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場:運營數據短期承壓,免稅業務或仍是長期業績彈性來源

2021-01-10 新浪財經

來源:麵包財經

日前,A股三大上市機場公告了2020年1月份運輸生產情況簡報。數據顯示,上海機場1月份的飛機起降架次為42846架次、旅客吞吐量599.3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66萬噸,同比分別減少2.39%、5.39%以及9.38%。

白雲機場、深圳機場的1月主要運營數據同樣負增長(見圖1)。

圖1:A股三大上市機場2020年1月份運輸生產數據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投資者對上市機場公司1月運營數據同比下滑早有預期。但如果拉長時間來看,疫情或只會造成短期擾動,決定機場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的長期因素仍然是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以及商業餐飲收入等具體業務表現。

航空性收入增速放緩

大型機場的業務具體包括航空性業務與非航空性業務兩部分。

航空性業務涵蓋與飛機、旅客及貨物服務直接關聯的基礎性業務,具體包括架次相關收入、旅客及貨郵相關收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塊業務的收費標準按照民航局相關文件規定實行政府指導價,因此其增長更多與機場的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直接相關。

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海機場、白雲機場以及深圳機場在2019年上半年的飛機起降架次同比分別增長1.92%、2.60%以及2.80%;旅客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4.16%、4.10%以及6.20%。

圖2:A股三大上市機場2019年上半年運輸生產數據

由此可見,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航空市場滲透力提升,主流機場的航空性業務或許已經結束雙位數增長階段。這也可以從上海機場近些年的財報中得到印證。

2016年中期以來,上海機場航空性業務的增速逐漸放緩。其中,架次相關收入增速由2016年上半年的10.51%放緩至2019年上半年的2.08%;同期的旅客及貨郵相關收入增速從14.18%放緩至3.77%。

圖3:上海機場航空性業務營收構成及增速

非航空性收入成增長新動能

另一方面,非航空性收入成為機場業績增長新動能。以上海機場為例,其非航空性業務涵蓋商業、辦公室租賃、值機櫃檯出租等,實行市場調節價。這塊業務的毛利率、淨利率相對更高。

過去幾年,上海機場的非航空性業務收入由2016年中期的16.56億元快速上升至2019年中期的34.31億元,同期的營收佔比則由48.74%上升至62.90%。

圖4:上海機場非航空性收入及營收佔比

免稅業務是上海機場非航空性收入核心

上海機場的非航空性收入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商業餐飲收入和其他非航收入。

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來自於商業餐飲收入的營收為27.74億元,同比增速達45.99%,主要受益於出行旅客消費意願增強;來自其他非航收入的營收為6.58億元,同比增長2.73%。

由此可見,商業餐飲收入是上海機場非航空性收入的主要增長來源,其2016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複合增速達到了37.98%。

在商業餐飲收入中,免稅業務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即上海機場通過出租航站樓和衛星廳的進境/出境免稅區域,獲取租金收入。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日上上海2015-2017年向上海機場支付的免稅店租金分別為14.6億元、16.94億元以及25.55億元,分別佔後者同期營業收入的23.30%、24.38%以及31.69%。

根據雙方在2018年新籤訂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日上上海將在浦東機場經營面積為16915.37平方米的免稅店,時間截止至2025年年底。

上海機場預計2019-2025年每年從日上上海獲得的保底銷售提成為35.25億元、41.58億元、45.59億元、62.88億元、68.59億元、74.64億元以及81.48億元。

折舊或拖累未來業績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上海機場第三期工程投入使用,折舊金額的上升可能會拖累公司未來幾年利潤的增長。

上海機場第三期工程於2019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累計投入金額達83.39億元。受此影響,其未來折舊金額會明顯增加,但新產能貢獻營收會有一個爬坡過程,因此未來幾年公司利潤增長或受拖累。

根據民生證券的測算,三期項目投產將給上海機場每年帶來新增折舊成本6.5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白雲機場正是由於二號航站樓於2018年4月正式啟用,導致折舊增加,進而嚴重拖累其利潤增長。財報數據顯示,白雲機場2018年產生折舊費12.56億元,同比大增178.69%,而同期公司的營收只同比增長了14.57%。在折舊影響下,白雲機場2018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29.24%。2019年前三季度,白雲機場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37.64%。

【讀財報】是由新華財經與麵包財經共同打造的一檔以上市公司財報解讀為主要內容的欄目,內容全面覆蓋全球股市、匯市和債市等金融市場,提供權威、專業、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務。新華財經是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

相關焦點

  • 上海機場:運營數據短期承壓 免稅業務或仍是長期業績彈性來源
    來源:麵包財經日前,A股三大上市機場公告了2020年1月份運輸生產情況簡報。數據顯示,上海機場1月份的飛機起降架次為42846架次、旅客吞吐量599.3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66萬噸,同比分別減少2.39%、5.39%以及9.38%。
  • 中國國旅未來業績或承壓 面臨免稅牌照放開等風險
    海南免稅商品銷售的快速增長與2018年以來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政策的調整息息相關。根據最新政策,離島旅客每人每年累計免稅購物限額從過去的1.6萬增加到了3萬。同時,乘坐輪船離島的旅客也被納入了免稅範圍。  中國國旅(601888.SH)擁有三亞海棠灣免稅購物中心,市場預計會明顯受益於這一增長。
  • 上海機場之免稅業務(下)
    能對機場形成分流的,主要就是這一類人員。所以市內和離島免稅店的發展,必然會對機場免稅店形成分流。然而,從國外的經驗來看,這種分流對機場的影響是有限的,以韓國仁川機場為例,隨著韓國市內免稅店的發展,仁川機場的免稅業務份額逐年降低,到現在不足20%,但由於整個免稅業務的體量變大了,仁川機的免稅業務的銷售額卻是逐年增長的。
  • 上海機場:確定性生意背後的短期隱憂,是機會還是陷阱?
    2016年-2019年,上海機場的免稅租金收入平均增速約達到28%,2019年免稅收入佔總營收的37%,而在利潤中的佔比則高達56.8%上海機場就是憑藉出色的免稅業務這塊流量變現蛋糕,經營業績要要領先同行。
  • 中國國旅籤約上海機場免稅店 免稅業務版圖擴張
    來源:證券日報先後將日上中國和日上上海兩大巨頭收入囊中之後,中國國旅的免稅業務版圖進一步擴張。 9月7日,中國國旅公告稱,控股孫公司日上上海分別與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籤署了上海虹橋和上海浦東兩大機場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
  • 對標韓國免稅電商,國內免稅電商是短期紅利還是長期趨勢?
    國內免稅電商:疫情前免稅預購,疫情下靈活創新,疫情後關注新成長1)疫情前,中免積極布局免稅線上預購近幾年,無論海南離島免稅,還是機場離境免稅,公司在線下積極拓展的同時,也積極布局其線上預訂業務。從盈利能力來看,在國人離境市內免稅店政策尚未正式落地前,機場免稅線上預購業務需要結合扣點問題進行綜合分析,不同機場因扣點不統一盈利能力有差異。
  • 中國國旅:免稅店霸主,未來是否面臨業績承壓?
    對於這一現象,公司的解釋是合併日上上海、開展首都機場及香港機場免稅業務增加租賃費及薪酬所致。業績增速會否持續承壓?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如何?公司的業務分為三塊,包括旅行社業務、免稅業務以及旅遊投資開發業務,分別由旗下的國旅總社、中免公司以及國旅投資進行運營。 公司業務的發展和中國出入境遊客數量的變化密切相關。
  • 機場進入非航時代,免稅店成最大看點
    數據來源:平安證券、界面新聞研究部近年來,機場板塊的上漲更多受益於估值提升,從15倍PE左右提升至超過30倍PE。數據來源:興業證券、界面新聞研究部機場收入兩大來源為航性收入和非航性收入。所謂航性收入主要來自機場提供航空服務業務所獲取的相關收入。
  • 機場進入非航時代,免稅店成最大看點|A股2020投資策略⑧
    其中,上海機場(600009.SH)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8.9%和27.2%,表現最佳。數據來源:平安證券、界面新聞研究部近年來,機場板塊的上漲更多受益於估值提升,從15倍PE左右提升至超過30倍PE。數據來源:興業證券、界面新聞研究部機場收入兩大來源為航性收入和非航性收入。
  • 交通運輸行業:一線機場的區位、政策優勢顯著 受免稅牌照放開的...
    由於免稅牌照申 請難度較大,預計短期內對上述公司的實際業績影響有限。本文將探 討:有稅零售企業爭相申請免稅牌照,是否會對機場免稅渠道形成實 質衝擊?中國中免的免稅地位難以撼動根據《中國國旅 2019 年年度報告》, 2019 年中國國旅(現已更名為中國中免)的免稅商品銷售業務實現營 收 458.18 億元(同比+37.89%),其中:1)上海機場免稅店(含浦東 國際機場和虹橋機場免稅店)實現營業收入 151.49 億元(同比 +44.95%);2)首都機場免稅店(含 T2、T3 航站樓和大興機場免稅 店)實現營業收入
  • 國內機場及免稅龍頭:上海機場
    3.2 機場擁有交運基礎設施行業最好的賽道,護城河明顯(區位優勢、自然壟斷),且抗風險能力強。目前國內疫情控制較為得力,高頻數據顯示國內客流已恢復同比正增長,改善趨勢明顯。內循環政策下上海機場依然受益於海外免稅回流,衛星廳投產後公司將進入流量變現期,且公司仍具備國內機場最佳的口岸價值,其商業模式成熟度、流量變現能力均在業務處於龍頭地位。
  • 楓葉教育:短期招生承壓,長期65規劃目標遠大
    第一上海證券12月3日發布對楓葉教育的研報,摘要如下:FY20業績概覽:截至2020年8月30日,公司收入同比下降2.7%至15.3億元,其中學費及住宿費收入13.8億元/+4.4%YOY,其他收入1.5億元/-39.7%YOY(因疫情取消冬夏令營
  • 北京首都機場股份(0694.HK ):在轉場的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的業績...
    轉場後首都機場將重啟成長,遠期旅客吞吐量為1億人次,而國際客流有望增至3500萬人次。▍轉場分流&成本承壓&民航發展基金取消砸出首都機場估值底。1)轉場分流,典型的一市多場是按國內與國際旅客服務劃分,北京一市多場僅按基地航司劃分且對外航轉場不做強制要求,增加公司短期業績預測的難度,同時市場擔憂首都機場國際客流遠期將持續被大興機場分流。
  • 上海機場可以上機了嗎?
    (上海機場股價走勢圖,來源:Wind) 上海機場,歷史上的超級大牛股,為何今年整體萎靡不前?是疫情、或是業績?還是什麼?第一,今年S1和S2衛星廳固定資產繼續折舊,讓上海機場難堪的業績雪上加霜;第二,疫情期間承擔了吸納國際旅客的重任,而對應的防疫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運營成本。 收入下降疊加成本大幅提升,利潤水平顯著下降。前三季度大幅虧損,毛利率和淨利率均為負數。不過,縱觀過去5年,毛利率均在50%左右,這可比同行——白雲機場、首都機場、深圳機場均要高出一個檔次。
  • 免稅業務爆發,哪家機場上市公司受益最大
    機場公司的業績經營,在傳統業務受限的背景之下,越來越依賴於非航業務的增長——這一點也體現在諸上市機場公司的2019年半年業績中。從半年報數據來看,除上海機場(600009.SH)外,首都機場(00694.HK)、白雲機場(600004.SH)、深圳機場(000089.SZ)等機場的收入利潤率較去年同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上海機場則依舊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儘管利潤下滑的原因有多種多樣,但傳統業務受限是上述機場公司無法避開的事實。上海機場一枝獨秀的邏輯何在?
  • 上海機場深度解析:撥雲見日,重新起飛
    從 5 月份起,我們判斷機場業務量將有明顯恢 復。從中長期來看,上海機場依然受益於香化消費升級以及海外免稅回流,衛星廳帶來 的免稅以及航空收入增長將基本上覆蓋新增投產成本。受此次疫情衝擊,上海機場短期 估值下跌,但對長期 DCF 影響不大,此時反而對中長期投資者來說具備較強投資價值。
  • 上海機場分析(上)
    雖然當前價格距離歷史高價跌了將近30%,但是2020年業績受疫情影響,疊加衛星廳投產帶來的成本大幅增加,2020年的利潤較大幅度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如果以當前價格買入,短期可能還會下跌22%~43%;如果持有3年的話,則年化收益約在13%~20%。一、公司簡介1、主營業務上海是國內同時擁有2個民用國際機場的城市。一座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座是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分別位於城市的東西兩側。
  • 大V強推、機構重倉的上海機場真的可以買嗎?
    曾經的上海機場是公共機場,業務收入大多依靠過航空性收入等過路費,然而隨著免稅業務等非航空性業務的增長,流量費逐漸成為利潤的大頭,如今驅動上海機場利潤增長的主要因素是巨大流量下的消費變現!這也是上海機場業績騰飛,股價三年三倍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