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幼兒園教拼音,減負正在變成笑話

2020-12-20 芥末堆

禁止幼兒園教拼音,減負正在變成笑話

作者:新周刊 發布時間:

禁止幼兒園教拼音,減負正在變成笑話

作者:新周刊 發布時間:

北京市通州區玉豆豆瑞都公園世家幼兒園。孩子們在學習漢語拼音。圖/張北/視覺中國

在減負這件事上,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江蘇某公辦學校的家長居然成立了一個「家長委員會」,自己找場地、看場地,並組織收費,然後將補課費「捐贈」給老師個人。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個不是人滿為患的獨木橋?只要這些獨木橋還在那裡,怎麼可能沒有負擔?

近日,一項針對幼兒園「小學化」的整改措施引起了公眾熱議: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同時要求各地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給孩子們減負。

早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其實就表達過要治理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決心:「幼兒園的基本教學模式是遊戲模式,不是教學模式。」

「減負」喊了這麼多年,這次又從中小學走進了幼兒園。但同時也有媒體指出,幼兒園之所以有「小學化」的傾向,主要還是因為存在「幼升小」的競爭壓力。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曾對媒體表示,差異化的入學政策是造成學前班熱度不減的根源。有的小學在幼升小時會對孩子進行測試,只有孩子在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英語等方面滿足一定條件後才有機會被錄取,這就給了家長們報班的動力。

電影《如父如子》中的一對父子。

「幼升小」的競爭壓力其實普遍存在,給小孩報入學前補習班也是中產家庭司空見慣的做法。日本電影《如父如子》的開頭就是一場「幼升小」入學前面試。在電影後面的敘述中也不難看出,孩子的父親在面試前,也給孩子報了相關的補習班。

所以,當看到最新的減負措施後,才會有網友表示,既然連幼兒園都被安排上了,那以後是不是連胎教都要管了?

「減負」勢在必行,但做法有待商榷

雖然近幾年的減負措施總是給人以「越減越負」的印象,但教育部門之所以鐵了心要給中國的孩子們減負,的確還是存在很多現實原因的。

根據21世紀教育研究院近日發布的《我國中小學生「減負」問題研究報告》,與其他國家地區相比,我國中小學生日均花2.82小時寫作業,是日本的3.7倍、韓國的4.8倍,或居全球第一。

《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還顯示,78%的家長每天陪孩子寫作業,陪寫作業甚至成為了中國家長幸福感下降的主因之一,成為了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75.79%的中國家長,曾經跟孩子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發生過矛盾。

上海的一位母親,把摺疊桌帶上地鐵,供孩子寫作業。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少年兒童發展狀況」課題發現,與2005年相比,2015年學生上課外班的時間大幅度增長,學生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0.8小時,是2005年的2倍;休息日上課外班的時間為2.1小時,是2005年的3倍。

民進上海市委今年的一份提案顯示,在上海有84.15%的孩子參加過或正在參加課外輔導班。一項針對黑龍江全省高中生家庭的調查報告也顯示,他們花在補課上的費用是2萬到3萬,而且還在逐年攀升。在禁止公立學校教師補課的「禁補令」的刺激下,這個費用在之後很可能還會不斷變高。

由於在學校課業過多、學習壓力過大等原因,我們的孩子在學校的身體素質不斷下降,近視率、睡眠不足率持續攀升。

寧波,天剛蒙蒙亮,一個孩子已經走在上學路上。/ 東南商報

根據中國兒童營養健康數據,我國6到11歲兒童睡眠不足的達到74%,12到14歲是71%,15到17歲則是61%。在學校運動不足一小時的比例也達到66%。與此同時,我國目前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首位,且低齡化趨勢明顯——45.7%小學生近視,74.4%初中生近視,83.3%高中生近視,大學生近視比例則高達87.7%。

在這三座大山的壓力下,一個簡單的做法當然就是現在的各種「減負」措施:第一,減少學生的在校時間;第二,減少學生的課後作業;第三,通過不公布考試成績排名的做法,來抑制家長的補課欲望。

種種減負措施看上去都相當有針對性,但是,這種強制的行政手段在嚴峻的教育現狀下,可能起到了適得其反的作用。

拿幼兒園來說,根據2013年陝西省教育廳主辦的《陝西教育》曾發布過的一份數據,陝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等五省區被調查的133所公、民辦幼兒園中,有100%存在增加小學化課程的現象。

多次發文嚴禁幼兒園「小學化」。

而在這之前的減負措施(以「禁補令」為代表)同樣如此。江蘇一家公辦學校的老師因私自補課被舉報後,家長們情緒激動地向管理部門表示:「你們敢動老師,我們就去投訴!」 

如此看來,幼兒園小學化、公立學校強制補課、在職教師參與補課行為等現象,似乎都來自家長對公立教育強烈的需求。這時候突然對公立學校來一次這樣的「一刀切」,可能只是在給家長們的焦慮火上澆油。

「減負」正在削弱公立學校的作用

從之前的小學生提早放學、初中生禁上晚自習,到現在的禁奧數加分、禁止幼兒園小學化,縱觀近些年的幾份重要文件,可以看出國家給孩子減負的決心。

今年2月,針對全國範圍內七成處於灰色地帶的培訓機構,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各地陸續開展專項治理行動,打擊「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不良行為。

這份通知由於其中對在職教師的嚴格限制,被稱作史上「最嚴禁補令」。3月21日,教育部又連發兩個文件,再次強調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並宣布要在全國全面清理規範面向基礎教育領域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

杭州一小學生邊上廁所邊寫作業。/ 都市快報

3月28日,教育部辦公廳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強調各地教育部門要高度重視,向社會公布舉報電話,確保專項治理工作取得「決定性勝利」。可見其打擊力度之大。

然而在減負這件事上,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江蘇一家公辦學校的家長們為了讓老師給自己的孩子們補課,居然成立了一個「家長委員會」,自己找場地、看場地,並組織收費,然後將補課費「捐贈」給老師個人。

不難看出,在政府大力倡導「減負」的背景下,更多家長的選擇是「唱反調」:早放學,就給孩子報班;不許報班,就報網課;不許預習功課,就學習特長。

河北文安縣在鄉村建設少年宮。/ 新華網

尤其是在政府的整治下,各種培訓機構生意依舊火爆,學費甚至還漲了。於是在一篇叫《年年嚴禁教師補課,別再自欺欺人了!》的熱文中,作者甚至認為,公立學校應該恢復補課。

這篇文章也許代表了很多家長的觀點:第一,學校集體補課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在校情況、安排學習進度;第二,在學校進行集中補課,可以減少家長讓孩子參加校外培訓所要承受的時間、金錢負擔;第三,學校統一安排補課,適當收取補課費,既可以提高老師的收入,也可以提高升學率。

一位老師輔導留守兒童學習。/ 中新網

在這種種「反抗」中可以看出,不少家長和老師其實是默認補課應該存在的。他們甚至覺得,減負措施是在把公立學校的責任轉嫁到家長身上來:以前是學校統一補課、監督作業,但現在由於學校放學早、老師也不給孩子補課了,孩子落下的這些進度、浪費的這些時間,最後全都要家長自己花錢去補上。

國家的退出,正在讓私立教育機構不斷膨脹。根據新浪教育發布的《2017中國家庭教育消費白皮書》,教育支出已經佔到了中國家庭支出的20%以上,其中在小學加中學的12年中,課外輔導費已經超過了學費和生活費成為第一大支出。

寒門無貴子,根源之一或許就在這裡。

南京,一家教育培訓機構樓下接送放學兒童的家長。/ 新華社

獨木橋還在那裡,怎麼可能沒有負擔?

「減負就是讓富人的孩子花錢買教育,讓窮人的孩子去玩,然後等他們長大了,窮人的孩子繼續給富人的孩子打工。」

因為教育說到底是一種稀缺資源。雖然說現在大學仍然在擴招,但是能上好大學依舊沒那麼容易,985、211更是如此——全國平均算下來,211全國錄取率也就百分之5點多,985隻有百分之1點多,更別提日益下降的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和各個地區之間的懸殊差距。

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哪一個不是人滿為患的獨木橋?對於大多數不能隨隨便便把孩子送出去留學的普通家庭,這幾乎是唯一能選擇的上升之路。

高考考場外的家長和學生。/ 中新網

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減負」的思路看上去有點何不食肉糜式的可笑:它用一種人為的行政手段想要去降低競爭,然後製造出一種資源並不稀缺的假象。這反而讓市場的力量趁虛而入,大大增加了普通家庭所要承擔的教育開支和育兒成本。

這麼看來,願意給孩子報補習班的其實才是明事理的父母:不管怎麼給中小學生、幼兒園學生減負,他們大部分人最後面臨的還是考試這一道坎——以前沒學的,以後遲早都要補回來。

升學壓力、高考制度、教育資源不均的現狀就擺在那裡,管理者可以揣著明白裝糊塗,但家長們可不能視而不見。

中國的中學裡,素有「一分一操場」的說法,意思是多考一分,可以超過滿滿一個操場的人。/ 紀錄片《高考》

只要以分取人、優質教育資源依舊稀缺且不均的背景不變,任何為學生「減負」的行為,最後怎麼看都像是在給一個個焦慮的家庭添亂。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新周刊」,作者劉強。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新周刊;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新周刊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擬禁止幼兒園教拼音讀寫
    擬禁止幼兒園教拼音讀寫 2017-04-02
  • 一市明確禁止幼兒園教拼音識字 對此要求你怎麼看
    核心提示:安徽省一市近日明確規定:禁止幼兒園教拼音識字!對此規定你怎麼看?對身邊的學前幼兒教育你有什麼想說或建議?
  • 幼兒園不教拼音,一年級又一帶而過:孩子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
    2018年7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堅決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自從幼兒園不能教拼音之後,不少家長都擔心孩子上小學後學習跟不上。因為只有公立幼兒園不教拼音,大部分私立幼兒園還是會教,還有一些孩子會上拼音補習班。
  • 教育部發文禁止幼兒園教授小朋友拼音、算術,你怎麼看
    @妤:幼兒園啥都不允許教,剛入小學又要你啥都會!目前的教育狀態,呵呵。@u707211:一年級的拼音是要學,可是教的好快,孩子不學根本跟不上。幼兒園不讓教,難道家長自己教?!@小星滿天飛:我同事今年帶剛滿6歲孩子去小學報名讀一年級,要填一張表。
  • 幼兒園不準教拼音,小學必須會拼音,家長太難
    教育局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允許教拼音,小學也必須從頭開始教拼音不能快速帶過。但是拼音有63個,每天孩子們的語文課也是固定的,小學課程安排兩個月的時間把拼音全部教完,進度不會因為某些孩子們沒有學過而減慢,並且現在的一年級語文教材,對傳統的拼音教學方式又進行了重大改革,不是把拼音單獨列出來學,而是隨文識字,把拼音穿插其中。這種教學方式,學過拼音的孩子能學得很快,但如果沒有基礎就會跟不上,即使幼兒園裡再優秀,上學後別人懂的他不懂,自信心也會受到打擊。
  • 公立幼兒園現在都在教什麼?到小學一年級拼音隨便過一遍是為哪般
    有家長就跟我說了,怎麼公立幼兒園什麼也不教了,到小學一年級拼音和二十加減法都是隨便過一遍的,孩子都沒學好就過?其實公立幼兒園不教拼音和寫字,是教育局規定的,而有些私立幼兒園還在教孩子拼音和寫字,給孩子超前教育,是因為要滿足部分家長的需求,也是私立幼兒園不同於公立幼兒園招生的地方。然後一年級拼音一帶而過,那也是沒禁止小學化之前,因為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經學過了,就會一帶而過。
  • 為啥幼兒園不教拼音?這是我聽過的最專業回答,你還沒被說服嗎?
    路過一所幼兒園,裡面老師和孩子的聲音傳了出來,「這是聲母,跟我念......」,我不禁驚呆了,幼兒園開始學習拼音了嗎?趕緊打電話給教小學語文的閨蜜,得知他們會打破幼兒園的教學習慣,給孩子們從新灌輸新的拼音知識後,我這才把心放在肚子裡,我的女兒所在的幼兒園是不教孩子這些的,可是你不教不代表別的幼兒園不教,參差不齊的水平就會誤導孩子和老師,造成進度過快的局面。為什麼不建議幼兒園教拼音呢?這是我當初選擇幼兒園的園長回答,個人感覺最專業,現在拿出來供大家分析。
  • 如果幼兒園不學拼音識字、數學、英語,真的會吃大虧嗎?
    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同的幼兒園教學內容差別還是挺大,聽說洋洋所在幼兒園都已經在學拼音了。我問洋洋的媽媽,孩子喜歡學拼音嗎?學得怎麼樣?洋洋的媽媽回答說,她家洋洋根本就不會,教了拼音怎麼寫還是不會!我當時就告訴她,幼兒園的小朋友會寫拼音那才奇了怪了!不會讀、寫拼音很正常,本來這就是超綱內容。
  • 清義軒教育集團:產教融合公益減負 打造幼兒園教育高地
    12月14日,由重慶清義軒教育集團、白宏偉一線愛心救援基金會主辦,涪陵藝鴻幼兒園、涪陵創立駕校協辦的「產教融合 公益減負 攜手共創美好未來」活動在涪陵建涪賓館隆重舉行。清義軒集團創始人關青國在致辭中說:「公司以『校企聯盟、公益減負』為使命,讓每一個家庭真正可以享受免費讀書政策,減輕學生家長的教育負擔,傳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核心,秉承『實理並重、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堅持『以人為本、依法經營、精細務實、協作高效』的管理理念,致力於建設有核心競爭力、行業領導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教育集團。」
  • 安徽一市明確規定:禁止幼兒園教拼音識字
    為進一步完善六安市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切實辦好新時代學前教育,把每所幼兒園辦成幼兒快樂成長的樂園,讓家長放心、群眾滿意、社會安心,六安市從「規範辦園秩序、規範作息時間、規範保教行為、規範師資隊伍建設、規範收費行為、規範安全工作、嚴格責任監管」七個方面進一步規範幼兒園辦園行為
  • 教育部:嚴禁幼兒園和幼小銜接班教拼音!家長怎麼辦?
    不知什麼時候起,身邊上幼兒園的孩子們都開始學起了拼音、數學、英語。更讓人不解的是,很多家長還專門按照這一標準來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有的幼兒園會提前學習拼音、漢字等知識,有的幼兒園在教學形式上過於接近小學,採用口頭提問、聽寫等形式,還會考察孩子所學知識。這些都是大家口中的」小學化「。
  • 孩子學「拼音」,家長要「拼命」?用好這3招,讓孩子輕鬆學拼音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教育部辦公廳曾發布《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禁止幼兒園教授拼音等小學課程內容,以期達到糾正"小學化"教育環境的目的。隔壁家的孩子幼兒園讀的就是示範類的學校,拼音一點都不教。鄰居剛開始不放在心上,覺得沒多大事,反正小學還會教。可是,小孩上了課回來頭暈腦脹,哭著說老師講的她聽不懂,旁邊的同學都會,據說是之前已經學過了。
  • 小學一年級,半個月教完拼音,不到一個月寫作文?!家長:有多少學校零...
    半個月教完拼音? 最近,有家長給我們留言: 2019年10月廈門發布落實中小學生減負措施,有多少學校做到了?現在上一年級還要被詢問有沒有上幼小銜接?大部分有,就把課程進度速度提得很快,沒上的就跟不上!有這樣教育孩子的嗎?半個月內把拼音教完,生字教了大部分。
  • 幼兒園提前學拼音,在哪兒踩「剎車」?
    學前該不該學拼音?教育部有關文件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事實上,絕大多數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都不再開設拼音課程。  前不久,筆者在南方幾所優質小學採訪。
  • 孩子學拼音太難了?那是因為沒有找對學拼音的APP
    許多孩子在小學入學前都沒有拼音的基礎,導致入學後常常出現學習能力慢,跟不上學習節奏,識字能力也受到影響,逐漸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前幾天,大學班級群裡的一位老同學在群裡吐槽道:「最近在教我家孩子學拼音,我快要吐血了!
  • 幼兒園從來不教算術、拼音、書寫,家長怎麼看?
    我看到有家長說,幼兒園不教拼音寫字、算術之類的,就不會送孩子去這個幼兒園。難道大家不知道,現在國家已經嚴格規定,幼兒園不允許正式學習這些文化課嗎?幼兒園可以畫畫,類似發揮孩子的想像力;可以有運動,可以唱歌跳舞,鍛鍊孩子的身體。
  • 超前學拼音、認字、背《三字經》……山東發布幼兒園「小學化...
    根據發布的《幼兒園「小學化」負面清單》,在學習內容上,像提前學習拼音、強化認字、強化學英語,教兒童學習10以上的口算、心算等;教學方式上,讓幼兒背誦《三字經》《弟子規》等等,以及小學化的評價方式、教育環境上等 問題,都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幼兒園先要自查自糾。
  • 教孩子學「拼音」,你咆哮了沒?
    圖片來自網絡前兩天一個朋友找我,跟我吐槽她剛上一年級的兒子「拼音以前沒學,我也沒教。最近學拼音可慘了」。「b-a-ba「,怎麼會變成「pa」?!還有,「t-a-da」,「m-a-la」,……這些,又是什麼鬼! 我被自我懷疑,焦慮,急躁等各種負面情緒給淹沒。我,一個文科尖子生,竟然,教不會女兒的拼音!
  • 學好拼音很簡單!家長收好6個方法,幼兒園和一年級的孩子都適用
    拼音是學好漢字的基礎,更是小學一年級語文學習的關鍵內容之一,不過,很多孩子對拼音的學習感到很吃力,尤其是各種聲母韻母經常搞不懂。其實,學好拼音很簡單!家長收好這6個方法,幼兒園和一年級的孩子都適用。比如,在教孩子學習拼音「b」時,家長可以藉助收音機的圖片引導孩子:「寶寶,你看拼音b像不像這臺收音機呀?收音機的天線是豎起來的,就像b左邊的豎線一樣,因為它在播音,所以讀成bō。」由此一來,既接地氣,又很形象,孩子也就愛上學拼音了。
  • 幼兒園不給教,上小學又要基礎,家長怒了:交錢了難道還要我教嗎
    其實不然,很多幼兒園裡已經開設有「幼小銜接」的課程,目的可能是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也可能是讓孩子上小學後能跟上學習。但這些幼兒園的做法被明令禁止,幼兒園不被允許開設幼小銜接課程,也正因為這事,幼兒園家長群裡炸開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