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主持臺軍「三軍六校院」聯合畢業典禮,儀程中疑由司儀「代念」孫中山遺囑,引發爭議。總統府事後澄清,蔡英文當時確有宣讀,司儀則是透過麥克風「同步朗讀」,並非「代讀」。無論如何,這起「總統動口、司儀出聲」的咄咄怪事,又創下一個體制紊亂的先例。
日前才有蔡英文文稿小組成員為了競選議員,對外自稱是蔡英文的文膽,並誇耀自己的「臺灣國」護照;如今,又有蔡英文該念的孫中山遺囑,她竟只象徵性地動口,卻由司儀代為發聲,變成了蔡英文的「文喉」。
軍校畢典要不要由主席宣讀孫中山遺囑,並無明文規定。若要宣讀,或許只是視為三軍「傳統」,象徵對孫中山創建黃埔軍校與中華民國的緬懷與崇敬。蔡英文以主席身份出席畢典,原本可宣讀也可不宣讀;但既然要宣讀,就得符合儀節,而不是動唇做做樣子,讓司儀幫她發聲。
以此觀之,蔡英文若只是動唇而不出聲,或是口讀而心不讀,都難免惹人爭議。事實上,若無蔡英文授意,司儀又豈敢擅作主張,大膽以麥克風的音量壓過蔡英文的宣讀?
蔡英文如此不情不願,不論做給誰看,都恐難收攏軍心?一般百姓即使不讀史,光看電視劇也知道,通常只有宦官宣讀聖旨才會「代君言」呀!
這個不知輕重的儀典安排,讓人看到了臺灣體制的紊亂。從囂張的「文膽」,到突梯的「文喉」,不都是這個臺灣、這個「總統」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