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封面新聞記者 劉旭強
10月15日,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西部力量 品牌榜樣」2019年第二屆西三角品牌大會在四川成都舉行。什麼是品牌?城市和企業為什麼要做品牌?怎樣去做?目前品牌存在哪些不足?會上,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國際品牌觀察》雜誌社社長丁俊傑就此進行了《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品牌》主題演講,提出做品牌必須正三觀的建議。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國際品牌觀察》雜誌社社長 丁俊傑
做品牌的出發點是消費社會的到來
什麼是品牌?丁俊傑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觀點:品牌無處不在,是我們能感受到的一切。對於企業,品牌是老闆的事,更是員工的事。對於城市品牌,除政府的作用外,市民的起居行樂都是城市品牌的一部分。
無論是企業還是城市,都在做品牌,為什麼要去做?丁俊傑看來,品牌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消費社會的到來。如今,中國GDP總量等又恢復到世界前列的位置。而中國的品牌力量跟在世界上的位置是脫節的。高鐵、飛機等技術都有復興的符號,但是缺乏相應的品牌支撐和呼應。另外更重要的是產業,「我們企業往往在發展過程中,是現實的,趨利的。」一旦產能過剩,部分企業就可能轉變發展方向,這對品牌打造是不利的。而產能會過剩,品牌潛力卻無窮。企業只有梳理好品牌與實體產業間的關係,才能打造出中國的世界品牌。
摒棄急功近利 做品牌需要正三觀
丁俊傑認為,做品牌從企業角度上聚焦最多的是身份建構。「現在國內的品牌建設出現一些問題,例如抄襲拷貝、急功近利,原因是現實主義導致產品與品牌的分裂。為什麼會這樣,是因為我們的品牌沒有身份建構,所以我個人認為中國品牌必須正三觀。」一是超越性的話語觀,要有雄心壯志,從做產品擴大到符號,有中國的語言、中國的符號;二是格局上的空間觀,因地制宜地發展品牌;三是價值上的主體觀,塑造主體意識。
「參照國際品牌的做法。購買奔馳的時候,我們購買德國人的嚴謹,購買蘋果的時候是購買美國人的非凡創意;我們買LV的時候,我們是買法國貴族氣質;我們買阿瑪尼的時候;我們是買法國人氣質與浪漫,這就是品牌。實際上這些背後服務都告訴我們,在中國做事情,一定要跟寬廣的視野結合起來。所以在這個身份建構過程當中,還要把其他的事情考慮清楚。」
做品牌必須要樹信心
丁俊傑說,做品牌還必須有自信,他信,共信。首先要有足夠的自信。除了自信,品牌還必須要他信。最後,品牌是消費者共同的信,是與他人世界分享的共信。產品品牌的核心競爭力產生自信,以時間為標尺產生品牌他信,以文化為熔爐產生品牌共信,這就是建造品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