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2日和13日,新華社連續兩天報導了雲南邊防前線爆發的一場激烈戰事。第一條消息稱:清晨5時許,越軍以師規模的兵力,在炮火支援下,借著濃霧掩護,分多路向我老山及八裡河東山地區進攻。警惕地守衛在祖國邊防前線的雲南邊防部隊指戰員,英勇頑強,接連打退越軍的輪番攻擊,大量殺傷來犯之敵,牢牢地守衛著陣地。截至黃昏,戰鬥仍在激烈進行。這是越軍在6月11日以團規模的兵力向我老山地區進犯失敗後,經過一個月的策劃,發動的又一次大規模進攻。
▲強大的炮火是底氣,保證了解放軍以「火海戰術「」破解越軍「人海戰術」
第二條消息稱:中國雲南邊防部隊於7月12日經過10多個小時的激戰,粉碎了越南軍隊向雲南省麻慄坡縣老山地區的大規模進攻。入侵越軍在我邊防部隊有力還擊下,潰敗逃遁。入夜,我邊防部隊冒著濛濛細雨,修復戰壕,加固工事,隨時準備迎擊敢於再犯之敵。
新華社報導的這一仗,就是老山前線1984年7月12日船頭地區防禦作戰。在16個炮兵營的強大火力支援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昆明軍區陸軍第14軍的步兵指戰員們憑藉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依託既設工事,頑強堅守前沿陣地,從大霧瀰漫的清晨一直打到黑夜降臨的傍晚,經過整整14個小時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殲滅越軍3000餘人的輝煌戰果,乾脆利落地粉碎了敵人對老山地區一個加強師規模的進攻,這是歷時十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中最大的一場勝仗,民間俗稱為松毛嶺大戰。
越軍為了實施此次戰役反撲,經過了2個月的精心準備,採取的打法是正面突破、兩翼牽制、向心攻擊,偷襲加強攻,企圖首先從盤龍江西岸的那拉地區打開突破口,爾後依託攻佔的陣地,逐點進攻,逐次奪取被我軍收復的老山地區。為了確保突擊成功,越軍不顧熱帶山嶽從林地作戰地形受限,道路稀少,步兵無法充分展開,容易導致隊形密集的不利條件,在我軍8公裡的防禦正面上,投入了一個加強師的兵力(參戰的幾個團分別來自312師、316師、356師),企圖以人海衝垮我軍陣地,實現其收復「失地」的目的。
7月11日夜幕籠罩大地之後,越軍開始進入衝擊出發陣地。其部署是:149團進攻老山方向,876團與174團進攻662.6高地和那拉方向,141團和266團進攻八裡河東山方向,另外有198特工團和821特工團各一部配合步兵行動。第二天凌晨3時,我軍對越軍可能接近、展開地域實施炮火反準備,越軍炮兵也隨即作出反應,雙方展開持續炮戰。5時左右,越軍步兵陸續向我軍各前沿陣地發起了衝擊,他們的人海迎頭碰上的,是解放軍的火海。
14軍炮兵指揮所在防禦前沿4公裡內分別計劃了3道攔阻線,40師炮兵指揮所在清水至河江公路計劃了19個攔阻點(線),以16個師屬以上炮兵營為骨幹,組成了多層次大縱深綿密火網,明確區分了大小炮射擊區域,尤其是注意了各級炮兵火力的銜接。師炮群重點打擊敵縱深炮兵、集結步兵;團炮群則按計劃在4公裡之內,主要打擊待機機動展開之敵,攔阻增援之敵和壓制敵迫擊炮;團營屬炮兵由遠到近,重點打擊陣地前沿500米之內展開、衝擊之敵;這樣的部署使得我軍炮兵可以在火炮射程範圍內的不同距離上,都能有效的打擊越軍。
▲既要打得狠,也要打得準
我軍的各種口徑炮彈像暴風驟雨一般猛砸到地面上。徒步進攻,毫無工事依託的越軍在劇烈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和破片面前,無可遁形,無處藏身。我軍的大規模炮擊,其持續時間之長,火力強度之大,是暴露在野外的越軍根本無法承受的。排山倒海的絕對炮火優勢給了進攻中的越軍步兵以毀滅性的打擊,並在精神上完全摧垮他們,大多數越軍還沒有推進到步兵交火距離就被炮火擊退,強大的炮兵火力為支援步兵堅守陣地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炮火殲敵數佔到了殲敵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原本打算一鼓作氣收復「失地」的越軍在解放軍火海的激蕩之下,屍橫遍野。
經過一個白天的鏖戰,在猛烈炮火下損失慘重的越軍無力繼續發展進攻,被迫於19時許停止了戰鬥,其第二軍區精心策的「MB84」戰役計劃就此以慘敗收場。而根據我軍統計,為了粉碎越軍的加強師規模進攻,14個小時共消耗各種口徑炮彈1261噸,支援步兵牢牢守住了陣地,步炮協同殲敵3000餘人,名副其實地用火海吞噬了越軍的人海,徹底粉碎了越軍「收復失地」的企圖。
越軍對於這場大敗的感受,只能用悲慘絕望四個字來形容,以至於過了數十年之後,越軍參戰老兵們追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痛苦不堪。
越軍312師老兵回憶:有的屍體由親屬帶回家鄉,但實際上在各個高地上還有很多被炮火埋葬的兄弟,他們的屍體因為無法找到而作罷,並不是我們忍心把他們留在那裡。很多時候,為了把一位烈士抬出來,結果又搭進去幾個,知道會是這樣,但是還得做。
▲解放軍炮兵為松毛嶺大戰立下了赫赫戰功
越軍316師老兵回憶:我們師只有174團參戰,但也幾乎全部覆滅,特別是從清池來的兵,有的鄉村只有一個人回來,而且已經殘廢了,殘,聾,瞎,瘋,全拜那場仗所賜。
越軍356師老兵回憶:這場戰鬥單是356師就有2個團參戰,損失了2000人。打完仗過後,越軍師長被起了個「點王」(點屍體的意思)的外號。
一位越南網民表示,1984年7月12日的這場戰事是軍隊歷史上最悲壯的戰鬥。參戰的有356師的2個團,316師的174團,以及另外幾個獨立團。僅僅316師就有2000名戰士犧牲,174團有去無回(很多越軍士兵是河內清池籍,有的鄉只有1人回來)和另外幾個團的損失加起來,傷亡3700人並不是沒有說服力。主要原因是部隊的作戰計劃洩露,戰士們在嚼著飯糰等待進攻的命令的時候,被對方先下手攻擊。
慘敗之後的越軍,在戰場上遺留了大量屍體和傷員。從革命人道主義出發,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瓦解越軍的軍心士氣,昆明軍區前指以雲南邊防部隊指揮部的名義,通告越軍第二軍區指揮部,允許他們到我軍陣地前沿將陣亡官兵的屍體運回。
越軍356師149團士兵阿剛回憶:16日下午部隊後撤,看到一路上停放著大量屍體。他們都裹在吊床裡。大雨不斷,部隊派醫護人員去甄別陣亡士兵,每人發一塊毛巾和一盒清涼油。很多屍體已經變形了,只有從服飾上去識別。MB84戰役後幾天,各師、團都組織人員到戰場上去搜尋陣亡士兵的屍體,搜尋人員只能抬回進攻目標山腳下的屍體,在中國軍隊戰壕前面的屍體則沒有辦法被抬回來。後來,偵察人員回來報告說,中國軍隊在這些屍體上撒酒精,接著就用噴火器焚燒了。
356師876團士兵阿權回憶:772高地方向參戰的,除了我們團3個營2000人外,還有821特工團的1個特工連。該連有70餘人深入中國境內,襲擊中國的炮兵陣地,結果全部陣亡。此外,還有一個專門負責打掃戰場和審訊俘虜的特遣單位也沒有人再提。這一仗,我們團陣亡約600人,死者中包括20餘名軍官,3個營的營長全部陣亡。僅3營就陣亡187人,但是直到7月27日搜尋結束時,僅僅抬回屍體43具。傷員人數與陣亡人數幾乎相當。
越軍第二軍區後勤部老兵阿勝回憶:356 師手術站接收了很多陣亡士兵,屍體抬到手術站時,身上都很髒,大家忙著把屍體抬到附近的瀑布進行清洗,以便安葬。所以大家把這個瀑布稱為「招魂瀑布」,以此銘記那場悲壯的戰鬥。356師和316師的陣亡者屍體要送往河江,由於一時運不走,於是被臨時擺放在街道上。部隊不得不砍伐瀘江邊2號公路兩旁,那些由法國人種植的木棉樹來製作棺材。大家都知道用這種木頭製作的棺材容易腐爛,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因為屍體太多了,一時找不到更好的木頭了。
給對手留下不堪回首的記憶,是對解放軍榮光的最佳印證,熱血灑邊關,奮戰譜忠誠,英雄的豐碑永遠矗立在老山主峰上!
更多文章
圖片來源: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撰 稿:南疆烽煙正十年
排 版:江畔月
轉載請註明出處:「雲上國防」(ID:YUNSHANGGUOFANG)
註:本文為「雲上國防」公眾號獨家特約文章,未經允許請勿轉載、洗稿,否則將追究當事人和單位法律責任。
點看+秒贊+分享,傳播你的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