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印度為何會淪為英國的殖民國,而清朝卻沒有

2021-01-21 悼良會之永訣兮

十五世紀開始,西方各國為了追求財富和土地,開始了大航海。從哥倫布踏上美洲到麥哲倫船隊環遊全球,從荷蘭的海上馬車夫到英國的日不落帝國,西方各國完成了最原始的資本積累,從而近代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數倍於各自國土面積的殖民地。其中最為強大的殖民國家就是英國,北美,英國曾擁有美國大片土地,大洋洲也建立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個國家。雖然說這些國家最後都獨立了,可是英國仍擁有一個完全的殖民國家,那就是印度。印度從十七世紀初開始和英國接觸,到十八世紀開始被完全統治,最終徹底淪為一個殖民國家。

印度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南亞次大陸是無可否認的龍頭老大。視線向東北望去,在印度被殖民統治的時期,還有一個巨大的國家,清朝。那麼為何同是亞洲的兩個大國,印度在近代列強的侵略下逐漸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國,清朝雖然也曾被很多列強瓜分,可是卻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國?

第一,清朝的地理位置遙遠。相對於印度,清朝雖然說是緊挨著,可是青藏高原在當時是一座無法逾越天塹,英國人雖然垂涎清朝,可是只能在兩河流域眼巴巴的幹看著。過去給乾隆皇帝祝壽的馬嘎爾尼也是坐著船從印尼南海那邊繞了個大彎才來到清朝的。西方列強想要侵略中國不得不在海上漂流多日,才能到達中國東南部。想要建立大片殖民地,更是難上加難。

第二,印度文明相對於中國文明還是比較落後的。雖然說滿清入關,中國的文明是一種倒退,可是幾千年的大一統王朝留下來的文明卻是難以一朝磨滅的。而印度呢,最後的帝國是莫臥兒帝國,這個莫臥兒帝國實際上並沒有統一印度全境,它只是印度最大的一個國家而已,除此之外南亞次大陸上還有很多土邦。在近代的話,可以將文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西方通過工業革命興起的國家,第二個就是中國等千年儒家文化國家,第三個就是像莫臥兒帝國、印第安帝國等相對原始的國家部落。英國打印度是第一世界打第二世界,實力碾壓,西方列強打中國,是第一世界打第二世界,雖然能勝,也要費一番力氣。

第三,中國太大了,各方勢力在此利益矛盾重重。清朝末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就達到了四億,可是全世界的人口才多少呢?十六億,就是說那個時候,全球四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清朝人。西方列強雖有心統治,可是卻無力行動。清朝不像印度,殺了一個莫臥兒皇帝就行了,如果當時列強選擇將清朝皇帝殺了,那時中國將群龍無首,早都想把滿清趕出關外的漢人就會揭竿而起,到時候還統治,反抗會變得此起彼伏。還有一點就是,想要瓜分清朝的列強太多了,一個國家根本不可能一口吞下中國,將清朝變為像印度一樣的殖民帝國。所以,在甲午戰爭後,日本割了遼東半島,沙俄和美國看不下去,強行讓日本吞下清朝的遼東給吐了出來。

相關焦點

  • 在近代歷史上,泰國為何沒有淪為列強們的殖民地?
    近代中國雖然不斷遭到列強的蹂躪喪權辱國,但是國土面積十分廣闊,列強一時間無法徹底瓜分,因此近代中國得以勉強維持自己的獨立地位,有識之士奮起反抗,中華人民團結起來抵禦外辱,最終迎來了解放。拉瑪五世從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通過第三次英緬戰爭吞併上緬甸,完成了對整個緬甸的殖民,並將緬甸併入英屬印度聯邦;1887年法國佔領越南,組成法屬「印度中南半島聯邦」。
  • 同樣是被侵略,為什麼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近200年而中國沒有?
    十八世紀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逐漸退出印度,而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進入印度。 1757年6月23日,英軍與孟加拉王公的戰爭爆發,英軍擊潰孟加拉7萬大軍,史稱「普拉西戰役」。
  • 印度獨立後,吞併大量原英屬印度的土邦,為何卻放任緬甸獨立?
    印度是一個悲慘的民族,被英國通知數百年,但是這種暴力殖民行為已經不屬於當前世界格局的發展,各殖民國紛紛獨立,印度在上世紀中期也獲得獨立,印度獨立後吞併了大量原英屬印度土邦,但是在印巴分治的領土劃分中,卻沒有看到緬甸的身影。
  • 緬甸被英國殖民時,曾是英屬印度一個省,為何後來沒和印度合併?
    背景關於乾隆皇帝喪失的出海口,就是乾隆一生的遺憾,這一遺憾就是清朝歷史上「清緬戰爭」,清緬戰爭最後的結果雖然以緬甸稱臣,但清朝沒能徹底臣服緬甸,並把緬甸作為中國的一個行省,如果這一目標實現,我國進入印度洋就沒有任何障礙。
  • 同樣是遭到了英國的侵略,為什麼印度淪為了殖民地?
    說道中國的近代對外侵略戰爭,只能用屈辱二字來形容了。鴉片戰爭時,面對四千多的英國遠徵軍,幾十萬的清軍被打的潰不成軍,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的,想到真的是莫名的感覺是屈辱了。即便是這樣當時的中國也是組織了力量進行了反擊,讓西方的列強不能完全的奴役中國,還能保持著中國能夠收復自己土地的能力,同樣是面對著英國的侵略,為什麼印度卻是一敗塗地,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印度淪為殖民地還得從十八世紀中期,葡萄牙殖民者逐漸退出印度,這時候英國和法國也同時的進入了印度。由於此時的英、法之間一直在歐洲互相的爭鬥,在印度也是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 地理位置的優越,時間的恰到好處,印度一步一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這是因為在那個時候,印度是南亞最強大的同時也是最富有的國家,甚至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種植業和製造業相比於明朝和清朝也是不遜色很多的。 二、 英國人的"天時" 其實在最開始的階段,歐洲的資本主義國家並沒有真正的想過要將印度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葡萄牙、荷蘭等國家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在印度半島海岸線附近發展出自己的一小塊區域來與印度各個邦國進行貿易。況且亞洲和歐洲的通商歷史非常悠久,貿易往來也十分頻繁。
  • 道光知道英國統治者是一位22歲的女子後,做了什麼,讓其淪為笑柄
    但近代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隔絕了中國與外界的交流。這也讓統治者對外界知之甚少,甚至仍覺得中國是「天朝」,沒有國家能與之匹敵。他們不知道的是,西方國家通過工業革命變得更能強大了,已威脅到中國幾千年以來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統治者「夜郎自大」,還鬧出了不少笑話,淪為後世的笑柄。
  • 印度是如何淪為英國殖民地的
    印度淪為英國殖民地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其實按照當時印度國內那種四分五裂的狀況,淪為殖民地是早晚的事,區別在於淪為誰的殖民地。最後,在一幫歐洲強盜的競爭中,英國勝出,成了印度的宗主國,英女王成了印度的女王。英國人挺嘚瑟的,還把一艘「聲望」級戰列艦命名為「印度女皇號」,其實這個女皇指的就是他們的伊莉莎白女王,因為她也是印度的女皇。
  • 不丹是獨立國家,國王卻沒有出訪自由,為何不丹甘願聽從印度指令
    沒有哪個國家會願意忍受別人對自家的政務指手畫腳。但是在亞洲南部,卻有這樣一個國家。他們自建國起,就一直聽從印度的指揮,大到軍隊如何建設,小到和哪些國家建交,國王去哪訪問,都必須遵從印度的指示。這個國家就是不丹。為何堂堂一個完整獨立的國家,會甘心聽從他國的指令?歷史原因任何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因果,就像沒有一個人是脫離任何關係而單獨存在的一樣。
  • 印度被英國殖民統治了200多年,為何對英國感恩戴德?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曾經被英國殖民統治了200多年。和我們中國的人理解的不一樣,印度人對英國不但沒有任何怨言,反而對英國感恩戴德,這是為何呢?此後,印度又先後被波斯人、馬其頓人、希臘人、塞種人、安息人、月氏人、白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入侵,每個族群的人都曾在印度建立自己的國家,而原來的印度人不斷淪為最底層人民。如果說呂布是「三姓家奴」,那麼說印度人是「八姓家奴」也不為過啊。
  • 香港成東方明珠英國很自豪,為何對另一明珠從來不提,原因特簡單
    1842年8月29日,在江寧(今南京)的下頭江面的康華麗號英國軍艦上,近代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由清政府籤署。它包括賠償英國鴉片款及軍費等,共計二千一百萬銀元,開放五個通商口岸,還有英國強佔香港島。
  • 清朝那麼有錢,為何當時沒有買下阿拉斯加呢?
    尤其是俄羅斯,近代更是通過戰爭,佔領了多達一千多萬平方公裡的龐大領土,堪稱世界之最了。但是領土還可以購買取得,最為人熟知的就是當年俄羅斯出賣阿拉斯加,最終被美國買走,使得美國才有了現在的龐大領土。而很多中國人為此感到惋惜,為此很多人在問,清朝當時那麼有錢,為何當時沒有買下阿拉斯加呢?你可能想不到。
  • 為什麼印度完全成為殖民地但清朝卻只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再看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前,中國已處於清朝政府的統治之下,雖說統治階層日益腐化,但是清朝入主中原也已有兩百年左右,而且清朝統治者基本照搬了漢族政權的政治架構,最重要的是吸收和利用了儒家思想。統治基礎已經相當穩固。中國仍是處於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政府管理之下。
  • 清朝到底有多強大?如果沒有清朝,中國會是現在的中國嗎?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者為滿洲愛心覺羅氏,共統治296年。 清朝入關20年時間裡,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臺灣。再後來,又統一蒙古諸部,將新疆和西藏納入版圖。
  • 泰國政治家撰文質問示威者:為何從來沒有意識到香港淪為殖民地是...
    文章回顧了香港曾經淪為西方國家殖民地的屈辱歷史,質問香港的示威者們為何從來沒有意識到香港淪為殖民地是中國的恥辱!全文如下:很多人問我,香港持續數月的抗議活動將會如何收場?中國政府會以何種方式去處理危局?香港會脫離中國而獨立嗎?
  • 近代歷史中的東南亞為何只有這個國家沒淪為列強的殖民地?
    泰國的意思是「自由之地」,在其800年的歷史中,泰國可以引以為自豪的是它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個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泰國過去正式的名稱是「暹羅」(英語:Siam)。泰國為何能夠擺脫成為殖民地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泰國積極進行近代化的改革,從泰國國王拉瑪四世到拉瑪五世都能說口流利的英語,積極引進西方教育和軍事制度,努力振興泰國自身的產業。
  • 清朝統治了270多年,為何從來沒有考慮過,收復澳門地區?
    明朝滅亡之後,清朝統治了200多年,期間也有鼎盛時期,例如乾隆在位的前期。清朝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爭,但是為何沒有考慮過收回澳門地區呢?其實,清朝高層需要考慮的問題很多,無論是從經濟還是軍事方面,清朝都沒有收回澳門的必要。當然,後來的事情是清朝沒有料到的。清朝入主中原以後,對於很多事情並不了解。
  • 如果甲午戰爭清朝取勝,近代中國的歷史會不會改寫?
    而東北亞國際格局主要是由英國等西方列強奠定的。兩次鴉片戰爭讓他們在清朝獲得了足夠多的利益,加之清朝本身體量較大,不易徵服,且充滿潛力,所以他們決定把清朝作為長期穩定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換句話說,清朝成為英國等列強在東北亞的利益代言人和長期戰略合作夥伴。所以,清朝進行洋務運動,是英國所樂於看到的。
  • 英國有一海外屬地,面積等於7個英國本土,為何至今不被世界承認
    國與國之間走向了兩個極端,而這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出現了殖民國和被殖民國。 說到近代以來,海外殖民地最多的殖民國,當屬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中心——英國。
  • 領土被蠶食的尼泊爾:需要印度,又不想淪為附屬品,該何去何從?
    尼泊爾三面都被印度環繞,唯一沒有和印度接壤的北部則有一座綿延萬裡的喜馬拉雅山脈,簡直是一座天然屏障,將尼泊爾與其他地區的聯繫完全隔絕。因此,尼泊爾對於印度有著高度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