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丨解放軍火海戰術,越軍有些團幾乎全滅

2021-01-14 騰訊網

1984年7月12日和13日,新華社連續兩天報導了雲南邊防前線爆發的一場激烈戰事。第一條消息稱:清晨5時許,越軍以師規模的兵力,在炮火支援下,借著濃霧掩護,分多路向我老山及八裡河東山地區進攻。警惕地守衛在祖國邊防前線的雲南邊防部隊指戰員,英勇頑強,接連打退越軍的輪番攻擊,大量殺傷來犯之敵,牢牢地守衛著陣地。截至黃昏,戰鬥仍在激烈進行。這是越軍在6月11日以團規模的兵力向我老山地區進犯失敗後,經過一個月的策劃,發動的又一次大規模進攻。

▲強大的炮火是底氣,保證了解放軍以「火海戰術「」破解越軍「人海戰術」

第二條消息稱:中國雲南邊防部隊於7月12日經過10多個小時的激戰,粉碎了越南軍隊向雲南省麻慄坡縣老山地區的大規模進攻。入侵越軍在我邊防部隊有力還擊下,潰敗逃遁。入夜,我邊防部隊冒著濛濛細雨,修復戰壕,加固工事,隨時準備迎擊敢於再犯之敵。

新華社報導的這一仗,就是老山前線1984年7月12日船頭地區防禦作戰。在16個炮兵營的強大火力支援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的步兵指戰員們憑藉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依託既設工事,頑強堅守前沿陣地,從大霧瀰漫的清晨一直打到黑夜降臨的傍晚,經過整整14個小時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殲滅越軍3000餘人的輝煌戰果,乾脆利落地粉碎了敵人對老山地區一個加強師規模的進攻,這是歷時十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最大的一場勝仗,民間俗稱為松毛嶺大戰。

越軍為了實施此次戰役反撲,經過了2個月的精心準備,採取的打法是正面突破、兩翼牽制、向心攻擊,偷襲加強攻,企圖首先從盤龍江西岸的那拉地區打開突破口,爾後依託攻佔的陣地,逐點進攻,逐次奪取被我軍收復的老山地區。為了確保突擊成功,越軍不顧熱帶山嶽從林地作戰地形受限,道路稀少,步兵無法充分展開,容易導致隊形密集的不利條件,在我軍8公裡的防禦正面上,投入了一個加強師的兵力(參戰的幾個團分別來自312師、316師、356師),企圖以人海衝垮我軍陣地,實現其收復「失地」的目的。

7月11日夜幕籠罩大地之後,越軍開始進入衝擊出發陣地。其部署是:149團進攻老山方向,876團與174團進攻662.6高地和那拉方向,141團和266團進攻八裡河東山方向,另外有198特工團和821特工團各一部配合步兵行動。第二天凌晨3時,我軍對越軍可能接近、展開地域實施炮火反準備,越軍炮兵也隨即作出反應,雙方展開持續炮戰。5時左右,越軍步兵陸續向我軍各前沿陣地發起了衝擊,他們的人海迎頭碰上的,是解放軍的火海。

14軍炮兵指揮所在防禦前沿4公裡內分別計劃了3道攔阻線,40師炮兵指揮所在清水至河江公路計劃了19個攔阻點(線),以16個師屬以上炮兵營為骨幹,組成了多層次大縱深綿密火網,明確區分了大小炮射擊區域,尤其是注意了各級炮兵火力的銜接。師炮群重點打擊敵縱深炮兵、集結步兵;團炮群則按計劃在4公裡之內,主要打擊待機機動展開之敵,攔阻增援之敵和壓制敵迫擊炮;團營屬炮兵由遠到近,重點打擊陣地前沿500米之內展開、衝擊之敵;這樣的部署使得我軍炮兵可以在火炮射程範圍內的不同距離上,都能有效的打擊越軍。

▲既要打得狠,也要打得準

我軍的各種口徑炮彈像暴風驟雨一般猛砸到地面上。徒步進攻,毫無工事依託的越軍在劇烈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和破片面前,無可遁形,無處藏身。我軍的大規模炮擊,其持續時間之長,火力強度之大,是暴露在野外的越軍根本無法承受的。排山倒海的絕對炮火優勢給了進攻中的越軍步兵以毀滅性的打擊,並在精神上完全摧垮他們,大多數越軍還沒有推進到步兵交火距離就被炮火擊退,強大的炮兵火力為支援步兵堅守陣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炮火殲敵數佔到了殲敵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原本打算一鼓作氣收復「失地」的越軍在解放軍火海的激蕩之下,屍橫遍野。

經過一個白天的鏖戰,在猛烈炮火下損失慘重的越軍無力繼續發展進攻,被迫於19時許停止了戰鬥,其第二軍區精心策的「MB84」戰役計劃就此以慘敗收場。而根據我軍統計,為了粉碎越軍的加強師規模進攻,14個小時共消耗各種口徑炮彈1261噸,支援步兵牢牢守住了陣地,步炮協同殲敵3000餘人,名副其實地用火海吞噬了越軍的人海,徹底粉碎了越軍「收復失地」的企圖

越軍對於這場大敗的感受,只能用悲慘絕望四個字來形容,以至於過了數十年之後,越軍參戰老兵們追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痛苦不堪。

越軍312師老兵回憶:有的屍體由親屬帶回家鄉,但實際上在各個高地上還有很多被炮火埋葬的兄弟,他們的屍體因為無法找到而作罷,並不是我們忍心把他們留在那裡。很多時候,為了把一位烈士抬出來,結果又搭進去幾個,知道會是這樣,但是還得做。

▲解放軍炮兵為松毛嶺大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越軍316師老兵回憶:我們師只有174團參戰,但也幾乎全部覆滅,特別是從清池來的兵,有的鄉村只有一個人回來,而且已經殘廢了,殘,聾,瞎,瘋,全拜那場仗所賜。

越軍356師老兵回憶:這場戰鬥單是356師就有2個團參戰,損失了2000人。打完仗過後,越軍師長被起了個「點王」(點屍體的意思)的外號。

一位越南網民表示,1984年7月12日的這場戰事是軍隊歷史上最悲壯的戰鬥。參戰的有356師的2個團,316師的174團,以及另外幾個獨立團。僅僅316師就有2000名戰士犧牲,174團有去無回(很多越軍士兵是河內清池籍,有的鄉只有1人回來)和另外幾個團的損失加起來,傷亡3700人並不是沒有說服力。主要原因是部隊的作戰計劃洩露,戰士們在嚼著飯糰等待進攻的命令的時候,被對方先下手攻擊。

慘敗之後的越軍,在戰場上遺留了大量屍體和傷員。從革命人道主義出發,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瓦解越軍的軍心士氣,昆明軍區前指以雲南邊防部隊指揮部的名義,通告越軍第二軍區指揮部,允許他們到我軍陣地前沿將陣亡官兵的屍體運回。

越軍356師149團士兵阿剛回憶:16日下午部隊後撤,看到一路上停放著大量屍體。他們都裹在吊床裡。大雨不斷,部隊派醫護人員去甄別陣亡士兵,每人發一塊毛巾和一盒清涼油。很多屍體已經變形了,只有從服飾上去識別。MB84戰役後幾天,各師、團都組織人員到戰場上去搜尋陣亡士兵的屍體,搜尋人員只能抬回進攻目標山腳下的屍體,在中國軍隊戰壕前面的屍體則沒有辦法被抬回來。後來,偵察人員回來報告說,中國軍隊在這些屍體上撒酒精,接著就用噴火器焚燒了。

356師876團士兵阿權回憶:772高地方向參戰的,除了我們團3個營2000人外,還有821特工團的1個特工連。該連有70餘人深入中國境內,襲擊中國的炮兵陣地,結果全部陣亡。此外,還有一個專門負責打掃戰場和審訊俘虜的特遣單位也沒有人再提。這一仗,我們團陣亡約600人,死者中包括20餘名軍官,3個營的營長全部陣亡。僅3營就陣亡187人,但是直到7月27日搜尋結束時,僅僅抬回屍體43具。傷員人數與陣亡人數幾乎相當。

越軍第二軍區後勤部老兵阿勝回憶:356 師手術站接收了很多陣亡士兵,屍體抬到手術站時,身上都很髒,大家忙著把屍體抬到附近的瀑布進行清洗,以便安葬。所以大家把這個瀑布稱為「招魂瀑布」,以此銘記那場悲壯的戰鬥。356師和316師的陣亡者屍體要送往河江,由於一時運不走,於是被臨時擺放在街道上。部隊不得不砍伐瀘江邊2號公路兩旁,那些由法國人種植的木棉樹來製作棺材。大家都知道用這種木頭製作的棺材容易腐爛,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因為屍體太多了,一時找不到更好的木頭了。

給對手留下不堪回首的記憶,是對解放軍榮光的最佳印證,熱血灑邊關,奮戰譜忠誠,英雄的豐碑永遠矗立在老山主峰上!

更多文章

圖片來源: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撰 稿:南疆烽煙正十年

排 版:江畔月

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國防」(ID:YUNSHANGGUOFANG)

註:本文為「雲上國防」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

相關焦點

  • 人民解放軍四十一軍的光榮戰史
    原標題:人民解放軍四十一軍的光榮戰史   人民解放軍四十一軍是一支英雄的部隊,其前身可追溯到我黨領導的天福山起義組成的部隊。1937年12月24日,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共膠東特委書記理琪領導膠東人民,在山東文登天福山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從此,膠東人民有了自己的抗日武裝。
  • 越軍炮兵戰術靈活非常狡猾,但是沒用,被解放軍炮兵打得大敗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雙方主要用陸軍參戰,因而炮兵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對於解放軍,越軍的炮兵力量明顯弱小,而且其主力深陷南方戰場,在北部邊境只部署了少部分力量。為了加強北部防禦,越軍在炮火運用上很是費了一番心思。
  • 越軍總指揮回憶松毛嶺戰役,解放軍炮火太猛,只能下令撤退
    越軍的參戰部隊包括:141團、149團、174團、266團、876團,以及198特工團和821特工團各一部。結果經過一個白天的鏖戰,越軍未能實現戰役企圖,損失高達3000餘人。這一戰,就是民間俗稱的松毛嶺戰役,是越軍十年對華作戰中最大的一場敗仗。
  • 越軍俘虜評價解放軍炮兵,美國人也沒打得這樣猛
    這個戰鬥兵種以火炮、火箭炮、反坦克飛彈和戰役戰術飛彈為基本裝備,是陸軍的主要火力突擊力量和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大的火力和較高的機動能力是炮兵的顯著特點,能夠集中、猛烈、突然、準確、連續地對地面目標實施射擊。 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雲南和廣西邊境全線,進行了自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作戰行動,即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
  • 中越戰爭中解放軍一個師冒雨穿插,在坦克支援下突擊越軍防線
    1979年2月底,對越自衛反擊戰激戰正酣。解放軍成都軍區陸軍第50軍149師奉令南下邊境,歸昆明軍區陸軍第13軍指揮,從河口邊境進入戰場,向沙巴方向的越軍步兵316A師發起突擊。步兵447團在格蓋苗地區與越軍遭遇,經過戰鬥後奪取了甘荷毛西南側山埡口。步兵445團2營在前進途中也與當面越軍發生戰鬥,搶佔了大平西北無名高地組織防禦。根據昆明軍區的敵情通報和第13軍的指示,為保障與正面部隊協同發起攻擊,149師首長電令步兵447團穩紮穩打攻擊前進。因大平以南地區敵情兇險,又令步兵445團2營固守大平西北無名高地,沒有命令不要下山。
  • 解放軍繳獲越軍一把武器,馬上意識到,遇上越軍主力部隊了!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雲南方向陸軍第149師於2月24日奉13軍之命,執行殲滅位於沙巴地區的越軍316A師主力的作戰任務。師長康虎振決心派447團穿插沙巴側後,直取新寨和黃連山埡口,切斷越軍退路,配合從正面進攻的師主力,以前後夾擊的戰術手段,將該敵消滅於新寨以東地區。
  • 又一本對越反擊戰回憶錄,解放軍第149師大戰越軍王牌師
    2014年是對越自衛反擊戰35周年,解放軍原成都軍區陸軍第50軍149師的一些參戰老軍人以心血合成,創作推出了上面這部紀念文集。《熱血記憶》共330頁,收錄了親歷者回憶文章和戰史記述40餘篇,並由149師老師長康虎振少將作序,又為歷史和讀者留下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 越軍老兵:老山戰役中越軍損失慘重,一個團幾乎沒活人
    1979年2月越自衛還擊作戰後,越軍不斷在侵擾雲南文山州邊境一線,甚至入侵了老山、八裡河東山等地方。 中方事先獲得了電子情報,指出越軍會在12日凌晨對松毛嶺陣地發起進攻,故要求我軍炮火打擊敵人。然而,越軍的紀律非常好,即使被我軍偵查火力打死或打傷,也沒有半點聲音,導致我軍判斷失誤,陣地才失守。 由于越軍已經偷襲上來,大炮等武器不能使用,我軍迅速調整作戰計劃,封鎖陣地前沿,炮兵繼續阻攔敵軍的後續部隊。
  • 35軍攻佔南京總統府本是奇功,為何軍史、戰史總是對此一筆帶過?
    遍讀解放軍戰史,哪怕是敗戰都會有詳細記載,卻唯獨35軍立下奇功,一舉攻佔南京總統府,戰史上卻只有寥寥數語,一筆帶過……這就很奇怪……在我軍,各部隊對自己的戰功莫不大為弘揚,像「臨汾旅」、「塔山英雄團」、「洛陽營」等等英模部隊,無不家喻戶曉,耳熟能詳。
  • 越軍一個王牌師企圖北上救諒山,遭到解放軍一頓炮火猛揍
    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取得勝利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攻佔諒山,威懾河內,因此成為了很多人難忘的時代記憶。諒山是越北地區的一座省會城市,距離邊境只有18公裡,周圍山地連綿,河流密布,地形複雜,有公路、鐵路通過,既是邊境要塞,也是交通樞紐。
  • 美軍戰史中在韓戰的轉折之戰,不是在上甘嶺,而是在丁字山!
    眾所周知抗美援朝分為運動戰和陣地戰!在運動戰階段,第一、二、三次戰役志願軍取得了一定優勢;第四次戰役,美軍新主帥李奇微使用磁性戰術,戰爭狂魔範佛裡特發明「範佛裡特彈藥量」,雙方處於均勢;到了第五次戰役,志願軍後勤補給無法跟上,面對範佛裡特的火海戰術吃了虧!
  • 對越反擊戰最大勝仗,712大捷35周年,千噸炮彈打垮越軍
    這一天,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的步兵指戰員們依託既設陣地,在16個炮兵營的強大火力支援下,激戰14個小時,徹底粉碎了越軍對我老山地區一個加強師規模的進攻,殲敵3000餘人,這個戰果使得「船頭地區7月12日防禦作戰」成為了十年對越作戰最大的一場勝仗。
  • 1987年解放軍擊落越軍偵察機 俘虜越南飛行員
    被俘虜的越南空軍飛行員陳尊大尉對越自衛還擊戰結束後,我軍陸續撤離邊界,但越軍繼續在我邊境地區進行偵察、騷擾,不斷挑起武裝衝突,並出動飛機入侵我領空。部隊到達指定地區後,堅持「有仗則打,無仗則訓」的原則,一面嚴密注視敵情,一面繼續抓好操作訓練和戰術研究。他們設想了敵機可能入侵的7條航線,制定出在這7種情況下的作戰方案,反覆進行訓練,從而大大提高了部隊快速反應能力。與此同時,他們始終抓緊戰備思想教育,在全營指戰員的思想上牢固樹立「寧跑千次空,不漏一次情」的觀念,部隊嚴陣以待,只要敵機膽敢來犯,定叫它有來無回。
  • 解放軍十大鐵血阻擊戰之三:塔山阻擊戰
    從錦西到錦州走塔山要比走高家屯、虹螺山近約20公裡,是要道捷徑,而且越向北地形越平坦,因此可以說塔山是連接錦州錦西的咽喉要衝。從作戰角度來看,塔山北距錦州外圍國民黨軍陣地不到20公裡,南距錦西國民黨軍前沿陣地只有2000米,而且完全處於對手部署在大東山、小東山、影碑山等高地的炮火射程內,既無縱深又無制高,毫無地利可言。
  • 患火力恐懼症的印軍計劃在高原展開地道戰
    而火力不足恐懼症傳染到印軍後,這個號稱南亞無敵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也試圖照葫蘆畫瓢,計劃在高原邊境地帶以地道防禦戰術抗衡鄰國。印軍計劃在高原展開地道戰進行防禦國人常年來對地道戰可謂熟悉至極,這種起源於抗戰時期華北大平原的敵後遊擊作戰曾經是八路軍正規部隊和地方民兵用於反擊日軍掃蕩的經典戰術。
  • 越軍士兵表示:白天是解放軍的世界,晚上就是我們的天下!
    越軍士兵表示:白天是解放軍的世界,晚上就是我們的天下! 在漆黑的夜晚機動和作戰,古往今來,都是各國軍隊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難題。說他難,主要是因為夜暗條件對部隊行動有著三個方面的困難。 首先,是「黑」對部隊的影響。
  • 松毛嶺戰役36周年照片,解放軍傾瀉炮彈1261噸,火海吞噬越軍人海
    越軍第二軍區經過兩個多月的精心籌劃和周密準備,抽調5個步兵團,在2個特工營的配合下,從四個方向,對我國雲南省麻慄坡縣老山地區8公裡正面發動了加強師規模的進攻(代號「MB84」戰役)。越軍此次大反撲,以149團進攻老山方向,以876團與174團進攻662.6高地方向和那拉方向,以141團和266團進攻八裡河東山方向。
  • 涼山戰役中,許世友繳獲越軍什麼東西?武元甲下令一定要奪回
    建國後,中國又打響了幾場境外戰爭,無一不大獲成功,相比之下,越南這個小國最為無恥,中國軍隊幫越南打贏了抗法戰爭、抗美戰爭,資助那麼多的錢財,沒想回過頭來,被越軍反咬一口,頻頻在我國邊境地帶騷亂,製造了多起流血事件。
  • 1979年中越戰爭,面對56萬中國陸軍,越軍總指文進勇制定3條戰術
    1979年中越戰爭,面對56萬中國陸軍,越軍總指文進勇制定3條戰術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飽經戰亂的越南在得到了中國的援助下,趕走了侵略者實現了統一。
  • 老山輪戰時解放軍的訓練水平,比79年對越反擊戰提高一大塊
    對比一下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和80年代老山輪戰這兩個歷史階段,軍事愛好者就會發現,解放軍的整體戰鬥力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才取得了最後勝利,打出了國威軍威。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臨戰訓練方面有較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