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世紀開始,西方各國為了追求財富和土地,開始了大航海。從哥倫布踏上美洲到麥哲倫船隊環遊全球,從荷蘭的海上馬車夫到英國的日不落帝國,西方各國完成了最原始的資本積累,從而近代在世界各地建立了數倍於各自國土面積的殖民地。其中最為強大的殖民國家就是英國,北美,英國曾擁有美國大片土地,大洋洲也建立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個國家。雖然說這些國家最後都獨立了,可是英國仍擁有一個完全的殖民國家,那就是印度。印度從十七世紀初開始和英國接觸,到十八世紀開始被完全統治,最終徹底淪為一個殖民國家。
印度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在南亞次大陸是無可否認的龍頭老大。視線向東北望去,在印度被殖民統治的時期,還有一個巨大的國家,清朝。那麼為何同是亞洲的兩個大國,印度在近代列強的侵略下逐漸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國,清朝雖然也曾被很多列強瓜分,可是卻沒有像印度一樣淪為殖民國?
第一,清朝的地理位置遙遠。相對於印度,清朝雖然說是緊挨著,可是青藏高原在當時是一座無法逾越天塹,英國人雖然垂涎清朝,可是只能在兩河流域眼巴巴的幹看著。過去給乾隆皇帝祝壽的馬嘎爾尼也是坐著船從印尼南海那邊繞了個大彎才來到清朝的。西方列強想要侵略中國不得不在海上漂流多日,才能到達中國東南部。想要建立大片殖民地,更是難上加難。
第二,印度文明相對於中國文明還是比較落後的。雖然說滿清入關,中國的文明是一種倒退,可是幾千年的大一統王朝留下來的文明卻是難以一朝磨滅的。而印度呢,最後的帝國是莫臥兒帝國,這個莫臥兒帝國實際上並沒有統一印度全境,它只是印度最大的一個國家而已,除此之外南亞次大陸上還有很多土邦。在近代的話,可以將文明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西方通過工業革命興起的國家,第二個就是中國等千年儒家文化國家,第三個就是像莫臥兒帝國、印第安帝國等相對原始的國家部落。英國打印度是第一世界打第二世界,實力碾壓,西方列強打中國,是第一世界打第二世界,雖然能勝,也要費一番力氣。
第三,中國太大了,各方勢力在此利益矛盾重重。清朝末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口就達到了四億,可是全世界的人口才多少呢?十六億,就是說那個時候,全球四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清朝人。西方列強雖有心統治,可是卻無力行動。清朝不像印度,殺了一個莫臥兒皇帝就行了,如果當時列強選擇將清朝皇帝殺了,那時中國將群龍無首,早都想把滿清趕出關外的漢人就會揭竿而起,到時候還統治,反抗會變得此起彼伏。還有一點就是,想要瓜分清朝的列強太多了,一個國家根本不可能一口吞下中國,將清朝變為像印度一樣的殖民帝國。所以,在甲午戰爭後,日本割了遼東半島,沙俄和美國看不下去,強行讓日本吞下清朝的遼東給吐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