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為,每一個普通勞動者,能輕鬆擁有吃穿住行醫的基本民生需求,是衡量一個國家或民族幸福指數的唯一標準。因為無論對於貧窮還是富有的人來說,這些都是生存的基礎。而一個受人民愛戴的政府,也一定不會讓這些民生基礎需求,變得遙不可及,讓它們淪為投機工具。因為那樣所帶來的後果,就是貧富差距日益加大,大多數民眾難以實現基本的生存滿足,缺乏幸福感。
在五大民生要素中,房子由於可人為幹擾的因素更多,極易成為資本和投機客的操控工具。以至於時至今日,在一些西方國家,房地產具有了和股票、期貨一樣的可炒作性,完全失去了它居住的原本屬性。就拿輝煌時期的日本和美國來說吧,都曾經有過房地產被爆炒的經歷。
萬幸的是,在房地產泡沫越吹越大時,這兩個國家都沒有維護和穩定房價,而是放任泡沫破裂。日本甚至還利用金融工具主動刺破泡沫,讓房價暴跌回歸,這是為什麼呢?
一、房地產泡沫的形成。
二戰之後,日本工業高速發展,其低成本的廉價電器,幾乎佔領了世界的角角落落,日本很快步入發達國家之列。日本長期對英美等發達國家的貿易順差,使得美國面對巨額貿易債務十分不滿。1985年時,美國和日本籤訂廣場協議,逼迫日元升值。這樣一來,日本電器的低成本優勢不復存在,出口遭受重大打擊,工業生產也因此陷入停滯不前。於是日本國內的熱錢,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它們看中了風險較低的房地產行業。熱錢的湧入,引起房地產暴漲,從而吸引更多的日本企業爭先恐後進入。平民百姓們不甘示弱,為了獲利,爭相把血汗錢投入房市。加上銀行推波助瀾,以極低的首付和利息大量放貸,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很快被推向高位。其巔峰時期,僅東京的土地價值就能買下整個美國。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始於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房價的上漲,美國銀行開始向那些徵信差,沒有還款能力的人大量發放購房貸款,從而不斷推高美國的房產泡沫。
二、泡沫的破裂。
美國和日本房地產泡沫的形成,都是銀行大量放貸,使得一部分沒有實際購買能力的人,參與了房產投機結果。一旦擊鼓傳花沒有接盤者,大量的銀行貸款難以回收,金融危機就會爆發。在這一點上,日本顯然要比美國更有前瞻性。1991年,在房地產高燒不退工業幾乎完全停滯的情況下,日本認識到問題嚴重性,主動刺破泡沫連續加息。利息成本的提升,很快遏制了房價炒作。失去接盤俠的炒房資金大量出逃,房價迅速下跌,短短一年內下跌幅度高達70%。而美國泡沫的破裂,則是因為大量房屋還不起貸款,銀行不得不大批量收回並拋售房屋,從而引發次貸危機。以經營房貸業務為主的雷曼銀行和美國政府主導的房利美房地美公司,都因房貸收不回,陷入破產危機。次貸危機不僅使美國房價下跌40%以上,還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危機。
三、美日為何不維護房價。
美國和日本之所以放任房價泡沫破裂,而沒有維穩。是因為他們認識到,不能依賴房地產來維繫經濟的表面繁榮。如果任由泡沫繼續擴大,那麼等到自行破裂的那一天,整個國家的經濟,將徹底崩潰無藥可救。而且日本和美國原本就是發達國家,經濟基礎雄厚。房價泡沫破裂後,雖然經歷了一段時間陣痛,但沒過幾年就能慢慢自愈,經濟不斷復甦。房地產泡沫吸金的背後,是實體經濟的衰落。長此以往,國家經濟被房地產所綁架,終將會命懸一線。美國和日本的經驗證明,地產泡沫破裂後,大量的資本又開始進入工農業等實體產業。高科技和高端製造業因為資金的充沛,又重新煥發了生機。最要命的是,高房價導致國民的收入大部分都交了房貸,沒有閒錢享受生活和消費。而沒有內需拉動,不僅經濟難以健康發展,人民生活也沒有幸福感。另外,房價高漲真正的受益者,是那些暴富的投機客和房產開發商。隨著這個群體與大部分民眾間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普通大眾的強烈不滿,會導致動蕩加劇,社會穩定性將會受到影響。所以,與其擔心房價下跌影響經濟,將房地產危機往後拖,還不如主動刺破任其下跌,以換來經濟支柱產業的轉型和恢復,因為房地產絕不是經濟能賴以發展的長久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