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二手書店|灣灣不彎 阿珏挺倔

2021-01-15 灣灣玩家X赴臺灣交換生


來自金門的蔡家,剛到臺灣時僅能靠著大哥和二哥(即茉莉二手書店老闆蔡謨利)微薄的收入為生。後來在光華商場經營舊書店的舅舅,建議蔡母接下隔壁歇業的舊書攤店面,一起經營生意。


初入行的二哥當時還在 7-ELEVEN 工作,只能利用上班之餘的時間到資源回收站搜集舊書至店裡銷售;因為身兼二職無法全心投入經營,加上對市場不甚了解,所以初期的舊書店生意一直沒有起色。後來二哥決定辭去統一超商的工作,專心做起舊書的生意,並用他在便利超商所受的訓練,將書籍陳列得井然有序,店面亦整理得窗明几淨。其後書店的規模慢慢建立起來,蔡老闆亦立業成家,不但讓弟妹都得以上大學念書,也娶了戴莉珍小姐。在兩人結婚六年後,弟妹們都已經濟獨立,母親便把整個店交給蔡老闆夫婦倆經營。



在這之前,這家舊書店的店名只是「光華商場地下室22號」,為什麼會取名「茉莉」?原來這對夫妻,一位叫蔡謨利,一位叫戴莉珍,取名字的中間字,結合諧音就成了「茉莉」。在書店的經營上,茉莉夫妻投入新的觀念,不但推出像新書店一樣的會員卡制度,也打破了一般人對舊書店存有的髒亂印象——店裡沒有如山一般高的書堆,上架前就擦拭整理乾淨的書籍也不會讓客人翻閱後兩手發黑。整齊、清潔、明亮的二手書店在光華商場,確實很難不被認為是焦點。


生意一直平穩地經營著,十年之後,因為家中的書籍庫存在光華商場三坪大的空間已不敷展售,再加上3C店家大舉進駐光華商場,傳統舊書店有了危機意識。於是在2002年4月,他們決定在公館附近開了一家擁有更大空間、更舒服優雅的環境的二手書店來服務顧客,這就是茉莉二手書店的第一家分店。茉莉二手書店目前共有五家分店(臺北、臺中、高雄)。


出處:http://www.mollie.com.tw

相關焦點

  • 茉莉二手書店|灣灣不彎 阿珏挺倔
    來自金門的蔡家,剛到臺灣時僅能靠著大哥和二哥(即茉莉二手書店老闆蔡謨利)微薄的收入為生。後來在光華商場經營舊書店的舅舅,建議蔡母接下隔壁歇業的舊書攤店面,一起經營生意。初入行的二哥當時還在 7-ELEVEN 工作,只能利用上班之餘的時間到資源回收站搜集舊書至店裡銷售;因為身兼二職無法全心投入經營,加上對市場不甚了解,所以初期的舊書店生意一直沒有起色。
  • 高雄圖書總館|灣灣不彎 阿珏挺倔
    灣灣玩家X赴臺灣交換生 Weixin ID gh_d5ef31c9c3b2
  • 茉莉二手書店——小巷深處藏幽香
    原標題:茉莉二手書店——小巷深處藏幽香  新華網臺北4月22日電(記者曹典、李寒芳)落地窗、木地板、復古小檯燈,油墨香、咖啡香、檜木的香氣……不同於印象中舊書店的侷促、雜亂,走入臺北茉莉二手書店,如果不看書的價格,你會以為來到了又一家「誠品」。
  • 「淘寶」茉莉二手書店——小巷深處藏幽香
    落地窗、木地板、復古小檯燈,油墨香、咖啡香、檜木的香氣……不同於印象中舊書店的侷促、雜亂,走入臺北茉莉二手書店,如果不看書的價格,你會以為來到了又一家「誠品」。  「13年前開業時,我們是全臺北第一家有廁所的二手書店,也是少有的專門聘請設計師設計店門的舊書店。」茉莉二手書店總監蔡維元告訴記者。
  • 【書店】臺北茉莉二手書店:臺區首大,天道酬勤(下)
    其實這些書跟新書無異,根本稱不上二手,而茉莉卻強調絕不經營此類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此後我讀到了《東方早報》上發表的鄭依菁所寫《全世界的小書店都面臨困難——傅月庵李長聲談「文學閱讀與獨立書店的命運」》一文,該文的內容乃是傅月庵與旅日作家李長聲在思南公館舉辦的一場對談。當時傅月庵的身份是茉莉二手書店的執行總監,他們的這場對談當然會涉及到茉莉的經營理念。
  • 茉莉、好樣本事等10家二手書店 告訴你臺灣最文藝的樣子
    一、茉莉   茉莉二手書店是臺灣第一家連鎖二手書店,創始於 1980 年代,當時還是臺北市光華商場的舊書攤之一,那時候它還不叫茉莉,而是叫「光華商場地下室 22 號」,店面空間只有三坪米大。2002 年,老闆蔡謨利、戴莉珍夫妻在臺大公館商圈開了茉莉二手書店第一間店,並且借鑑統一超商和誠品書店的經營模式,由於轉型相當成功,逐漸打響了茉莉二手書店的名號。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40巷2號一樓(臺大店)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222號B1(師大店)   二、好樣本事
  • 茉莉、好樣本事等10家二手書店 告訴你臺灣最文藝的樣子
    一、茉莉   茉莉二手書店是臺灣第一家連鎖二手書店,創始於 1980 年代,當時還是臺北市光華商場的舊書攤之一,那時候它還不叫茉莉,而是叫「光華商場地下室 22 號」,店面空間只有三坪米大。2002 年,老闆蔡謨利、戴莉珍夫妻在臺大公館商圈開了茉莉二手書店第一間店,並且借鑑統一超商和誠品書店的經營模式,由於轉型相當成功,逐漸打響了茉莉二手書店的名號。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四段40巷2號一樓(臺大店)   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222號B1(師大店)   二、好樣本事
  • 二手書店,臺灣的一種養分
    書店的冬天,能找到販賣舊時光的二手書店實屬不易,但在臺灣,情況大不相同——光臺北就有49家實體的二手書店!臺北並不大,何以養活49個二手書店?首先是因為人們對知識的足夠尊重,嚴控盜版。這樣正版書才能在商業社會以價格體現自己的尊嚴,書的二次流通才有生存空間。
  • 二手書店,臺灣的一種養分
    書店的冬天,能找到販賣舊時光的二手書店實屬不易,但在臺灣,情況大不相同——光臺北就有49家實體的二手書店!臺北並不大,何以養活49個二手書店?首先是因為人們對知識的足夠尊重,嚴控盜版。這樣正版書才能在商業社會以價格體現自己的尊嚴,書的二次流通才有生存空間。> 花蓮時光二手書店
  • 從臺灣買醫書有感,聊聊臺灣二手書店文化
    據我了解,民宿老闆夫妻兩人都是教師,開著補習班,並經營這家民宿,不換車絕不是因為經濟原因。物盡其用,環保平實啊!講二手書的文章裡,放輛車不矛盾,物盡其用,才有二手書文化的興盛。小時候不理解有簡化漢字不用幹嗎費勁寫那麼多筆畫。越上年紀,越覺得,這樣的文字真美。
  • 讀書日「發現」臺北二手書店
    文史作家蔡登山是店裡的常客,他覺得逛二手書店「就跟挖寶一樣」,如果看到喜歡的書猶豫了,沒有當機立斷,第二次去,發現已經沒有了,就只能後悔。二手書店的書大多來自私人出售,很多都只有一本。出於成本考慮,書店也沒有把收來的書做成可檢索的資料庫。讀者來到書架前,剛好看到了就是緣分。
  • 走進文藝臺北,玩轉二手書店!
    都說臺北除了奶茶店咖啡屋之外,書店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年的書香縈繞讓這裡充滿了文藝氣息,這些二手書店也讓不是那麼有錢買正價新書的文化人可以輕鬆地獲得自己的心頭好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這家沒有店員的書店由臺北老字號舊書店「舊香居」老闆吳輝康和吳雅慧父女創辦。「我把這家書店看作一個有趣的實驗。」吳雅慧說,「這裡有理想化的部分,考驗我們與客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書店去年6月開始營業,2020年年初書店一度在每周五、周六、周日24小時開放,後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才暫停了24小時營業的舉措。
  • 讀書日「發現」臺北二手書店
    文史作家蔡登山是店裡的常客,他覺得逛二手書店「就跟挖寶一樣」,如果看到喜歡的書猶豫了,沒有當機立斷,第二次去,發現已經沒有了,就只能後悔。二手書店的書大多來自私人出售,很多都只有一本。出於成本考慮,書店也沒有把收來的書做成可檢索的資料庫。讀者來到書架前,剛好看到了就是緣分。
  •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這家沒有店員的書店由臺北老字號舊書店「舊香居」老闆吳輝康和吳雅慧父女創辦。「我把這家書店看作一個有趣的實驗。」吳雅慧說,「這裡有理想化的部分,考驗我們與客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書店去年6月開始營業,2020年年初書店一度在每周五、周六、周日24小時開放,後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才暫停了24小時營業的舉措。
  • 特寫:「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這家沒有店員的書店由臺北老字號舊書店「舊香居」老闆吳輝康和吳雅慧父女創辦。「我把這家書店看作一個有趣的實驗。」吳雅慧說,「這裡有理想化的部分,考驗我們與客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書店去年6月開始營業,今年年初書店一度在每周五、周六、周日24小時開放,後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才暫停了24小時營業的舉措。
  • 特寫:「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這家沒有店員的書店由臺北老字號舊書店「舊香居」老闆吳輝康和吳雅慧父女創辦。「我把這家書店看作一個有趣的實驗。」吳雅慧說,「這裡有理想化的部分,考驗我們與客人之間的相互信任。」書店去年6月開始營業,今年年初書店一度在每周五、周六、周日24小時開放,後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才暫停了24小時營業的舉措。
  • 十家臺灣二手書店,告訴你臺灣最文藝的樣子
    ,告訴你臺灣最文藝的樣子一茉莉二手書店茉莉二手書店是臺灣第一家連鎖二手書店,創始於 1980 年代,當時還是臺北市光華商場的舊書攤之一,那時候它還不叫茉莉,而是叫「光華商場地下室 22 號」,店面空間只有三坪米大。
  • 理想化實驗 「無人」書店續寫臺北二手書店風華
    位於臺北市辛亥路上的一家書店沒有名字,黃色招牌上僅有英文「BOOKS SELF-SERVICE」,意為「書籍自助服務」。大開間的店堂三面都是書架,看上去像收銀臺的小桌上擺著投幣箱,絕大部分時間看不到店員。這裡所有書籍只有兩種售價,新臺幣50元和100元。
  • 臺北淘書略記:主要目標是二手書店
    初來乍到,來日方長,再加上臺版新書定價相對來說並不便宜,因此,在樂學其實並沒有放開手腳。我的主要目標還是二手書店,在那裡才有淘書的樂趣,才可能有意外的收穫。樂學書局是我在臺北唯一專門去逛的新書店,「黃山歸來不看嶽」,接下來逛的書店,就基本是二手書店了。不過,先逛新書店不好的一點在於:你已經買下的書中,總難免有幾本在後來的舊書店遇到更為便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