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買房的農民工只有1.3%,他們回不去也留不下來

2021-01-21 微觀樓市

這幾天在看央視的《城市夢想》,從送奶工李根建、到鋼筋工袁晨、再到快遞小哥侯可長,感觸頗深。

四川籍送奶工李根建最大的夢想是將3歲的兒子留在北京上幼兒園、上小學;

河南籍90後鋼筋工袁晨最大的夢想是留在城市當個歌手,但父親的尿毒症正在壓垮這個家庭以及這個年輕人的夢想;

侯可長,來自山東農村的90後快遞小哥,母親乳腺癌,3歲的兒子得了疝氣,生活陷入窘境。

農民工不可或缺

農民工在大城市像一顆顆螺絲釘,正是他們讓城裡人享受著網際網路時代所帶來的的最便捷的服務。越發達的城市,城市分層越明顯:當你們拿著手機下單買水、買電器、買糧食的時候,將這些東西送到你們手裡的是農民工;當你們住進著南北通透的房子的時候,背後也有農民工的一份功勞。社會分工的擴大,農民工必然從事最低端的行業,但這些行業又不可或缺。

這是送奶工李根建的作息時間: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農民工的現狀——回不去也留不下來

大多數農民工活躍在工廠的流水線上、建築工地上、交通運輸和郵政倉儲行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等行業,其中製造業和建築業佔比最大。

2015年城市非私營單位分行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統計數據顯示,在19個行業中,製造業年平均工資為38948元,排第14名,建築業年平均工資為41710元,排第16位。工資低、工作強度大是農民工群體普遍的狀態。

統計數據顯示,自2011到2015年,農民工群體的工資增速是呈下降態勢的。2015年農民工人均月收入為3072元,增長7.2%,增速回落2.6個百分點,在佔比最大的製造業和建築業,增速分別回落6.7%和4.4%。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而外出農民工的消費情況則顯示,農民工的月均生活消費支出佔收入比重在30.12%,而居住消費佔總消費比例達到了46.9%,幾乎是一半。

在普遍關注的農民工住房情況,2015年的數據顯示,

住單位宿舍的佔比28.7%;

住工棚的佔11.1%;

合租的佔18.1%;

獨立租房的佔18.9%;

住在經營場所的佔4.8%;

自購住房的只有1.3%。

可以說,大多數農民工在大城市的居住條件是最差的,買房的更是寥寥。

而農民工能否回鄉呢?今年一季度的數據顯示,外出農民工增速持續走低,本地農民工增速正在擴大,但絕對比例仍然較小,人社部的抽樣數據顯示,外出打工佔比82.3%,本地農民工佔比17.5%。

從農民工的年齡結構來看,農民工群體正趨向老齡化,2015年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8.6歲,比2014年提高0.3歲。40歲以下農民工比例繼續下降,2015年的比重為55.2%,降低1.3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比重為17.9%,上升0.8%個百分點。

農民工老齡化的現象在建築行業表現最為明顯,2000年以前工地上大多數是不到30歲的年輕人,而到了2013年以後,50歲以上建築農民工比重不斷上升。

農民工回鄉,目前主要的選擇仍然是種地,但《城市夢想》中這位河南鋼筋工袁晨,種地收入只有打工收入的十分之一。

青年農民工在負重前行,中老年農民工養老壓力不斷上升。

中老年農民工在外打工二三十年,既沒有社保,更無法在城市退休,新農合又是杯水車薪,壓力基本上都在二代農民工身上,但這些二代農民工們也擔憂,在有限的收入面前,子女入學贍養老人如何能夠兼顧。建築工地上60歲以上的老人越來越多,掙錢貼補家用仍然非常重要,回鄉養老不敢想,真要停下來的那天基本上就是生病之時。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城市結構的改善,農民工群體不該被忽視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的農民工總量為2.77億人,在城市籤訂正式勞動合同的農民工僅佔比38%,參保的更是只有16.7%。這種情況,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也很難得到改善。大城市農民工需求量最大,但這些城市正在調整人口結構。

比如北京,在住房這一塊,對新北京人的傾斜力度的確在加大,但農民工幾乎無法享受到,門檻最低的公租房申請條件如下:

1、 穩定就業,且從事行業符合定位,與人口政策一致;

2、 在京無住房,沒有購房記錄,未享受過保障性住房;

3、 必須要有居住證,年齡不超過45周歲。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農民工仍然被「惦記」

城鎮化率目前超過了57.35%,但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1.2%,中間的差距是16.15%,貢獻也來自於農民工。現在各地的房子都不便宜,農民工不願意就近買房子,進城的意願就很低,城鎮化的速度就未來一定會下降。目前就近就業的農民工數量的確在增加,但增速很慢,有關數據顯示,2014年16-20歲農民工數量有1400萬,但40-45歲的農民工有2700萬,前者留下來的意願很強,但後者不確定性越來越大,因為家庭的因素,要考慮的更多。

確保經濟增速,仍然要釋放最後的一點人口紅利,專家表示,如何將中年以上農民工留在城市,保住城市勞動力供給是最關鍵的環節。而要實現這個目標,戶籍是關鍵,這背後是給予農民工更好的待遇和保障,比如工作地社保、養老。

相關焦點

  • 回不去的故鄉,留不下的城市——農民工
    沒辦法,誰還不是在這個世上艱苦而努力地活著,農村將他們逼上了絕路,土地越來越少,種糧不足以維持生計,只能去機會更多的大城市發展,而除了力氣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們,只能選擇拿命換錢。可是城市並沒有給他們留下很多機會,想要在陌生的地方紮根生存,太難了。他們只有飄著,沒有歸屬感。
  • 農民工手裡有30萬塊錢,到底是在縣城買房,還是回鄉下蓋房子?
    農民工的現狀這位粉絲是一位農民工,現在已經三十多歲了,有兩個孩子,現在手裡有30多萬,如果拿來買房子當然不多,在大城市很難買到合適的房子,但是對於一個農民工來說,這麼多錢已經算很多了,可能是一二十年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
  • 留不下的南京,回不去的豐縣老家
    在我們老家,像我這樣在南京漂著的人很多,我高中的同學就有七八個,大學的同學有4個,他們和我一樣,努力著,也迷茫著……說真的,這幾年裡,我有多次想逃離的衝動。但一位在南京安家的親戚,他嫌棄去急功近利,送給了我一段話:做人要像毛竹一樣,學會沉澱積累,才能厚積薄發。深以為然。
  • 農民工勞累一生,花費所有積蓄在城市買房,如今很多人卻後悔了?
    我們都知道中國如今正在不斷的發展,城市的建設也在不斷的進行當中,在城市的建設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農民工這種職業的存在,一直以來都是底層的社會勞動力,不過隨著社會對他們的關注度越來越高,農民工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正在逐漸的消失,而他們的待遇也在逐漸的提升,這是十分值得高興的事情.
  • 留在大城市還是回老家買房好?購房選擇須知
    現在很多城市都已經城鄉結合了,這讓很多將要買房的朋友們有了選擇困難症,有的人覺得現在買房還是回老家購買比較好,主要是購房費用比較低,但是也有一些人還是堅持認為在城市裡購房比較好,具體要怎麼選擇,大家不妨來參考一下下文的內容,了解下留在大城市還是回老家買房好?
  • 多地建議農民工不返鄉,工地放假後,他們去哪過年?
    突如其來的消息,對他們來說,也許是心中一沉。  眾所周知,許多工地在冬季可能會停工,而一旦停工後,除了留在工地的人員,就無法再在那裡居住。而且許多農民工根本就沒有租房居住的地方,他們本來就住在工地上,一旦工地停工,他們只能選擇回老家,但如果按照現在的防控要求,建議農民工到本地過年,那麼他們住在哪裡,同時吃飯也是個大問題。
  • 年輕人不留在一線城市打拼買房就是墮落
    「年輕人不留在一線城市打拼買房就是墮落」、「女人憑什麼嫁給不能給你在一線城市買房的男人」、「真正愛你的男人一定會讓你享受一些城市的生活」最近某自媒體平臺開始瘋狂的向很多年輕人灌輸必須在一些城市買房的觀念。
  • 雙重邊緣人,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
    【雙重邊緣人,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01】馮欣決定回老家了,他思念著家鄉的父母,想念著家鄉的美食,渴望著家庭的溫暖,也希望能在老家,尋找到人生的另一半。別人的不理解,只有馮欣知道。他的所作所為都只是為了能多攢點錢,好有資本去買車買房,好為將來做打算。「我還沒娶媳婦呢,結婚需要很多錢,我不得不多攢些。」馮欣如是說。從農村走出來的馮欣,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只有靠自己去打拼。
  • 新生代農民工:別讓他們成為城鄉邊緣人
    「不會種地,回到農村對我來說已不現實」,「我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多年,有了很深的感情,但城市商品房太貴,想要紮根下來同樣不現實」……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的距離未必近了,但離鄉土的距離卻實在遠了。搖擺於城市和農村之間,何處是安居樂土,何處是精神家園?
  • 多地建議農民工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工地放假後他們去哪過年
    而且很多農民工壓根就沒有租房子住,沒有住處,他們本來就住在工地上,一旦工地停產,他們只能選擇回家,但如果按照現在的防治規定,提出農民工過年,那麼他們所居住的地區就成了一個問題,另外還有吃飯問題。如果真的想把農民工留在本地過年,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他們在酒店住宿和飲食方面的難題。比如開學校的宿舍,或者建臨時房,或者允許民工在工地上住旅館,否則他們就會露宿街頭。
  • 農村大學生的尷尬現實: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農村!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的大學生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回不去的農村,留不下的城市。【小編擴展:就像小編一樣,有時候真的是留下的是鄉愁回不去的是故鄉,故鄉能安下肉身可是無處安放靈魂。即使能夠回去也是只能匆匆而過,似乎成了客人或者是遊子,有時候真的想回去,但是奈何很多無賴!
  • 北漂買房故事:想留不能留才最寂寞
    後來她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北京的大學,四年的大學生活讓她更加了解北京,雖然畢業時父母也建議過她回老家,但最終她還是決定留下來加入「北漂」一族。相對於上海、廣州、深圳,林悅更喜歡北京,她覺得這個城市很包容,比其他城市更有親切感。雖然工作不順利的時候也不止一次的想過要離開,但是冷靜下來,內心卻總是無法說服自己。
  • 農民工對城市的發展和建設起到了哪些作用?
    農民工進城打工,增加了收入,很大程度上也給國家減少了扶貧負擔。不說別的,現在國家扶貧任務仍那麼重,沒有農民工打工收入,扶貧壓力不知要大出多少倍。農民工對自己的衣食住行要求也很簡單,只要有地方住,能填飽肚子,就會很滿足,同樣也為國家減少很多負擔?而這些省下來的人力物力又給城市建設增添了一份力量。
  •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縣城如何留住「小鎮青年」?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鄉:縣城如何留住「小鎮青年」?人民智庫的一項調查顯示,16~40歲的「小鎮青年」中,有近8成的人表示自己身邊的同齡人「一半以上選擇去大城市發展」;仍留在當地的小鎮青年,超9成的人打算去大城市發展。重慶巫山縣城一帶景象(無人機照片)。
  • 寄託著親情的老家大宅,為什麼回不去了?
    01定居城市我是70後,獨子。在廣東佛山打拼了近30年,當年準備在佛山買房的時候,爸媽哭天喊地,堅決不同意我在外面買房。理由是:我是他們的獨子,我在外面買房,就是不要他們了,再不能給他們養老送終了!03寄託著親情的農村老家,回得去嗎?但是,現在的農村,回得去嗎?我說說我家裡人,一個打算回老屋的例子。他回村裡蓋房子又後悔了。表弟2008年在我們老家村裡買了地皮建了三層大房子。當時我們老家縣城房子價格在1200元一平,帶裝修。我勸他買房,他不聽。
  • 留不下的京城回不去的故鄉
    留不下的京城    10年前,陶克敏和丈夫從河南固始縣農村老家來到北京,在朝陽區城環城汽配城做小本生意。去年下半年,她原本平靜的生活被一則通知打亂了。「我只上過小學,總是寫錯字,可有的證明一個字都不能修改,我只有重新複印。」    5月初,材料提交上去,然而等待她的是信息審核未通過,原因是監護人暫住證地址與居住地詳細地址不一致。她的居住地隸屬於暫住地,只是沒填寫一致。經人指點,她去朝陽區教委諮詢,教委讓她到所在鄉說明一下情況,鄉裡卻稱不可能再第二次遞交材料。
  • 一位農村年輕人的迷茫與憂傷:家,回不去,在城市,只是漂著!
    父母在街上做點小生意,2013年,他們花了23萬,在家裡蓋了三間兩層加兩間配房的大院,說有了房子,將來容易找媳婦。我畢業後,留在了蘇州。這幾年,蘇州的房價暴漲,我目前雖然月薪已經達到了一萬,但在當地買房的希望幾乎為零。
  • 圖書館留言農民工返鄉:想去圖書館工作,不確定還回不回東莞
    來來去去,在東莞打工17年的湖北孝感農民工吳桂春失業後在圖書館留言而爆紅網絡,原本準備回鄉的他又重新獲得的一份工作,留在了東莞。半年後,他還是選擇離職回到武漢。「我來東莞十七年,其中來圖書館看書有十二年。
  • 80後農民工:貢獻這麼多但這座城市卻容不下我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目前全國農民工總量約2.7億,外出農民工總量逾1.6億,其中30歲以下的青年農民工約佔60%。80後、90後等新生代,已漸漸成為外出農民工的中堅力量。作為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對待「回家過年」的態度是怎樣的?他們對於故土、對於城市有著和父輩們怎樣不同的情懷?
  • 公司法人代表玩失蹤 農民工打贏官司討不回錢
    謝先生拿著法院判決書,卻拿不回血汗錢(南海網記者陳望攝)  南海網海口1月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陳望)「公司拖欠我們農民工十多萬工錢,如今公司法人代表玩『金蟬脫殼』,我們有法院的判決書,卻拿不回血汗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