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2020-12-20 科學網

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8 21:44:20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Evgeny Onischenko、Karsten Weis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代謝標記揭示多蛋白複合物的成熟動力學。該項研究成果於2020年12月16日在線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高通量策略來分析蛋白質複合物的天然組裝動力學。研究人員應用這個方法來表徵了320對構成酵母中≈50MDa核孔複合物(NPC)的核孔蛋白(NUP)的共裝配。一些NUP通過快速交換來迅速組裝,而另一些則需要漫長的成熟步驟。這揭示了NPC生物發生的分級原理,其中單個亞複合物在微小的時間尺度上形成,然後在大約1小時的成熟過程中從中心到外圍共同組裝。

有趣的是,NUP Mlp1的加入非常晚,並且優先與舊的NPC結合。這些方法在NPC之外很容易應用,從而有可能分析多種多蛋白裝配體的細胞內動力學。

據介紹,所有蛋白質都與其他細胞成分相互作用來發揮其功能。儘管蛋白質複合物的鑑定已取得巨大進展,但其組裝和動力學仍然難以表徵。

附:英文原文

Title: Maturation Kinetics of a Multiprotein Complex Revealed by Metabolic Labeling

Author: Evgeny Onischenko, Elad Noor, Jonas S. Fischer, Ludovic Gillet, Matthias Wojtynek, Pascal Vallotton, Karsten Weis

Issue&Volume: 2020-12-16

Abstract: All proteins interact with other cellular components to fulfill their function. Whiletremendous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complexes, theirassembly and dynamics remain difficult to characterize. Here, we present a high-throughputstrategy to analyze the native assembly kinetics of protein complexes. We apply our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the co-assembly for 320 pairs of nucleoporins (NUPs) constitutingthe ≈50 MDa nuclear pore complex (NPC) in yeast. Some NUPs co-assemble fast via rapid exchangewhereas others require lengthy maturation steps. This reveals a hierarchical principleof NPC biogenesis where individual subcomplexes form on a minute timescale and thenco-assemble from center to periphery in a ~1 h-long maturation process. Intriguingly, the NUP Mlp1 stands out as joining verylate and associating preferentially with aged NPCs. Our approach is readily applicablebeyond the NPC, making it possible to analyze the intracellular dynamics of a varietyof multiprotein assemblies.

DOI: 10.1016/j.cell.2020.11.001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460-4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過程清華新聞網5月15日電 5月9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兩篇論文相互印證,共同揭示了G蛋白偶聯受體與 G蛋白複合物形成的分子機理。G蛋白偶聯受體(GPCR)家族在人體中有800多個成員,在視覺,嗅覺,味覺,以及激素和神經遞質的信號轉導中發揮著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時也是關鍵的藥物研發靶點。GPCR作為膜受體蛋白,對外感知胞外的配體信號,對內結合G蛋白或者Arrestin,將信號向下遊傳遞,調節細胞功能。
  • 研究揭示內部動粒CCAN複合物結構
    研究揭示內部動粒CCAN複合物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3 21:16:11 2019年10月2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英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上海有機所揭示肌球蛋白分子馬達Myosin VI結合Tom1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細胞內一種必不可少且高度受調控的,利用溶酶體來清除大型蛋白聚集體、受損細胞器、入侵病原體等成分以應對內外界細胞壓力和維持細胞動態平衡的重要分解代謝過程。細胞自噬在細胞生長、胚胎發育、天然免疫等眾多生理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兩篇背靠背蛋白組學+代謝組學揭示擬穴青蟹適應鹽度驟降代謝機理
    前言繼上篇王春琳教授、王歡博士課題組在ECOTOX ENVIRON SAFE通過iTRAQ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以探索揭示越冬期間不同光照強度下擬穴青蟹的代謝變化後。本文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上,在代謝組水平揭示擬穴青蟹適應鹽度驟降的分子機制。
  • 邵振華研究員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揭示GPCR識別...
    近日,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邵振華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影響因子12.1)上發表了題為「Structure of the human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GnRH1R reveals an unusual ligand binding mode」的研究論文,揭示
  • 歐易/鹿明生物蛋白/代謝方向17位合作課題組老師順利發文
    2020 年 11月,歐易/鹿明生物蛋白/代謝方向共收錄到17篇項目文章,主要包括:iTRAQ標記定量蛋白組學、TMT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PRM靶向蛋白驗證、LC-MS/GC-MS非靶向代謝組學、GC-MS靶向代謝組研究等。
  • 上海藥物所等解析糖皮質激素與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徐華強團隊與山東大學教授孫金鵬團隊、浙江大學教授張巖團隊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質激素與其膜受體GPR97和Go蛋白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這也是國際上首次解析的黏附類GPCR與配體和G蛋白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
  • 【學術前沿】 周溪/林樹海/鄒麗揭示新冠肺炎患者的母乳蛋白和代謝...
    【學術前沿】 周溪/林樹海/鄒麗揭示新冠肺炎患者的母乳蛋白和代謝產物異常改變 2020-10-26 17: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ature:不同的線粒體代謝模式影響T細胞的分化和功能
    CD4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重要免疫細胞,在整個激活階段需要進行代謝重編程。在CD4T細胞中,T細胞受體的連接以及細胞因子信號的共同刺激下可誘導糖酵解合成代謝,這是細胞快速增殖所必需的。CD4T細胞分化和功能可通過信號傳導和轉錄重構協調進行,然而目前尚不清楚這些過程是否可由細胞中的代謝成分獨立調節。
  • 研究揭示菠菜cytb6 f的cryo-EM結構
    研究揭示菠菜cytb6 f的cryo-EM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4 14:15:59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C. Neil Hunter 和 Matthew P.
  • 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AMPA受體與其輔助亞基cornichon的複合物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6 18:07:01 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醫學院Terunaga Nakagawa報導了
  • 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的三維結構解析獲進展
    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複合物的結構研究一直都是GPCR領域的重點。然而,非視覺阻遏蛋白與GPCR的相互作用較弱,且組裝的複合物具有高度的柔性,從而給結構解析帶來了很大挑戰。徐華強團隊經過多輪篩選,確定了以NTSR1為模式受體,並歷經8年的努力系統探究了增強Arrestin2和NTSR1相互作用及提高複合物穩定性的各種因素,包括阻遏蛋白3A突變體的引入、正向別構激動劑ML314與內源性配體NTS的聯合使用、構象穩定抗體片段Fab30的輔助,複合物的融合表達、GRK的共表達促進受體磷酸化以及去垢劑的篩選等。
  • Nat Med: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蛋白質組學研究揭示葡萄糖代謝蛋白與...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識別出了疾病特異性的蛋白和生物學過程,其或能幫助開發新型的靶向性療法,此外他們還發現,能調節機體葡萄糖代謝的一組蛋白及在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中扮演保護性角色的蛋白或與阿爾茲海默病的病理學進展及機體認知損傷強烈相關。
  • 中外團隊揭示羊駝、美洲駝的起源與演變:受西班牙殖民影響
    國際上也存在爭議,基於考古或形態學的研究認為,羊駝馴化自原駝(L. g. guanicoe)、駱馬(V. v. vicugna)、或美洲駝和駱馬的雜交,美洲駝則馴化自原駝;而基於少量分子標記的一些研究表明羊駝馴化自駱馬,美洲駝馴化自原駝。
  • 環境毒物的生物標記|MDPI Toxics編輯薦讀
    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營養與食品科學博士學位,在此之前,他曾擔任瑞士洛桑雀巢研究中心生物標記組組長(1986–2000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國家毒理學研究中心化學部主任 (2000–2004);紐約州衛生部首席研究員 (2004–2013)。他主要從事人體代謝,生物標誌物開發,質譜等研究。
  • 揭開呼吸鏈 超級複合物的「廬山真面目」
    經過十年如一日的潛心研究,楊茂君團隊在這條探索之路上終於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攻克了哺乳動物線粒體呼吸鏈超級複合物的原子解析度結構這一難題;首次從體外培養的人源細胞中分離、純化出高純度的呼吸鏈蛋白複合物,並且首次發現並解析了人源超超級複合物I2III2IV2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 華中科技大學發現自交聯透明質酸鈉凝膠複合物的修復作用
    該研究首先成功建立了非人靈長類IUA模型,然後分別將自交聯透明質酸凝膠(HA-GEL)和自交聯透明質酸凝膠承載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MSCs/HA-GEL)複合物移植到IUA模型恆河猴子宮內,觀察了幹預前後恆河猴月經變化和子宮內膜組織情況。
  • 化學學院金長文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轉導多樣性的...
    2019年5月15日,Molecular Cell在線發表了題為「Conformational Complexity and Dynamics in a Muscarinic Receptor Revealed by NMR Spectroscopy」的研究論文,報導了應用液體核磁共振方法研究M2毒蕈鹼型乙醯膽鹼受體結構動態性工作,並結合功能實驗和分子動力學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