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麵包財經
日前,A股三大上市機場公告了2020年1月份運輸生產情況簡報。數據顯示,上海機場1月份的飛機起降架次為42846架次、旅客吞吐量599.31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66萬噸,同比分別減少2.39%、5.39%以及9.38%。
白雲機場、深圳機場的1月主要運營數據同樣負增長(見圖1)。
圖1:A股三大上市機場2020年1月份運輸生產數據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投資者對上市機場公司1月運營數據同比下滑早有預期。但如果拉長時間來看,疫情或只會造成短期擾動,決定機場公司業績和股價表現的長期因素仍然是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以及商業餐飲收入等具體業務表現。
航空性收入增速放緩
大型機場的業務具體包括航空性業務與非航空性業務兩部分。
航空性業務涵蓋與飛機、旅客及貨物服務直接關聯的基礎性業務,具體包括架次相關收入、旅客及貨郵相關收入。值得一提的是,由於這塊業務的收費標準按照民航局相關文件規定實行政府指導價,因此其增長更多與機場的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直接相關。
2019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海機場、白雲機場以及深圳機場在2019年上半年的飛機起降架次同比分別增長1.92%、2.60%以及2.80%;旅客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4.16%、4.10%以及6.20%。
圖2:A股三大上市機場2019年上半年運輸生產數據
由此可見,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航空市場滲透力提升,主流機場的航空性業務或許已經結束雙位數增長階段。這也可以從上海機場近些年的財報中得到印證。
2016年中期以來,上海機場航空性業務的增速逐漸放緩。其中,架次相關收入增速由2016年上半年的10.51%放緩至2019年上半年的2.08%;同期的旅客及貨郵相關收入增速從14.18%放緩至3.77%。
圖3:上海機場航空性業務營收構成及增速
非航空性收入成增長新動能
另一方面,非航空性收入成為機場業績增長新動能。以上海機場為例,其非航空性業務涵蓋商業、辦公室租賃、值機櫃檯出租等,實行市場調節價。這塊業務的毛利率、淨利率相對更高。
過去幾年,上海機場的非航空性業務收入由2016年中期的16.56億元快速上升至2019年中期的34.31億元,同期的營收佔比則由48.74%上升至62.90%。
圖4:上海機場非航空性收入及營收佔比
免稅業務是上海機場非航空性收入核心
上海機場的非航空性收入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商業餐飲收入和其他非航收入。
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來自於商業餐飲收入的營收為27.74億元,同比增速達45.99%,主要受益於出行旅客消費意願增強;來自其他非航收入的營收為6.58億元,同比增長2.73%。
由此可見,商業餐飲收入是上海機場非航空性收入的主要增長來源,其2016年上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的營收複合增速達到了37.98%。
在商業餐飲收入中,免稅業務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即上海機場通過出租航站樓和衛星廳的進境/出境免稅區域,獲取租金收入。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日上上海2015-2017年向上海機場支付的免稅店租金分別為14.6億元、16.94億元以及25.55億元,分別佔後者同期營業收入的23.30%、24.38%以及31.69%。
根據雙方在2018年新籤訂的《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免稅店項目經營權轉讓合同》,日上上海將在浦東機場經營面積為16915.37平方米的免稅店,時間截止至2025年年底。
上海機場預計2019-2025年每年從日上上海獲得的保底銷售提成為35.25億元、41.58億元、45.59億元、62.88億元、68.59億元、74.64億元以及81.48億元。
折舊或拖累未來業績增長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上海機場第三期工程投入使用,折舊金額的上升可能會拖累公司未來幾年利潤的增長。
上海機場第三期工程於2019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累計投入金額達83.39億元。受此影響,其未來折舊金額會明顯增加,但新產能貢獻營收會有一個爬坡過程,因此未來幾年公司利潤增長或受拖累。
根據民生證券的測算,三期項目投產將給上海機場每年帶來新增折舊成本6.5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白雲機場正是由於二號航站樓於2018年4月正式啟用,導致折舊增加,進而嚴重拖累其利潤增長。財報數據顯示,白雲機場2018年產生折舊費12.56億元,同比大增178.69%,而同期公司的營收只同比增長了14.57%。在折舊影響下,白雲機場2018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29.24%。2019年前三季度,白雲機場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37.64%。
【讀財報】是由新華財經與麵包財經共同打造的一檔以上市公司財報解讀為主要內容的欄目,內容全面覆蓋全球股市、匯市和債市等金融市場,提供權威、專業、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務。新華財經是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