新一代高性能遊戲本。
  • 蘋果(apple)MacBook Pro筆電(13.3英寸) 京東10588元(贈品)
    蘋果MacBookPro是一款追求時尚與顏值的時尚輕薄本,鎂鋁合金的外殼做工精湛,明亮的配色讓人耳目一新,非常適合時尚年輕群體選購。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蘋果(apple)MacBook Pro筆電(13.3英寸) 京東10588元(贈品)http://nb.zol.com.cn/702/7023332.html
  • 聊聊學生時代的筆電,在追求輕和薄的路上沒有盡頭
    如今新的品類已經可以很好地在輕薄與性能上取得平衡,像2 合 1 產品的最大特色:多模式的設計,可以讓機器以筆電、平板、直立、帳篷四種樣式來使用,也讓我們看到了筆記本電腦將來走勢的閃光點,給了筆電產品無限的形態變化可能。  當然,對於廣大學生黨來說,性能恐怕還是第一考量要素,而便攜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如果在此基礎上還有點兒顏值,那就實在是妙不可言了。
  • 蘋果M1 MacBook Air評測(2020)——進化的飛躍
    雖然售價999美元的M1 MacBook Air並不是使用蘋果自產晶片組的最便宜機型--新款Mac mini的起價為699美元,儘管你還沒有為顯示器和外設做預算--但它可以說是Cupertino策略的純粹範例。
  • 將新買的Macbook換成M1晶片版,蘋果真香?
    今年上半年,終於沒忍住想見Mac的好奇心,在蘋果官網入手了一款19款13寸官翻Macbook Pro,當時入手價上萬元,而僅僅只用了四個多月後,我便血虧3000多元當作是「二手」出掉了它,而至於其中的原因,當然是蘋果新發布的「M1晶片版的Macbook Pro」。
  • 誰是輕薄之王 宏碁S7對決MacBook Air
    08年初第一代MacBook Air發布,讓人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筆記本電腦,人們在選擇筆記本的時候不僅僅關注性能表現,而且更加注重筆記本的工業設計水平,這麼多年來,能夠對MacBook Air形成挑戰機型不多,加上MacBook Air自身也在不斷的進行改良,直到現在仍然是輕薄型筆記本中標杆機型
  • 新蘋果MacBook Air評測:重大的更改,成為最好的電腦
    在過去的幾年中,MacBook Air一直是MacBook的精簡版,是日常使用的輕薄型筆記本電腦,但是由於性能低,它並不真正適合編輯等大型型創意工作。但是,現在此最新版本隨附與新款MacBook Pro 13英寸(M1,2020)中配備的M1晶片相同的性能,這意味著MacBook Air首次可以與更昂貴的筆記本電腦對比。因此,它無疑值得一試。
  • 新OSX將登場 蘋果MacBook Air港版7090元
    (中關村在線江蘇行情)蘋果在2014WWDC上發布了全新的Mac OS X 10.10系統,很快蘋果MacBook Air便可升級,新系統帶來了諸多變化,加強與iPhone手機的關聯,因此被視作是最具突破的一代系統。目前該機在商家「常州蘋果官方授權旗艦店」處港版特價7090元,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
  • MacBook Air(M1,2020)乞丐版上手體驗
    之前手裡能帶出門的電腦只有一臺兩三斤的傻大黑粗磚頭遊戲本和一臺性能弱雞得要死的 Surface Go,一直想要一臺輕薄本。正巧六月的 WWDC 2020 放出了年內要出 ARM Mac 的消息,就一直等到 11 月了。
  • 微軟Surface Laptop Go商用版,一款有溫度的筆記產品
    就在前不久,為了降低消費者的體驗門檻,微軟正式推出了Surface系列的新產品:Surface Laptop Go商用版。微軟的工業設計能力和細節水準在同期一直都是標杆般的存在,而Surface Laptop Go商用版則是迄今為止最輕薄的Surface Laptop,在生活與工作學習中都具有很強的功能。時尚外觀、強大性能和長效電池續航時間,可以滿足我們的多重需求,賦能生產力。
  • 2020年最值得選的3款性價比辦公筆電:大續航快充+高顏+輕薄便攜
    進入2020年,對於很多上班族和學生來說,可能沒有經歷過這麼長時間的在家辦公學習,想要提高學習工作效率,硬體方面一臺輕薄的筆記本可能更為重要,在此筆者給大家推薦3款性價比高的辦公筆電。1、榮耀筆記本 MagicBook 15作為19年發布的新款筆記本MagicBook 15擁有很多系列,其中分為銳龍版、和酷睿i5/i7系列,在系統上分為win10和linux,如果從純辦公和性價比方面考慮,筆者推薦銳龍R5 3500U的win10版本,主要原因在於其256G存儲的價格在3500元左右,而且win10自帶的辦公自動化正版軟體也能省心省力
  • 蘋果M1版MacBook可以裝Win10了?你想的太美了!
    CFan早前也對M1版Mac電腦進行了很多報導,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參考《X86處理器的夢魘?蘋果M1自研晶片到底有多強?》《ARM的逆襲!M1版蘋果MacBook體驗真有那麼好?》、《秒天秒地秒空氣!蘋果M1安兔兔跑分竟然這麼高!》等文章。 M1版Mac電腦最大的缺陷,就是模擬Windows 10環境運行的虛擬化軟體均無法使用Rosetta 2進行轉譯,而Rosetta 2也不支持翻譯內核拓展,這意味著消費者無法通過Boot Camp安裝Windows系統了。
  • 輕薄工藝的秘密 2013款Air拆解一探究竟(全文)_蘋果 MacBook Air...
    相比 13 英寸 MacBook Air,11 英寸機器在機身厚度方面又有所縮減,重量也有所減少,變得更加輕薄。蘋果的 MacBook 不必多說,其做工品質在業界中可算得上是頂尖的,金屬和輕薄融合工藝如此嫻熟的 MacBook Air 更是如此。
  • Surface Pro X 上手體驗:站在未來十字路口的筆電
    那麼,這次 Surface Pro X 的諸多變革能否匹配其「X」的意義,成為連通未來的產品呢?當然,作為二合一筆記本,Surface Pro X 的重量一定要算上鍵盤蓋才算完整,觸控筆則是點綴,用以擴展功能性,加起來不到 1.1kg,將它看做一臺通勤筆電,可以說是「極致輕薄」了。
  • 松下Let's note新品筆電來襲
    2018年6月初,松下發布了夏季Let's note家族筆記本,CF-LV7、CF-SV7等產品同臺亮相,更加輕量化的處理和電池續航時間的再度突破使之迅速成為重視筆記本便攜性用戶的焦點,此外,在發布會現場松下筆記本代言人比嘉愛未親臨
  • 雙12好物推薦|值得律師購買的8款輕薄商務筆記本電腦
    在有求必應的情況下,小編立刻整理了一波適合律師日常商務辦公的筆電推薦!正好碰上雙十二,可以加購一波~對一些電腦小白來說,在眾多價位眾多型號的電腦面前,如何選擇一款實用的商務筆記本,著實有些難以抉擇!小編整理了以下幾個律師選擇筆記本電腦的需求,從自身需求出發,找到合適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