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枝頭叫,必有好事到。喜鵲自古以來都被看為一種吉祥的鳥類,它遍布廣泛,幾乎全國各地都有喜鵲的身影,是專吃害蟲的益鳥。它的特點就是一身烏黑的外衣白色的肚兜和一隻長長的尾巴,還有那高高的樹梢上一隻「巨大」的鳥巢。在我們豫東當地,因其形態特點,喜鵲被作為好運和多子多福的象徵。
喜鵲善於築巢,在高高的樹梢上往往有一個臉盆或籮筐那麼大,有的甚至分為幾層,但由於其工程浩大,建築時間往往能達4個月左右,為了能在春天順利繁殖後代,喜鵲健兒們從冬天就開始築巢,那時樹葉都已經落光,樹枝有比較容易找到,是「蓋房子」的有利時機。由於喜鵲建造的巢穴又大又結實,一些不會築巢的鳥類便盯上了它們的「房子」,到來年春暖花開,一些鳩鳥們或是懶惰沒有築巢,或是築巢不成功「塌了」,它們陸陸續續地趁著喜鵲出門的功夫,偷偷把卵產到喜鵲的巢穴裡,佔了喜鵲的「房子」還讓其成為了一名「保姆」。
鵲巢「鳩佔鵲巢」的例子屢見不鮮,因此便成為了一則典故。
「鳩佔鵲巢」的原意為:鳩鳥不會築巢,強佔了喜鵲的巢穴。比喻強佔別人的住屋或佔據別人的位置,有反客為主之意。成語中」鳩佔鵲巢「中的」鳩「指的是紅腳隼,而不是斑鳩,也不僅僅是「布穀鳥」杜鵑,杜鵑偶爾也會自己築巢的,紅腳隼經常強佔喜鵲的巢。我國古代《詩經》中有「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的詩句,這種「鵲巢鳩佔」現象中所指的「鳩」就是紅腳隼。
《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之子于歸,百兩御之。維鵲有巢,維鳩方之。之子于歸,百兩將之。維鵲有巢,維鳩盈之。之子于歸,百兩成之。
本詩以鳩居鵲巢起興描寫婚禮。喜鵲喜歡築巢,斑鳩要來同住,這是兩種鳥的天性。姑娘出嫁住進夫家,這種男娶女嫁就如鳩居鵲巢一般, 是自然屬性,也是人的天性,是值得恭祝和慶賀的。「鳩佔鵲巢」現在通常是用來比喻強佔別人的住屋或佔據別人的位置,含有貶義,但在古時,鳩居鵲巢卻並非貶義。
鳩就是斑鳩,也即布穀鳥。布穀鳥是吉祥鳥,《詩經.曹風》裡就有描寫布穀鳥(斑鳩)仁慈、無私的篇章。詩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起句「維鵲有巢,維鳩方之」,「維鵲有巢,維鳩盈之」都以鳩居鵲巢作比,內容上與第一章「維鵲居之」相較,「方之」、「盈之」含有遞進關係。「方」,是比並而住,「盈」,是已經住滿。這種遞進的變化自然是加進了作者的臆想和祝願。「居之」是剛婚娶接進家門之意,「方之」是一枕同眠親親密密感情加深之意,而「盈之」 則是作者想像小鳥生出一窩窩, 夫妻兩人的孩子已經成群了。
男人娶妻無論是對社會還是對家族都是一件大事,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對婚禮的非常重視,舉辦的也十分隆重。就像「之子于歸,百兩御之」,新娘到家了,所有人都來迎接,歡迎兩位新人並為他們送上親切祝福,完成婚禮。
從另一個角度看,古人以斑鳩的溫和多子來比喻婦人之德,成婚的二人,一個是如喜鵲般英武的君子,一個是布穀那樣溫柔賢惠的淑女,郎才女貌,必然是受所有人稱讚和祝福的。如此場景,表現出古人對美好婚姻的嚮往和讚美之情。
下面是宋代詞人蘇軾寫的一首詞,意境優美,引人遐想。
《喜鵲》——蘇軾
喜鵲翻初旦,愁鳶蹲落景。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牧童弄笛炊煙起,採女謠歌喜鵲鳴。繁星如珠灑玉盤,喜鵲梭織喜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