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年前在我們這座城市的批發市場旁邊開個小飯店,因此認識了很多果蔬批發商。覺的幹這行特別掙錢,正好趕上飯店動遷,也投入到果蔬批發行業裡,跟著幹了三年的果蔬批發。
因為做果蔬批發天天打交道的就是賣果菜的攤販,對於他們的利潤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因此這個問題我很有發言權。
賣菜的利潤有多大
一,賣菜攤位地點不同,利潤也有很大差別
固定攤位:這些商販一般都是市場有固定攤位,他們進貨的量不大,但是種類要多,而且不進「破爛貨」。他們的利潤按品種不同,一般加價率在30%左右。早夜市的攤位:早夜市的人流量大,但是蔬菜的售價要便宜一些。
這類攤販的利潤要低一些,因為他們主要是走量,所以一般利潤在15%左右。流動商販:這類商販一般進貨品種比較單一,都是以時令的新鮮蔬菜為主。他們的穿著打扮都會模仿老農,但是他們的菜價賣的都不低,而且有些會在稱上做手腳。這部分人的利潤不好計算。
二,菜的品種不同,利潤也會相差很大
一般賣菜的攤位都會進10多個品種的蔬菜,這裡面一些細菜和比較少見的菜,利潤是很高的。比如:秋葵、松茸、口蘑、蘆筍、香椿等這些細菜,利潤可以達到50%以上,這些菜的進貨量比較小,但是利潤要高很多。蔥姜蒜這些常用的菜,因為家家戶戶都會用到,而且大家對售價都很了解,所以這類菜的利潤不高。
一般蔥姜蒜的利潤基本在10%左右,這個主要是為了吸引顧客。地產的大眾菜,比如土豆、白菜、豆角、茄子、圓蔥等。這些蔬菜大量上市的時候,市場的需求量大,賣的比較快。這類菜的利潤是很低的,有一斤也就佔個毛八分的。
三,賣菜是個辛苦活兒,並且也就是僅夠餬口的生意
賣菜的除去攤位費、損耗、塑膠袋這些費用,加上進貨時有時候掌握不好質量,很容易造成虧損。現在賣菜能夠掙到錢的,基本都是手裡有幾個「關係戶」,也就是給食堂或飯店配菜,這樣才能保證收入的穩定。
不過現在餐飲行業也不好幹,很多配菜配送的商戶都會遇到押帳和壞帳現象,這個有時候也會賠錢。賣菜的利潤不是很高,在生鮮售賣中屬於利潤很低的行業,不過因為本錢小、周轉快、行業門檻低,也是很多人養家餬口的一種謀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