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春回大地,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的杜鵑花,就透著昂然的春意,帶著洋洋的喜氣,怒放在遊人雲集的公園和園林,盛開於許多庭院或陽臺,令人賞心悅目。
我國是歷史上最早栽培杜鵑花的國家,其歷史,至少可追溯到唐代。當時稱杜鵑花為「山石榴」、「映山紅」、「紅躑躅」等,它和報春花、龍膽花共稱中國三大名花,而且列舉其冠。
「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豔夭宜小院,條短稱低廊。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唐代詩人白居易這首詩,不僅描述了杜鵑花灼然如火的形態,而且告訴人們,杜鵑花是由原先的「山頭物」,經過人工培植,才成為「砌下芳」的。
杜鵑花的民間傳說頗多,再加上歷代文人墨客詩畫的渲染,更為杜鵑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傳說古代有一種同鷹相似的杜鵑鳥,黑色的羽毛中帶著白色橫斑,它自己不會做巢,常把卵產在地上,然後銜入其他鳥巢,請別的鳥代為孵化養育。每年仲春,杜鵑鳥由各處飛聚於南方山林,鳴叫啼喚,催開滿山遍野的「山石榴」。因此,「山石榴」被稱為杜鵑花了。
「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唐代成彥雄的詩,便是吟詠其事。據《廣群芳譜》記載,至少在唐代就被引栽至庭院觀賞。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長期來對栽培杜鵑花已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
分類及形態:
杜鵑花為杜鵑科常綠或半綠灌木,是著名的觀賞花卉。它品種繁多,全世界有1000多種。其中我國佔有600多種。
杜鵑花按產地分,約可分為中國杜鵑、日本杜鵑和西洋杜鵑三大類。
中國杜鵑花,有毛白杜鵑、映山紅等。它們原來分布在長江流域和四川、雲南、臺灣等省的山區,為自然群落,平地較少,後來,被普遍移種到城市地栽和盆栽中去。在海拔2000多米的四川峨眉山高處,據說有一種杜鵑花,其植株像大樹一樣,高達五米以上。
日本杜鵑花,常見的有石巖杜鵑、皋月杜鵑和琉球紅等。其中春、夏鵑都有,花期也較長,色彩多變。我國已有種植。
西洋杜鵑花,其花形較大,色彩鮮豔,花瓣兒除單瓣、復瓣之外,還有很受人們喜愛的千層瓣。西洋杜鵑花源於我國。1680年引種到荷蘭,1830年移動到英國。後來,英、法、比利時等國,經過人工雜交培育出不少新品種。這些新品種就是現在的西洋杜鵑花。西洋杜鵑花在比利時品種為最多。我國東北的丹東,江蘇的無錫,蘇州和上海等地也廣為種植。
(杜鵑花的品種,在作者《老八種與我們常見的杜鵑花品種》一文中已經詳細記述,在此不做贅述)
杜鵑花的習性:
杜鵑花的習性,喜歡通風、陰涼、溼潤、溫暖而又半陰半陽的環境。夏天要防止烈日直曬和悶不透風,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
杜鵑花種植需在酸性土壤(如山泥),切不要用鹼性重的粘質土。要注意土壤排水暢通,忌積水,否則容易爛根而死。
杜鵑花,既好肥,又忌濃肥。這是因為它根須較細,有的細如髮絲,吸收肥料的能力比較差,如果施入濃肥就吸收不了。特別在夏季,施濃肥或生肥會導致植株死亡。
杜鵑花花開時,滿枝花團錦簇,十分絢麗,但開花又是先後有序的。剛開花時,花朵數量不多,這是早花期。不久,花朵陸續怒放,密密層層,疊錦堆秀,這是進入中花期,又稱盛花期,是開花最茂盛的時候。
中花期開的花逐步凋謝後,尚有一些稀疏的花蕾繼續開花,這就是晚花期了。從這三期的花來看,早花和中花色彩較為鮮豔,而晚花就稍差了。為了不過多消耗植株的養份,保持它的再生能力,一般到了晚花期宜摘去晚花的花蕾,不讓它繼續開放。
栽培管理:
杜鵑花對水分的要求,和一般的花木差不多,在生長期、開花期,需要水分多一些;而生長緩慢或處於休眠期的冬季,需要水分就少一些,只要保持盆土微溼即可;夏天陽光強、氣溫高,水分容易蒸發,澆水時應特別注意,過幹過溼都會引起落葉。
總的說,可掌握這條原則:盆土幹了就澆水,不幹不要澆。遇高溫天氣,水要澆足澆透,澆到根部能全部吸到水,甚至水從盆底孔漏處為止。
施肥管理:
要使杜鵑花多開花,首先要讓它多長花蕾,花蕾長得多了,花就繁茂了。而多長花蕾,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要掌握合理施用肥料這一條。杜鵑從花蕾形成到開花,約需八、九個月的時間。這一段怎樣合理施肥呢?
一、花謝以後,應該及時深入以氮肥為主的肥料二至三次,每次間隔時間七天左右。
二、陽曆八月開始,新長的株條呈木質化了,新葉也由嫩綠變成了青綠。這時,是多數杜鵑花進入花芽分化、孕育花蕾的關鍵時期。從這時起,就應該施入以磷肥為主的肥料,每隔半月一次,一直施到十月中旬為止。
三,冬季休眠期,不需要施肥。過冬後,花蕾漸漸地長大了,為了促使花蕾長得飽滿,以後開的花大而豔麗,春鵑在開花前的陽曆三月前後,應追施稀薄的磷肥一至二次(這叫「長蕾肥」),夏鵑因開花比春鵑遲,長蕾肥宜在陽曆四月左右施下。應特別注意的是,長蕾肥一定要以磷肥為主,而不能以氮肥為主。因為氮肥主要用於長葉的,如果氮肥為主,必然促進新葉猛長,而花蕾所需的磷肥反而供應不上,這勢必造成花蕾萎縮、變焦、脫落,幾個月的辛勤栽培也就白費功夫了。
病蟲害管理:
1、黑斑病:症狀是葉片中間出現黑斑點兒,嚴重時全株老葉都會脫落,這主要是因為環境過分悶熱和潮溼,由病菌引起的一種病狀。特別是在八月間,放在不通風處的杜鵑花,這種病害更為常見。
防治方法:一方面應及時改變盆花放置環境,搬到通風涼爽的地方;另一方面,可噴射波爾多液或託布津等藥物防治,每隔十天噴一次,連續噴兩、三次。
2、軍配蟲和紅蜘蛛:軍配蟲是危害杜鵑花葉子、破壞葉綠素的一種害蟲,夏、秋之間發生較多。紅蜘蛛大多是因為盆花放置的通風環境不佳,或盆與盆間隔太密不透風引起的。
防治方法:除改善盆花放置環境外,還可噴射1500倍的樂果,效果較好。
「園林莫道香飛盡,嫩綠枝頭不用多。」是看每當百花凋零時,杜鵑花卻迎春吐豔,五光十色。希望這篇關於杜鵑花的文章能讓你受益,歡迎關注、評論、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