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超臣 來源 虎嗅APP(ID:huxiu_com)
巴黎聖母院燒了。
2019年4月15日,全世界為巴黎聖母院悲傷,為法蘭西流淚。
突如其來的大火
巴黎當地時間2019年4月15日下午6:30(北京時間16日00:30),巴黎聖母院起火了,滾滾濃煙遮蔽了塞納河畔的天空,也籠罩了整個巴黎。
當時,最後一批遊客正在門口排隊等待進入巴黎聖母院參觀,聖母院的大門突然關閉,沒有任何工作人員出來解釋原因。不一會兒,在大教堂的最高部分,嗆人的白色煙霧開始上升。
不一會兒法國警察開始衝進教堂內部,吹口哨並大聲呼喚,提醒遊客撤離。此時火焰已高聳入雲,從大教堂的多個門窗部分溢出。
遊客和居民都陷入了呆滯,撥出手機給親人打電話報平安。成千上萬的旁觀者聚集在塞納河畔,並擠進了附近的Hotel de Ville廣場,喘著粗氣,手捂著嘴巴驚恐萬分,並在擦抹眼淚。
此時東半球的我們絕大多數人還在睡夢裡。一覺醒來,各種關於巴黎聖母院大火的新聞鋪天蓋地,塞滿了我們的手機屏幕,當看到93米塔尖的上半截像散了架的椅子一樣掉下來的時候,相信很多人心中充滿哀傷。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稱,現場的法國人民目睹如此慘狀,忍不住痛哭流涕,甚至有人唱起了祈禱歌曲,為巴黎聖母院禱告。
「巴黎燒了嗎?」
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狼穴」的地堡裡,氣急敗壞地向他的總參謀長約德爾上將問道。巴黎沒有被燒,巴黎經受住了敵人的炮火。法國收復巴黎後,戴高樂將軍在巴黎聖母院感謝聖母的庇佑。
如今,巴黎最偉大的地標性建築之一,遭遇了一場始料不及的大火。法國當地電視主持人在現場直播中表示,預計聖母院重修至少需要8~10年時間,在此期間不會對外開放。也就是說,在今後十年內去巴黎的遊客,將無緣感受這座教堂輝煌的藝術。
起火原因,很多人猜測是因為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翻新工程施工導致的,預算600萬歐元。而根據現場的照片和視頻中能明顯看到聳立在屋頂的方形腳手架。
紐約約翰傑伊學院消防科學副教授格倫科貝特推測,施工明火可能是造成火災的危險因素之一。他認為,火炬上的明火、焊工產生的火花以及其他腳手架上的易燃材料帶來的危險都是潛在的災難。而屋頂為木質結構,高度非常高,這給地面救火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巴黎聖母院的建造歷史
這座有著800年歷史的哥德式建築始建於1163年,直到1250年才正式完工,有著近800年的歷史。
巴黎聖母院是位於法國巴黎西堤島的天主教教堂,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它矗立在塞納河中西岱島的東南端,坐東向西,與巴黎市政廳和羅浮宮隔河相望。
西堤島是巴黎歷史的起點,是巴黎最早的城市雛形,而塞納河原是圍繞城區的「第一道城壕」。兩千多年前,一批名為「巴黎斯」部落的高盧人來此定居,在島上修築了堡壘。
它也是巴黎最有代表性的歷史古蹟、觀光名勝與宗教場所,每年迎來送往大約1300萬遊人。每年紛至沓來的遊人們往往會在巴黎聖母院的入口附近停下來,尋找人行道上鑲嵌的一顆青銅星星——原點(Point Zéro)紀念物——法國道路的零起點。巴黎至所有法國城市的距離,都是從巴黎聖母院前廣場開始算的,堪稱是巴黎中心的中心。
在雨果的筆下,巴黎聖母院是「偉大的石頭交響樂」,每一塊石頭「都不僅是我們國家歷史的一頁,並且也是科學和文化史上的一頁」。
它是一座典型的哥德式建築,多用垂直向上的線條,用高高的鐘塔,用尖拱形的門和窗,因此看上去好像整個的建築在向上升騰似的。
這種形式是有宗教意義的,它表達了基督教的基本思想。基督教認為,人間是苦難的,充滿罪惡的,只有把虔誠的心寄託於上帝,信奉基督,那麼他將來就可以脫離苦海,可以贖罪,可以到天堂的樂土……
大教堂撐起這信仰的時代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鏤刻下自己的事跡
在彩色玻璃和石塊上面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巴黎聖母院的具有典型的中世紀藝術思想,作為一座名跡,它匯聚了太多建築、雕塑、繪畫、文學藝術結晶。
拿破崙·波拿巴曾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儀式,圖為名畫《拿破崙一世的加冕大典》(雅克·路易·大衛,1804,凡爾賽宮藏,via 凡爾賽宮官網)
巴黎聖母院的建築結構
建築的正立面是用九塊大小和比例相同的長方形塊構成的,其中上部的中間一塊是缺的,兩邊為一對鐘塔,所以其實是由8塊長方塊組合而成。這些長方形,據分析其比例是最美的,即黃金比。長方形兩邊的長度之比為1:1.618(或0.618:1)。所以看上去形態十分和諧。
在建築上,除了正中的那個玫瑰圓窗——基督教認為在這個大玫瑰中可以找到自己的靈魂——其他的門和窗用的都是尖拱形的,但大小、比例、高低、繁簡各不相同,這就是建築美學中的所謂「變化與統一」的手法,因此看上去既豐富但又不雜亂,優美動人。
巴黎聖母院內的大廳寬為48米,深為130米,可容萬人。廳的高度達35米,人在其中仰視,如同置身天國,感受到自我的渺小,這亦是宗教建築的魅力。巴黎聖母院的偉大,還在於它全是用石材建成的。
不過其教堂頂有上千根木材,其中一半可以追溯到1147年,這大概也是這次大火為什麼從被黃昏一直到深夜都沒有被撲滅的原因之一。
教堂的第一塊基石是1163年奠下,屬於唱詩班席結構的一部分,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獻出了新的祭壇之後,聖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之後聖母院一共更換了四位姓名不可考的建築師,逐漸的將哥德式建築招牌的肋拱式大跨距穹頂完成,教堂雙塔造型的正面(Faade)一直到進入13世紀以後、在第三任建築師的手上才動工,並在1220年代時,由第四位建築師與艙頂部分接合、一同完成。
這次被大火燒斷的鐘塔的頂端,還會設計有尖塔在其上,但因為尖塔的工程難度過高,在法蘭西島地區的這麼多座哥德式教堂中,實際上將尖塔完成而且沒有在之後毀壞傾倒的教堂,數量極少。
曾被破壞重修過
在聖母院完工後一直到18世紀這段漫長的時光中,教堂被進一步改裝的次數與幅度並不多,僅有在1698年時,在路易十四世的要求下,赫伯·德·科特(Robert de Cotte,凡爾賽宮教堂的建築師)將唱詩班席附近進行了改裝以符合當時的審美標準。
除此之外,還有18世紀時在教會的要求下,蘇弗洛(J.G.Soufflot,萬神殿的建築師)將教堂正面中央的門口擴大,以便能讓大型的遊行列隊或是抬轎之類的事物能夠直接穿門而入。然而,以上的這些改變,全在19世紀維優雷·勒·杜克的修復工程中,以尊重中古時期設計原味的理由給全部恢復,只留下了極少的蛛絲馬跡。
法國大革命時期,聖母院教堂蒙受了非常大的損害而曾經一度殘破,在19世紀,歐仁·維奧萊-勒-杜克(Eugène Viollet-le-Duc)負責全面整修教堂,因此今日我們見到的巴黎聖母院,有非常多的要素是由他來重新詮釋的。例如最有代表性的石像鬼,就是想像力天馬行空的歐仁·維奧萊-勒-杜克所發明的,在其生平修復的眾多建築物都能找到石像鬼的蹤跡,例如皮耶楓城堡。
所以,當應對黃馬甲的馬克龍放下手中的活兒,在電視講話中宣布將重建巴黎聖母院時,我們應該抱有信心。
在教堂頂上,星空之下
你沉睡了,聽不見我
外面的世界那麼險惡
你的睡容那麼甜美
當你沉睡
可曾夢見你的太陽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巴黎燒了嗎?》的結尾最後一句寫道:「這時已經過了午夜,另外一天已經開始。」
天佑巴黎。
部分內容參考:
巴黎聖母院建築歷史及建造過程介紹;巴黎聖母院,維基百科;巴黎聖母院被大火燒成煉獄!法國人痛哭哀嘆「國殤」,每日經濟新聞;巴黎聖母院起火,從黃昏到午夜,張佳瑋————
【附: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部分名跡火災】
2017年12月10日,位於四川綿竹九龍鎮的靈官樓突發大火,這是一座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的寺廟,2008年寺廟木塔毀於地震,後政府重建。榫卯結構的木塔共16層,亦號稱亞洲第一高木塔,但還未重建成即因大殿火災引燃木塔,最終遭焚毀。
2015年1月3日,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巍山縣拱辰樓大火,導致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1389年)的拱辰樓全被燒毀。
2011年5月28日,福建省武夷山市餘慶橋大火,始建於清末光緒十五年(1889年)的木石結構拱橋橋體被燒毀。
2010年11月13日,北京的清華學堂失火,東部樓頂和地板部分被燒塌。清華學堂經1911、1916年兩次建設,而此次燒毀的是1916年建成部分。
2004年6月20日,北京的護國寺發生火災,護國寺西配殿(地藏殿)被部分焚毀。護國寺始建於元代,今有10處遺存,起火的西配殿是其中之一。護國寺曾在明末、光緒年間(1900年、1907年)、民國年間(1920年)多次遭遇火災。
此外,雲南麗江古城(2013年3月)、香格裡拉(2014年1月)、湖南鳳凰古城(2013年4月)等地成片古蹟也都曾遇到大火。
在國外,最著名的大火是2008年2月10日韓國首爾的崇禮門大火。始建於1395年的崇禮門是首爾最古老的木建築,也是韓國「第一國寶」。這場大火從夜裡燒起,經救火人員撲救後復燃,次日將崇禮門徹底燒毀。
2012年3月10日,斯洛伐克著名歷史古蹟克拉斯納·霍爾卡城堡發生火災。大火在很快席捲城堡屋頂,所幸被快速撲滅。
2018年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大火延燒數日,導致這座曾是葡萄牙王室王宮的建築徹底焚毀。其中所藏的90%的文物(多達2000多萬件)悉數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