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信任,讓我有了堅持的動力」
「過去四個月的援藏生活,很充實。」劉付寧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麻醉科的一名醫生,今年6月,他與其他5名醫生組成了援藏醫療隊,來到了中國與尼泊爾交界的西藏日喀則市仲巴縣進行醫療幫扶。
仲巴縣平均海拔高達5000米,空氣稀薄,氧含量僅有廣州的一半。雖然當地行醫條件艱難,但每當看到藏族同胞臉上純粹的笑容,廣東援藏醫生的心裡總是暖洋洋。
夜奔數百公裡搶救孕產婦
仲巴地處邊陲,從前,危重病人轉運要跨越9座大山,歷時10多個小時車程,才能到達600公裡外的日喀則市。
廣東醫生的到來,改變了這一現狀。
援藏的第二天,廣東醫生遇到了一位胎兒臀位腳先露的難產孕婦。第二次援藏的婦產科醫生付帥是名老手,「如果在廣州,產婦只需要做緊急剖宮產即可分娩胎兒,但在海拔5000米的仲巴,剖宮產不是件容易的事」。
「當時產婦的家屬對剖宮產心存擔憂。」付帥回憶說,經過多方溝通,手術終於順利進行,最後母女平安出院。
搶救產婦的故事還有很多。10月9日23時30分左右,付帥突然接到電話,350公裡外的仁多鄉衛生院一名胎兒橫位的產婦命懸一線,胎兒卡在了宮口!
10月的仲巴已經下雪了,夜晚山路難行,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司機都不敢打包票能安全到達。但為了一個小生命,廣東醫生還是出發了,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產婦身邊。
可一看到胎兒,付帥就發現孩子已窒息,在沒有醫療設備的支持下,付帥用嘴對嘴的方式吸出胎兒口中的分泌物,這才讓孩子轉危為安。
行醫條件艱苦但內心充實
「高原條件差,不少隊員身心壓力大。」李祖勇說,消毒供應中心主管護師李麗嬌剛到仲巴不久就出現了高原反應,「差點就打道回府」。嚴重的高原反應也讓劉付寧血壓飆升、失眠。起初,他需要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後來就連吃安眠藥都沒有效果。
儘管在高原行醫條件艱苦,但是廣東醫生卻說,內心充實,尤其是親自目睹當地醫療條件一點點好轉。
劉付寧還記得,一名行醫20多年的醫生總是自己為病人做麻醉。直到突然有一天,她跑來問劉付寧:明天是否有時間做麻醉?」
那一刻,劉付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這說明我們的幫扶有成效。」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醫生袁桂儀說,當地牧民對廣東醫生百分百信任,這一份肯定,讓她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