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穗集】媒體報導拾穗者與相關評論

2021-02-08 快線文化


您們好!在襄陽古城的講座會上幸會,很高興。回來後仔細看了您們"拾穗者",更為興奮。能組織許多同道者紮實地為保護、傳承自己城市文化,發揚祖國優秀的傳統並發掘歷史資源,實為有頭腦、有作為的事業,我深為感動。儘管目前許多人熱衷於搞「重建圓明園'打造"中華標誌城」,動輒耗費幾百億人民的血汗,但是我們仍然彎腰拾取些真正文化的麥穗! 它會生根發芽,長出一片蔥綠。

我那天的報告相信您們會引起共鳴……我相信我們的心是相通的。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 導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給團隊的信(2008年3月23曰)

各類媒體關注,是因為他們做了太多的遺產保護宣傳與推動工作;雖然是民間文化工作群體,但能有效組織、長期實施各種形式的文化遺產保護活動,更是難能可貴。

——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薪火相傳一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貢獻獎」頒獎辭(2008年明)

在傳統文化遺產一步步遠離我們的今天,在大江南北,在黃河上下,在所有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存在過的或者存在著的地方,都需要"拾穗者"這樣的團隊,執著固有的信念,懷著沉靜的心境,行走於鄉間阡陌,撿拾文明之碎片。

我真誠地祝福我們更久遠地存在,更真誠地祝願我們像種子植滿我們的大地。

你們是保存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願意與你們守著我們商量好的理念。
——作家、中國記憶網創辦人張金起(2011年9月20曰)

如果一條道路足以讓我們失去許多傳說和故事,那麼,是否應當認真思考一下,在呼嘯而來的現代化改造過程中,我們在一天天失去什麼?


2006年的夏天,在湖北襄樊一個小小的咖啡館裡,我曾和一群自稱"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的青年人一起度過一個難忘的晚上。這群年輕人通過網絡串聯到一起,共同關注起襄樊日漸消亡的地方文化傳統。一位青年人拍下的一組照片,深深地打動了我。照片中的老街已經因為老城區改造而不再存在,對於成千上萬的襄樊人,很遺憾,這些照片中捉拍的生活情景已經永遠不再存在,這些照片註定成為他們關於故居最後的回憶。很多人也許會認為, 這一切就是唯一的選擇,是現代化、進步、發展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清華大學副教授劉曉峰《人只在故鄉的樹下才得安憩》


【新華社武漢10月30日專電】曰前在湖北襄樊落幕的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第九次學術大會上,專家指出,中國有組織的社團和志願者應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


清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劉曉峰說,目前很多專家學者和政府機構都在探討如何保護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誰負責等問題。他認為,雖然政府在保護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但民間力量也有責任記錄、保護地域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首先是屬於特定群體的,家鄉情結使他們能夠做好。


湖北襄樊有個"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利用業餘時間通過相機和DV把襄樊地區的傳統造紙工藝、改造的老街道等記錄下來。劉曉峰說,雖然全國有很多民間組織和個人已經有意識地在做這個工作,但有較多成熟作品的組織仍然相對較少。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記錄和保護不僅是喊口號,應該動員更多的志願者參與,形成全民意識。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烏丙安在會上談到,作為自由組合的志願者,目前還只能見一點保護一點,沒成系統。他建議,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志願者應組成有規範的民間組織,在國家計劃的指導下進行。

——《民間社團應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新華社記者/毛曉曉2006年


由李秀樺、邵愛民、張玉濤、鄧糧等組成的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利用業餘時間自籌經費深入鄉間民舍採風,幾年來,他們整理民間文化資料20餘萬字,在《民間文化》《中華手工》《湖北旅遊》《今日湖北》《綠色世界》《自然之友》《中國社會報》等報刊上發表了許多關於我市傳統文化、民間工藝、歷史民居和名城建設與保護方面的文章200多篇。經過他們的努力,國家權威地理雜誌《中國國家地理》全面報導了我市南漳山寨,在諸多領域引起反響。

——摘自《襄樊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工作報告》(2006年12月)


這個作品(《漳源紙事》)所描述的,能使人看到最初的原意。古代傳統的造紙技術、還有為這個事業而留下,並進行著保護的人們還在活躍著,(作品中也)包含著這樣生活的圖景。在迎來經濟高速增長期的中國,面向古老傳統的作品還是有很多的。現在是經濟增長的年代,古老的東西都慢慢消失了,而錄像帶的存在使得失去感有所平衡。

——大林宣彥(日本劇作家):DV紀錄片《漳源紙事》獲曰本第29屆東京錄影節優秀作品獎評委評語(2007年7月)


正是得益於你們這樣的有識之士的極力推介南漳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特別是南漳的古山寨、古民居和古建築以及史載中的和氏璧得以面向世界,這一系列的義舉是為我們南漳人民辦的大好事,對於提升南漳形象、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摘自中共南漳縣委書記程寶清致拾穗者的來信(2007年1月)


我突然有種想法,地方文化的研究者再精美似乎也只能是拿銀牌、拿銅牌的角色。還有些研究者,什麼獎牌也不想拿,只是埋頭拾穗,做一名田地守望者。這樣的拾穗者有何價值呢?我又想到了獵豹這種動物。獵豹追捕獵物的奔跑速度堪稱動物裡的頂尖級別,它那條長長的尾巴看似沒有什麼作用,卻是奔跑中的平衡器,左右著奔跑中的轉彎平衡。地方文化工作者好似這條尾巴,看似不起眼,卻是一個地方經濟建設中的精神平衡器,少了它是要吃虧的,甚至最終是要倒退的。

——陝西作家胡樹勇


在襄樊城,我們認識了襄樊人孟濤和那個"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我們無意中走進了一個文化圈子,更確切地說,是一個生活圈子。他們不稱自己是專家學者,也不把自己對這個城市的認知稱為理論研究,他們更喜歡說自己是城市的"拾穗人」,像揀拾麥穗一樣,看似零碎而不經意,卻真正在把襄樊的歷史文化一粒粒地揀拾起來,用文字、用圖片做一個記錄,不斷地告訴別人一個更本色的襄樊。他們才是這個城市的知道分子。

——《本色襄樊》楊乃運《旅遊》(2008年第三期)


今年1月,在北京市宣武區文化館,一項"公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與模式示範項目成果展及專題研討會」吸引了許多人。這個項目展示了來自北京、天津和蘇州、襄樊、承德、冀州 等6個地區的數百名志願者歷時一年半的文化遺產記錄和保護成果,並交流了工作經驗。


褚連生是湖北省襄樊市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的一名普通志願者,人們戲稱之為"楚 留香"。從鐵路部門退休後,作為襄樊市電視藝術家協會的會員,他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著城市一點一滴的變化。他說:「這些年來,我一直嘗試著用動態影像記錄我們的城市變遷和文化遺產的命運。很多東西正在慢慢淡出我們的視野,參加公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項目以來,我走訪了這座城市的文物古蹟和歷史文化街區,看到許多城市的記憶在慢慢消逝,於是 用手中的DV機記錄下來。」


關注襄樊撫州會館的"拾穗者"、攝影師鄧糧說:"這項工作讓我目睹了古建築的結構形式,學習了古建築知識,摸索了拍攝、記錄的程序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從她(撫州會館)那悽美的眼神裡,我讀到了曾經的燦爛,明白了古城的魅力所在和我們付出的價值。我願儘自己所能去呵護,並旦通過志願者的工作告訴我的女兒,我們現在何處,她從哪裡來,將要往何處去。」


2007年8月開始,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襄樊數百名志願者已完成了對山陝會館、撫州 會館、黃州會館、陳老巷、中山前街、中山后街等的調査和拍攝記錄——拍攝圖片約1萬張, 建立調查文檔樣本40個,整理文字資料5萬字。2008年5月至明,襄樊小組從「走訪記錄"進 入了項目的"公民教育」階段,成功與市文物管理處聯辦了「留住記憶——老襄樊城影像展」。"拾穗者"真正地感受到了付出的價值和成就感。2008年6月,"拾穗者」團隊還獲得了 「薪火相傳一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傑出人物」提名獎。


襄樊只是該項目在全國的一個工作小組之一,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中國記憶網為交流平臺的公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日經在全國許多城市,尤其是歷史文化名城展開,成為民間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生力軍。

——《尋找城市文化"拾穗者"一公民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掠影》《中國文化報》記者侯麗(2009年2月17日)


2005年,在襄樊市某機關工作的李秀樺和張玉濤、邵愛民3個當時彼此並不熟悉的年輕人,因共同的愛好走到一起,決定以「撿拾」和傳播散落在民間的歷史文化為己任,成立了 "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


"拾穗者」這個名字是在某高校工作的邵愛民取的,它原是法國畫家米勒的一幅名畫。"我們就是要懷著感恩的心,從文化的視角,注視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注視這個生育、養育著我們的城市。」翻拾穗者這一名字的來歷,邵愛民說。


拾穗者成員不斷增加。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在文化苦旅上艱難前行:從所在城市的老街,到漢水之濱的小鎮,到大山深處的民居,到處留下他們的足跡。幾年來,他們完成了"漢江六記」、"襄樊特色小鎮系列」、「滄桑古城系列」、"南漳漳河源古法造紙影像系列」、「荊山 民居」、"老河口民間藝人陳義文電子檔案"、「探訪襄水"等題材的實地尋訪和資料收集工作,並推出了不同形式的宣傳報導。


在關注本土文化的同時,他們還將目光逐漸投向整個漢水流域:安康城內的顧氏民居、恆口古鎮的明清一條街,留下他們的身影;石泉老街、紫陽瓦房店的北五省會館,攝入了他們的鏡頭;在河南寶豐,他們與中原十萬群眾一起感受「馬街書會」的狂歡;在大巴山的赤巖,他們和村民一起過春節,體驗秦巴山區農耕文明那濃濃的民風民俗……


事實上,他們仍在默默堅守。「拾穗者之夜"播放的9組幻燈片,除了對本土人文風情的再記錄外。網名為"楚留香"和"陽光"的兩位成員,則用DV記錄下崔家營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前後的漢江風光,以及文化遺產保護的新範本老河口市陳義文巷誕生的過程。李俊勇則參與了今年乾隆《襄陽府志》的校勘工作,同時發表關於襄樊歷史文化方面的著述十餘篇。此外,還有李秀樺記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移民生活的《迀徙》系列,顏京利在武當國際攝影大賽中獲得大獎的《武當仙山》系列,以及馬軍騎行川西20天所拍攝的《川西追夢》……


對於關注外地,是否意味著對本土文化背離的爭論,團隊成員馬軍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只有走出去,眼界才更寬,思想才會更深刻。」


從最初的個人追求到團隊社會責任的共同擔當……拾穗者在「記錄城市變遷,保護文化遺產"方面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找到了做事情的地方,還要繼續做下去。」今年71歲的退休教師徐信,很早就開始對城市變迀進行有意識的記錄。他的加入無疑豐富了拾穗者的成果,把團隊記錄城市變迀的歷史提前了30年。


撿拾的過程也在播種。原南漳縣委書記程寶清在《致拾穗者的一封信》中曾說:正是得 益於你們這樣的有識之士的極力推介,南漳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特別是南漳的古山寨、 古民居和古建築以及史載中的和氏璧才得以面向世界。


5年來,拾穗者在各級媒體上發表的文章、圖片包括DV作品幹餘篇(件),並榮獲2008年 "薪火相傳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年度貢獻獎」等一系列殊榮。

——《漢江邊的文化拾穗者》記者/孔祥福通訊員/曉林《湖北曰報》(2010年1月1日)


我們有一大批諸如「綠色漢江'「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襄樊義工群'"襄樊義工在線」等志願服務團隊,也持續開展了關愛弱勢群體、植樹護綠、清潔家園、保護漢江母親河 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今後一個時期,志願服務工作的一個重點,就是研究、發掘和整合各級各類志願服務活動資源,結合當前經濟社會各項工作找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切入點,在此基礎上統一協調組織,集中力量廣泛開展相關的主題活動,深入宣傳報導,打造一批具有整體性、持久性、常態化,在全省有示範性、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具有襄樊地方特色的志願服務品牌。

——中共襄陽市委宣傳部楊軍在市志願者協會成立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2011 年)


在襄陽街頭,還有一支同樣知名的志願者品牌——"拾穗者民間文化工作群」。這一群自我定位為"文化義工"的志願者群體,用鏡頭和筆關注並記錄著這座古城的變遷,為民間文化的保護奔走呼籲。在他們的推動下,南漳古山寨走上《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老河口木版年畫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在「橡樹網」、"楚林網"等本土網站上,隨處可以發現文化保護志願者的身影。

——《一支隊伍的愛心集結》記者廖雙來,《襄陽曰報》(2011年3月21曰)



《拾穗集》連載已獲襄陽拾穗者

民間工作文化群授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態度。




相關焦點

  • 胡金全評析知名詩人王金傑詩歌《拾穗者》
    如果說王金傑詩歌《拾穗者》是成功的,那是因為詩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詩人的心是坦蕩的,詩人的心是感恩的!坦蕩的心,讓讀者們知道《拾穗者》的靈感的源泉;感恩的心,讓讀者們知道智慧的「詩句」與「哲理」離不開法國最受人民愛戴的畫家米勒之啟迪。
  • 拾穗新家——「拾穗·HOME」
    「拾穗·HOME」取自米勒的名畫《拾穗者》,主人的初衷是希望來這裡的客人們能夠暫時忘記城市的喧囂,回歸詩歌田園式的生活,盡情擁抱自然,如同巴比松村對於巴黎的藝術家們一樣,走到了「拾穗·HOME」即走進每個人心中那個理想的田園。
  • 真實影像|《拾穗者》中拾遺者的收藏目光和再造行動
    「《拾穗者》以惺惺相惜的目光拾取那些有趣而異質的人,及其帶來的常識的盲區,將這些知識置於一種視角的縱橫交錯之中。」瓦爾達的電影與旅行這個動作緊密相關,她曾經到古巴拍攝當地革命後的境況,到美國拍攝黑人民權運動,在紐約記錄先鋒藝術實驗。《拾穗者》則記錄了瓦爾達在法國本土不同區域之間的遊走。通過時而幽默、時而挖苦的嗓音和視覺,散落途中的他人經驗,被轉化為瓦爾達的敘述視界,於是我們作為觀眾也馬不停蹄地轉換著視角。
  • 解讀世界名畫《拾穗者》中的聖經故事
    世界著名油畫《拾穗者》,是有法國弗朗索瓦·米勒創作,這幅畫有三名年輕的女子,其中有一位包裹藍色的年輕女子取自於聖經《路得記》中主人公路得。西方文化與聖經往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世界著名油畫《拾穗者》畫面中包裹藍色頭巾的年輕女子是聖經中一位重要的女子,即《路得記》中的路得。
  • 聽蔣勳說世界名畫——《拾穗》
    穗 米勒 法國 1857年 油畫 83.5×111釐米 巴黎 羅浮宮藏  《拾穗  《拾穗者》,它沒有表現任何戲劇性的場面,只是秋季收穫後,人們從地裡揀拾剩餘麥穗的情景。畫面的主體不過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裡尋找零散、剩餘的糧食。然而,這幅內容樸實的畫作卻給觀眾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莊嚴感。
  • 法國奧賽博物館 名畫賞析012-拾穗
    拾穗米勒 法國 1857年 布面油畫 83.5x111cmThe Gleaners 1857
  • 「品讀唐詩」唐詩裡的拾穗者
    《拾穗》(Les glaneuses),1857年作法國的奧塞美術館裡,收藏著畫家米勒的一幅著名的油畫《拾穗者》。它創作於1857年,以《聖經》故事為藍本,描繪了三位農婦在金黃色的麥田中拾穗的情景。整幅畫筆法簡潔生動,色調明快柔和,刻畫出當時的社會狀況。不過朋友們,您知道嗎,在唐詩中,也有一首詩描繪了一位拾麥穗的婦人,不過她的生活,比那三位農婦艱辛多了。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個酷暑。在北方的麥田裡,有許多農夫在辛勤地收割麥子。
  • 【拾穗集】隆中銘記一軍門
    整個建築雕刻精美典雅, 書丹者為觀察使陳維周,字跡遒勁,張力十足,是難得的書法作品,前後楹聯對諸葛亮一生的功業作了高度的概括和頌揚。石牌坊建成後成為隆中的重要標誌名片。1892年秋九月,程文炳完成了抱膝亭的修建。他在親自書丹的《抱膝亭跋》記載了抱膝亭的選址過程與規模形制:"武侯祠東南百餘步,有阜隆起,縱橫十餘丈,自後山逶邐而下, 至此而氣為之聚,蓋隆中旁著之堆也。
  • 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明日開展作品含《拾穗者》
    「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明天開展讓-弗朗索瓦·米勒《拾穗者》(左圖)和《簸谷人》 早報記者 高劍平 圖  明天(11月16日)即將在中華藝術宮向公眾正式開放的「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
  • 《黎明拾穗1》詩詞27首,物外棲霞追夢遠,黎明拾穗帶詩歸
    【黎明拾穗】由詩社各小組輪流值班,每組一天,雙休日不收稿。收錄、審核當天詩群內交流的作品,題材和種類不限,標明新舊韻種,按本期格式排版。每人一首,符合格律,健康向上,不合格的不收。【黎明拾穗詩聯代序】一題黎明拾穗(艾曉東)物外棲霞追夢遠;黎明拾穗帶詩歸。
  • 【拾穗集】襄樊漢江大橋漫話
    《拾穗集》連載已獲襄陽拾穗者民間工作文化群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態度。
  • 《黎明拾穗7》詩詞34首,綠肥紅瘦迷人眼,春光荏苒花有期
    【黎明拾穗徵稿】詩社管理員輪流值班,收錄、審核群內格律詩詞,題材和種類不限,標明新舊韻種,按本期格式排版。一人一首,符合格律,健康向上,不合格的不收錄。投稿時寫明「某月某日拾穗定稿」。關注百家號、轉發《黎明拾穗》者方可投稿。
  • 舞鋼市開展「拾穗行動」愛心善款發放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
    「拾穗行動」志願服務項目愛心善款發放儀式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舉行。中共舞鋼市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相關負責人,舞鋼市志願者協會拾穗行動項目的部分志願者、受助學生及家長和部分愛心志願者一起參加了此次的愛心善款發放活動。活動現場為8名事實孤兒發放助學款,每人1200元,此次共計發放現金9600元。
  • 《黎明拾穗28期》詩詞26首,細雨如絲洗玉湖,一泓清沁半塵無
    【黎明拾穗-投稿須知】由於群內收稿有諸多不便,耽誤收稿人的時間,有時還會漏收。從本期開始,在留言處直接投稿。2020年6月9日星期二,曉東字《黎明拾穗28期》詩詞26首原創:曉東詩社會員1七絕黎明拾穗處,曉東詩刊裡。
  • 「黎明拾穗」33期詩詞29首,自釀鹹鴨蛋,門插艾一枝
    「黎明拾穗」33期詩詞29首「黎明拾穗」32期夏至詩詞45首,慶豐祭祖丹泉酒,消暑提神綠豆湯「黎明拾穗」第31期詩詞28首,半生鑿路半生緣,買斷煙霞不用錢《黎明拾穗29期》詩詞29首,卷水舒雲擅指揮,一波才動萬波隨
  • 「黎明拾穗」第30期詩詞33首,南來北往窮詩客,句不驚人永不休
    《黎明拾穗》第30期詩詞33首原創:曉東詩社會員5七律·富平九眼蓮(新韻)作者:李樹榮(富平)集古盛出雪藕蓮,聞名西北樹標籤。節長半米白如玉,刀斷九穴狀似環。《黎明拾穗29期》詩詞29首,卷水舒雲擅指揮,一波才動萬波隨
  • 「黎明拾穗42期」詩詞21首,夏蟬不讓人清靜,蓄意高聲唱晚風
    「黎明拾穗42期」詩詞21首原創:曉東詩社會員簡評:艾曉東按投稿先後順序排列1七絕·蟬噪(新韻)作者:艾曉東時雨時晴暑月中,晴時踱步過橋東。夏蟬不讓人清靜,蓄意高聲唱晚風。【黎明拾穗投稿須知】1、排版須按本期標準格式,標註:作者、韻種、類別(律絕詞)等內容齊全。2、並註明「黎明拾穗--期投稿」字樣。每期只投一首、一次,不要反覆投稿。3、在本期留言處投稿。4、歡迎作者參與轉發、留言、互動。
  • 「黎明拾穗38」詩詞49首,搶險救災歌一曲,同舟共濟見真情
    「黎明拾穗38」詩詞49首原創:曉東詩社會員5七絕·黎明拾穗禮讚(新韻)作者:鄧夫勤(黑龍江)黎明拾穗好情懷,斟韻酌詞大舞臺。吟誦品評陶境界,提神醒腦走將來。【黎明拾穗投稿須知】1、排版須按本期標準格式,標註:作者、韻種、類別(律絕詞)等內容齊全。2、並註明「黎明拾穗--期投稿」字樣。每期只投一首、一次,不要反覆投稿。3、在本期留言處投稿。
  • 「黎明拾穗」43期詩詞41首,首頁篇篇造網紅,風流戲子逞英雄
    @黎明拾穗下期徵稿1、在留言處自由投稿,標題自擬,作詩一首。2、也可用「--詩人--窮」為意,並嵌入句中,和詩一首。【黎明拾穗投稿須知】1、排版須按本期標準格式,標註:作者、韻種、類別(律絕詞)等內容齊全。標註不全按古風賞讀。2、並註明「黎明拾穗--期投稿」字樣。每期只投一首、一次,不要反覆投稿。3、在本期留言處投稿。
  • 《黎明拾穗5》唯美詩詞51首,鳥語殷勤催夢醒,暖風一縷帶花香
    《黎明拾穗5》詩詞51首組稿:黃華亮原創:曉東詩社會員1.【黎明拾穗】徵稿1、群內:詩社管理員輪流值班,收錄、審核當天詩群內格律詩詞,題材和種類不限,標明新舊韻種,按本期格式排版。一人一首,符合格律,健康向上,不合格的不收錄。投稿時寫明「某月某日拾穗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