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三評浮誇自大文風之三:文風是小事嗎?

2020-12-15 國際在線

【編者按】

文風無小事。

近期「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等浮誇自大文風頻現,消解媒體公信力,汙染輿論生態,扭曲國民心態,不利於成風化人、凝聚人心、構建清朗網絡空間。

為了匡正各媒體浮誇自大、華而不實的文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風「短、實、新」的要求,倡導清新文風,崇尚風清氣正,人民網觀點頻道推出「三評浮誇自大文風」系列評論。

—————————————————————————————————————————————————————

文風不端照見心態不正,語言浮誇助長風氣浮誇。靠貶低別人、吹噓自己來耍威風、逞能耐,已成一些自媒體帳號招徠關注的慣用手法。無論出於什麼動機,浮誇文風都可謂有百害而無一利,其結果只會是誤國害民。

不可否認,每個人、每個網絡帳號都有各自的寫作、創作風格,正因為這種差異性和多元性,才形成了漢語世界的洋洋大觀,才有了輿論場裡的百花齊放。但也要看到,為文有為文的格調,言論有言論的底線。「哭暈體」「跪求體」這些浮誇驕橫的文體筆法,通過抬高自己、貶低別人來迎合一些讀者傲嬌自大的心態,不僅超出了平實自然的為文格調,也僭越了言論客觀公允的價值底線。浮誇自大文風的確可以激起許多麻木讚許和廉價笑聲,也極容易被更多人模仿,但這樣以逞口舌之快的形式謀求「精神勝利」,只會製造浮誇風氣、混淆是非黑白、顛覆公眾認知、極化國民心態,毫無裨益可言。

文風不是小事,因為文風還連著黨風民風。語言漂浮、文風浮誇,素來是為文者的大忌。從紙上談兵的趙括到剛愎自用的馬謖,歷史裡從不乏誇誇其談而引致敗局的案例。有人回憶新中國成立前聽國民黨官員和共產黨人講話的差別:前者官聲官氣、空洞蒼白,後者為民立言、充滿希望,讓人感慨「一看語言文字,就知道誰戰勝誰了」。一些自媒體散布「哭暈體」「跪求體」文章,必然會助長驕嬌之氣,激增民粹情緒,導致民眾看不清事實真相,看不到真實差距,平添浮躁傲慢風氣。浮躁和浮誇,於文於人、於國於民都可說是「瘟疫」,不可不慎,不可不防。

什麼樣的文風才是好文風,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足夠多的答案。他曾援引鄭板橋的對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強調寫文章應當「開門見山,直截了當,講完即止,用儘可能少的篇幅,把問題說清、說深、說透,表達出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容」。文風提倡短實新,反對假大空,習近平總書記是這樣要求的,也是躬身垂範的。比如「之江新語」專欄文章,每篇不過寥寥三五百字,引經據典論述有力,講道理淺顯易懂,談問題直擊痛點,文章中的許多思想和提法,現在看來依然值得咀嚼回味。

今天的中國,已經逐漸跨越經濟崛起的門檻,行進在文化崛起、文明再造的關鍵階段。社會價值如何建構?國民心態如何涵養?文化自信如何建立?文風的價值形塑、導向引領作用,可以說愈發凸顯。無論是增強「四個自信」還是講好中國故事,無論是引領社會輿論還是凝聚社會共識,都呼喚自信平和、謙遜樸實的好文風,都需要通過「文以載道」來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不論是主流媒體還是各類自媒體,錘鍊好文風都可以說是不可懈怠的責任。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文風是態度,文風是作風。要讓健康向上、激勵人心的文風充滿網絡空間。(艾梧)

相關焦點

  • 人民網三評「浮誇自大文風」
    近期「跪求體」「哭暈體」等浮誇自大文風頻現,消解媒體公信力,汙染輿論生態,扭曲國民心態,不利於成風化人、凝聚人心、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為了匡正各媒體浮誇自大、華而不實的文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風「短、實、新」的要求,倡導清新文風,崇尚風清氣正,人民網觀點頻道推出「三評浮誇自大文風」系列評論。
  • 人民網三評浮誇自大文風之二:中國人不自信了嗎?
    【編者按】  文風無小事。  近期「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等浮誇自大文風頻現,消解媒體公信力,汙染輿論生態,扭曲國民心態,不利於成風化人、凝聚人心、構建清朗網絡空間。  為了匡正各媒體浮誇自大、華而不實的文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文風「短、實、新」的要求,倡導清新文風,崇尚風清氣正,人民網觀點頻道推出「三評浮誇自大文風」系列評論。  文風折射社會心態、描摹價值取向。浮誇自大的文風,在很大程度上會讓部分國民心態「扭曲」、把主流價值「帶偏」。
  • 人民網再批浮誇文風
    人民網7月3日再次發文批判浮誇自大文風,文章稱近期「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等浮誇自大文風頻現,消解媒體公信力,汙染輿論生態,扭曲國民心態,不利於成風化人、凝聚人心、構建清朗網絡空間。毋庸置疑,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很多領域也位於世界前列,諸多成績既數得上來又拿得出手。但用浮誇文風講荒誕故事,反過來會自食其果。我們不自信了嗎,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助推?
  • 別讓浮誇文風帶歪了輿論節奏
    近期「跪求體」「哭暈體」「嚇尿體」等浮誇自大文風頻現,消解媒體公信力,汙染輿論生態,扭曲國民心態,不利於成風化人、凝聚人心、構建清朗網絡空間。人民網觀點頻道就此推出「三評浮誇自大文風」系列評論,引發強烈關注,網友們紛紛留言表達對譁眾取寵標題黨和浮誇文風的憎惡,對文中提出的觀點表示贊同,呼籲及時止住膨脹,回歸理性。(7月7日,人民網) 良好的網絡輿論生態,共建共享。
  • 第一章、毛澤東,開創了一代文風
    (三)我們黨把對文風的認識提到了新的高度 語言、文字作為文風的基本載體,是傳遞教育內容最便捷、最普遍的一種形式和工具。它們所體現出的馬克思主義文風,是我們黨優良作風的體現,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武器。習近平同志指出,「文風不是小事」,「黨風決定著文風,文風體現出黨風。」
  • 浮誇輕佻不可取! 網絡媒體需要什麼樣的文風?
    但近來,所謂「跪求體」「哭暈體」在一些網絡媒體的標題、正文中頻頻出現,其浮誇荒誕的文風,卻令不少讀者感到不適。「跪求」「哭暈」本是形容急切心態和憂傷情緒的網言網語,卻成為少數網站、微信公號製作標題的「口頭禪」。
  • 皇帝扶持、別具一格、辭藻華麗,東漢時期為何盛行「浮誇」文風?
    但是,這卻為後來的藻麗文風盛行,埋下了伏筆。而且,劉秀本人也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每當有士大夫所做文章之時,他只要有時間,便會親自閱讀,並為其指出錯誤。「帝雅聞班彪,因詔令覲見,始拜大夫」。班彪的事情一出,天下士人羨慕不已,便開始模仿他的文風,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入得天子堂。2.
  • 文風與國運
    原標題:文風與國運   古人云:「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文風,直接體現為政之氣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家的盛衰。   歷史上,與蒸蒸日上時期相對應的往往是質樸剛毅、健康清新的文風;與窮奢極欲、腐化衰落的時代相對應的往往是辭藻浮華、思想空乏的文風。
  • 第一章、毛澤東,開創了一代文風
    (三)我們黨把對文風的認識提到了新的高度 語言、文字作為文風的基本載體,是傳遞教育內容最便捷、最普遍的一種形式和工具。它們所體現出的馬克思主義文風,是我們黨優良作風的體現,是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武器。習近平同志指出,「文風不是小事」,「黨風決定著文風,文風體現出黨風。」
  • 文以載道,文風是黨風政風的直接體現。
    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中,改進文風是重要的一條:「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
  • 鄧小平文風
    《鄧小平文選》三卷一共收錄了222篇文章,其中講話、談話的內容佔到總數的80%左右,尤其第三卷主要以談話為主。可以說,鄧小平是述而不作,他以言達義,言之成文,是以語言而不是以文字表達思想的大家。這正像孔子的《論語》並不是孔子所寫,是他的學生所記,然而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塑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向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稱。而鄧小平的「論語」,則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指南。
  • 「文風改進永遠在路上」
    在中國文學史上,每次文學高潮的掀起,都與當時作家、文論家、思想家們對文體、文風的思考有關。因此,中國古代崇尚風雅,倡導風骨,對文學與時代政治的關係問題格外關注,我們也可以通過文風的變化,考察一個時代的政治得失和民心向背,起到「補察時政,洩導人情」的作用。唐代詩人劉禹錫則概括為:「八音與政通,而文章與時高下」,可見文風的確關乎世情興衰、關乎民心向背。  陳晉:文風問題從來不是小事。
  • 李松陽:持之以恆改進文風
    原標題:持之以恆改進文風 文風體現黨風,彰顯黨的形象,關乎事業成敗。毛澤東同志指出:「學風和文風也都是黨的作風,都是黨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作風建設,強調要把文風作為作風的一個重要方面,切實加以改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 「翻譯腔」是不好的文風嗎
    一個重要角度就是「文風」。文風無小事。許多人指出《生活在樹上》「不好好說話」「像拙劣的翻譯」,是學術論文裡的「翻譯腔」傳染到了高中生的文章裡。其實,「翻譯腔」並不是新出現的現象,多年來,著作、譯著、論文中確實存在大量晦澀難懂的語言。那麼,所謂的「翻譯腔」究竟是什麼?「翻譯腔」真的是不好的文風嗎?
  • 文風須「四言」
    古人云:「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文風非小事,其後有思想,直接體現著為政之氣象,反映著民風之淳樸,影響著國家之盛衰。可以說,文風關乎黨的形象、關乎黨群關係、關乎事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對文風問題高度重視,並指出文風改進永遠在路上。文風要反對「長、空、假」,提倡「短、實、新」,就必須堅持言為心聲、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文。
  • 臺灣網友:兩岸古厝文風世代相傳
    何來美今日在臺灣《旺報》刊文章表示,兩岸交流曾阻隔多年,政治制度亦有別,但從這兩座古厝所展現崇文重教的文風,卻是一樣的,且世代相傳,源遠流長。  全文摘編如下:  最近到廣東省梅州市嘉應學院進行學術交流,為學院宿舍「亮湖樓」旁的一幢舊圍屋「留餘堂」流連忘返。
  • 「四言」練就好文風
    ,不朽之盛事。」文風非小事,其後蘊含的思想,直接體現著為政之氣象,反映著民風之淳樸,影響著國家之盛衰。文風要反對「長、空、假」,提倡「短、實、新」,就必須堅持言為心聲、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言之有文。言為心聲  所謂「言為心聲」,正如古語「修辭立其誠」。
  • 改進文風改什麼
    習近平同志2010年5月在中央黨校春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將一些黨政機關文件、領導幹部講話、理論文章中存在的不良文風鮮明地概括為「長、空、假」。 反對和祛除「長、空、假」的不良文風,更重要的是反對和祛除「空」和「假」。短或者長,並沒有必然的優劣之分。從「長、空、假」的關係來看,「長」的實質乃是「空」和「假」,不「空」、不「假」則不嫌「長」。
  • 改文風·大家談丨改文風須從改進作風抓起
    文章指出,向不良文風宣戰,正是當下的「急中之急」,是刻不容緩的大事。全省上下要來一場文風的大轉變,以此帶動作風的轉變,推動改革深化,激發擔當作為,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任務落實。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推出「改文風大家談」系列評論,期待大家來稿來論。投稿郵箱:513449795@qq.com王偉勳文者,貫道之器也。
  • 千秋文章,一代宗師歐陽修改變文風的趣事
    然而他對當時的文風深表不滿,當時最為流行的「太學體」以追求怪僻和新奇為目標。因此文章晦澀,斷散拙鄙。歐陽修以改革文風為己任,希望通過科舉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一次科考,權同知貢舉王珪、梅摯、韓絳和範鎮都是與歐陽修志同道合的文壇名流,而點檢試卷官梅堯臣更是歐陽修的親密戰友。梅堯臣是著名詩人,同時也是歐陽修文風改革運動的積極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