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十五, 慶賀下元解厄水官大帝聖誕,轉發持念寶誥,可獲水官護佑,消災解厄!

2021-02-18 中華道家

水官大帝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既掌握江河湖海萬靈之事,又主旱澇災害劫數之期,既掌生人,又管亡者,不但能解天災業滿之靈,還能下濟幽扃人鬼之道。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解冤釋結。

下元節的由來,在古籍中也有所記載。《中華風俗志》有云:「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在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

宋《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

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

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

十月十五日稱為「下元」——水官生日,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

在下元節,大多數道觀有做道場、設醮的規矩。在民間則是一個享祭祖先亡靈、為去世的先人燒紙錢 紙衣,祭祀祖先的日子.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三官大帝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在道教神系中,有幾位出現時間比三清尊神還早,且神階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三官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因此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唐代三元節由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魚獵」。由於天官被封為賜福紫微大帝,民間遂將其視為「福神」,與祿、壽二神並列。至於三官神的職掌範圍,宋明以後又自於三清四御的確立,而有所縮小,一般認為掌管人間禍福、天神轉遷、生死輪迴諸事,但民間信仰仍然很普遍。明代以來,各地建有許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元庵、三官廟等。每逢三元節,人們都要到廟宇祭拜三官,懺悔罪過,祈福免災。時信仰三官的人都要禁葷食素,稱為「三官素」。

清代,三官信仰更為普遍,「天官賜福」的年畫、民惜畫,多種多樣。畫中天官,身著大紅官服,龍袍玉帶。手持如意,五綹虯須,面窖慈祥,一派雍窖華貴的氣質。一些圖中,天官還慈祥地攜帶五個童子,五童子手中各捧仙桃、石榴、佛手、春梅和吉慶鯉魚燈。過去民間每逢新春時,皆貼這種年畫,以求天官賜福長壽。有時天官還被當作財神。清代流行一種「賜福財神」,圖中間為天官手執如意端坐元寶之上,金山、銀山、花卉、雲龍和一個大「福」字陳於上方,聚寶盆、手持「日日生財」旗子的童子位於下方;和合二仙和招財仙官、利市仙官立於兩旁。畫中充滿著福氣和財氣,表達了人們渴望天官賜福、財神送財的富裕理想生括。

近代,天官又和員外目郎(表官祿)、南極仙翁合稱為福、祿、壽三星。舊時農曆新年,三星圖常掛於堂中,象徵「三星在戶」,顯示多福、多壽、喜慶臨門。反映了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括的共同心理。如今「三星」圖像和「三星」工藝品喜進千家萬戶,成了頗受歡迎的裝飾品。現在臺灣的廟宇中,一般稱三官大帝為三界公,據說敬奉的人特別多。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為暘谷洞元三品,居青華宮中,部四十二曹。主管江河淮海水域萬靈,掌死魂鬼神之籍,錄眾生功過之條。號曰:「下元五氣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 ,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傳說水官即禹,似姓夏后氏,名文命號禹,黃帝軒轅氏第九玄孫 。黃帝軒轅氏為有熊氏,顓頊為高陽氏,帝嚳為高辛氏,帝堯為陶唐氏,帝舜為有虞氏。以黃帝軒轅氏到禹,共五世:禹的父親鯀,鯀的父親叫顓頊,顓頊的父親叫昌意。禹的父親鯀被封在汶山石紐地區(今四川省北川縣),母親為有莘氏之女,名叫女志,也叫女嬉。禹幼年隨父親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即中嶽嵩山)。帝堯時,中原洪水犯濫造成水患災禍,百姓愁苦不堪。帝堯命令鯀治水,鯀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鯀用「障水法」堵截整治洪水,歷時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災禍。接著命鯀的兒子禹繼任治水之事。禹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百姓前來協助,他視察河道,並檢討鯀治水失敗的原因。禹總結了其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用水利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

禹親自率領老百姓餐風露宿,整天泡在泥水裡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積水導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禹堅韌不拔,勇於開拓的精神,經過了十八年治理,終於取得了成功,消除中原洪水犯濫的災禍。大禹整治黃河水患有功,受舜禪讓繼帝位。帝夏禹王登天子之位,並以自己的封國夏為天下之號,宣告夏王朝正式建立。帝夏禹王之子啟是夏朝的繼位天子。建碑「大禹陵」。治水期間,禹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量測儀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划水道。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塗山氏女名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瓜瓜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

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禹與塗山氏女嬌有兩個兒子啟及澔。禹治水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事跡傳遍各地、人們聽了都深受感動,更增強治水信心。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帝夏禹王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裡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裡叫侯服,再外五百裡叫綏服,再外五百裡叫要服,最外五百裡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夏地的一個小邑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天子位,以安邑(今山西夏縣)為都城,國號夏。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改定曆日稱為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又收取天下的銅,鑄成了九鼎,作為天下共主的象徵。帝夏禹王是為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偉大歷史人物。他的重大功績不僅在於治理洪水,發展國家生產,使人民安居樂業,更重要的是結束中國原始社會部落聯盟的社會組織形態,創造了「國家」這一新型的社會政治形態。帝夏禹王完成了國家的建立,用階級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以文明時代社會代替野蠻時代社會,推動中國皇室歷史沿革發展。帝夏禹王五十三歲在位十五年,六十八歲啟繼位夏朝的天子,終年一百歲。農曆十月十五日為「水官大帝」壽誕日。

▌三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三稱)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人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感應天尊。

相關焦點

  • 農曆十月十五, 慶賀下元解厄水官大帝聖誕!
    水官大帝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既掌握江河湖海萬靈之事,又主旱澇災害劫數之期,既掌生人,又管亡者,不但能解天災業滿之靈,還能下濟幽扃人鬼之道。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解冤釋結。下元節的由來,在古籍中也有所記載。《中華風俗志》有云:「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
  • 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恭賀「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
    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五炁解厄水官大帝」聖誕之日,也是中華民俗中的「下元節」。三官大帝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職。常持誦三官寶誥必可獲福無量!水官大帝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大帝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 恭祝下元解厄水官大帝聖誕
    今天是道教下元佳節,道教中,"三元"是"三官"的別稱。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古代這個節日還是非常隆重的。
  • 下元水官大帝,為何他能排憂解難
    農曆十月十五,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下元節是「水官大帝」生日。
  • 中元節敬奉三官大帝丨誠心誦讀寶誥,賜福消災解厄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是是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分別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薇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三官寶誥  至心皈命禮: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
  • 農曆十月十五, 慶賀下元解厄水官大帝聖誕,轉發持念寶誥,可獲水官護佑,消災解厄
  • 三元大帝: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都是主宰人間禍福
    在道教的歷史文化中,三元大帝又稱「三官大帝」,是三個神仙人物的合稱,即天官、地官、水官,各自的全稱為:上元一品天官賜福大帝、中元二品地官赦罪大帝、下元三品水官解厄大帝。三神在道教諸神中地位不算很高,但在民間享受的香火之盛卻位居前列。
  • 下元節,我們來看看歷代名畫裡的水官大帝~
    ▽ 黃帝四七一五年 | 歲在戊戌 | 十月十五 | 戊午日▽
  • 農曆七月十五恭賀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聖誕,中元節有什麼禁忌?
    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聖誕之日,稱頌天尊寶誥有無上功德,恭賀平等應善天尊聖壽。七月十五的「中元節」中元盛會超亡度孤,中元節又稱「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節、盂蘭盆節、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顧名思義就是亡靈、鬼魂過的節日。中元節為三官大帝之一的地官大帝聖誕之日。
  • 正月十五,恭賀上元天官聖誕、祖天師聖誕,持誦並轉載寶誥,可獲福無量!
    道教一直有「三元節(上元、中元、下元)」,「天官賜福、地官敕罪、水官解厄」的說法,祖天師張道陵的誕辰也是正月十五日。由此看來,正月十五元宵節與道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天官大帝,道教稱為「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隸屬玉清境,居寶闕下上元覃恩宮。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每逢正月十五,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曆法中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同樣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
  • 正月十五,恭賀天官聖誕、祖天師聖誕, 持誦寶誥,可獲福無量!
    道教一直有「三元節(上元、中元、下元)」,「天官賜福、地官敕罪、水官解厄」的說法,祖天師張道陵的誕辰也是正月十五日。由此看來,正月十五元宵節與道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正月十五上元節,恭賀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聖誕。
  • 下元祭祖,焚化的紙錢是亡魂自己帶走了還是陰間也有快遞員?
    今天是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民間通常會在這一天祭奠先祖,道教徒也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法會,一來上祝祖師聖誕,二來請祖師為四生六道的萬類生靈解厄。 三官大帝,全稱「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居闕下三元妙緯宮三元總聖宮,是寶闕下上元覃恩府上元一品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中元覃宥府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下元通濟宮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的合稱。
  • 十月十五,下元節,一個快被遺忘的中國傳統節日
    謂之三官手書」。 每逢農曆十月十五日,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節日「下元節」,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這一天,是水官誕辰之日,水官解厄星君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解厄。下元節也叫「消災日」。這是一個道教徒分外重視的節日。
  • 真的可以消災解厄嗎?
    《中華風俗志》有云:「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農曆十月十五,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古老的下元節。我們知道,道教三官講究天官、地官、水官,其中天官稱為「上元」,主要是舉行賜福的儀式;地官稱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水官稱為「下元」,是為有過失的人解除厄運。適逢下元節,此時來消除厄運真的有用嗎?我們又該如何消災解厄呢?
  • 道教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下元水官、中元地官、上元天官
    這個世上每個不同的地方都會有其不同的信仰,我國從古至今更是百家爭鳴,傳統文化更是層出不窮,許多歷史人物也出現在了我國本土歷史文化道教神仙譜中,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道教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下元水官「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
  • 農曆七月十五,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中元節的...
    道教開始就有三官崇拜,即天官、地官、水官。隨著道教的發展他們的職責也十分清楚,天官為上元賜福(正月十五),地官為中元赦罪(七月十五),水官則下元解厄(十月十五)。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
  • 七月十五中元節「地官大帝」聖誕,看看地官大帝能赦哪些罪?
    農曆七月十五,適逢中元節,恭迎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聖誕,說說關於道教地府信仰,看看地官大帝能赦哪些罪?地官即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是往昔元始天尊在太虛之極,吸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吸取清虛七氣,又在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一併吸入口中,與三焦處混合凝結。
  • 三官大帝主宰天地水(人)三司,職責重大,賜福、消災、解厄,無不為利益眾生著想……(三二)遊三官殿拜會水官大帝!
    今天我將帶聖筆楊生遊三官殿,拜會水官大帝,請大帝用法水為世人解厄消災,清淨凡夫的心,世人福份不淺。楊生曰: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吧!濟佛曰:……己到了,楊生下蓮臺。楊生曰:這裡為何有條河流?河水清澈,還可以見底呢!濟佛曰:此為水官大帝的靈氣所化。我們從河邊這條大道行走,向前拜謁水官大帝!楊生曰:遵命!
  • 農曆七月十五,恭祝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聖誕!中元節的禁忌及祈福!
    隨著道教的發展他們的職責也十分清楚,天官為上元賜福(正月十五),地官為中元赦罪(七月十五),水官則下元解厄(十月十五)。道教《太上三官經》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官統攝"。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隸屬上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