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連鎖總店數將突破10萬家 便利店三大出路

2020-12-13 聯商網linkshop

  臺灣連鎖暨加盟協會(TCFA)發表「2014臺灣連鎖店年鑑」,理事長、義美食品董事長高志尚表示,根據統計,去年臺灣地區連鎖總部家數突破2000大關,達2264家、年增17%;連鎖總店數更達98399店、年增9.2%,突破10萬店大關不會太久。

  臺灣連鎖暨加盟協會4月24日舉行會員大會,高志尚在會上表示,臺灣連鎖總部家數及總店鋪數都穩定增長,其中,餐飲業與生活服務業等連鎖品牌與店數是增加最多的行業,市場動能旺盛。

  但高志尚也說,經過這次調查發現,臺灣連鎖總部旗下平均店數規模略為縮減,1家總部平均管理43.5店,比2012年的46.6店、2011年的51店都來得少。

  連鎖總部平均店數減

  他表示,這是因為去年整體財經局勢、成本波動、消費模式變動等塬因,讓各家公司在營運上都做出調整,不管是淘汰不良店面或重調店面位置來因應,相對也提高了競爭力。

  臺灣連鎖暨加盟協會副理事長、阿瘦皮鞋董事長羅榮嶽也表示,平均店數的減少,代表產業一定要更加勇於創新,「以前說360行,現在新出來的業態、業種越來越多。」

  網路、國際化侵蝕業績

  羅榮嶽更說,跨業跨類經營的狀況更是稀鬆平常,越多元化、大店格、虛實整合都是未來可以預見的態勢,行業與行業的分際線會越來越不明顯,大家都應做好準備。

  對今年景氣反彈,羅榮嶽也說,從協會會員第1季的狀況來看,的確沒有出現像去年大幅滑落的狀況,整體市場也有成長,只是既有品牌與通路還是有小幅衰退。

  他認為主因有二,「首先當然是網路化,若實體通路業者沒有試圖往這方向發展,業績就一定會被侵蝕到。」

  另一個原因則是國際化,羅榮嶽說,以前競爭者較少,但現在很多國際大品牌都進入臺灣市場,大規模、大店格的投入,可能一家店都有百貨公司的面積規模,因此有些業者近3年業績滑落幅度很大。

  羅榮嶽說:「在這兩方面,臺灣業者都必須要自我提升,在質感、做工、功能或是價格等方面都要加強。」

  而在服貿協議籤訂後,對連鎖加盟業產生什麼樣的衝擊,羅榮嶽說,以服務業要國際化的立場來看,與世界各國籤訂類似協議是很重要的,不論是從批貨、關稅的角度來看,都一定要完成。

  「現在爭執只是過程中透明度問題,及讓受衝擊產業傷害降到最低,是民間與政府要共同努力的。」對大陸相關產業可能來臺,羅榮嶽說,「要擔心的話,5年前就有了。」
  (蘋果日報 林海)

  超商飽和轉型 全家董座:變更大、賣更多

  臺灣連鎖超商總量破萬家,發展近飽和,必須另謀出路。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潘進丁提出三帖解藥,認為臺灣超商下個十年的發展關鍵,須朝複合店、自有品牌和數位服務三管齊下,找到新出路。

  潘進丁日前赴臺大管理學院演講時表示,臺灣超商已突破一萬店大關,分布密度為全球最高,顯示超商業態的生命周期達到三十年來的最高峰。他說,下一個十年,超商必須轉型才能生存。

  超商市場有沒有飽和?數據會說話。觀察超商總店家數,二○○四年起,只花兩年總店家數即增加一千店,但二○○六年後,卻花了七年才再增加一千店,顯示臺灣超商已放緩展店腳步。

  超商不只有本身市場大餅必須突破,還得跟不同市場競爭。去年經濟部統計資料指出,商業零售業中的四大巨頭:百貨、超商、量販和超市間的產值差距正在縮小,百貨和超商間的產值已縮小至一百億元,顯示彼此的顧客有重疊現象。

  潘進丁直言,百貨、超商、量販跟超市四大領域間的「那道牆」已愈來愈矮,彼此的客群會跨來跨去,各零售業間已從分眾經營,轉為分食同一塊市場了。

  潘進丁提出超商下個十年發展的「三帖解藥」:第一是「小型店大型化」,即超商將改走複合式店面,跟藥妝、超市或者速食店結合,產生加乘效果,「你把客人送給我,我把客人送給你」,美國、日本等超商早已如此發展。

  其次是發展「自有品牌」,潘進丁認為通路和品牌商必須思考「有錢大家賺」,由品牌商轉為代工廠,幫超商的自有品牌生產商品;前者賺製造財、後者賺銷售財,創造雙贏。

  超商「數位服務」更是打破實體局限的關鍵,以全家「小小店長」網路影片行銷為例,兩周內達兩百七十萬人次點閱,讓潘進丁相當驚訝,也認為新媒體將是未來行銷主力工具。

  他說,超商必須在網路開闢新服務,和實體店鋪能相輔相成,才能抓住未來的消費需求。
  (聯合報 陳景淵)

相關焦點

  • 【考察】臺灣四大便利店總店數突破萬家 比日本更密集
    全臺平均每2300人就有1家便利商店,比起日本2450人一家更為密集,比例高居世界第一。  便利店在臺灣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持續提高,已經佔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的26.1%,直逼百貨公司佔比。「經濟部」預估,便利店營收今年仍將持續成長,估計將上看3000億元(新臺幣,下同)。
  • 全家董事長魏應行:計劃開設1萬家便利店
    作為全球便利店連鎖巨頭7-11,如今倍感競爭壓力。  記者從全家便利店獲悉,全家便利店已經啟動百億投資,計劃開設1萬家店面。為了推動這一戰略計劃,5月15日,全家便利店所屬的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魏應行來深圳督戰。
  • 7-11便利店正式入駐杭城統一超商(浙江)便利店有限公司今日開幕
    8月4日上午,統一超商(浙江)便利店有限公司開幕儀式在位於錢江新城的杭城首家7-ELEVEN便利店(杭州店)舉行。這是7-ELEVEN便利店首次進入浙江市場,初期以杭州及寧波地區為主開設10家門店,其中在杭設有杭州店、三新店、鳳起路店3家門店,預計年底將在省內開設30家門店。    杭州市副市長謝雙成專程會見了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一行。浙江省臺辦主任莊躍成、市臺辦、市商委、江幹區有關領導以及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統一超商總經理陳瑞堂等嘉賓出席開幕儀式。
  • 日本7-11便利店店鋪數量突破2萬家大關
    原標題:日本7-11便利店店鋪數量突破2萬家大關   據日本媒體報導,大型連鎖便利店7-11日本公司日前發布消息稱,在日本國內店鋪數量達到20033家。這是日本國內首家零售業連鎖店店鋪數量突破2萬大關。
  • 步步高2020年前要開10萬家便利店 雲猴生鮮4月底上線
    步步高(需求面積:3000-8000平方米)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填在接受《中國連鎖》雜誌記者採訪時表示,步步高今年將採取直營+連鎖加盟的模式,今年使旗下便利店達到1萬家,2020年前爭取達到10萬家的規模。此外,步步高雲猴生鮮也將於4月底正式上線。
  • 前5月臺灣便利店營收1259億新臺幣 預計全年3千億
    圖為臺灣、日本2014年便利商店營收結構比較。(圖/經濟部統計處提供)  據最新統計,臺灣便利商店前5個月營收為新臺幣1,259億元,年增5.2%。官員分析,主因為臺灣業者積極拓展座位經濟、外食商機,並強化電子商務平臺,預計今年全年營收達3千億元,再破歷史紀錄!  統計指出,便利商店去年營業額高達2,950億元,年增2.0%,今年以來受惠年節採購熱潮、連假出遊人數增加,以及商品推陳出新,累計1-5月營業額1,259億元,已年增5.2%。
  • 7-11便利店正式入駐杭州 預計年底省內開30家店
    聯商網消息:7-11便利店進駐杭州的消息一度引人注目。近日,《聯商網》獲悉,統一超商(浙江)便利店有限公司開幕儀式在位於錢江新城的7-11便利店(杭州店)舉行。這是7-ELEVEN便利店首次進入浙江市場,初期以杭州及寧波地區為主開設10家門店,其中在杭設有杭州店、三新店、鳳起路店3家門店,預計年底將在省內開設30家門店。
  • 臺灣便利店火爆三大原因:賣點是便利而不是便宜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的便利店突破1萬家,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平均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正影響和改變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發展也是臺灣經濟和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寫照。     賣點是便利不是便宜  便利店的概念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開放的貨架、明亮的店面、全年不關門、食品和日用品一應俱全……這樣的小店立即得到附近居民的熱捧,連鎖的便利店產業應運而生。     臺灣統一集團1979年從美國引進24小時經營的7—Eleven,便利店開始在臺北出現。
  • 全家便利店明年門店數將達1000家
    據臺灣媒體報導,中國全家總經理薛東都表示,第三季全家便利店開始賺錢,預計明年底前中國總門店數將突破1000店,營收將倍增至人民幣20億元,並開始獲利回饋母公司。  同時,全家將加速拓展腳步,沿著長江三角洲擴張,也將進軍南京與杭州。  全家FamilyMart創立於日本,目前連鎖範圍包括韓國、泰國、美國以及中國上海和臺灣等。
  • 【揭秘】臺灣萬能的7-11便利店是這樣打敗電商的
    臺北街頭,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家便利店,它們藏身於寫字樓、地鐵站、醫院、景區、火車站甚至校園之中。即便是在花蓮或墾丁等偏遠的小市鎮,走上十幾分鐘也能找到便利店。至2014年底,臺灣四大便利店總店數已經突破1萬家,達10131家。全臺平均每2300人就有1家便利商店,比起日本2450人一家更為密集,比例高居世界第一。
  • 臺灣四大超商總店數達10131家 刷新紀錄
    經濟部統計處指出,平均每2300個臺灣人就有一家便利商店,比起臨近國家的日本2450人才一家還要少,統計處表示,臺灣便利商店總數在103年突破一萬家,再度刷新歷史紀錄。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截至去年底,全臺統一、全家等四大超商,總店數達到10131家,相當於平均每2300人就有1家便利商店,密度全球居冠,足足比日本平均2450人還要少150人。
  • 看看臺灣萬能的7-11便利店就懂了!
    臺北街頭,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家便利店,它們藏身於寫字樓、地鐵站、醫院、景區、火車站甚至校園之中。
  • 【便利店】從取錢到借廁所,有事兒找小七!萬能的臺灣7-11便利店
    文丨佚名 圖丨來源於網絡本文來源於丨嬉遊臺北街頭,每隔幾百米就有一家便利店,它們藏身於寫字樓即便是在花蓮或墾丁等偏遠的小市鎮,走上十幾分鐘也能找到便利店。至2014年底,臺灣四大便利店總店數已經突破1萬家,達10131家。全臺平均每2300人就有1家便利商店,比起日本2450人一家更為密集,比例高居世界第一。
  • 日本羅森全境1.3萬家便利店接入支付寶
    1月23日,便利店巨頭羅森與支付寶宣布,日本近1.3萬家羅森便利店將全線接入支付寶,這是首家在日本全境接入支付寶的連鎖便利店。以後,中國消費者不僅可在日本商場用支付寶「爆買」,連買便當小吃也可以刷支付寶了。
  • 日本便利店數突破5.2萬家 日本人喜歡的十大理由
    截至今年 3 月,日本全國便利店數已經突破 5.2 萬家。其中又以東京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三家便利店 7-11、羅森、全家在東京就擁有超過 5700 家店鋪,在一些便利店「激戰區」簡直隨便走兩步就有一家便利店。
  • 《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指導意見》印發 2020年中國便利店...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商務部等13部門印發《關於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根據《指導意見》提出,要健全城市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織密便民消費網格,優化便利店營商環境,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更好地發揮便利店服務民生和促進消費的重要作用。
  • 日本近1.3萬家羅森便利店全線接入支付寶
    【TechWeb報導】1月23日消息,羅森便利店今日與支付寶攜手宣布,日本近1.3萬家羅森便利店全線接入支付寶,這是首家在日本全境接入支付寶的連鎖便利店。
  • 商務部:全面推進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中國便利店行業發展現狀...
    近日,商務部《關於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的通知》,要求到2022年,全國品牌化連鎖化便利店總量達到30萬家,銷售額累計增長超過50%,全國中等以上城市每百萬人口不少於200家門店,連鎖便利店24小時營業門店的比例不低於30%(含無人零售店),成為服務民生、便利消費的重要載體
  • 臺灣便利店為何這樣火?
    近日,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的便利店突破1萬家,成為全世界便利店最密集的地區,平均每2000人就擁有一家。便利店正影響和改變著臺灣人的生活方式,它的發展也是臺灣經濟和社會幾十年變遷的寫照。  賣點是便利不是便宜  便利店的概念興起於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小型超市的經營模式取代傳統的雜貨店,開放的貨架、明亮的店面、全年不關門、食品和日用品一應俱全……這樣的小店立即得到附近居民的熱捧,連鎖的便利店產業應運而生。
  • 便利店百強榜單發布,美宜佳超2萬家躍居第二,蘇寧小店門店數量爆減
    一、美宜佳門店超2萬家,排行榜躍居第二 今年美宜佳便利店第2萬家門店誕生在東莞,目前美宜佳成為繼中石化易捷,中石油崑崙好客之後,第三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