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氣最正的40天,用好這套曬背指南,為下半年蓄滿正氣

2020-12-24 騰訊網

又到了一年一度冬病夏治的日子,7月16日即將迎來今年的三伏的頭伏。

一場疫情讓我們深切感受到提高人體抗病能力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2020年從五運六氣來說屬於金運太過之年,受疫情的影響,再加上今年的雨水偏多,冬病夏治和往年相比會有什麼不同?需要注意什麼?

想要在這個充滿變數之年裡改善體質,應該從哪裡著手呢?又應該避開哪些呢?

什麼是冬病夏治?

簡單來說,就是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於夏天疾病沒有發作時進行治療。

比如說:鼻炎、哮喘、咳嗽、支氣管炎、反覆過敏、風溼痺痛等等,都是陽氣虛於內而陰寒擾於外所致。夏天陽氣充沛,會暫時安然無事,一入秋入冬之時,受外寒相引容易復發。

就像最近一個月來,汛期嚴重,多天多省雨水不斷,澇重於旱,溼氣瀰漫,很多人的老風溼老寒腿,又開始疼痛了。

如果我們提前在夏天助長旺盛的陽氣,來克制和驅散冬天陰寒之邪,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這就是冬病夏治的道理。

一年養陽看春夏,春夏養陽看三伏。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2020年受大運的金運太過影響,金主收引,若收斂過度,即會影響陽氣的生發。

如果想像往年一樣,達到冬病夏治的治療效果,三伏天是一定要利用上的,此時是天地陽最旺盛,乃四季高峰,且人體的毛孔向外開散,張的最開,最易發洩到體表。

尤其對肺部寒症治療效果更佳,因伏日是庚日,庚日五行屬金,與肺相應。

2020年金運太過

三伏天的太陽光,扶正祛邪,防抑鬱

2020年極端事件偏多,受大運的金運太過影響,金旺則克木,導致木弱而生發無力,肝木受鬱,人的情緒起伏比較大,還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庚年總體殺伐太過,但正氣內旺者可保無病。

中醫認為,在防治包括疫病在內的所有疾病,都主張要扶正祛邪,扶助正氣可以提高防禦邪氣的能力,陽氣正了,病邪自然也就被趕跑了。

扶正祛邪,這是《內經》中重要的治療思想:「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點擊播放 GIF 0.7M

我們想要健康,想要提高免疫力,就要在三伏天裡多接天地的陽氣,借天地之力以補人身之陽,能讓人體陽氣的圓運動變大變圓,能讓人更健康,更有活力,陽旺則陰邪自退。

三伏天的太陽,就是扶正的良藥,是上天賜予我們改善體質的靈丹妙藥。

如果您想要改善體質,給自己儲存多點陽氣,更多正氣護體,今年可千萬別錯過。對於剛剛經歷疫情的我們,借天地之力以養生護體,這是目前最為高明的方法。

三伏天曬太陽,

不但能治病,還能治大病。

如何把這天賜的良藥應用到自身呢?

最簡單的辦法恐怕要數「曬背」了,去年我們就組織大家曬了一輪三伏,大家都說,好舒服好舒服,感覺比艾灸還舒服,又環保還省事。

今年還想分享一下,這個不花錢的好方法,這裡繞不開這位號「天休子」的神秘人,在《修崑崙證驗》一書中,傳下「曬法」,告訴後人:三伏天曬太陽,不但能治病,還能治大病。

分享原文如下:

「凡男婦頭風、腦漏、牙疼、耳腫、腳氣、臁瘡、手足腰背筋骨疼痛、風寒、溼熱、虛弱、酸軟等症,於三伏日巳、午、未時,赤身於烈日中曬之,不論新舊大小病症,概能痊癒除根,即婦女月事,亦可曬,通天地化育神工,難以殫述。第不可遮蓋著衣,乃致受熱也。」 「有人傳以曬法者,伏天赤身於烈日中曬之,汗如水流,風來涼爽,不覺其熱也。」

翻譯一下,大概的意思就是:

有人傳下了一種方法,在三伏當天的上午九點到下午三點(9點~11是巳時,中午11點~1點是午時、1點~3點是未時),赤身在烈日中暴曬,有點像歐美流行的裸身日光浴。

古人發現,三伏這一天做足日光浴,不但能祛男男女女的陳年舊疾,也可醫新病,效果好到飛起,就算女人在月事期間,也可以曬。

總之呢,有病治病,沒病養生,提高正氣,提高免疫力,讓身體更有精氣神。對於還在疫情恐慌情緒下的我們,曬太陽一舉兩得,不僅可以提高免疫力,還可以防抑鬱。

今年是我曬背的第三年

分享一下曬背的要點和禁忌

我前年看到這個方法的時候,號召身邊的朋友和我連續曬了三個伏天,果然如天休子所說,剛曬的時候,也許會感到一陣熱、燙、煩躁,但是曬完回到家裡,反而覺得身輕體爽,內在一股清涼油然而生,瞬間從一個夏日油膩青年變成乾爽的小清新。

曬完第一天就發現自己後腰暖暖的,像個小火爐一樣,無需借用空調電扇了,身體自帶調節冷熱功能,反正就是感覺裡外都很通透。

今年是我曬背的第三年,結合自己及身邊朋友們的經驗反饋,曬背有以下好處:

1、驅寒保暖:陽虛體質導致的女性手腳冰冷、痛經、鼻炎、腹痛、拉肚子等寒症都有改善。

2、更耐寒熱:增強身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很多人都有反饋越曬太陽反而越不怕熱,很多人都放棄了空調風扇,冬天也不怕冷了。

3、改善膚色:尤其是後背有寒氣,經絡淤堵的人,皮膚會有很多粉刺、疙瘩。曬背後,能打通督脈,加快身體的代謝,皮膚變得光滑細膩,臉上也紅潤有光澤,不再晦暗。

4、緩解抑鬱:曬太陽能夠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增強人體新陳代謝的能力、調節中樞神經,從而使人體感到舒展而舒適。就普通人來說,連續10天半個月陰雨天后,心情也會變差,而碰上豔陽高照的時候,心情很容易變得愉悅。

曬背雖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的,想跟大家再強調一下曬背的要點和禁忌:

第一次曬背,該注意些什麼?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2020年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2020年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2020年8月15日——8月24日

曬背最佳體驗日期:

7月16日、7月26日、8月15日

1、曬背時間和時長:

曬背最佳體驗日期即三個伏日:7月16日、7月26日、8月15日

曬背最適宜人群:虛寒體質、寒溼內盛的人,經常便溏腹瀉、四肢寒涼怕冷的人群。

第一次曬背,不必太長,20分鐘起,主要了解一下自己身體的耐受性,如果覺得舒服還能接受,可以循序增加時間,一般體質推薦曬30~60分鐘為佳。應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千萬不要貪圖功效,把皮膚曬傷曬痛,會影響後續的日子。

第一次曬背,應該選擇早上8~9點的太陽光,或者下午3點以後的陽光,此時陽光溫煦,既有溫度,又沒那麼灼熱,更適合新手體驗。

2、曬背裝備、姿勢:

曬背是直接與太陽光接觸,男士可脫去上衣,女士可以選擇小背心小肚兜,可以坐著也可以選擇趴在瑜伽墊上,不需要抹防曬霜,赤裸裸地吸收太陽光效果是最好的。

點擊播放 GIF 0.2M

忌:不可以直接暴曬頭部,頭部屬陽,曬久了會頭暈、中暑、胸悶。建議打傘或者用屋簷、帽子遮擋。

3、曬背飲水、飲食、藥品:

飯後建議休息半小時再曬,有的小夥伴夏天沒啥胃口,選擇不吃早飯或者午飯就去曬背,這是絕對不可以的!若不吃午飯,曬背出汗加上氣溫高,很容易低血糖,出現頭暈心慌,緩不過氣等。

曬中會流很多汗,請及時補充水分,飲水推薦:常溫酸梅湯、綠豆湯、淡鹽水。同時攜帶溫水及防暑降溫藥品,如十滴水、仁丹、風油精等,以應急之用。

曬背禁忌

這些錯誤千萬不要犯

1、體質禁忌:

紫外線過敏者不能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人不可以曬;氣陰兩虛或陽盛體質的人禁曬;年齡大的慎曬,需家人陪同;孕婦不可以曬;喝完酒不能曬。

2、曬完出汗期間,禁止吹風、直接進入空調房:

很多朋友中午曬背,下午2點趕著上班,剛曬得熱火朝天,一進入空調辦公室,整個陽氣就會被閉著,立馬胸悶噁心嘔吐。也是暑熱閉阻而無出路導致,可立馬刮痧、放血洩熱。

所以,曬完後最好在蔭涼處避強風冷水,一定要等汗停了,準備一件外套,再進入空調屋。

3、曬背避免長時間曬頭:

頭部屬陽,曬久了會頭暈、中暑、胸悶。不可以直接暴曬頭部,建議打傘或者用屋簷、帽子遮擋。

4、曬背切勿玩手機:

曬太陽時要定神,讓自己安靜、定神,精神內守最為重要。找一個安靜的地方,閉上眼睛靜靜地曬,或者聽一點清淨典雅的音樂,手機需要保持靜音或關機狀態。切忌打電話、玩手機、興奮地聊天,做激烈的運動,這樣不但無效,反而漏精漏氣漏神。

曬傷後,如何快速處理

1、曬傷了、曬過了、皮膚火辣辣地疼怎麼處理?

在戶外曬,尤其是男士容易曬傷,會起水泡,然後脫皮,自愈恢復時表皮會癢。所以想長時間曬背的同學,還得有心理準備,保證寧少勿多的原則,就可以完整曬完整個三伏天。

如果很痛很介意,擦一點蘆薈膠可以止痛消腫。

三伏天馬上就到了

不知道你那裡的天氣怎麼樣?

【來源:中科血康血液病醫學研究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立春後做好五件事,提昇陽氣,增強免疫力,為一年的健康開個好頭
    立春後做好五件事,提昇陽氣,增強免疫力,為一年的健康開個好頭!立春之後還是要「捂」不要看著立春了,氣溫開始回升,但是天氣依然很冷,因此,不可過早脫掉冬裝。雖然立春意味著春天的來臨,但溫度並不會立刻回升,這個中間至少需要15天左右的過渡時間,此後才會慢慢開始升溫的過程。
  • 做到這3點,把陽氣補回來!
    關於陽氣與人的關係,黃帝內經上是這樣記載的:「人到四十,陽氣不足。損與日至。」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人到了40歲左右,與生俱來的陽氣就會慢慢的消耗,出現不足。而生命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逐漸陽氣衰減的過程。指甲如果看起來很健康,身體的狀況也就比較好。簡單來說,你可以看看自己指甲上的月牙,這個月牙其實就是還未長出來的指甲,如果月牙比較明顯,說明指甲的生命力比較旺盛,從而判斷體內陽氣比較充足,如果你的手指上一個月牙都沒有,就要引起重視了,這意味著你體內的陽氣非常匱乏。
  • 仲冬養生,藏好「陽氣」來年少生病
    「陽氣」究竟是什麼?  仲冬,天氣寒冷,萬物潛藏。人體內的「陽氣」正在萌生,而養生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住這一點「陽氣」,讓它成長起來。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因為「陽氣」還在「襁褓」階段,所以要保護好它,千萬不要擾亂它,更不能揮霍它的生機。  這個「陽氣」是什麼?
  • 你準備好了嗎?明日大暑登場,緩解苦夏要做好這四件事
    民間傳說大暑這一天吃荔枝,營養價值和吃人參一樣高。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種維生素,富有營養價值,所以吃鮮荔枝可以滋補身體。先將鮮荔枝浸於冷井水之中,大暑時刻一到便取出品嘗。這一時刻吃荔枝,最愜意、最滋補。進入夏天,尤其是炎熱的三伏天,可以說是一年中最令人難受的日子,整天溼熱黏膩,身體重。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不少人分享渡劫經驗:常備藿香正氣,只要身體不舒服,統統交給它來解決。
  • 驚蟄日,你喚醒陽氣祛除邪氣的好時機!
    春天震卦為雷,主動,主進取,是一年的事業的開始,假如想創業的朋友,特別是以木、火為用神的朋友,看好機遇,該動就動,不要猶豫,因為這是一年之中比較適合投資創業的最佳機會。已經事業有成的朋友,不要堅守現狀,特別是身處木、火屬性的行業中的朋友們,要用這個時間,敢於創新,發展,走新路。
  • @嶽陽人,用好這套「組合拳」,提高自身免疫力
    雖然這兩天陽光燦爛但早晚還是冷得發抖再加上連日來我國多地出現本土疫情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狀況看來免疫細胞與病毒的生死大戰是一場長久之戰了所以,現在最關鍵的就是提高免疫力!!!《黃帝內經》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強調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避其毒氣」則是強調如何防止病邪侵襲。同時,中醫更強調「治未病」,未病先防、防重於治。人體感受邪氣是否發病取決於人體正氣的強弱,正邪相爭,正勝則邪退,正虛則邪勝。對於傳染性疾病,無論病毒如何變異,中醫的治療原則始終為扶正祛邪。經過充分研討,專家們結合診療經驗,辨證施治,最後制定了一個老少皆宜的藥方。
  • 今日大雪丨陽氣潛藏,陰氣頗盛!牢記這三點,讓這個冬天不生病!
    《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震伏艮,艮為虎。或雲震二爻納寅,寅為虎。震為生,故曰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虎,猛獸,故《本草》曰,能避惡魅,今感微陽氣益甚也,故相與而交。」此時是陰炁(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炁(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 背厚一分人顯老,背薄如紙最健康!
    2.加重脊椎負擔:背厚往往是因為背部脂肪堆積,這不僅會加重脊椎負擔,導致脊椎變形,還堵塞背部經絡,導致氣血不暢通,百病則生,80%的慢性疾病都是因為脊椎彎曲變形所導致。3.壓迫膀胱經:在脊椎的兩側,有人體最大的排毒經絡,膀胱經。
  • 仲冬之月「一陽初生」,藏好「陽氣」來年少生病
    人體內的「陽氣」正在萌生,而養生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保住這一點「陽氣」,讓它成長起來。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因為「陽氣」還在「襁褓」階段,所以要保護好它,千萬不要擾亂它,更不能揮霍、扼殺它的生機。 這個「陽氣」是什麼?
  • 在寒冷的冬季,到底幾點曬太陽好?
    冬季是四季中最寒冷的季節,天寒地凍,草木凋零,昆蟲蟄伏,萬物閉藏潛伏。宅男宅女們終於為自己找到了理所應當的理由,名曰:天氣太冷,不宜出門。豈不知,這樣做法錯的多麼離譜。 《黃帝內經》曰:「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尤其強調人在冬天「必待日光」。
  • 陽氣不足難長壽,身體出現幾個明顯變化,或許提醒你該補陽氣了
    在中醫看來,長壽不是要靠仙丹妙藥,而是要養足陽氣。陽氣充足的人往往身體健康,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比較強。而陽氣不足身體就容易出現各種問題,想要長壽也就難了。如果身體出現幾個明顯變化,或許是在提醒你該補補陽氣了身體開始怕冷,四肢發寒。
  • 什麼是浩然正氣?怎樣才能養成浩然正氣?
    漢語中有很多含有「氣」的詞或句子:陰氣、陽氣、精氣神、神氣、喪氣、脾氣、氣功、一鼓作氣、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等等。氣到底是什麼?中國傳統哲學認為,氣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成分。現代科技研精究微,把物質無限細分的,深入到分子、原子、質子、中子、電子、量子、波粒二象、質能轉換…。物質的極小單位存在嗎?無窮小在哪裡?無窮大又在哪裡?
  • 大暑過後:最佳補陽時間只剩15天!學會2招,輕鬆健脾除溼昇陽!
    那麼如何合理利用「天時地利」,用天地間的陽氣補足自身,從而強脾胃、除溼寒、昇陽氣呢?大暑處於三伏天,外面火辣辣的太陽是陽氣最足,能量最足的。脾為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好了,身體氣血旺盛,就能滋養人體臟腑、經絡、皮膚,人精力會更充沛,皮膚、氣色也都會變好。脾屬土,肺屬金,土培金。不僅脾胃沒了寒氣,肺也跟著去了寒氣,免疫力高了。夏天的空調屋子裡受寒感冒也沒有了。
  • 《正氣歌》:心氣一元,宇宙生命的本源,在上曰正氣,於人曰浩然
    有史以來,對於《孟子》的浩然之氣,解釋的最好的,了解得最為深刻的,在行為上表現得最徹底的,當屬文天祥!尤其《正氣歌》的第一段,最為扼要精簡。文天祥的學術思想,把宋明理學家們有時自相矛盾的「心氣二元」直截了當統一成為「心氣一元」。他認為宇宙生命的根本來源就在於氣。
  • 陽氣始生,顧護好腎精,助來年陽氣生發
    夏至,晝最長夜最短,陽氣盛極而衰;冬至,晝最短夜最長,陰氣至極,陽氣始生。 《易經》中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一年之中,陰氣在冬至這一天達到頂峰,重陰必陽,陰極陽生,此時蘊藏已久的陽氣蓬勃,等待生發。
  • 夏至過後迎來最熱40天!最忌做這6件事,否則留下一身病
    夏至過後,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氣候炎熱時導致人體出汗過多、容易上火。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溼熱最重的季節。同時,夏至過後,將迎來最熱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將有40天之長。提醒大家,夏至最忌諱做這6件事,否則留下一身病!01空調吹一整夜很多人到夏天喜歡開著空調裹著棉被睡一整夜。
  • 生活中很常見的物品,用好了就可趨吉避兇,建議收藏!
    桃木所以具有這等神力,根植於古人認定桃樹為百鬼所懼的神秘觀念。 我們尤其常見的電視劇中驅魔除妖用的桃木劍,此外像桃板、桃印、桃役、桃人、桃弓等桃木製品都具有驅鬼壓邪之作用。
  • 南方熱炸了,但別亂喝藿香正氣水 | 無新事
    某媒體聯合衛計委,發布了一份「防暑指南」,裡面明確提到「出現中暑症狀,可服用藿香正氣水」。中國人對藿香正氣水太熟悉了,正因為熟悉,也缺乏了警惕。要點速讀藿香正氣水中含有大量酒精。而中暑後最需要避免接觸的就是酒精。高溫的危害非常大,中暑是會死人的。相比於出臺不靠譜的「防暑指南」,可做的事很多。
  • 經常用生薑泡腳真的好嗎?陽氣不足的是不是可以多泡腳
    如何正確的泡腳、讓自己的身體健康更上一層樓,這也逐漸成為一個話題,所以,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泡腳的那些事!第一,經常用生薑泡腳真的好嗎?很多人都習慣在泡腳的時候加入一些東西,其中最為常見也是大家經常放的一樣物品就是生薑,很多人覺得用生薑泡腳可以有助於身體健康,那麼經常用生薑泡腳真的好麼?回答當然是肯定的,經常用生薑泡腳對身體是非常好的,「春天泡腳,昇陽固脫;夏天泡腳,祛溼除暑;秋天泡腳,潤肺濡腸;冬天泡腳,丹田溫灼」,這句話是中醫上對泡腳的評價。
  • 今日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養陽氣
    康熙年間,端午節曾經連續放假五天。而現在過端午一般不走親戚,古人不然,由唐至清,端午節都是走親訪友和互相饋贈的好機會。例如唐代宗在位的時候,各地節度使必須五月初五進貢禮物,包括金銀、絲綢、布匹、牲畜、各地土產以及奢侈品。唐代宗收下禮物,還有回賜。回賜就可憐多了,視禮物厚薄而定,常常是一把摺扇、一幅字畫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