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5月12日電 近期,深圳市光明區司法局聯合區工商聯統籌動員「企業復工公益法律服務團」,組織開展「與企同心·益企同行」之企業風險防範法治體檢專項行動,將「企業有事找上門」變為「律師服務送上門」。記者了解到,該活動通過座談、訪談、問卷、網絡問診等形式進行法治體檢,引進企業合規研究團隊找準企業疫情階段法律需求和風險點,同企業架起「連心橋」,送上「定心丸」,多措並舉幫助轄區企業健全法律風險預警和矛盾化解機制,增強共渡難關信心,為企業長期穩步發展構築「防火牆」。
光明區司法局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區、街道和社區三級「1+6+31」條法律諮詢(預約)熱線和服務郵箱;通過電話、微信、「I深圳」APP等多元化方式為企業和群眾提供「在家辦」「線上問」等精準便捷的法律服務;結合企業復工防疫工作,有針對性地解答企業有關防控疫情法律知識的諮詢。
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復工公益法律服務團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758人次,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76宗,審查相關法律文書166份,出具相關法律意見82宗,製作抖音、動畫等普法小視頻101個,開展線上普法宣傳活動441場,開展線上法律服務745次。
為提升復工服務效能,找準復工法律服務的著力點,光明區司法局組織企業復工公益法律服務團成員積極走訪轄區企業336家,對員工口罩佩戴、體溫測量、車間消毒、防疫物資準備情況做了全面的了解。
據介紹,活動期間,摸排企業法治體檢需求,開展專項法治體檢58次。體檢活動主要圍繞公司治理、合同履行風險及復工復產、勞動人事、智慧財產權保護、訴訟(仲裁)等5個方面進行研判分析,針對法治體檢中發現的企業可能存在的法律問題、制度隱患開具「法律良方」,從專業角度提出合規應對措施或合理性建議,量身定製包括法律風險點提示、風險防範建議等在內的「法治體檢」報告。
「通過這次法治體檢,法律顧問也解答了一些生產經營方面的困惑,幫助我們把握穩健經營發展的整體方向和思路。」某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說,這樣的服務對公司來說就像是進行了一次全身體檢,接下來會以此為契機及時查漏補缺、規範管理。
依託「1+6+31+N」群眾訴求服務平臺,光明區司法局組織企業復工公益法律服務團成員巡迴駐點229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在各大企業園區訴求服務站宣傳推廣使用群眾訴求服務平臺在線法律服務小程序,通過「面對面」交流、「鍵對鍵」諮詢、「屏對屏」法律文書審查等,延伸公共法律服務觸角。同時,為豐富企業、群眾法律服務體驗感,公益法律服務團成員還化身為主播,以網絡直播的方式開展「復工復產惠企業 法律服務進心田」系列惠企扶企專題政策解讀小講堂4場次,通過抖音、一直播等平臺向企業主提供解難題、防風險、降損失的線上法律指導和網絡問診服務,打破時空限制,進一步拓展法治體檢服務陣地。(工人日報記者 劉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